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青罗斩龙剑:这些小事你都做到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4:54:11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课本怎么了?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事实的缺失……救救孩子,不只是喊口号,最好落实到行动上。
<
前言:这些小事你都做到了吗?
不能乱扔垃圾、要爱护公共设施、上下公交车要排队、看电影要保持安静......看似再简单不过的行为规范,但却是中国当今社会最匮乏的。
其实,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可不知何时起有所失传了。这期雅虎学堂和您共同分享的是民国时期公民训练小册《模范公民》中有关社会公德的内容,不得不说这些内容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它包括守秩序、明事理,有良好的心智。
反观这几年,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作为一面舞动的旗帜,从表面上看,是举得很高的。而实际上,很多人包括教育专家以及教育管理部门,仅是狭隘地把特长当素质,以为会弹琴、能跳舞、善唱歌就是高素质。如此理解素质,是不准确和全面的,甚至是一种傲慢与偏见。
内容提要:
任何一种精神都要从小灌输,这样会根深蒂固,成为道德风尚。一些看似浅显得不能再浅显的条目:“我排队很敏捷在队里很安静”、“我依次出入教室不争先、我在室内行走脚步很轻”、“我走路注意当靠左边不乱跑”、“我借了人家的东西要如期归还”……恰恰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所欠缺的。

1

我排队很敏捷 在队里很安静
评价一个城市的好坏,首先看这个城市的交通和旅游环境,说具体一点就是坐公交车的情况,是不是拥挤,是不是排队,地上是不是到处都是乱扔的垃圾等等。
中国人在购物、坐车时一般不排队,一哄而上,那阵势如同打仗,让习惯于先来后到的外国人不知所措;即便排队了,插队加塞者比比皆是,且丝毫没有愧疚感。
其实,公德做到并不难,难就难在没人自觉遵守这些本来不难的秩序,只要人人都稍微注意一些,就会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2010年1月,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国际机场。一名在美攻读博士项目的28岁中国男子,钻过安检警戒线进入机场安全区,与安检区内的一名女子拥吻后,一起进入了机场。此行为导致机场关闭6小时,旅客重新安检,100多架航班无法起飞,数以千计的乘客行程被延误。这次机场事件是一面镜子,可以促使我们反思。从这位博士生身上,其实可以看到中国许多人身上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公众场所喧哗、抽烟,不排队,爱占便宜,不守规则,自以为是等…… [详细]


2

我依次出入教室不争先
在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学生把防震知识,救生常识,遇到水灾、火灾、拥挤、交通意外时的紧急处置作为必修知识,不但要定期举办演习,而且要人人过关,这样的教育看起来有点严厉,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看看日本这个坐落在地震带上的国家,每次地震爆发后,人员和财产的伤亡程度,和其他国家的同等情况的相比较,都要低得多,就知道他们的素质教育,是何等的有效。
反观我们的素质教育,没有培养出孩子们冷静、理智的心态,一遇事情,就是一窝蜂,就慌了神,就发生踩踏事故。试想,我们的教育如果有一天,能让学生有了临危不惧、遇事不慌、坦然对待各种意外事故的能力,类似的悲剧肯定是会大大降低的。”
没有火灾,没有地震,仅仅是教室外的一场大雨,竟然使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初中学生在下楼过程中拥挤踩踏,造成8名学生当场死亡,26名学生受伤。校园踩踏案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失败的教育!在这个一切以分数论输赢的年代,我们家长老师给孩子的要求是唯一的,那就是学习分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每到暑假前,各级部门都特别强调学校不得组织孩子旅游,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没有任何事件经历,没见过任何世面的孩子,在突然发生的拥挤面前,怎么能够不惊慌失措而不知所以?……[详细]


3

我在室内行走脚步很轻
弥漫着书香的地方都应该保持安静,教室需要安静,图书馆也一样。这些地点毕竟与一般的公共场合不同,它是书的海洋,是爱书人的世界,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能让人更加专注。因而,这里需要文明。
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的诗句“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人们喜欢把美妙的、可盼而不可达的理想之地称为天堂。年幼时候曾在图书馆里安安静静阅读的孩子,想必在成长之后,即便在喧嚣的都市里摸爬滚打之余,也会在心灵里留一段灵性的空间吧。那么,维护这个“天堂”的宁静和美好,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有些公民在图书馆里的行为实在让人难以认同。比如,冬天、夏天来孵空调是图书馆最常见的一景,不影响其他读者的正常借书,倒也罢了,偏就有人喜欢把凳子当床躺下酣睡;还有人带着啤酒和小食,在图书馆找个空地坐下,旁若无人地小酌一番;还有人喜欢给图书“做手术”,看到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章节,或撕或刀割,再若无其事地放回原处。据了解,像这样被做过“手术”的书在大部分图书馆时有发生。最“雷人”的是,居然还有读者在图书馆用饮水机里的热水洗脚,让人啼笑皆非……[详细]


4

我走路注意常靠左边不乱跑
在公共通道上,为了保持畅通,人和车却不能随便走,得遵循一定的规则。《古礼》曰:道路男子由右,妇女由左,车从中央。而至近代汽车进入,中国交通规则仍各行其道:南方诸省靠左,北方诸省靠右,1945 年6月22日,国民政府发布通令:“自本年十月一日起,全国一律改为靠右行走”。
如今,“左行右立”是国际上约定俗成的一个文明礼仪法则,指在乘坐电梯时,靠右边站立,空出左边的位置,给有急事的人行走,留出一个关心的通道。在高峰时,左边行走,加快流量,提高效率。
下班高峰,通向大十字地下商业街的自动扶梯入口处,能遵循左行右立这一规则的人廖廖无几,很多市民潮水般地涌上电梯。此时的自动扶梯上,有人站在右侧,有人站在左侧,并排站立的、手拉手的、手挽手的人把自动扶梯堵得严严实实,入口处聚集了不少等待乘自动扶梯的人。不遵守规则的人还振振有辞:“中国人多,到处人满为患,这种做法不合适。”“自动扶梯本来就是让人随意站立的,一定要人左行右立,那是傻子!”……[详细]


5

我借了人家的东西要如期归还
同学之间互借东西,无论大小贵贱,都应及时归还,这是连孩提都懂得的基本道理。而且,应该爱护别人的财物。这样才能养成诚信的品质,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做家长的,一旦发现孩子爱占小便宜,不要贪图小利,要及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爱心地疏导,最好禁止孩子间产生借贷关系。
一次次占小便宜的成功,在不同程度上,会都加剧了他们不良行为,使他们在潜意识中形成:“不占白不占”的定式,在这种错误意识定式的支配下,他们的不良行为会越演越烈,最终走向犯罪道路。
近年来,关于官员“借”东西的新闻不少。比如广州市市容环卫局原副局长徐建韵承认,其现使用的第八代雅阁是某集团借该局使用的;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民检察院女检察长刘丽洁用来上下班的豪车,经调查也是从一家企业借的。借东西本是很正常的事,但通常,借用完马上归还。可某些官员,却动不动就借价值百万元的小汽车和价值几十万元的房子,而且一借就是几年十几年。更让人怀疑的是,若不是被曝了光,他们会把车还回去、把房款补上吗?这样的借,实际上是白拿。”……[详细]


6

我拾到别人遗失的东西
想法送还他
我们的邻居日本人从小就养成了“拾金不昧”的好品德。日本孩子一进幼儿园,就开始进行道德教育,特别强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绝不去碰,即便捡到了东西也要拾金不昧,主动交到警察署。否则,视为无端占有,也是违规、违法。
在日本,遗失物品找不到失主,就对拾金不昧的人予以奖励的做法由来已久,每年都有大量五花八门的丢失物品被集中到失物招领处。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俗世温度计上的一个温度刻度。不以黄金为最贵的年代,就是黄金年代。
儿歌《一分钱》大家再熟悉不过,歌里描述的拾金不昧美德,也让几代人记忆与传承。但时代在变,传统美德也遇到了挑战。不久前,河南郑州的殷先生丢失钱包后正焦急万分,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让他去领钱包。当他欣喜地赶到这家名叫“失而复得”的公司时却被告知:这是有偿服务,要想领回钱包,必须掏点手续费,手续费由公司和 “拾主”共享。物归原主,应不应去讨要补赏?如果都去拾金讨赏,会不会导致整个社会精神世界的失落?……[详细]


7

我不说谎话不骗人
自古以来诚信为本,是每个国人坚守的一道法则。
然而,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可信度,诚信度真的在缺失,包括亲人之间,朋友间,同事间。你会发现,很多场合是要吹嘘挣得面子的荣耀,可是,谎说多了给你的自身素质降低了很多,人们也总结了让人不得不撒谎的很多理由:爱情逼人撒谎,商业竞争逼人说谎,教育不透明在逼人说谎,官场上的权力之争逼人撒谎,科技方面的学术抄袭再逼人撒谎……
诸多原因把国人的世界观逐渐演变的虚伪至极,很多人在说:国人说谎的最高境界是把谎话说成真话,身边很多人会相信,这样谎话也会变成真话。
诚信很重要,公众人物应该为诚信立人做出表率。唐骏“学历门”事件让人第一时间想起了小说《围城》中的方鸿渐。网络上有段精彩的概括:这件事,在美国,唐骏要辞职,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诚实;在日本,他要谢罪,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担当;在中国,他要狡辩,100个人有100个价值观——他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有人更是指出,从“学历门”之后的争论看,在中国,至少一半以上的人都有一个价值观——成功。唐骏既是这种“唯成功论”的受益者,也是其受害者……[详细]


8

我不打人也不骂人
武攻从来不曾从人类生活里绝迹,作为级别很低的一种,“打架”恐怕算得上是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群体、不分时代了。群殴、单打独斗、恃强凌弱、均势对峙,街道上、公汽上、超市里、地铁站,男女老少,各种排列组合,夹杂暴力冲突、道德争议、文明评价,这样的场景不算少。
其实不论是言语攻击还是行动攻击,多数来看,都谈不上有趣。我们现在见到的各种对骂,“四只手拔着两颗头”,都是不讲道理、不讲逻辑、不涉理路的,失控的叫嚣,拳头大小的比较,打趴下就是胜利,更多时候是要证明谁比谁凶,谁比谁狠,谁比谁更刻薄而已,更多是在污泥里打滚,拒斥文明,回返丛林。
2010年12月12日,贵阳游客李女士一行在海南三亚游玩时,被当地城管人员围殴致伤。李说,事情起因是她们一行见城管人员正在路边清理延伸经营,在围观的同时拿出手机拍照而与对方发生争执。城管打人并不少见,到三亚旅游被打也不少见。耐人寻味的是:城管为何执法手段总是这么简单粗暴?城管打游客到底是想掩盖什么?那就是以简单粗暴的手段,掩盖执法过程中的简单粗暴。也就是说,在以违法的手段掩盖不法的执法过程……[详细]


9

我不浪费笔墨纸张
节约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节约资源应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
时下,一些人受能赚会花的观念影响,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上班时间办公室里空调开着、门也开着;下班了办公室里电灯、电脑仍处于工作状态……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浪费现象,暴露出一些人资源意识的淡薄,也折射出人们责任意识的缺失。
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感受过“拉闸限电”、“定时供水”带给我们的不便。如果大手大脚挥霍浪费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低碳生活”这个概念的提出在我国也有些时日了,但效果如何还真不敢恭维。大凡在机关、部门工作的人,几乎都有类似的体验:虽然协同办公电子系统已很完善了,但纸质文件并没减少,有的反而越来越多,领导们的“重要”讲话,不但长而且多,一叠连着一叠;政府那些大大小小的会议厅、办公室里,夏天空调往往开得比冬天还冷,而冬天暖气却比夏天还热;室内即使采光很好,电灯也不闲着,到了晚上,幢幢办公大楼仍灯火通明,一片辉煌;办公大楼里的用水,很少有人想过要节省……[详细]


10

我不涂刻墙壁黑版桌椅等物
平凡的人生并无过,但一个平凡人用破坏遗迹的方式来追求不平凡,却是一种过错。
如果说今日的游人和古时的旅者有什么共同之处,那便是两者都喜欢在景点“题字”。每到一处风景名胜,无论它是原木所建或是青石垒成,只要有下手之地,必然要题写几个字方可罢休。这仿佛成了仪式,自古流传至今。但古人与今人的差别也是明显的。古人题字多是寄情于此,寻找共鸣;而今人刻字则相对粗浅,山水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某人“到此一游”。
其实,若真要为自己留下点什么,拿起相机,“咔嚓”一声,珍藏在相册里,不比写几个难看的字强得多吗?
“到此一游”的行为艺术爱好者这一群体在咱们这个国度可谓声势浩大,祖国山川大地,尤其那些风景名胜,大概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与笔迹。不知谁有那么大的本事,居然能在北京故宫保和殿高近30米匾额上留下“到此一游”字迹,究竟是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所为,还是无所不能的“外星人”的杰作,是故宫工作人员的“以权谋私”,还是游客高科技手段的遥控而为,人们众说纷纭,颇为热闹。不管怎么说,30米的高度,绝对可以冠之以建筑物最高的“到此一游”……[详细]


11

我爱惜公用的图书
爱护公共财物大家都知道,可在书店和图书馆里不爱惜图书的事却时有发生。
许多成人和孩子对图书不够爱惜。有些图书与他们“亲密接触”之后,就“蓬头垢面,衣衫不整”了。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述情景虽亦可谓“读书‘破’万卷”,然此等之“破”,毕竟与我们所倡导的文明举止不怎么协调。
对图书的爱护态度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基本素质,每一位借阅者在充实自己的同时,都应该为他人的借阅着想。图书是公共财产,是大家的精神粮食,广大读者都应该抱着责任心、爱心和公德心来图书馆借书,爱护好每一本图书。
在图书馆里对书下毒手,不算新鲜事。有人在书上乱涂乱画,划出文章要点、“批注”个人看法,或者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做演算、画草图、打草稿;有人拿刀片把书中的图片划下;有人把书里的一篇文章或者几个章节撕走……下手最狠的是“恶虎掏心”:将书的封面、封底和前后若干页留着,其余统统偷走,换本尺寸相同的别的书“填充”。居然还有人“传授经验”:“撕书前最好弄点水把书页润湿,这样撕起来没有声音。” ……[详细]


12

我不攀折公共的花木
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洁白的画纸,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性,如果遇到孩子在干有悖公德的事情,每一个人能站出来制止,并向孩子讲明为什么不能如此干的原因,久而久之,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懂得社会有很规范的秩序、人人必须维护这个秩序的道理。
遗憾的是一些人存在“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对一些不良现象视而不见,结果给不谙世事的孩子一种错误的信号,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
还是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些结婚的新人在公园拍照,摆出了各种造型,但脚下草坪已是斑斑驳驳,露出大片黄泥巴,网上的帖子引来一片谴责声。有网民说,影楼很少到普通游人去的地方拍摄,会专门选花草茂密之处拍摄。新人蹲在花丛中,或躺在草坪上,每个造型拍摄长达五六分钟之久,摄影师则时蹲时卧,造型更多,全然不顾脚下花草。有的摄影师为追求效果,还会用力摇树上的花,制造落英缤纷的场景,一个镜头拍下来,身后已花草凌乱,狼藉一片……[详细]


13

我不随地吐痰
走在路上,咳嗽一声,痰液落地,这不仅在小城镇,就连在大都市也司空见惯。著名记者、旅美华人赵浩生先生甚至在文章中写道:随地吐痰好像是一种古已有之、于今尤甚的“国粹”。
谁都把自己家整理得纤尘不染,却把公共环境当垃圾桶。梁启超先生也说,中国人自古以来私德盛,而公德弱。即便看到别人随地吐痰,虽然很气愤,人们也顶多侧目而视,很难挺身而出来谴责。于是, “随地吐痰”成为一种群体中的“合理行为”。
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为什么中国人要随地吐痰》一文中写到:我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要随地吐痰,但是,他们就是在这样做,随时随地。我真是怀疑,中国人从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的那一刻起,是否意识到这对于中国来说已成为民族灾难。但是,中国人好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应对措施或发明个新的方法,比如在城市各处悬挂禁止吐痰的宣传画——在正吐痰的中国人脸上打叉叉……[详细]


14

我在便所里大小便
并且留心保持用具的清洁
在国内的许多公共厕所的墙上都醒目地写有“便后冲洗”的须知,但实际情况如何,不必细说。老外来中国,虽不识中国的方块字,却能找到厕所,问其原因,三个字:靠鼻子。敢情是闻着味儿去的。难怪有的海外游客不无幽默而又颇感无奈地说:“中国的美味佳肴享誉世界,中国的厕所却臭名远扬。”
为解决如厕难的问题,政府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笔资金修建公厕,有些城市甚至修建了“星级”豪华公厕。其实,厕所是否豪华不重要,厕所就是厕所,保持它的干净整洁也就足够了。就像那句在厕所中常见的公益广告语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文明就在你我的举手之间。
郑州的很多公厕都是免费的,唯独郑州火车站地区例外,广场上立着的两座生态公厕,收费居然要一块钱,而且里边很脏,臭气熏天。作为国内著名的大型火车站广场,理当一切从人的需求角度配置各项服务设施。漫步郑州火车站广场,“吃喝”之所可谓多如牛毛,唯独缺少可供旅客轻松减负之所。本为方便之处,却搞得如此不方便,难道在相关管理者眼中,川流不息的人群个个都“只进不出”……[详细]


15

我不随地抛弃纸屑果壳
同样是在邻国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民众的慌而不乱与井然有序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一位旅日华人在微博中这样描述了震后人们的情景:几百人在广场避震,结束之后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拿来一些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垃圾也没有留下。
在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中显示,近九成的人(88.8%)认为乱扔垃圾现象普遍存在,但只有25.9%的人表示自己从不乱扔垃圾。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应该考察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责任心。政府不可能监管到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只有自觉养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公民行为,才建立起相匹配的公共秩序。
30000米:这是在中国馆附近负责清扫路面的环卫工人奚美娟,每天步行的距离;500个:这是C片区收运组的职工张玉萍,每天回收的垃圾袋;50吨:这是司机李军林,一夜无眠向向上海固废集装箱转运徐浦基地运送的垃圾总量。 这是在园区3000位环卫工人中随意采集的几组数据。从5月1日开园后,上海世博会日均园内垃圾总量都在百吨以上,巅峰时一度达到160多吨……[详细]


16

我能除去地上的纸屑和障碍物
书中讲到了一个寓言故事:路上有一块石头,一个木匠和一个小贩走过这里都被石头绊倒了,都生气地走开了;一个卖报的小孩儿又被石头绊倒了,他立起身来看见石头,便用尽全身力气将石头移到路旁,这时他发现石头下面有一个布袋,袋里有一张精美的画片,上面写着“谁搬开这石头,就送给他做纪念品。”
或许你常常抱怨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差,可你是否会主动捡起身边的垃圾?美好的生活环境不能光靠别人的自觉,更需要自己的努力。
株洲市委办公开选调工作人员近日面试。在候考室内,沙发、茶几上有香蕉皮、瓜子皮,而垃圾桶就在旁边。8分钟内,考生独处候考。一天下来,53名候考考生只有三名考生将香蕉皮和瓜子皮丢进了垃圾桶。出这样的考题,并非株洲开先河,遗憾的是,这道翻版题再一次考倒了众多考生。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仍有反思的价值和意义——名头、本本和功利不是评价大学和人才的唯一标尺……[详细]


17

我和长者在一起要替他服务
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摔下桥底,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替他好取鞋,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小心帮老人穿鞋。老人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5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二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即是《太公兵法》。张良日夜诵读此书,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相信许多人都看过这样一组镜头:儿媳给婆婆洗脚,孙儿给儿媳端水……这组公益广告虽然画面很短,但它却像一首抒情诗,时时打动着我们的心灵。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会变老,尊重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
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有学生上网跟帖说“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其实,不仅不让座,甚至还占“老弱病残孕”专座,于现在的孩子,这当然并非小事,其中折射出的是诸多品质的缺失,譬如对他人的体贴、尊重和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而这势必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详细]


18

我对别人不厌恶不鄙视
这里讲了王播遭遇“饭后钟”的故事。王播贫穷时,曾经在木兰院里跟在和尚后面吃饭。和尚很讨厌他,有一次故意吃过饭才打开饭钟,弄得王播很难堪。于是王播在墙上写下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后来王播做了官,故地旧游,原来他过去题在墙壁上的诗,已被恭敬地用碧纱罩上了。王播看了很感慨,又写下两句诗:“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使得碧纱笼”。
在今天的中国,“碧纱笼”和“饭后钟”演变成了“仇富”和“嫌贫”两种心态。一部分人整天大骂“为富不仁”,而另一部分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古人有言:你若贫穷,何不以德立世?你若富有,何不以善示人?当我们试图来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只是从表面的物质多少来着眼,而是要从这个人的心灵是否富有来定论。
尚在大学就读的药家鑫深夜驾车撞伤路人,下车后对被害人连捅6刀,致其死亡。这一案件从披露之日起就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应。按照药家鑫本人的说法,自己之所以要置受害人于死地,理由简单至极,那就是害怕撞伤了“农村的人,特难缠”。农村人之所以难缠,就是因为他们穷,他们素质低,他们会无休止地索要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这个费那个费,会让他不胜其烦、不堪其扰,所以干脆就杀人灭口、一了百了……[详细]


19

我在众人聚集的地方不叫嚣
《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讲过一件事:两个广东人在美国街边说话,美国人认为他们就要打架,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正在耳语。”
中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是其中一种表现。在公交上、在会场上,在医院里,保持安静是一种起码的礼仪。张口间,打扰了别人的安宁,也破坏了自己的形象。随时多注意一下身边人的反映,控制一下不自觉飙高的嗓音和情绪,其实本不难做到。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上,中国金花李娜以1-2惜败给比利时名将克里斯特尔斯,然而在赛后李娜愤怒投诉中国球迷干扰却激起了不小的浪花,虽然不否认李娜可能有失偏颇,但是回看一下网球这项运动的观赛礼仪,这项绅士运动有着其深沉的文化底蕴,有些是国内球迷不能理解的……[详细]


20

我听从维持秩序的人的指挥
这里讲到了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当事故发生时,船上的人并没有慌乱。在船员们的指挥下,男乘客纷纷退后,让妇女和儿童首先等上救生艇。即使在生死攸关之际,船上依旧秩序竟然。
柏扬说,中国人从来都是一个不喜欢排队的民族。在中国的地铁和公交车上,你会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群人一窝蜂地冲进车厢,结实精干的人挤到前排占得一个好位置;新来的人迅速加入,拼命拨拉着挡在前面的人,一心一意地往里面钻;人人都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外面的人难进去,里面的人难出来。在这时,你却只能感叹一句,谁让中国是人口大国呢!
因有挤地铁的亲身体验,大家对挤断肋骨并不觉得离谱。人们关注王女士的悲情遭遇,有一种顾影自怜的哀伤,因为下一个被挤断肋骨的也许就是我们自己。网上曾流行这样的说法:挤地铁是包含散打、柔道、摔跤的全能运动;先上车被踩,后上者踩其上;这世间,唯时间与地铁难挤……一言以蔽之,挤地铁,挤出了卑微和无奈,挤掉了尊严与体面……[详细]


21

我要是得罪了人家要道歉
书中提到负荆请罪的典故:古代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因在事实面前愧疚对蔺相如的猜忌,而负荆请罪。当你做下一件不利于他人的事情时,你应当对受到影响的人说声“对不起”,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这是每个人从小就受过的教育。只是,社会有时具有一种抹消教育成果的效应,当一个人渐渐不再年少,“对不起”会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
“中国人不会道歉”,并非没有学过道歉的功课,而是丧失了道歉的心情。中国人是热爱“面子”的族群,一道歉,显得理亏,面子上十分难看。把假话说圆了,把亏心事处理得像没事一样,面子就得以保全。故而,做了错事,一定要像做了正确的事一样,理屈而辞不穷;心里有鬼,反而要唱歌壮胆,越是亏理的事,越要做出得理不饶人的架式,以便于消灭道歉的危险。
前不久召开的“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被爆是公关公司手笔。足见其诚意的缺乏,既然是没有诚意,那做出来的架势是为了什么呢?大会上,无论是“万总万岁”的决心,还是喊出的投资200亿计划,双汇都是在强调此次劣迹被曝光对其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的重创,想到的并不是给广大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即便是这么严重的安全事件,双汇还是笃信领导的决策才是王道,庞大的资金注入才是王道,始终忽略了消费者的失望和不安,这也就不难理解,即便是亲食火腿也难得消费者宽容……[详细]


22

结语:三岁孩童能道得,八十岁老翁行不得
晚年的白居易对佛法生起了很大信心,于是不辞劳苦,到深山老林中去拜访当时名噪一世的鸟窠禅师。白居易向鸟窠禅师请教一个人怎样做就算是奉行佛法了?鸟窠禅师回答白居易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惊讶地说:“这个道理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啊!”鸟窠禅师慎重其事地回答白居易说:“三岁孩童能道得,八十岁老翁行不得。”
你,我,他,很可能都是道德迷茫乃至迷失群体里的一员。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不能说谎,可一转身,谎言却从自己的嘴巴脱口而出;我们常常批评他人不遵守秩序,可在购物、坐车时还是一哄而上;我们常常听于丹的心灵鸡汤读老子的道德经谈傅佩荣的国学精粹,可对公共事务却两耳不闻……“社会公德”无需讲那些大道理,说得头头是道的人未必做得到。
一部高速运转、质量巨大的社会机器,其惯性也往往无与伦比,任何人面对那样一个庞然大物都可能望洋兴叹,在道德层面正是如此,就像易卜生剧本里的那只大雁,在一种貌似无法抗拒的生活状态中,习惯了鹅的生活,淡漠了大雁的本能,得过且过,最终真的成了一只鹅。人不能成为那样的大雁,在道德土壤遭受污染的时候,心灵深处起码应有一处良知的净土,笃信人性中善的力量,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种下一颗颗道德的种子,不要再让下一代重复我们的诘问:这些小事你都做到了吗?
精品栏目
重拾那些最简单的做人道理其实你错了春天里可还有浪漫与欢笑我们的生活曾充满阳光为何“不愿在自行车上笑”青春、金钱与梦想书包里曾盛满童年欢乐我们的八十年代灾难教会我们松开握紧的手“鸡贼”时代 简单是福不怪梁洛施只羡大长今爸妈不指望你长成大树让心灵播撒在“春天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针针线线缝满妈妈的温暖翻山越岭去看你的浪漫人生需要灵魂的壮游“见与不见”都是修行乐在“第二人生”唐老八的“高贵”生活寻找心灵的“香格里拉”率真自我 就像韩寒让人生摸着石头过河有一种幸福与功利无关归去是一种生活的境界慢腾腾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