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爱情 格子兮:银行股与医药股同时处于反馈式错误定价--同花顺金融服务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0:00:56

银行股与医药股同时处于反馈式错误定价

发布时间:2010-10-08 10:54:03

  这个标题的含义有两点:第一,无论正在猛烈上涨的医药,还是正在猛烈下跌的银行,它们的涨跌均不是受真实基本面的驱动和支撑,而是由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市场所有投资主体共同的错误认知、错误情绪所导致的错误定价。第二,这种错误定价已经形成了羊群效应,这种错误认知已经成为流行的观念,且不断自我强化,自我传染。支撑这一结论的依据如下:

  正在下跌的银行股基本面是没有人能搞清楚的,包括研究机构和大型基金都不能知晓银行股的未来,如果美国人能够知道美国银行股的未来, 2008年金融危机就不会发生,正是金融危机的发生反证了对一个大型经济体的未来走势,没有人能够准确预知!与宏观经济密切关联的银行股的未来也不能准确提前预知。虽然市场投资人乐于并锲而不舍的研究判断经济的未来,但经济走势确实是不能提前预知的。因此目前基于中国宏观经济某种复杂原因对银行股未来的种种不乐观结论均是一个想法,这种想法中有的有可能是正确的,而大部分是不正确的。问题是不管正确也罢,不正确也罢,这些想法一旦发生就真实的影响了股价,因为价格是认知的直接表现,而非基本面客观事实的直接表现,所以,一有新认知形成,价格必定表现。现在银行股身上的不乐观认知显然早已形成,所以价格很早就开始下跌。

  当下跌发生时,我们不得不说媒体在这里真正是本着帮忙的目的而行添乱的实质,任何一个下跌只要发生了,必然引发大众的思考——为什么?当为什么下跌成为大众迫切想知道事情时候,媒体立即责无旁贷地承担了这个责任。就像研究机构以及很多专业研究人士对未来的预测不准确一样,媒体对下跌原因的分析更不准确。因为研究机构中还真的久经沙场的老手,而媒体则大量是略知一二的年轻编辑,媒体乐于解决为什么下跌是因为,媒体必须讨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来获取发行量和阅读量,至于结论是不是正确,从来不是媒体关心的,媒体也没有兴趣关心正确与否。找到一个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的答案既不是媒体的目的,媒体也没有那个能力!把读者和大众吸引到自己的版面和栏目上是媒体工作的最高指导原则,事实上连专业机构也把握不住,媒体怎么可能搞明白,几个记者怎么可能知道未来呢?但是媒体不仅找到了为什么银行股现在下跌的原因,而且媒体也提前找到了银行股进一步下跌的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原因。于是在现代发达的传媒体系和技术导致银行股下跌背后的原因、以及银行股还要下跌的理由快速地传遍了市场的各个角度,当大家知道了银行股身边有如此众多的可怕的事情的时候,更不乐观地预期与看法,在媒体的作用下形成了。更不乐观预期一旦形成,又将作用到股价上,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而到这时,和此前刚一下跌媒体积极行动起来一样,媒体再一次挖掘新下跌背后的原因。

  这时的媒体已经进入了完全的选择性报导,因为大众陷入了股价下跌的苦恼和困惑中,大众最关切的是为什么下跌,而下跌一定是利空导致的,大众既然需要下跌的原因,媒体就挖掘利空,这个时候,所有认为上涨的文章,都被媒体的主编扔到了纸筒里,因为虽然有可能认为上涨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主编也不会发布,道理在于,大众此时关注的是为什么下跌不是估值是不是低,满足大众是媒体的生存之道,于是媒体的选择性报导形成了,选择性报导强化了市场大众不乐观的认知。因为大众的信息来源大部分是靠媒体支撑的,这样价格只能进一步进下跌。

  好了,当前价格在媒体的作用下连续下跌一段时间后,这个时候虽然媒体可能再也发掘不出新的利空,但是下跌也已经不可能中止了,因为价格有一个本性,就那是几百年来中外的理论家和投资者所熟知的,价格的变化总是沿着趋势运行与展开的,当有一个带有明显方向性的下跌出现的时候,这个明显方向性的下跌,本身就自动地能推动价格进一步地沿着原有方向惯性前进,这就是价格变化的趋势性,这是价格变化的最重要本质,就相当于物理界的惯性定理一样,价格总要保持原有的运动方向,只要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一个方向,那么这种方向就能延续。这种趋势性的价格本质其背后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投资大众本身在持续下跌的压力下,或者持续上涨的促进下,已经不再进行深入的思考,市场参与者更愿意接受价格既然已经跌了,就会跌,所以抛售,减持自然地形在了,于是整个市场投资人形成了羊群效应,羊群效应的必然结果就是持续地趋势性下跌。

  有投资人会问,难道机构投资者看不出来吗,看出来和看不出来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机构投资人也会在下跌中损失,让账户损失是一个非常丢脸的事实,所以阻止账户的损失是机构投资者的首要选择。因此那些持有银行股的机构在所有的行为依据中常常屈服于减少账户的亏损这个原则,而不是接受下跌将导致风险减弱,价值提升,这样一个理性的思想来行为。在价格下跌导致的安全性,价值度提升的时候,买入银行也并不一定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首选,当你在疯狂下跌的时候买入银行,你至少在中短期是赔钱的。当你作为一个管理人因为估值低买入银行股,短期的结果是导致基金亏损,虽然从理性的角度这样做是对的,但短期内你的水平又凭什么证明呢?那些卖出银行股的基金明显地阻止了账户的亏损,而买入者却陷入了亏损,此时这二者的地位,声誉谁的会好?

  这就是银行股下跌的原因,跟基本面有关系吗?是有的,只是这种关系是大家对基本面的胡思乱想,很多问题都是大家想象中的问题,以及这种想象中的问题在媒体的作用下,在价格本身趋势推动下日益被强化、传染、放大的结果,以至于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媒体上到处都写的对银行股的不认同,以至于很多人是这样描述银行股的——“估值合理甚至低估但不宜介入,短期之内很难把握其是否能够止跌。”这是个非常震撼人心的观点,估值是合理的,估值低了但现在不能买,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涨,这就是银行股一路走来悲惨无比的主要原因。

  我们反观医药股,谁都能看到医药股的市盈率超过了6000点之上,虽然事实能证明完全靠市盈率炒股并不是有水平的做法,市盈率描述了静态估值,在复杂的市场变化和基本面变化面前完全机械的玩市盈率不是很有水平,但市盈率永远是估值最直观的描述,医药股持续的高涨真的是基本面推动的吗?也许是,也许不是,其实实际肯定不是。因为没有一个公司能长期维持30%以上的成长,当四五十倍市盈率出现时,一定是有一定程度的高估。但为什么医药股持续不停的上涨呢?道理很简单,它发生了与银行股相反的情况,它发生了乐观预期,它发生了媒体选择性报导只报导它的好。因为医药股的上涨给人的困惑是为什么涨得这么厉害?涨了以后大家需要为什么涨,大家需要一个上涨的理由。于是媒体马上提供,马上提供又引发了投资大众更乐观预期时,价格进一步上涨。持续几轮不断上涨,趋势形成了,价格自动就会推动价格,媒体从自身的生存的需要满足大家,挖掘了医药股积极乐观信息。这种积极乐观信息和银行股悲观信息本质一样,都是包含错误的想象。

  医药股的上涨还有一个可能的逻辑,当合理估值,乃至于低估的银行股明显有机会,但不能成为短期盈利的工具和对象的时候,那些机构投资者们要向他的客户证明我很有能力,我很有水平。怎么办?就得维持一两个行业、公司和板块,不断的上涨让他的持有人看到的是净值持续增长,这时医药股在涨,所以群众基础、媒体基础、舆论基础都具备,还等什么只要拉升就了事了,那些想证明自己的机构投资者们不断地投入资金,导致医药股股价上升,导致机构的净值大幅增长。于是大家在上升面前达成共识,医药股永远不会跌,永远会上涨,同时银行股永远会在危机中包围着,低估也不能买,这就是这两大行业的现实和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是的这一切,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不过不会太久了,阴阳交替,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是宇宙的法则,更是股市的常识。两在行业的未来将会在不遥远的某个时间发生逆转,这就是凌通对这两大行业未来走势以及现在状态,按照预期理论或者说按照索罗斯的反身理论做出的分析,让我们拭目以待未来的客观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