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家》人物分析:四威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6:22:12
 「经行」主要在吃过饭後,藉这个後天的营卫气机,让禅修的人真气发动,在身体经络里面运转。「经行」本来是南传小乘佛教一种殊胜的修行法门,在经行中,随时用自心观照自己的身体变化。外界所发出的声音,让经行者心有所觉知,仅在於了知,但不加思虑,不为一切尘相所动,这法门除觉观外,又加上观音法门在其中,故是殊胜无比伦。经行中就像在禅坐中,观身根的痛一样,你的心不为痛所左右,如果你不能超越这个声尘或痛觉的话,虽有一些境界,但都没有实用,到死亡来临的时候,心地还是会乱糟糟的。今天的课还是要记下来,过程怎麽样?如何带领大众?现在要叫你们出来讲,今天找两个出来实习。这「经行」是吴景川同学由东南亚带回来的法门,让他第一个出来实习,第二个就请洪明吉同学来带。经行中除了发号口令以外,就讲你的自传。你在操兵後,大众定在那个地方时,你就开始讲,让大家听。你们两位除讲自传外,要知道如何操兵、发号口令,所以经行的步骤、方法要熟练。你在发号施令、统领大众之间,怎麽来掌控整个道场大众的气氛、整体的心境,将大众带入禅修的境界中,将大众的心化成一体。开始时,每一个人要记得一些动作,男众左手掌心放在肚脐下丹田部位,右掌五指握住左手的手腕处;女众则刚好反过来,右手掌心放在肚脐下丹田处,左手五指抓住右手的手腕处。手势与整个身体就这麽样摆着,不管动到那个地方,手都不要移动。然後脚的转向、走动等要领,均是具有分解的动作的,要注意这几个动作。身体转动或走动,均要下口令,口令要覆述,即覆诵叁次。例如一个口令「站好了」,每一个动的动作做完後,一定要下:「站好了!站好了!站好了!」的口令。听到口令的大众,要用「心念」来覆诵。你是用嘴来覆诵,大众是用心来覆诵。大众不要胡思乱想,你出甚麽口令,他们听到了,心里面也要覆诵「站好了!站好了!站好了!」。第二个口令是「要转了!」也是叁次,每个口令都要覆诵叁次,「要转了!」第叁个「要转了」的口令下完的时候,就要有分解动作的口令,「转一」、「转二」、「转叁」、「转四」、「转五」、「转六」、「转七」、「转八」,「转八」的口令下完的时候,刚好是转一百八十度。现在讲分解动作:大众的两只脚站好,听到「转一」的口令後,是动右脚,提起後在四十五度角处放下;听到「转二」的口令後,左脚轻轻靠上右脚;听到「转叁」的口令後,右脚提起在九十度角处放下;「转四」时,左脚靠上;「转五」时,提起右脚放在一百叁十五度处放下;「转六」时,左脚靠上;「转七」时,提起右脚在一百八十度处放下;「转八」时,左脚靠上,这样刚好转一百八十度。你要大众转向的时候,就要念「转一、转二、转叁、转四、转五、转六、转七、转八」,转到另方向後,就要下:「站好了!站好了!站好了!」的口令,让大众对整方向、调整距离。接下来是下「要走了!」口令叁次後,即下:「左脚出,右脚出,左脚出,右脚出,……」,一直走,走到快尽头时,你就要下:「站好了!」的口令。大众要怎麽走?先说分解动作:大众用心念「一」的时候,後脚根先离地;「二」的时候,向前上方抬起脚;「叁」时轻轻踢出去;「四」时脚尖着地;「五」时脚板放下去;「六」时全身身体向前,准备下一个动作。「右脚出!一、二、叁、……」。经行的大众,听到「站好了」的时候,眼睛就要眯眯眼,向前方对齐。平时是闭着眼睛的,要走的时候,也是尽量闭着眼睛,观想着走。走的时候,不能晃动,不能左右摇动,要很安祥的走。行走时,脚要站稳再出另一只脚,如果是到最後的「站好了」的话,要眯眯眼,看一看,对齐前面没?若歪了,要校正过来,这样脚的分解动作,大家来做一做。「左脚出」、「一、二、叁、四、五」,後脚跟抬起来;「右脚出」、「一、二、叁、四、五」,後脚跟抬起来;「左脚出」、……;当然出口令时,只会叫你「左脚出」、「右脚出」。开示的人,无论在哪一个定点都可以开示,随时「站好了!」叁次、两次以後,都可以开示,但是要记住口令喊了几次,开示完後,须补足次数。「要转了!」叁次中,尽量少开示,要转就要转了,口令下达一半,就跑到别地方去,如此是不好的!复习转向:转一:向右转,右脚轻轻提起来(离地,下同),向右45度,踩下去。转二:左脚轻轻靠上来(不要离地)。转叁:向右转,右脚轻轻提起来,向右45度,踩下去,总合90度。转四:左脚轻轻靠上来(不要离地)。转五:向右转,右脚轻轻提起来,向右45度,踩下去,总合135度。转六:左脚轻轻靠上来(不要离地)。转七:向右转,右脚轻轻提起来,向右45度,踩下去,总合180度。转八:左脚轻轻靠上来(不要离地)。师开示:「经行是用你的闻性和你的体性,来听外在的声音,故要让声音直接进到你的耳朵来,不要用耳根去追逐麦克风出来的声音。声音进到耳朵,飘过以後,你不住境生心,不住声音生心,你只是知道这个口令是干甚麽,当下了了、清清楚楚。经行,主要是利用吃进来的食物,帮助我们气机发动,脚站着,叁阴脉(肾、肝、脾)气机会起,就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都是从脚走到胸部。这叁个脉走得好,也会冲到头部,让我们进入灵性抬头,理性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你自己的空无自性。站在这里,动禅、静禅,其实知道方法,并没有分别,达到了了的觉知,可以知道我站在这里,全身好像没有挂碍一样,所以用功的方法,不是只有用耳朵听,用你的觉知、体性观照,其他随着口令去做动作,不要去分别想,不要去起心动念分别想。」 【四威仪】 [出菩萨善戒经]谓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调摄其心。成就道业。虽久于行坐。亦当忍其劳苦。非时不住。非时不卧。设或住卧之时。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于此四法。动合规矩。不失律仪。是为四威仪也。一得谓修道之人。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梵语三味。华言正定。)二住谓修道之人。非时不住。若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三宝。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三宝者。佛实。法宝。僧宝也。)三坐谓修道之人。加趺宴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四卧谓修道之人。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时暂卧。则右胁宴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也。四威仪偈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
行威仪行步徐徐牛顾视,高观下盼不移神。
纵使触目绕诸境,了了知心不受尘。
无尘莫未执为宗,心境双亡不住空。
任运安养到处所,行与行来岂异同。
不记山河是南北,谁知途路向西东。
住威仪住立端然绝思虑,寂寂不虑亦不缘。
纵使风尘千遍度,六入无闻玄更玄。
诸尘所以本来前,良由净虑觉心源。
念念无依着究竟,菩提真门当自诠。
坐威仪坐等须弥不倾动,事绪纵横心拒生。
闭目自知心不起,开眼观尘与理平。
平与无干支可住,于中皎洁息无明。
明与无明俱不起,贪欲之心自不住。
卧威仪高卧清虚住法印,外示乖慵内精进。
傍眠侧卧不随尘,展脚横腰绝戏论。
心中慧剑利如霜,相貌观瞻却似钝。
破纳搭肚守真如,曲肘抵头看漏尽。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美的心有好心、善心、慈心、慧心、道心等。除此,我们还需练习如下的“四心”。
  第一、你我一体的心:人之有纷争,完全是“你、我”关系不协调之故。若将人与人立场互换,彼此将心比心,甚至把“你”和“我”看成是一体的,“你”、“我”的关系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同甘共苦、不分彼此,即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此就不会有人我是非之争。
  第二、有无一如的心:世间有的人凡事求多、求好、求拥有;但也有的人刻意远离名利,躲到深山里去隐居。为什么?因为他们要体会“无”的世界,在“无”的里面感受无名、无利的逍遥自在。然而,真正的菩萨道是不执著「有”,但也不要太躲避世间的“有”,而刻意去寻找“无”。最好能做到即使“拥有”也不执著,一切随缘随喜,洒脱自在。  第三、包容一切的心:俗语说:“气度盖人,才能容人;气度盖世,才能容世:气度盖天地,才能容天地。”能够包容异己的言论、包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才能扩大自己的心胸。一个人如果有开阔的人生观,必能开展涵容天地的成就。  第四、普利一切的心:我们对父母孝顺,是天经地义的孝心,对儿女关心,也是理所当然的慈心。我们更要扩大对一切有情的爱,如清朝李毓秀原著,贾存仁改编的《弟子规》所说:“泛爱众,而行仁”。能以孝顺父母、慈爱儿女的心,来关心天下一切众生,如此对众生的付出自然无悭吝、无计较;能以众生之乐为乐,以众生之苦为苦,如此不但能长养心量,更能提高自己的慈悲心。  这四种心是一种自我的训练,时时观照念头,假以时日,内在的世界宽广了,自然能够放下人我是非。愿人人时时刻刻都保有这澄明的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