诸暨雄风商业广场布局: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14日 - A10:新闻蓝页版 - “王成”沉默58年 “我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38:39



下一篇上一版下一版
上一版下一版
下一篇
 
A10:新闻蓝页本版新闻
“王成”沉默58年 “我不是英雄”
韩亚航空
今日一周一月新闻点击排行
广州日报>>2011年4月14日>>A10版
2011年4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本版新闻标题导航系列报刊大洋网网站地图
“王成”沉默58年 “我不是英雄”
韩亚航空
广州日报
信息时报
番禺日报
羊城地铁报
广州文摘报
老人报
舞台与银幕
放大缩小默认
A叠(24版) / 今日92版

女声普通话
男声普通话
粤语声
A叠(24版)
AII叠(8版)
B叠(12版)
C叠(8版)
东莞(4版)
中山(4版)
佛山(12版)
时尚荟(12版)
深圳(8版)
“王成”沉默58年 “我不是英雄”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4-14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王丹阳
',1)">
',2)">

蒋庆泉在战争中负过伤,也立过功。

蒋庆泉不愿意讲起当年的往事。

《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形象深入人心。 (网络图片)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高喊“向我开炮” 83岁志愿军老兵蒋庆泉有着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一样的英雄事迹 但由于曾经被俘他一直不愿讲这段往事
电影《英雄儿女》中的英雄王成到底有没有原型?特别是王成向战友高喊“向我开炮”这个深入人心的场景有没有现实版?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不时撩起中国人的心绪。
1994年《英雄儿女》的编剧毛烽甚至在报纸上刊登公开信澄清,“王成、王芳并没有什么原型”,但“至于说到王成孤胆坚守阵地的事迹,这在朝鲜战场上是时有出现的,说不上谁是王成的原型”。
沉默58年后,83岁的志愿军老兵蒋庆泉近日终于敞开心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向战友发出指令“向我开炮”。他和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于树昌同属一个部队。但由于他后来被俘,这段经历成为了他不愿讲的故事。
这位老兵就是生活在辽宁省锦州市大岭村的蒋庆泉。面对记者,这位“王成”式的英雄向我们讲述了他当年亲历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并不熟悉的另一种英雄生活轨迹。
文/本报记者 王丹阳 图/杜江(署名除外)
在去往不知何方的路上,像水晶球般的血,颤颤巍巍滴在蒋庆泉的下巴颏上,那是上层担架上刚死的美军士兵还没流尽的鲜血。在这辆装满美军尸体和志愿军被俘人员的运输卡车上,他被颠醒了,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没死。
曾立功负伤本可以不参战
事情要回到1953年4月18日。围绕着无名高地的争夺战已进行了3天。201团2营5连仅剩下十多个人在阵地上坚守,已两夜一天没休息没吃饭喝水,通信兵蒋庆泉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在夏季反击战役的初期,“三八”线附近的石岘洞北山,志愿军23军67师正进行着第三次攻打石岘洞北山的战斗,对手是美军王牌部队第7师。
如果不是因为几个偶然,蒋庆泉或许不会出现在这次战斗中。
2天前的16日下午,夕阳将落。67师步话机排一班的25岁战士蒋庆泉还在伤后休整中,此前他在战斗中受伤并立功。
蒋庆泉说,自己本是师部直属的步话机员,4月16日快打仗的时候,原本要跟二营营长下连队的步话机员有事走不开,一班副班长谷德泰就问他伤好得怎样,去临时代替下。谁知道这一临时安排,改变了蒋庆泉以后的命运。
16日晚8点,步话机员蒋庆泉仍和王福臣一组随二营营长来到石岘洞北山。只是战斗没打多久,王福臣就被炮弹炸死了,蒋庆泉一个人背着步话机前行。
“当时营长问5连剩下多少人,5连汇报还剩下20多个,连长和排长都死了。营长就叫我留下来联系炮火,等待4连、6连的接应和换防,他转身就走了。”58年后,再回忆此事,蒋庆泉仍难掩激动,“其实当我接到营长的命令叫我跟5连一起,我就知道自己不能活。”
随后发生的就是持续42小时的坚守。在战地通讯《顽强的声音》中如此描述,敌人一直没能拔掉这几颗“钉子”,它们始终钉在敌人的“脑门”上,敌人每次反扑上来,都只留下了几十具尸体。
顽强的声音与42小时坚持
这是蒋庆泉的功劳,敌人一攻上来,他立即把敌人的位置、人数陈诉到指挥所,来得多,要重炮,来得少些,就要迫击炮。我们的炮一开火,他一会儿叫向右或左修正几米,一会儿又兴奋地喊:“打得好!打得好!鬼子被打得叫唤了,哈哈,又在滚啦!”敌人逃跑时,我们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一直叮住鬼子。
现年79岁,时任67师师部指挥所步话机员、蒋庆泉的上线台陆洪坤则对记者回忆,“从16日晚9点蒋庆泉报告5连已占领阵地到18日下午3点多他的声音最后消失,我一直和他保持联系,向首长汇报。18日下午1点多,蒋庆泉报告只剩下10多个人,2把冲锋枪,不多的子弹,快坚持不住。”
“敌人很多,有花生米(暗语:炮弹)吗?”
“花生米很多,往哪里送?”
“向我这里送,有多少送多少。”
“向我这里开炮,200米、100米、50米、20米……敌人距离这里只有10米了。”
说起58年前的那场战斗,电话那头的陆洪坤越说越快,只是到了10米时,陆洪坤觉得太危险了。
蒋庆泉则回忆,“当时我说别扯淡,10米就10米,你给我炸。向我的碉堡顶开炮。我喊了多少回都没有回应。当时枪里都进了土,根本打不响,你说多窝囊,只能用手榴弹。”
18日下午3点多,步话机被炮弹击中,蒋庆泉的声音消失了,陆洪坤随后寻找了1个多小时也没找到,当时他觉得蒋庆泉已经牺牲。
然而记忆在此开始不同。在蒋庆泉看来,部队的炮火在关键时刻没跟上,美军的炮火把他所在的碉堡打开了花。陆洪坤则回忆部队的炮火一直持续着,反倒是蒋庆泉经过炸伤后可能忘了当时向他报告的情况:敌人已不采用正面进攻,而是用钓鱼竿勾着炸药包,不断地炸阵地。
蒋庆泉醒来时,发现自己脸上、浑身都是血,一会儿就又昏过去了,再一醒来已在敌人的汽车上……
看《英雄儿女》回家哭了一晚
作为战俘的蒋庆泉,先后被押解到汉城、釜山和济州岛的战俘集中营。“我先是在汉城的陆军医院治疗,周围是南朝鲜的护士,她们给我吃过鸡腿,伺候我大小便,大约过了1个多月我才开始能说话。他们先后审了我多次,但我的回答都是‘我是1953年1月参军,我在1军1团1营1连1排,我们排就我1人’。”随后,由于蒋庆泉的顽固,被送到济州岛的普通战俘集中营。
直到1953年板门店停战协议签订后,蒋庆泉和6000多名志愿军归国战俘一起才得以回国,并以“归来人员”身份退伍回乡。1956年28岁的蒋庆泉结婚,随后在老家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大岭乡一直务农至今,并育有2子3女,但“向我开炮”的这段经历此前却从没对妻儿提过半句。
唯一一次异常是1966年,家人回忆说,他看了人生中仅有的一次电影《英雄儿女》后,回家后整整哭了一晚。“我一看王成撩衣服的动作怎么跟我那么像。”直到今日,蒋庆泉也不愿过多谈起这部电影,因为他曾有个身份是俘虏。
后来,组织鉴定中,蒋庆泉所在的一排的7名战士包括他自己都按了红色手印和签名,一致同意恢复其党籍和军籍,23军67师的政治部也对蒋庆泉英勇退敌的行为予以了肯定,并对被俘行为仅给予党内处分的决定,这与当时其他归国人员的境遇相比已是幸运。
“不幸陷囹圄,战俘名声坏”,58年后,讲起这段被俘经历,额头上还有弹片印记的蒋庆泉仍激动不已。当地民政部门介绍,按照新中国成立前参军的老兵补贴标准,蒋庆泉每月可得补助800多元,每年还有1000多块钱的医疗费。
最近来采访的人多了,讲起被俘的事蒋庆泉说心就难受,他想找个代言人应对记者,可是谁又能讲得清历史的细节?
50多年后才知道的故事
1953年4月,原23军《战地报》记者、战地作家洪炉登上了刚进行过第三次攻打石岘洞北山的阵地。他在向陆洪坤、谷德泰等人了解到蒋庆泉的英勇事迹后,1953年5月18日,在朝鲜江原道伊川郡写下了通讯《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然而,就在5月传来消息:在联合国军交换的战俘人员名单中,有蒋庆泉的名字。按当时规定,被俘人员不能被宣传,这篇通讯也不能发表。
1953年6月底,23军73师217团的步话机员于树昌在石岘洞北山281.1无名高地时在阵地上喊着“向我开炮”,并在炮火中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据洪炉介绍,于树昌的英雄事迹被他和时任67师宣传干事的田镜波写成了通讯,其中部分文字来自《顽强的声音》,并收录在由申述、刘思主编的《志愿军一日》文集中,题目是《向我开炮》。电影《英雄儿女》上映,里面“向我开炮”的事迹正是取材于于树昌。
上世纪60年代,23军部分干部转业到地方,陆洪坤才从战友口中得知蒋庆泉原来没有死,而是被俘。在看到《英雄儿女》后,他更是惦念这位战友。
2008年,陆洪坤终于与蒋庆泉见面。2010年,洪炉也来到了锦州,见到了蒋庆泉。对于蒋庆泉来说,近60年后当他看到洪炉1953年所写的《顽强的声音》手稿和洪炉的讲述后,才知道自己真的有可能就是电影里“向我开炮”事迹的原型。
曾经被俘是蒋庆泉心中永远的痛
“我不是英雄,但也不是狗熊”
1994年《英雄儿女》的编剧毛烽甚至在报纸上刊登公开信澄清,“王成、王芳没有什么原型。当然,这并不是说王成的每个行动都没有原型,那是不对的。王成最后拉响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那是尽人皆知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英雄事迹。同样根据剧情发展的,在王成守阵地时,选择了‘向我开炮’这一英雄事迹。……至于说到王成孤胆坚守阵地的事迹,这在朝鲜战场上是时有出现的,说不上谁是王成的原型。”
电影演员,王成的扮演者现年81岁的刘世龙在去年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向我开炮》作者是孙绍均,故事原型来自于树昌。
“近几年来,有些人声称王成的原型还活着或者王成的原型有好几个,我觉得这是亵渎历史上真实的英雄。起码,在我们拍片的时候,阵地上的王成原型只有一个就是于树昌。”刘世龙说。
现年81岁的洪炉解释说,这是由于刘世龙掌握的历史材料与现在不对称,毛烽还在世,目前在哈尔滨,对当年的情况比较了解。《向我开炮》的署名作者的确只有孙绍均,是因为当年采写《向我开炮》的时候是由田镜波写初稿,洪炉来写二稿并加入了《顽强的声音》中的内容。因为文章是以孙绍均的第一人称来描述于树昌,为了强调其真实性,文章就仅署了孙绍均一个人的名字,而没有署他和田镜波的名字。洪炉说,他不后悔当初没有写自己的名字,英雄的事迹能够传播已感欣慰。
时任23军201团副团长、后任23军军长的黄浩在《烽火忆当年——23军老战士征战散记》中回忆,“于树昌与蒋庆泉的事迹相同,被宣传出去了。而最早被发现的英雄蒋庆泉,却被埋没了。连他的名字都被忘记了,我为此深感遗憾。”
心愿是想找到老班长
对于王成原型问题,蒋庆泉对记者表示,“我也不承认自己是王成。但可以说,我不是英雄,但我也不是狗熊;我曾是俘虏,但我绝不是叛徒。”老人语调依旧高昂而有力,俘虏身份在他内心依然纠结。
现在,蒋庆泉的愿望是找到老班长谷德泰,他说,当年就是谷德泰把自己临时委派到了第三次战斗中。后来谷德泰坚守在阵地,成为二级英雄。洪炉也只记得谷德泰是胶东人,但是几年来他托人在当地寻找却没有踪迹。据不完全统计,在抗美援朝期间,通信兵中涌现的战斗英雄和模范就过万人。
洪炉则希望找到失去联系的孙绍均和谷德泰,还有其他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让蒋庆泉和于树昌的英雄故事有更多的人证明和补充。
“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于树昌的籍贯、年龄和其他资料。”洪炉遗憾地说。
链接
“向我开炮”的那些人、那些事
1928年,蒋庆泉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大岭乡。
1949年4月,蒋庆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10月,蒋庆泉入党。
1952年,蒋庆泉随23军入朝,担任步话机员。
1953年4月,蒋庆泉在第三次攻打石岘洞北山战役中,喊出“向我的碉堡顶开炮”,后被俘。
1953年5月,洪炉写成《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同月传来消息,蒋庆泉出现在换俘名单中,文章按规定不能发表。
1953年6月底,于树昌在攻打石岘洞北山281.1高地中,喊出“向我开炮”并壮烈牺牲。1953年7月,67师再次进攻石岘洞北山,经过几乎一周时间的反复争夺,终于彻底控制了石岘洞北山,使其在停战协议签订时划归中朝一方。
1953年8月,蒋庆泉以“归国人员”身份回国。
1954年,蒋庆泉复员,回老家务农。
1955年,有关于树昌的英雄事迹通讯《向我开炮》发表,署名为孙绍均。
1964年,电影《英雄儿女》上映。
1994年,《英雄儿女》编剧毛烽撰文称王成没有原型,只是具体的行动有原型。孤胆坚守阵地的事迹,这在朝鲜战场上是时有出现的。
2000年以来,洪炉撰写《关于王成原型》、《“向我开炮”的又一轶闻》、《呼唤“王成”:“你在哪里?——向我开炮”英雄故事后面的故事》等文章,寻找从没见过面的蒋庆泉。
2004年,洪炉在央视《电影传奇》节目中说《向我开炮》的原型叫蒋庆泉。随后家人询问蒋庆泉,他说是媒体在炒作,不承认自己的故事。
2008年,时隔55年后,陆洪坤与蒋庆泉通过网帖联系上,并在江苏见面。
2010年,洪炉来到锦州,与蒋庆泉见面。此后蒋庆泉的故事开始为媒体所知。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14日 - A10:新闻蓝页版 - “王成”沉默58年 “我不... -不罚他倾家荡产何以儆效尤!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14日 - A2:评论版 广州日报 - 2011年6月17日 - A11:新闻蓝页版 - 海南万宁红树林被毁之谜##... 不赚钱就赚人生 广州日报 - 2011年5月6日 心血管病老人 不宜“饭后百...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14日 - B10:每日保健版 - 艺术品信托年化收益率8%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20日 - AII3:钱生钱版 -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3日 - A11:娱乐·聚焦版 - 音乐剧《喝彩》缅怀“哥哥” 好人陷阱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16日 - B19:每日闲情版 妙论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16日 - B19:每日闲情版 - 笑话四则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16日 - B19:每日闲情版 - 哈哈 运动内衣 带子不能太紧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16日 - B22:养生 -性能力也会“用进废退”?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16日 - B22:养生·两性版 以貌取人,很有道理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16日 - B23:健康·心理版 牛奶要避光储藏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17日 - B11:每日保健版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19日 - A8:要闻版 - “妈妈去找爸爸了” 燕麦鸡蛋羹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21日 - 02:生活气象站版 - 职场焦虑症患者一大串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21日 - A19:都市版 - 监管要“救火”更要“防火”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22日 - A2:评论版 - “土豆战洋葱”的经济寓言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22日 - AIII2:金融版 - 巧下“逐客令”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22日 - B7:每日闲情版 - 知自我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22日 - B7:每日闲情版 - 如果楼价真能大跌 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22日 - B7:每日闲情版 - 男人女人,谁先说“我爱你...广州日报 - 2011年4月23日 - B23:健康·心理版 - 图片新闻精选:2011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