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术妖姬台词:五 行 杂 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42:57
作者:春草新新 (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五行说,除上述诸章的系统论述而外,某些涉及五行的部分语录列入本章,试为阐述。

  1、 凤仪先生说:“人是五行生成的。世界有五大行,缺一行也不行。人身有五行,缺一行就不能生存。家中有一伦不圆,也不转。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这五伦,若不各自务本,不能做正事,也就不转了。若能大家一心一德,自然就聚神。”

  人是禀五行之气而生的,体现在每个人的心性之中,在身则突出体现为五脏,所以缺一行也不能生存。家庭中兄、弟、父、母、祖,有一伦不圆,便是被阴气所阻,就不能五行推转。在社会上,时代不同了,即便没有君臣之称,还必然存在上下级关系,如果身为上级,不能以身作则,身为下级不服从领导,这样不论士农工商,都不能团结一致,奋力前进,只有大家一心一德,才能兴旺发达,自会聚神。

  2、 先生说:“土主信实,若能处处都信实,所有世事都看成是对的(自然的),就生出真土来了。若有骂人的,我就要想,他生气了,哪能不骂人呢?这样常了,自然就生真土了。土旺四季,在人身是旺于全身,旺于四肢。”

  首先要明确“所有世事都看成是对的”,这是善恶都能包容的博大胸怀。在包容的前提下,发扬善的,改造恶的,但绝非怂恿为恶。如果从因果的角度来看,世事都是有原由的。“他生气了,哪能不骂人呢?”这正是理解他人的心理,明白他骂人的原由,所以不责怪他。真土是“厚德载物”,既能生万物,又能化万物。疾恶如仇,是治世者的胸臆;善恶兼容,是“化世者”的风范。前者是从政者之必须,后者是圣者之作为。人的一生,自始至终要发挥土的功用,土是一切成就之母,故曰土旺四季。凤仪先生的话主要说明“认因果,才能生真土”。

  3、 允恭问:“我的性中多有些阴水,怎能化去呢?”凤仪先生道:“人必得有自立的精神,才可以化阴水。你还有望父兄妻子快好的心,所以好阴沉。你得知道对方人有多么大的善力,有多么大的恶力,你的力量得有多么大,才可以照过他们来。你要知道,修自己的德去胜过他们,自然没有期盼对方人快好的心,阴水自然化了。”

  这是化阴水性的具体方法。阴水软弱,缺乏自立性。此处所说的自立性,是着重“求诸己”、不“求诸人”的意思。要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并能知此知彼,用德来胜过对方,把“热心”变为“良心”,解除心灵上的负担和压力,自然不阴沉了。

  4、 先生说:“愁就是阴木,哈哈一笑,就可提升肾水。”

  人在愁闷、不愉快的时候,对周围的人和物,必然产生不耐烦的心情,甚至有人问话,都不爱理睬。不理睬就是“不服”性的心理作用。越是这样,人我之间的感情越不能交融,这便是阴木性的外在表现。如能哈哈一笑,便可立即冲破沉阴的心境,阴气下降,阳水上升,正是拨阴取阳的效用。

  5、 先生说:“土性多的人准怨人。水性多的人准抱屈,火性多的人准欺人,木性多的人准阴沉。”

  这里所说的某种性多的人,是指阴面而言,阴土性人看不见自己的缺点,遇事必多怨人;阴水性人吃亏难受,所以必抱屈;阴火性人遇事抢尖,不肯退让,哪能不欺人;阴木性人不服人,必然心里过不去,很少有乐模样,所以好阴沉。这些阴面性子,都是产生烦恼的根源,所以凤仪先生突出强调“化性”之说。

  6、 先生说:“人身上的五行,就是五味灵药。”

  人从身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内心活动,直到人的灵性,无不贯穿着五行。五行能按其规律运转,则个人心身俱健,家庭安康幸福。再进一步来讲,达到五行圆转,合而为一,即可以了生脱死,直达圣域。故曰五行是“五味灵药”。

  7、 先生说:“任筮卿七十多岁了,本来应当定在土位上。然而得要以火为用,因他本性为土,所以必须明理。”

  七十多岁,按家庭五行应居土位,但他本性为土,这是土上加土。土本应生金,然而土多太死板,便不能生金了。这样的家庭必然缺乏生发之气,难得幸福。所以他必须以明理火用事,使土疏松活软,才能使全家生趣盎然。

  由此看来,五行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赋性,要灵活运用,才能圆转。

  8、 先生说:“真硬的,是一点也不怨人,真刚的就是火,而火也有强弱,所以得酌量用之。”

  人被逆事冲动了,或由于看他人不对而生气了,这都不是真刚,不是真硬。真刚的绝不怨人。凤仪先生曾比喻怨人的就像器具有裂痕似的,终究不算完美的器具。只有真明理的(真火)才能不生怨气,故曰真刚的就是火。真火是光明的,能照破阴暗,但人的阴暗面是要逐渐化除的,故火的强弱,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9、 先生说:“魔有火魔气魔,火魔狂笑,气魔好哭。”

  魔多来自自身,气和火是两个最大的魔。遇事不顺心、生气了,便是气魔来了,有了牵心的事,动心或发火了,便是火魔起来了。不论哪种魔集中发作时,气魔都可转化为好哭,火魔可转化为狂笑,实际都是气禀性的变相发作,而失去常态的反映。

  10、 先生说:“真信不疑,才能真得着道。”

  真信,而不是半信半疑,三心二意。认定是真理,就决信无疑,不论受到任何打击与不平,也绝动摇不了对真理的信心。和信仰的对象打成一片,中间无任何间隙,并体现在实践中。只有如此,才能体验到“升堂入室”之妙。

  11、 先生说:“人的坏,是受世风湮的。水如财,人全叫财湮假了。受木湮的性子酸,受水湮的烦人,受金湮的好恼人,受火湮的好恨人,受土湮的好怨人。”

  物欲横流,人心日下,金钱第一。人们受这种世风的熏染,伦理道德,正义良心,都被湮没的太深了,对个人瞒心昧己,对他人不能以诚相待,故称假人。这是从人的存心来讲,如从人的性子来讲,受阴面五行的侵扰,则表现为怒(性子酸即表现为怒)(木)、烦(水)、恼(金)、恨(火)、怨(土),都足以污染人的性灵。

  12、 先生说:“木性人因要抢光棍,所以人才折他的光棍。再治不了他,就暗下脚绊啦。”

  阴木性人表现豪横,盛气凌人,立光棍,耍梗梗。这样性格,必然伤及众人,使人怀恨在心。一旦遇到机会,必要折他的光棍,甚至最后对他下毒手。这不都是性子引来的恶果吗!

  13、 先生说:“王老师(白守坤)在家时,多忙而常生气。怎么知道呢?她是木水性,哪能不生气哪。若是火性人,你说他不欺负人,谁信!”

  偏于木土水性的人,常好生气,这是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家务活太忙太累的时候,就更好生气了。至于偏于火性的人,性急好贪,又好争理、抢尖。他虽无意欺负人,但由他本性所决定的,和他在一起的人,必然受到他的刺伤,常了,哪能不讨厌他。“说他不欺负人,谁信!”

  14、 先生说:“火性人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共富贵,因为他富贵则气焰逼人;水性人可与共富贵,而不可与共患难,因为他遇患难则颓靡不振!”

  火性本身就有炎上性,一旦有了富贵,则火上加火,其炎上性就更强了。因此,与其当初共事者,不可不“敬而远之”,以免自讨无趣;水性人本来就退缩不前,虽处富贵也不致骄横自傲,但一遇到患难时,便六神无主了,所以要加倍给以助力,使其勇往直前。

  15、 先生说:“争理的不明理,明理的不争理。”

  争理即是认为自己对,别人错,或别人对不起我,或亏了我的情。这样人的心境必然是苦恼的。实际是在你内心这本帐上,总是记别人的不对,而自己的不对,一笔也没有记。这正是多记一笔(别人不对),便给自己的心灵上增加一份苦恼。这能说是明理吗?必翻过来,认识到、别人有错误必有错误的原因(况且不一定真是他错),他的素质就决定他必要那样做,这样想才是明理。然而你偏要按你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别人,并没研究明白他的道,偏要去和他争理,正是自寻苦恼,所以说“争理的不明理。”

  16、 先生说:“方玉洁的苦楚,可说都是由性中来的,不服人是阴木,好生愚气是阴水.板滞是阴土。有这几种性,所以男人看不起你,在外边又另娶人。你觉着冤,你可知道家庭被你冲散,人家冤不冤?一个公公照看着几个没娘的小姑小叔。一个有用的儿子,被你气的永不回来,公公还得当搬荷夫,养一家,你看人家苦不苦!人都是知道自己苦,而不知道人家苦,所以才糟。必翻转过来,知道人家的苦楚,才能得道,得了道,能够回光返照时,苦难自然化了。”

  “人的命都是好命,只是性不好,才把命闹坏了。”从方玉洁的苦楚,就更可证明凤仪先生这句话的重大意义了。从一般人的看法来说,方玉洁是个比较实在的老实人,不会花言巧语,不失为好人。然而从她的阴木、阴水、阴土的赋性来看,做人妻子,其性格乃十分不相称了。从凤仪先生“性来归命”的作人原则来论,她相去甚远,且背道而驰了,难怪她有这样苦的命运。所以当什么人,就应该有什么人的性格,(比如当媳妇,性当温柔圆活,而不失掉原则,助夫成德)才是家庭幸福的关键。这便是“化性”的学问。

  17、 先生说:“女子有火性,若嫁到富贵家,正是拿火扔到水里,终必被欺死。男子娶个高明的女人,这也是水克火,或者女人刁悍不讲理,也准把男人欺死。真是人世难逃啊!”

  这一条既符合五行规律,又是经验之谈。偏于阴火性的女子,性急躁,喜争贪,好争理,不让人,这种性格的本身,就决定了她是要苦恼多端的。而富贵人家财大,财属水。阴火性人偏偏到富有家去享福,正如把火投到潭水里,怎能不欺死。按五行性理来论,男属火,女属水,火主刚正,水主柔和,所说的“高明的女人”,是指才能与性格都居上风的,男人无形中必受欺受压,故曰:“水克火”。刁悍不讲理的女人,更是突出的“水克火”这样性格的女人克夫是必然的。所以五行性研究明白,付诸实践,自可使人避苦得乐。

  18、 先生说:“一个姓刘的媳妇的性为木生水,本为顺运,怎么还有病呢?是因为木水都成阴的了。阳木仁德,阴木不服人,阳水柔和,阴水好烦,都成阴的,所以才有病。”

  五行性拨阴取阳的意义就在此。讲五行性理,不论生克顺逆,关键在于化除阴面,反为阳面,踏踏实实下功夫。否则,讲得再高明,也是纸上谈兵。

  19、 先生说:“我在唐家杖子(朝阳县)讲善书,有一个姓常的媳妇来听讲,从大门进来就笑,一直笑到屋里。我说,这个媳妇定要克男人。果然不到一年,她男人就死了。”允恭问:“怎知她必克男人呢?”凤仪先生说:“女子主水,她那样的笑,象水开了似的,什么物还煮不死呢!”允恭又问:“什么样男人才克女人呢?”先生道:“性好阴沉,有事而无事,无事而有事,使女人不落底,没有主意,常了,就该死了。”

  常姓媳妇的狂笑,正是阴火性的表现。阴火性可分许多种,有的属急烈火性,有的沾火就着,有的横不讲理,有的狂笑,有的抢尖,有的得理不让人,有的好占便宜,有的好争理,有的牵缠,有的拘谨,有的虚荣心强,有的爱面子,有的好管人,有的好管闲事,有的专好看人不对,等等,可以有几十种之多。当然,五行性中,哪种性也不是单一的,只不过是以某一种性为主而已。狂笑是阴火性中突出的表现,可以发展为“火魔”。所以象开水似的,克力非常强,其为害也甚大。男子好阴沉,使女人心不落底,正是木生水走逆运,所以克女人。

  20、 先生说:“性子相克,也有先天后天的区别。譬如金克木,金性为主,就克后天,就是子女们要受伤。如果木性为主,就克先天,就是自身或夫妇间受克。其余可类推。”

  这里的先天指自身,或夫妇间,后天是指他人如子女。以金克木为例,金性为主,即金性较强,木性较弱,必然是子女受伤,所以说克后天。如果木性为主,即木强金弱,刀斧虽为金属所制,因木太硬,斧斫不动,所以金受伤,则克先天,即自身或夫妇间(父母)受伤。

  又如火克金的性,本来克儿女,但金性为主,就克先天,因为金强火弱,火克不动金,则必自身受伤。如火性为主,火太旺,力太强,就克后天,即金受伤,儿女受克。其余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可类推。

  21、 先生说:“人的禀性好像蜘蛛网似的,遇物就沾滞住了。但是蜘蛛网一烧就了,好像禀性怕真火似的。什么是真火呢?哈哈大乐就是。”

  凡是禀性都属阴,为什么说它有沾滞性呢?因为禀性发作时,内外齐动,不是因人就是因事,不快的心绪总是连绵不休。必须用阳光才能照化它,哈哈大乐便属阳,是真火,所以能够照化禀性。

  22、 先生说:“火克金,金克木的性,都克儿女。”

  常言说:“火克金,必操心”。因火克金的性好叨咕、管闲事,极易引起子女的反感,儿女精神上总得不到放松,所以火克金克儿女。金克木的性,虽不像火克金那样好说,但脸色总是不好看,常挂着恼怒的神态,孩子不敢亲近他,这实际就是克儿女。不过这里只是从人之常情和现象上来解释,至于心性上无形中的碰撞,不是用笔墨能说得清楚的。

  23、 先生说:“运用五行,得先定自已的本,像用枪打物似的。你得把枪擎住,然后才可以射中东西。做人也是这样,见着女人(妻子),得先定我是男人(丈夫)的本位,男人应该怎当,这样,自然就不动本了。”

  定住自己的本,是作人的起点。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为人不论本份高低大小,必须认清我应该怎样立住本,然后再去研究对方的道,才合乎原则。否则,忘了自己,而妄求对方如何如何,这便是舍本逐末,必然事与愿违。所以说:“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4、 先生说:“五行推转,天地人都是齐转。”

  性界具备了仁义礼智信,则五行具为阳面,天盘自转;伦常尽得圆满,五伦无亏,心界五行推转,则地盘自转;五情圆足,即是身界五行圆满,人盘自转。如此,五行推转,自然天地人三盘齐转。

  25、 先生说:“人有理就好讲究,那就是争理,那就是火在上,若生气就不作声啦,那就是水在下;人越有理,越不显露,那就是火反下,越遇逆境越能乐,越追求那事的道理,这就是水反上。现在人遇好事就乐,遇着逆事就愁,那还是没反过这个个来,终久是火在上。水在下。”又说:“善人就是阳,恶人就是阴,善人得有义气,无论恶人怎样恶刁,也要爱惜他。这就是水上升,火下降。”

  《易经》“既济卦”是水上火下。“水火既济”是道家修炼的重要一环。中医称为“心肾相交”,即水在上,火在下,自可体态安和,百病不生。人之病,多因水在下,火在上,“火水未济”之故。凤仪先生把它运用在伦理实践中,尤其是在心性修养上,显得十分关键。争理就属火,越争理则阴火越上炎;生气不作声,就是阴水,越生气阴水越重。如此,则水火不能相济,对心身的危害就越大。不论从生理、医理或性理上讲,这都是大忌。

  常人有理必要显露,看见人不对就生气,便是阴火在起作用,因为火本身是上炎的。如果能偏偏不显露,不去争辩,而且心中还很平和,无恨怨,这便是阴火下降,转为明理火了。常人在遇逆事时,忧愁苦闷,便是阴水,水本身是润下的。如果翻过来,不但不愁苦,无怨气,反而乐起来,专悟其中的道理,这便是阴水反为阳水而上升了。如此,水在上,火在下,心性自主,不被情牵,不为物转,才是全面的“水火既济”。

  26、 先生说:“认不是有天力、佛力、无穷之力。”

  这是极言认不是力量之大。认不是可以分几个不同层次,此处所言并非停留在口头上的认不是,而是把内心深处生心动念的错误,都列在“不是”之内,及时省察,这不单纯是为了调节人我之关系,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净化心灵,“止于至善”(详见《真五行浅说》)

  27、 先生说:“认多少不是有多少福德,争多少理有多少罪过,达到认不是的真处,就是佛国。”

  认不是与争理正是相反。认不是是改正自己过错的开始,是修正行为的第一动力。不认识过错的人是永远不能进步的。如果放开来讲,对那些从表面上看,与自己无直接关系的过失,也能把它认过来,归到自己的身上,这不仅可为自己消阴命,同时也可增加福德。认多大的不是,就有多大的性量(当然要真心实意地认不是),比如,作为一个群体的首领,要认整个群体的不是,群体里的人没好,就要责备自己、怨自己,这便是有群体那么大的性量,也正是体现了“天命包宿命”的道理,同时可增长无量的福德。反之,出了问题,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处处争理,企图把自已摘清,推过揽功,这样,不仅无功,反而增加罪过,正是增长阴命。凤仪先生常说:“世界没好,就是我没好。”乃是认世界的不是,故有世界那么大的性量。

  从佛家来看,菩萨对众生大慈大悲,众生好,他生欢喜心,众生有过错,他发慈悲心,以众生之过为己过,所以菩萨不见众生过。这正反映出“认不是的真处就是佛国”的道理。

  28、 先生说:“找好处是道根,不找好处,则天下人都是冤家。你想想,看见谁,谁不对,不是冤家是什么?”

  所说的“道根”,就是修道最根本的东西。为什么说找好处是道根呢?因为修道就是要拨阴取阳,而找好处乃是取阳的关键,心中常存他人的好处,正是存阳。假如到处都看人的不对,阴气越存越多,便等于用墙把自己围困起来,使苦恼占据了整个心灵,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找好处是修道者最重要的一环。找好处才能生真金。

  29、 先生说:“认不是正是认过,自觉对于人物草木都对不过。必得把人物的道都得着,才算对过。今人只用事物去对过,真是轻得很啊!”

  人每天都要和人接触,都要和物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法则可循。人和人有伦理关系,那么和物呢?也必须懂得物的道理,才能物尽其用。你不懂得牲畜的性,它就不能听从你使唤。你不懂得庄稼的特性,你就种不好地。这都叫亏物的道,都叫“不是”。必把人和物的道研究明白才算真对得过。什么叫“只用事物去对过”?比如对父母只知供给好饮食、好衣服,不知孝父母的心性;对亲友只知送点果品,不能从道义上去关怀,这就是只是从物上去对过父母和亲友,都是低层次的。所以关键是要明白对方人的道。

  30、 先生说:“找人家的好处,就是轻清上浮者为天;认己不是就是重浊下凝者为地。”又说:“找着天的好处和天合一,找着人的好处和人合一”。“能认不是才能改过,能找人的好处,才能迁善。”

  找人好处即是聚阳气,阳气使人感到轻松愉悦。存谁的好处,心中便能与谁融通,找着天的好处,就不能怨天尤人,所以能与天合一,与人合一。认自己不是,便能容纳一切,能担过,能担怨,便能如地之“厚德载物”,所以如重浊下凝者为地。人能认己不是,知道个人的过错,才能改正过错,找到别人的优点,正是“见贤思齐,所以能迁善。”

  31、 允恭问:“你老是因为守墓成道,现在的人,若遇亲丧,也守墓可以不?”先生道:“不可。因为那时的天时,还拿着尽礼孝身为重,现在的天时,是以立德孝性为重。时代不同,所以行道也就不同了。”

  “达天时生真火。”道的本质是永远不会变的,但行道的方式必须契时。如逆流而动,则寸步难行。道是活的,所以行道必须达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