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僧百度云哪里可以看:美女變野獸,教授變阿Q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13:30

美女變野獸,教授變阿Q


黎陽
2011.4.11.



看了李玫瑾教授的大作寫給所有對我粗口惡語的網民(見附錄),不免産生了一個疑問:是不是吃錯了藥?否則爲什麽邏輯如此亂套?


李大教授的文章劈頭就說:有人在網上說,我眼裏隻有清華的教授,我隻回應了教授的批評……,其實不然,許多惡毒罵我的博客我也在浏覽,并認真地看罵些什麽……,如同我看血腥的犯罪現場或圖片一樣,我有這份膽量和勇氣。


既然說有人在網上說,我眼裏隻有清華的教授,我隻回應了教授的批評……,其實不然,那麽按常理,按正常上下文關系,接下來的内容應該是回應清華以外的教授的批評回應非教授的批評才合乎邏輯。但是不,李大教授緊接着說的卻是許多惡毒罵我的博客我也在浏覽,并認真地看罵些什麽……如同我看血腥的犯罪現場或圖片一樣”——我的媽呀,這段話豈不是等于說,除了清華教授,凡是對您的批評都屬于惡毒咒罵,都跟血腥的犯罪現場一個樣,都要拿出對付血腥的犯罪現場膽量和勇氣(外加咬牙切齒)來認真地看罵些什麽?如果這不是您的本意,那隻能說您這語文水平和漢語表達能力跟您的教授頭銜實在配不上。如果這就是您的本意,那就更可怕了,因爲按您這邏輯,除了清華教授,一切對您的批評都屬于粗口惡語,都跟血腥的犯罪現場一回事,都要拿出對付血腥的犯罪現場膽量和勇氣來對付——幸虧您還隻是個二級警監,否則憑您這邏輯,如果官再大點,實權再多點,誰惹了您還不得被當成罪犯抓起來?


再往下看,還不僅僅是邏輯亂套,到後來簡直就成了破口大罵:最無能的表現!”“心靈上的貧窮!你們心靈、腦海中什麽樣的信息?竟然是一種特殊的穢物!暴戾、惡毒、醜陋的言語心靈貧乏到如此程度受到的家教與所有後天的熏陶如此貧乏惡毒漫罵無知、思想的貧乏和視野的狹窄不僅是危害、甚至是更重的災難……真夠得上氣急敗壞大發雌威當衆咆哮


據說李玫瑾當年号稱美女教授。然而上述那些沖着所有批評者(除了清華教授)不分青紅皂白的咆哮吼叫讓人産生的印象不是美女,而是野獸”——難道李教授的拿手好戲是當代版的美女與野獸(The Beauty and the Beast)?真不知這是女大十八變,越變越讨厭;還是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一言不合,女教授變野獸


李玫瑾雖然承認批評者對作案人的行爲憤怒憤怒中有着一份自然的情感:樸素的善良與正義感,但因爲冒犯了自己,便毫不留情地把這些自然的情感”“樸素的善良與正義感一棍子打翻,打成最無能的表現!”“心靈上的貧窮!特殊的穢物!暴戾、惡毒、醜陋的言語心靈貧乏到如此程度受到的家教與所有後天的熏陶如此貧乏無知、思想的貧乏和視野的狹窄不僅是危害、甚至是更重的災難……李教授在涉及自身時那麽厲害,那麽碰不得,怎麽碰到藥家鑫就那麽好脾氣?


藥家鑫撞人再殺人,連捅了八刀。媒體跑來說,不對,捅了六刀,另外兩刀是受害人自找的,不能算——雖然靠死皮賴臉賴掉了兩刀,但仍然回天乏力,因爲即便隻有六刀也夠死罪的。就在這關鍵時刻粉墨登場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教授二級警監李玫瑾出手不凡,一舉扭轉乾坤:不對,不是八刀,不是六刀,而僅僅是一刀,其他幾刀全是彈鋼琴的習慣性機械動作,屬于因爲意外和恐懼而出現無法自控的顫抖,全可以不算數——幾句專業術語立刻妙手回春,輕輕松松就賴掉了七刀。既然隻剩了一刀,那下一個環節的事就好辦多了,憑專業律師專業素質略施小計就能輕而易舉把這唯一的一刀變成情有可原”——“激情殺人初犯驚慌失措一貫表現良好有悔改表現……如此分工協作默契配合的結果自然是一番折騰之後八刀變六刀,六刀變一刀,最後連這一刀也可以不算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包庇殺人犯鬧劇至此圓滿成功。


李玫瑾說:他在瞬間連紮了這麽多刀,他爲什麽沒有顧慮,他爲什麽不停?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不對,問題的關鍵是李玫瑾把犯罪情節從連捅八刀巧妙地、神不知鬼不覺地換成了等于隻捅了一刀,爲罪犯做了極關鍵的開脫。這才是要害,才是關鍵,其他的一切,什麽長期的機械動作心理問題跟他彈鋼琴有關等等全是廢話,全是掩護,全是煙幕——就憑李玫瑾犯罪心理學專家教授二級警監的身份,她的等于隻捅了一刀的論斷完全可以在法庭上被拿來作爲出自警方權威學術權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成爲要求判罪犯免死的要害根據——如此後果,連我這個不搞司法專業的外行都能懂,身爲犯罪心理學專家教授二級警監的李玫瑾難道不懂?如果連這都不懂,那她這犯罪心理學專家教授二級警監的頭銜是怎麽來的?難道是靠美女潛規則潛出來的?如果懂,那就是知法犯法,公然以警方權威和犯罪專家的身份資格爲罪犯開脫罪責,公開幹擾司法審判。


美國審判O.J.辛普森殺人案時陪審團成員都與世隔絕,不準采訪,不準打電話,不準與外界接觸,據說是爲了避免陪審團成員的立場受外界輿情幹擾。而碰到藥家鑫,整天口口聲聲司法獨立普世價值的中國司法精英們就顧不上國際接軌了,不但給藥家鑫提供種種機會當衆表演、又是唱歌又是下跪又是痛哭流涕,讓藥家鑫一個子不花就能得到别人花高價都買不到的廣告宣傳鏡頭和機會,而且傾巢出動連篇累牍造輿論,硬要把一個冷血兇狠的殺人犯塑造成一個無害而可憐的乖孩子、無情教育的犧牲品——這難道不是無孔不入地用輿情影響司法審判?等激起了民憤,反而倒打一耙,說老百姓用輿論壓制司法審判。這種賊喊捉賊雖然無恥無賴之極,但畢竟效果有限。李玫瑾則不同,她實際是以學術警方雙重權威的身份直接爲罪犯提供減輕罪行的根據,已經不僅僅是輿情影響司法審判,而是變相幹預司法審判,起到了任何媒體、任何律師、任何其他人都起不到的惡劣作用。


盡管李玫瑾使盡全身解數要用學術把水攪渾,拼命在犯罪動機的分析犯罪行爲的分析行爲心理研究”“動機心理研究專家視角與大家視角的差别犯罪人的由來犯罪心理的由來反應性行爲意外和恐懼而出現無法自控的顫抖故意殺人強迫殺人華生的理論斯金納的《科學與人類行爲》意識沖突的心理問題觀念缺失的問題之類專業術語裏兜圈子打遊擊,但她犯了一個緻命的錯誤:低估了老百姓的智慧——魯迅說:誠然,老百姓雖然不讀詩書,不明史法,不解在瑜中求瑕,屎裏覓道,但能從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決非清高通達的士大夫所可幾及之處的。”“誰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庸愚的呢,被愚弄诓騙壓迫到現在,還明白如此。李玫瑾們費勁九牛二虎之力爲藥家鑫屎裏覓道,老百姓偏偏不買帳,偏偏一針見血揭了他們的老底:包庇殺人犯。這實在讓李大教授面子掃地,難怪惱羞成怒,唱了出美女變野獸



不過李大教授的跳踉咆哮卻也有其可愛之處,因爲有些情節令人想起了毛澤東當年寫的《蔣介石李宗仁優劣論》——


1.毛澤東當年的文章:人們罵蔣介石爲美帝國主義的走狗,蔣介石聽慣了,從來不申辯。人們罵李宗仁爲美帝國主義的走狗,李宗仁沒有聽得慣,急急忙忙地起來申辯。


如今的情況:人們罵厲以甯是磚家’‘教獸,厲以甯聽慣了,從來不申辯。人們罵李玫瑾是磚家’‘教獸,李玫瑾沒有聽得慣,急急忙忙地起來申辯。”——所以短短12天裏就來了這許多越描越黑:


——解析:彈琴的重複動作如何成爲行兇的手法(03月28日)


——調笑磚家:不是風尚是風氣(03月31日)


——答肖鷹教授:(04月2日)


——再答藥家鑫案的幾個問題(04月4日)


——生命教育之難點(04月7日)


——2011年04月08日的日記(04月8日)


——寫給所有對我粗口惡語的網民:(04月9日)


2.毛澤東當年的文章:蔣介石撒起謊來,大都是空空洞洞的,例如還政于民我曆來要和平之類,不讓人家在他的話裏捉住什麽具體的事物。李宗仁在這件事上顯得蹩腳,容易給人家抓住小辮子。


如今的情況:厲以甯撒起謊來,大都是空空洞洞的,例如産權重組新公有制之類,不讓人家在他的話裏捉住什麽具體的事物。李玫瑾在這件事上顯得蹩腳,容易給人家抓住小辮子。”——非要把捅八刀說捅成一刀,在如此具體的事實上做文章,果然蹩腳,豈有不給人抓住小辮子之理?


3.毛澤東當年的文章:人們說:事實毫無,何得謂實?李宗仁說:事實俱在,何得謂虛?李宗仁就是具有這樣一種傻勁的人物。


如今的情況:人們說:把連捅八刀殺人說成是彈鋼琴的重複性動作就是替兇手開脫。李玫瑾說:把連捅八刀殺人說成是彈鋼琴的重複性動作就不是替兇手開脫。人們說,給殺人兇犯開脫就是鼓勵犯罪。 李玫瑾說:給殺人兇犯開脫就是防止犯罪。李玫瑾就是具有這樣一種傻勁的人物。



魯迅說:紳士的跳踉醜态,實在特别好看,因爲曆來隐藏蘊蓄着,所以一來就比下等人更濃厚。李玫瑾看來也不能免俗——大概一帆風順慣了,從來沒人敢惹,所以一開口就帶着一股傲勁:喜好自由、做些自認爲該做的事,最讨厭開會讀報紙和被思想教育因爲你是教授,還是清華大學的教授。你說的話我一定認真面對的……顯然,如果對方不是清華的教授,那就一定不認真對付;如果連教授都不是呢?那就連看都不屑一看。如此樹上拉屎——眼兒高,如今居然被無數連教授都不是的芸芸網民當衆痛斥,這臉丢大了去了,這口氣如何忍得下來?當然不免咆哮如雷,讓人們再次欣賞到紳士的跳踉醜态,實在特别好看


不過李玫瑾雖然具有犯罪心理學專家教授二級警監等大得吓人的頭銜,其許多基本常識看來還不如我這平頭百姓,這倒使我忍不住開口給您幾句忠告——第一,錯了就是錯了,别以爲大家都是傻子,就您聰明。群衆是真正的英雄。第二,錯了又不想認帳,那至少趕緊閉嘴,别打腫臉充胖子,别忘了客觀規律是欲蓋彌彰言多語失越掏越臭,越描越黑”——當了犯罪心理學專家教授二級警監,難道連罪犯反審訊最有效的手段都不懂?第三,别在網上擺專家”“學者的臭架子,開口就訓人,跟廣大網民叫闆。互聯網上最基本的常識就是在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管你是誰,管你有什麽地位頭銜,上了網概不算數,網民隻認你寫的東西,不認你的頭銜,更不吃你發闊太太脾氣。您在網上如此氣急敗壞連篇累牍咆哮跳踉,客觀效果隻能是贻笑大方。



我的忠告您愛聽不聽——嘴是您的,想怎麽搬弄當然随您大便。不過您的話怎麽說由您,别人怎麽聽可由不得您了。就以您那幾篇自我辯解爲例,用魯迅的話對照對照,讓大家看看,究竟是得意之筆,還是弄巧成拙?究竟讓人們看見了個教授,還是看見了個阿Q?


李玫瑾——“如同我看血腥的犯罪現場或圖片一樣,我有這份膽量和勇氣。


魯迅——“舊小說家也早已看穿了這局面,他寫暗娼和别人相争,照例攻擊過别人的偷漢之後,就自序道:老娘是指頭上站得人,臂膊上跑得馬……底下怎樣呢?他任别人去打折扣。他知道别人是決不那麽胡塗,會十足相信的,但仍得這麽說,恰如賣假藥的,包紙上一定印着存心欺世,雷殛火焚一樣,成爲一種儀式了。


李玫瑾——“你們知道我是什麽感受嗎?我的感受不是憤怒,而是對你們心靈貧乏到如此程度的一種同情,對你們受到的家教與所有後天的熏陶如此貧乏的一種遺憾!”“你們可以嘲笑、漫罵有些書呆子氣的、甚至被人稱爲專家強迫人格磚家狗屁言論,但不要忽略:無知、思想的貧乏和視野的狹窄将帶來的不僅是危害、甚至是更重的災難……


魯迅——“阿Q站了一刻,心裏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于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黎陽聲明:本人放棄對此文的版權。隻要不違背本文主旨,任何人均可轉貼,可散發,可抄襲,可複制,可被冒名頂替,可被任何媒體拿去用,可被任何人引用到任何文章中且不寫出引文出處,本人分文不取。



附錄:寫給所有對我粗口惡語的網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b785f01017xsv.html


李玫瑾 (2011-04-09 00:48:13)


有人在網上說,我眼裏隻有清華的教授,我隻回應了教授的批評……,其實不然,許多惡毒罵我的博客我也在浏覽,并認真地看罵些什麽……,如同我看血腥的犯罪現場或圖片一樣,我有這份膽量和勇氣。現在我想跟這些網上算是有緣、卻不是善緣的人交流一下我的想法:


在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的文明讓人與人之間有了一種新的關系:網友或網緣。我們可以不出門,不相遇,不相視,就可以通過博文或博言認識,并可以交流心裏(也可說腦裏)的信息,包括自己對外界、對他人、對事件、對觀點的感受、思想……。憑借着文字與言語,可讓我們的腦海或說心靈接受大量的信息,補充自己從未有過的思想内容,并在交流與思想碰撞中形成新的認識與思想,讓我們的心靈與大腦更加豐富、充實、多彩并智慧!


人們可以從中發現:你原來站在“大象”的前面,我竟然站在“大象”的後面……,我們不同背景的人看到的“象景”有所不同,原來的感受有局限、有偏頗,大象原來是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整看清……


——這是活在當下的世界才有的一份幸運!


可是,你們站在這一平台上,向别人發出或亮出了你們心靈、腦海中什麽樣的信息?竟然是一種特殊的穢物!對人無益,對事無益,你們在此亮出的信息難道不是你們内心所擁有的嗎?


從小我父母就告訴我:罵人,是一個人最無能的表現!用暴戾、惡毒、醜陋的言語面對别人的時候,實際上是向别人展現你自己内心的“全部家當”……


你們知道我是什麽感受嗎?我的感受不是憤怒,而是對你們心靈貧乏到如此程度的一種同情,對你們受到的家教與所有後天的熏陶如此貧乏的一種遺憾!我常說:就人而言,最可怕的不是物質的貧窮,而是心靈上的貧窮!


當然,我理解,事情的起因是因爲一個年青人在撞人之後,不施救反倒拔刀殺人。你們對我的憤怒實質上是對作案人的行爲憤怒!客觀地講,你們的憤怒中有着一份自然的情感:樸素的善良與正義感。但是,你們的憤怒已經讓你們的腦海脹滿?讓心靈無任何空間?不能容得别人的聲音與話語?


你們覺得:此時此刻,隻允許一種聲音:殺無赦!對吧?


你們有沒有想過:當有人染了瘋牛病倒下後,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很快就有第2個、第3個人倒下?如果沒有人去觀察分析藥家鑫心理得病的原因,那麽,即使殺了這個藥家鑫,仍然不能解決同類問題:我們走在大街上,保不起接着被人撞,然後再被人碾壓、再被磚頭砸死、再被紮刀紮死?你們想過這種問題嗎?


我是一名女性,我是一位母親,我天性善良,我本應該遠遠地回避“犯罪”兩字,更不應該選擇這麽一個特殊的職業:研究犯罪人、研究犯罪心理!


但是,大概是天意,我的職業讓我在近30年的生涯中經常與刑事案件、犯罪現場、犯罪嫌疑人打交道。我每次坐在那些犯罪嫌疑人面前時,我的眼前恰恰浮現的是母親懷中的襁褓嬰兒……,我就是想弄明白:襁褓中的嬰兒本應善良,爲什麽成爲邪惡的制造者?!


因此,我關注的、并直至今日仍在關注的是:犯罪人的由來,犯罪心理的由來。找出“由來”才能找出預防并減少第二個、第三個犯罪人的途徑……。爲了我們的孩子上學不再遇到殺戮,爲了我們的親人上街不再遇到被撞還被殺的慘禍,更爲無數家庭不要辛苦20年結果卻造就一個災星!


我認爲,我的研究可以讓很多人受益,包括你們和你們的親人!我的研究應該受到尊重,不是爲我,是爲我們這個社會。


我在此次點評藥案後引起如此大的争議,尤其是你們的惡毒漫罵,我真的有過這個念頭:以後再也不對公衆點評任何案件……;可是,我的研究和我的職業操守告訴我,當我發現案件背後的原因和問題時,不告訴社會,不告誡大家,你就失職!因爲這種情形很快就會再現!


你們可以嘲笑、漫罵有些書呆子氣的、甚至被人稱爲“專家強迫人格”或“磚家”的“狗屁言論”,但不要忽略:無知、思想的貧乏和視野的狹窄将帶來的不僅是危害、甚至是更重的災難……



我不渴望你們的理解,但我希望你們本身有的善良能夠進步……能夠聆聽不同的聲音,其結果,受益的不是我李玫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