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笑嫣然博客:“举国沉稳”:中国成熟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2:20:38

“举国沉稳”:中国成熟了

文/李宗桂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10期)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之后,举国上下所表现出来的沉稳,实际上是世界眼光扩展、全球意识增强,颇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从“全民狂欢”到“举国沉稳”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起,在以“实现四化、振兴中华”为标志的现代化潮流推动下,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意识、民族情怀,都空前高涨。中国女排夺冠引发的爱国主义热潮席卷神州,三连冠、五连冠,女排拼搏精神,曾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集中展现,一度令举国上下沉醉甚至颠狂。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提高,学术界有人高唱“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社会上有人炒作“中国可以说不”、“中国还是可以说不”之类的话题,迎合了某些人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迈入新世纪,“中国不高兴”之类的炒作话题一度甚嚣尘上。站在理性民族主义的立场看,不论我们给以上述情况什么评价,都可看见其间一条明晰的主线,这就是国家意识、民族情怀。在宏大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话语体系下,个人利益的诉求微不足道,甚至自觉地以国家民族的利益追求替代之。而这种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其原动力是实现现代化、复兴伟大的中华文明的目标。

    在这个意义上讲,尽管上述情形有某些不足,比如某些观念和行为带有狭隘意识和自恋情结,但总体上讲还是从属于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个宏伟目标的。因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巨大进步而发出的各种欢呼声,尽管其中不乏自大自恋情绪,但总体上都值得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加速进行,成就巨大,举世瞩目。广东省的GDP总量,先是超过新加坡,然后超过香港,进而又超过台湾,短短数年时间,把当年亚洲“四小龙”中的三个甩在后面!与此相应,中国的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006年的GDP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长期占据世界第三位的德国,2010年超过了42年来都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日本!

    按往常惯例,这样巨大的成就,这样迅猛的发展,足以使得全民狂欢,举国沉醉!然而,与国外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这次在“中国坐实GDP世界第二”的交椅后,没有了过去的喧嚣和狂热,可谓举国沉稳。中国的基尼系数,改革开放初期是0.28,到2009年已经上升为0.47。199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是53.4%,到了经济高度发展的2007年,却下降为39.74%。概言之,GDP质量不高,人均GDP不高,经济结构不平衡,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财富分配不平衡,严峻的现实警醒人们不要沉醉于“世界第二”的场景之中!

    “世界第二”的光环与举国沉稳的理性并不矛盾

    不难看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之后”不仅没有引发空谈政治空喊爱国的传统潮流,反而引发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思考,体现出举国沉稳的价值理性。

    从理性的立场审视中国成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之后的国内反应,应当说是进步了。此前那种因为某种程度的经济进步就自大自恋甚至自傲的、虚张声势的、名为爱国主义实为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消歇了,既没有“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之类的迷狂呓语,也没有“中国特高兴”、“中国最强大”、“中国是世界经济中心”之类的梦话疯话。同样,也没有了过去将经济进步的根本动因和社会价值化约为简单的政治口号的幼稚,没有了借题发挥而贬斥他人的成就的偏执。展现在这里的,是沉稳大气的理性,是具有很高程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底蕴。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之后的平静状态下,凸显的是举国沉稳的价值理性。人们不再执著于某些不切实际的宏大的政治话语,超越了既有的以泛政治化为特征的唯政治思维的模式,重视现实生活,关注切实的利益。列宁当年曾经说过:几何公理如果违背了人们的利益,也会遭到反对。在党和国家日益重视民生问题的今天,在民生问题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当下,人们更为关注切实的经济权利、文化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实现,而对过于超越甚至有点虚幻的政治口号和理念有所警惕,担心影响生活质量。以这个意义上讲,坚持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和普及性的统一,值得我们进一步努力。同样,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问题的切实解决,是我们党坚持并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成为GDP世界第二之后,举国沉稳的现状表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入世界文明主流,坚持本根观念和全球意识的统一,是我们文化建设应当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由于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由于中外交流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今天的中国比起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了解世界,更热烈地拥抱世界,更自觉地让世界拥抱自己,因而对于中国的GDP世界第二而人均排名只有世界百名左右的现实,特别是对我们GDP的质量和效益,具有很清醒的认识。同时,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自觉,而公平正义的实现并非GDP能够解决,无论你是第二还是第一!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之后,举国上下所表现出来的沉稳,实际上是世界眼光扩展、全球意识增强,颇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温家宝总理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说:要彻底转变唯GDP的观念。温总理的这个观点,应当说是全体人民的心声,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增强的具体表现。而更为重要的是,温总理这个表述,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世界第二”的光环与举国沉稳的理性并不矛盾,在科学发展的价值理性中,它们应当而且可以统一起来。

    (作者为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GDP超日本,以后的路该如何走?(延伸阅读)

    一要吸取日本“政府主导经济”的前车之鉴,不能走日本依赖出口的老路,中国和日本的成功都是靠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主要靠企业推动经济发展不同,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中,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战后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增长,政府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二是不能继续走依赖出口的老路,外向型经济发展,尤其是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过高,经济就会受到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尤其是美国在金融危机后一直没有完全恢复,也是日本经济走不出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外向型能否成为我们的发展方向?能不能靠国外的发动机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三是要学习日本民富思维,日本在高速增长过程中实现了“国民收入倍增”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实现了经济增长与人民福利同时提高。

    (经济学家梁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