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协助的函 协助为盼:圆满心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47:57
2008-11-14 00:46
所谓圆满心性,其实并非是自身的一种圆满,而是属于众生的一种圆满。若无众生,一切追求自身圆满皆是海市蜃楼,而并无实际价值。纵然修到了圣人之果位,圆满了佛性,若无众生,其所谓圆满佛性,皆是自私自利之最大体现。如此佛性,其身为如来,心如凡夫。心性的开发原本是无穷无尽的,没有边际,没有虚空,没有法界.若为达到某种圆满,自性已经被圆满所限制。被圆满所困。如此便是画地为牢,如此便是为心所拘束。没有圆满,也就没有了虚空。没有了虚空法界的界限,心性才可以浩浩荡荡四海为之遨游,心性才能够无穷无尽地开发和拓展。将一切虚空法界统统打破,打破其对自性的限制,这样才是“空”。心没有了边界,也就是说心没有了约束,才可以“空”的无穷无尽,“空”的无边无际。佛性的作用一旦被拴在其佛性上,佛性便已经不是佛性。因为佛性的作用无法让自性得到延伸和扩展。一旦内心觉得自身佛性已经圆满,心已经掉在自己为自己设置的佛性上。佛性本来无穷无尽无边无际,而自心如果感到满足或者所谓圆满。佛性便无法开发。心的作用要永远保持不满足的心态,要有缺陷的心态,要像海绵一样,这样佛性的作用才永远不会消失,或者退化。依靠众生!众生是圆满心性的唯一途径!!其他种种八万四千法门,皆是方便所言。如果为了追求自身的圆满而去度众生,这样的修行是无法深入到真正圆满的境界中的。因为依靠众生的苦难而想获得自身的成就,是心中最大的自私自利。也就是内心“我”和“我见”的具体表现。真正圆满的心,从来不会依靠众生的苦难,而执着于自身的成就和圆满。所以才能够修的真,修的纯,修的没有了我,修到忘记了自己。内心里面还有一丝为自身成就之心,此一丝之心,就可以将如来变为凡夫。
菩萨为什么要从如来的果位上退下来,并非是菩萨还有一些烦恼未断,是为了要保持这样一份热情救助众生的心态。众生烦恼没有断,菩萨是永远不会斩断他们这些烦恼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要感同身受。要时时刻刻地体会到众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这样他们才不会懈怠和厌倦。所谓根基只是自身方便和一种对应法的方式而已,用完以后马上放下。否则就会陷入自己为自己营造的“上乘根基”傲慢里。
正是因这种修行方法看起来过于简单,也因此被一些众生误以为无甚密意,所以容易被众生忽略。只有在最深的水面,在最不可测的水面,才不会起波纹。最深的法,你只有用最深的心才能够体会到。最简单的东西才是最不可思议的。华严经说“修诸善法不发菩提心者,是为魔业”。 最平凡的东西里,才有最深刻的内涵。如果没有五戒和十善,一切法反而会误了自己也误了他人。
伏藏大师尼达桑吉的伏藏品《插草破瓦法》中说:于寂静处,舒适座垫上,以毗卢七法式坐,先念皈依发心,然后修上师瑜伽,祈祷上师加持能顺利修成破瓦法。
正行法的修持: 于空性之中,将自身明观为金刚瑜伽母,观想体内中脉,其粗细如中等竹箭一般,具备正直、清晰、明亮、内空四相。中脉内,观想明点,头顶上方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显现为阿弥陀佛之相好圆满(具体细节请参照相关引导文中的资料),接着念诵传承上师祈祷文。
念二十一遍“吼”字时,具体观想方法为:眼睛、心和风三者集中专注于头顶上方,将中脉内的明点向上提升,口念七遍“吼”字;然后念诵祈祷文,较之前快速猛烈地念七遍“吼”字,将明点向上提升; 中间适当休息,接着念诵祈祷文,再一次较前更加快速猛烈地念七遍“吼”字,向上提升明点。
自心如箭、气如弓、“吼”如弓弦一般,用此三种力量结合,将神识从梵净穴中发射出去①。
当观想出现验相时,会感觉头部沉重,头顶流出黄水或血水,呼吸急促,意识有漂泊之感。此时,可在头顶梵穴插入吉祥草,练习破瓦法可暂告段落。
暂停后,以上现象若仍未消除,则将上气向下压,并观想自己站立的脚下,有一座厚重坚固的黄金须弥山将自身往下拉。 如果此法仍然无效,则起身走动,将注意力专注于脚底中央。
练习破瓦法过程中,若突然晕厥,旁人可握拳击打其足底、熏香或熏糌粑。
《上师密意汇集》中提到:修练破瓦法过多时,万一出现呼吸暂时停顿,则以水猛泼其胸口,握拳击打其足底,并敲打乐器,于其耳边大声喊叫,以此法令其恢复知觉。
临终之时,身体尽量采用之前的训练姿势,若因病无法做到,则采取狮子卧②或顺其自然,自己猛烈地念二十一遍“吼”字,将神识从梵净穴处如流星般发射到头顶的阿弥陀佛心间。
依此破瓦法能够立刻往生的征相是: 当下意识模糊不清,有即将昏厥的感觉;呼吸时,吸气较少停留于体内,不断向外倒气;头顶感觉或痛或痒。
另外,如因自身剧烈疼痛而无法发出“吼”音时,将心和气向上提升, 猛烈意念往生,同时请道友替他念“吼”二十一遍,以助其往生。最后,观想自身头顶上方的怙主阿弥陀佛回归于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心间。
如果需要临终助念,则助念者将自身观为阿弥陀佛,将临终者观为观世音菩萨或金刚瑜伽母。助念者(阿弥陀佛)心间观想(舍)字③,舍)字上放出光芒,照射到临终者(观世音菩萨或金刚瑜伽母)心间的(舍)字上,如磁石吸引铁粉般,瞬间将临终者神识的(舍)字融入助念者(阿弥陀佛)心间的(舍)字,助念者再将自身(阿弥陀佛)心间的(舍)字从梵净穴发射至极乐世界。
此种观想方法记载于《上师密意汇集》中。
其他事项:
1、不适宜修持破瓦法的人: 心风病患者,鬼神附体者,内心遭受极大痛苦者,恐惧症患者。
2、不适宜修持破瓦法的时间:降临本尊时,护持特殊密法行为时,身患严重疾病时,心情漂泊不定时,过饥或过饱时,初八、十五、三十等特殊日子。
3、往生破瓦法的法药: 三种常啼花(茅膏菜)、手参、磁石、铁钩草、于密闭容器中烧制过的孕海贝,将以上几味药打磨制粉,加入狂蜂的蜂蜜及青稞酒混合搅拌,制成药丸,置于珠宝容器内,念诵仪轨进行加持。临终时将其涂抹于头顶梵净穴,有助于无碍往生。   备注:
1、让那朗巴所造的《破瓦法圣智秘密道》中说:神识于头顶梵净穴处发射出去时,要与风的作用结合,同时眼睛向上翻、腹部内吸紧贴脊椎、牙齿打颤、身体颤抖,观想风呼呼地从头顶向上喷发,口念“吼”音。
2、狮子卧具有六种关要:头朝北、右肋着地、右手枕于脸颊下、左手垂放于左腿上、右脚在下左脚在上、弯曲卧。
3、:“舍”字,代表神识的本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儒家圣典《大学》如是说。是呵,事物都有根本与枝叶、主要与次要的分别,更有时间序列上的先后之分,常人往往不知此理,做事本末倒置,不分先后,以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背道而驰,鲜有成就。
那么,作为统御万物的“道”,究竟以何为根本呢?答曰:以生命的最高状态——光明洞彻、圆融无二的“法身境界”为本。得此根本,就可以静制动,居中制外,以不变应万变,“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同样的一本《大学》,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儒朱熹解释道:“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者,明之也;明德者,人之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伟大人物,应当学习“明明德”之道,使原本光明的本性从后天习染中显露出来,从而虚灵不昧,照烛事理。然后由本至末,由体起用,由“自利”到“利他”,由“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使自己的光明德性普照天下,净化天下,使天下成为“至善”乐土,即原书中所说的“明明德于天下者”。如此之人,方堪称“大人”,儒家称之为“圣人”。
在儒家另外一本典籍《易经》中,孔子更进一步解释了“大人”的概念:“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就将“大人”光明本性的特征更为详尽的说出来了。更有智者解释易的“易”字,以为就是“日”“月”二字的合体字,所谓“日月合而为易”,将之与夫子“与日月合其明”的论述及后世“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月)离(日)精”的丹诗相比较,会发现其理路是相吻合的,可谓别有会心的妙解。
其他儒家经典及后世理学书中,类似论述很多,学者可去一一参阅,此处不赘。
道家更是直探本原。《庄子》说:“宇泰定者,发乎天光”,道人深入大定,可使量如天空一样广大的本性光明发露出来。其他秉承庄周真人这一论述的书籍文章还有很多,如唐司马承祯真人的《坐忘论》中就解说道:“庄子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宇,心也。天光,慧也。”所以在这个角度上,又称本性之光为“慧光”、“性光”等。但可笑的是,后世许多学人只在眼前见到一点光明,便自我鉴定为“性光发现”了,甚至许多成名的“大师”也如是说,以讹传讹,误人不浅。
需知真正“天光发明”,其心量是很大的,心光透脱,穿越血肉色身之局限,辐射至体外,与虚空同大,其时连一丁点肉身的存在都觉不出,只觉遍天地间都为我之灵光所充斥。所谓“心月孤悬,光吞万象”、“心如太虚”、“心光照大千”,都是这一境界之写照。
近代高真陈撄宁先生高徒胡海牙医师明确地说:“修炼到一定程度,内视时体内外呈现通天彻地、圆陀陀、金灿灿的大光明景象,是一种明心见性的状态,感到人体成为一颗大丹,被宇宙环抱其中,不单指体内某一局限性的光团。”又说:“随着功夫的加深,能够使自己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返还于先天本来面目,豁然开悟。此境界就是老子所谓‘致虚极,守静笃’的先天境界,在先天境界中所体会的自我身心,全然不是后天意识所能认识的色身,而是法身,即本来的真性命,仙家之贵就在于修法身。”陈撄宁先生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中说:“修道的人,能够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生性命,就算是功德圆满。”“法身”本是佛家说法,而“先天性命”、“本来的真性命”则是道门词汇。陈公以通天手眼看出这二者本质上的相同,并将二者从“二大阵营”进而轻轻拈出,出入佛老,左右逢源,非深于道者,孰能如此?!
但不论佛家道家,也不论“法身”“性命”,其义理原无二致,无非是说生命存在有几种不同的状态。较粗的意识状态和与之相配的血肉粗重之身是生命的低等状态,故名之曰“色身”;而最精细的心灵态与最精微的“光态”物质所组成的身体是生命的最高状态,故名之曰“法身”、“光明身”、“真性命”、“先天境界”等。而且道家本《易》之理提出一个更为有趣的担法:我们的生命状态有“天态”与“地态”二种,前者清轻广大如无尽之太空,后者粗重有形如地球。《列子》的“天瑞篇”中就说:“精神者,天之人;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明代大儒王阳阴深受道家影响,故其心学也是外儒内道(还兼有禅学思想)。他的名言“心之明分即是天,心之浊分即是地”其实即是《列子》中上述论断的翻版。但注意此处之心不单指意识,而指“明心见性”后的“心”,乃是身心一体,心物一元的大“
心”,非常人局限在腔子里的小“心”。所以道家修道就有了“恢复乾(天)身”、“乾元面目”、“乾元一气”、“天光发明”、“人法地,地法天”一类重视“天”的说法。
《乐育堂语录》中说:“学者欲与太虚(天)同体,必使内想不出,外想不入,即出入息一齐化为光明,浑觉自家只有一点灵光而已……此即见性见到处,先天元性,亦将成法身之时也”。又说:“人能完赤子心……久则大放毫光,与虚空同体,与日月同明”。再如海印子论大周天时说:“当‘炼气化神’之时,神息俱定于虚空之中……色身已成空屋……神气同定,久则气尽化神,唯一威光煊赫虚空,是即胎圆之证也。”
再看佛家禅宗,多标榜“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可惜一般人多以为理解、通达佛经即为“开悟”“明心”了,故而禅风不振。纵视当世,多是“口头禅”者,真正用功真修实证者,如凤毛麟角。真正的开悟,是真正用功夫,修证到真正见到生命的大光明本元状态,是有景有验,真实不虚的。
如憨山大师发悟时的情形是:“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及觉朗然,自觅身心,了不可得,即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自此内外湛然,无复间声色相为障碍,从前疑会,当下顿消,及视釜,已生尘矣。以独无一侣,故不知久近耳。”憨山大师开悟时,心光发明,照天照地,不觉后天血肉色身的存在,只见如大圆镜之光明普照“太虚空”,宇宙间森罗万象都在光明的笼罩之下,大师不仅因此而明了发慧,群疑尽释,而且住在此定境中很长时间,以至于做饭用的锅都已积了灰尘(至少有三五天之久)。
再一个是当代禅宗大德南怀瑾先生所说的“明心”之境:“初见之时,心身空寂,了无一物,山河大地,人我众生皆成一片,如在大圆镜中……心明境寂,如万里晴空,身轻愉快,如春风吹絮”;“若大死一番,忽然大活,初见悟境现前,心目定动,觅此身心,了不可得,古德所谓‘如在灯影中行‘,乃实事境象。到得此时,夜睡无梦,而可证得醒梦一如之境”。
但这只是初步“得体”,还未能“起用”。譬如刚接触一件工具,还不会使用,又像虽然得到了种子,可是没有经过播种、施肥,还没有结出粮食来。所以开悟、见道之后,还要经长期闭关修道,才能证道、成道,进而起用弘道。一般来讲,悟道是见到、得到这一“大光明”状态,修道是增强光明之亮度、扩充光明之范围,成道是此光明态已修圆满了,弘道“起用”是以此“光明”去起神通妙用,利益众生。初步悟道的人,多数不能自由无碍的使用神通之力,或者干脆不具备神通力。如南怀瑾先生在悟道后又于峨眉山闭关三年,尚觉“虽知此物为天地本元”,但仍疑于“此物”为何不能“转物自在”(即可大致理解为神通妙用)。圭峰禅师对此有个生动的比喻:“比如孩子初生之日,诸根俱足,与大人无异,但其力未充,须经岁月,方可成人。”“见道”只不过是得了“法身”,但此“法身”尚处在稚嫩的“婴儿”期,“法力”不足,必须假以时日,使之“长大成人”,才能有成人的力量和作为。所谓“法力无力,神通广大”。南先生在《禅海蠡测》中说:“此时须保任。保任者,保护任运自在之意……自行将养,缄默自修……直待脉解心开,六般神用,无不自在。”
佛家密宗对此光明态有详尽的论述,并赋予了它以“法身光明”、“本觉智光”、“俱生智光”、“明体”等等许多称号。奇妙的是,与道家的“天光”提法遥相呼应,密宗也称此境界为“无云晴空”,“虚空光明”。如莲花生大士高弟无垢光尊者在其所著《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一书中就明确提出,要通过修持“证悟赤裸清明秘密天空”,“现出无方天空悟”。热罗多吉扎上师亦说:“证虚空境界瑜伽师,已于生死得自在。”宗喀巴大师在《密道次第广论》亦说:“为欲将来以识死光明故,现在修习与死渐次最相随顺睡眠光明……次于已过无念无重分别未超梦境之间,现如无云之虚空时,正是睡眠光明”。
因为人在死亡、睡眠的过程中,也会经过此光明状态,故而密宗又称之为“死光明”,“睡眠光明”。其他如气入中脉时、明师巧妙指示时(如禅门宗师当头棒喝)、昏厥时等,此光明也会显现(可参考《大乘要道密集》中的“大手印九种光明要门”一篇内容)。
至于其修习方法,如宗大师所说,“解脱道者修猛利火,贪爱道者依止业印不离乐空之心”:单修者修拙火定,使气入、住,融于中脉,显发智光;双修者,与明妃双运,使“有如无云空”(《大乘要道密集》语)的法身光明尽早显露,前者较缓慢,不如后者快捷。在密宗传统观念中看,必须“双身法”修习,才是正途。如密宗无上四灌顶中最重要的第三灌顶,即属双身法。此可参考陈健民上师的《密宗灌顶论》,以知其详。
由此所得成就:密宗以为此光明为世界之本源,宇宙万物都在此“大印”中产生。故证得此光明,可显现最高层次之神通,如用意念杀人而后又使之复活等,是为最高成就。其次还有八大悉地(炼丹、明目、飞行、飞剑、隐身、长寿、透视、点金等)和四事成就(息灭病灾、增生福寿、收摄归服、镇降诛杀)二种世间成就(可参考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诸贤著述)。其他如武学和医学也有相关的精彩解析,篇幅所限,容后再述。
总之,法身光明,是宇宙万物之本源,同时亦是宇宙万物之归宿。法身光明如海,宇宙万物如涛,涛起必自海上起,涛灭必归于海中,是以古人称修道为“返本归元”,意即要我们这些游子早日确定航向,逆流而上,以“归家稳坐”(禅门术语),回到生命的本源中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