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紫金碎玉怎么用:文学改变命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7:34

返回读书频道首页
“经典”的诞生
红色巨流
盗火者之梦
复兴年代
人·岁月·生活
盛况之后
评论
品书

1951年,新中国的婴儿期,鲁迅的挚友冯雪峰执掌成立伊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60年过去了,我们怀疑过时代,怀疑过生活,怀疑过写作,怀疑过阅读,但从未怀疑过文学的价值。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文学的集散地年过甲子的时间点上,我们的神经被触动,在此谈一谈文学,回望新中国60年的文学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命运——而如今我们谈文学,果真已是阳春白雪了吗?

“鲁郭茅巴老曹”是如何成为“经典”?
尽管有过排名风波,有过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探讨,要想瓦解“鲁郭茅巴老曹”的经典性实际是困难的。时间既是检验历史的一种东西,又为一种说法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各种文学史的存在,已经将要面对和解决有关问题的难度告诉了我们。所以,我意识到,我所研究的课题事实上一直处在“建构”与“解构”之间,这就迫使我必须做到小心谨慎。【详细】


茅盾

郭沫若
50年代的茅盾:身陷尴尬的境遇
1949年后,茅盾先后被任命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和文化部长。在公众面前,特别是在思想改造的时代课题面前,茅盾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的。然而,当我们回到历史现场去触摸和感受历史细节时却发现,作为体制内的文化高官,茅盾在1949年后也与朱光潜、沈从文等自由作家或巴金、老舍等进步作家一样经历了曲折、漫长而痛楚的思想改造历程,同样也遭际了尴尬的人生境遇。【详细】
郭沫若的悲苦
尽管,直到今天,人们依然不能理解作为一代文化巨擘的郭沫若在“文革”中的很多行为和人生态度。尤其当他临死的时候,竟然遗嘱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大寨的虎头山上!但是,毫无疑问,郭沫若从自己儿子的死亡当中得到顿悟和突然清醒。从儿子死后的次日,郭沫若在家人面前强忍悲痛的泪水,闭门不出。【详细】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50年代:古今中外 提高为主
50年代,重印和新出版了《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丁玲)、《暴风骤雨》(周立波)、《保卫延安》(杜鹏程)、《林海雪原》(曲波)、《青春之歌》(杨沫)、《新儿女英雄传》(袁静、孔厥)、《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三家巷》(欧阳山)、《上海的早晨》(周而复)、《山乡巨变》(周立波)等。【详细】
人民文学出版社50年代优秀作品

《青春之歌》

《林海雪原》

《保卫延安》

《山乡巨变》


60年代中国文学:政治抒情的红色潮流
我们年青的共和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受了天灾人祸和“文革”动乱的严峻考验,那是一段梦魇般的纷乱岁月。盘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恰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或者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火焰”象征着如火如荼的革命文学,而“海水”则是地下涌动的人间不可或缺的真情。文学虽然在本质上并非仅仅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传声筒,但肯定与它所处的时代与社会思潮密切相关。【详细】

巴金:活在历史叙述中

巴金永远不会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当人们面对现实感到寂寞和困惑时,会经常想起他。他的痛苦、他的文学、他的人格、他的思想……将使他们不断地从中感到温暖,受到鼓舞,从而多一些反省,多一些坚毅,多一些生存的勇气和力量。【详细】
老舍:让我用笔代替枪吧

老舍死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在老舍一生的作品中,早已许多次地为自己的结局做了“预演”。从《老张的哲学》里的李静、《赵子曰》里的李景纯,到《猫城记》里的大鹰,《四世同堂》里的祁天佑,《茶馆》里的王利发。但在他生命的晚年,事实上已告别写作。【详细】
人文社的60年代:大量出版毛泽东著作

6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在当时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如《艳阳天》(浩然)、《播火记》(梁斌)、《欧阳海之歌》(金敬迈)、《我们播种爱情》(徐怀中)、《风云初记》(孙犁)、《秋色赋》)、《东风第一枝》、《将军三部曲》、《放歌集》等。【详细】
人民文学出版社60年代优秀作品

《巴金文集》

《茅盾文集》

《泰戈尔文集》

《一千零一夜》

文革中的地下文学:以诗歌的名义
在“文革”期间,与“遵命文学”相对立的还有一种文学倾向,那就是“地下文学”。“地下文学”完全是由群众自发创作,通过非公开渠道以手抄、油印等手段传播,真诚的创作态度、独立的思考、多元的艺术探索构成了它的主要特征。“地下文学”的主体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文革”初期,他们大多是革命热情甚高的“红卫兵”。【详细】

顾城:一面碎裂的镜子

而2002年的我们又能从中看到什么?我们的哀思不能换回一缕芳魂和一缕诗魂,而杀人是有罪的,而“手是不能换的”,我们无从见证生命是否轮回,我也无意打扰已经安息的灵魂,我只想从世俗的角度来理解生活珍惜生命,生命是短暂的,谁也无权结束别人的生命!【详细】
北岛: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

北岛早已成为最近三十多年来中国文学的一个象征物性符号。我没有能力赞同或反对这件事,因为它仅仅是个事实。但充当象征性符号是要付出代价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嘛。北岛多年来旅居海外,四处流浪,忍受孤独,还有白色人种的白眼和不解,就是代价之一。【详细】
人文社的70年代:盛行“黄皮书系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内部发行”系列图书,因封面多为黄底素色设计,故有“黄皮书系列”之俗称。该书系以介绍欧美、前苏联当代小说、理论和诗歌等作品为主,仅限司局级以上干部和著名专家学者阅读。印数虽不多,却广为流传。【详细】
人民文学出版社70年代优秀作品

《青春万岁》

《独白下的传统》

《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路上》

80年代:当代文学的制高点
从上世纪至今,中国文学经历了两个黄金时期,一是上世纪30年代第一个“黄金十年”,第二个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第二个“黄金十年”。程光玮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历史观、知识观、学术观,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建立起来的,在80年代讨论的很多问题现在都没有过时,今天主导中国学术界的也都是“80年代中人”。如果说“五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制高点,那么80年代无疑是当代文学60年来制高点。【详细】

海子:自由而痛苦的声音归于静默

1983年,海子从北大毕业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从1983年秋季到1989年春天7年多时间里,海子就居住在政法大学新校区。在学校分给他的、常年焚烧着印度香的小屋里,矮身量、红脸膛、头发凌乱的海子写下了《土地》、《大扎撒》、《太阳》、《弑》等。【详细】
张承志:坚持毫不妥协 独立战斗

在当代作家中,张承志似乎是不入流的,但是你能感觉到,他是一个有品位的作家,一个有坚持的学者,一个有胸怀的男人。他说:“满足于狭窄生活的人不懂得:学会了或沾染了一种底层的、他人的、不是小圈子的、第三世界的声音、立场、感情,是多么宝贵。”【详细】
人文社的80年代:长篇小说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80 年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繁荣的景象。这期间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过多次创作笔会和作品座谈会,设立了“《当代》优秀创作奖”和“人民文学奖”,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起过扬波激浪的作用。人文社的长篇小说出版也继50 年代之后迎来了第二个高峰。【详细】
人民文学出版社80年代优秀作品

《围城》

《鲁迅全集》

《芙蓉镇》

《沉重的翅膀》

90年代:纯文学正在远离大众
90年代文学分流和走向明显散漫,但每个作家给自己的定位逐渐清晰。除却出于政治化或商业化目的的写作外,一批坚持80年代以来文学传统 的知名作家仍然坚持纯文学写作道路。他们的作品主要读者是评 论家,日益远离大众,这是90年代文学最值得注意的现象。这现 象的背后是90年代日新月异发生着深刻变化的现实生活,对作家 、对当前的文学创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详细】

王小波:有一种活法

他喜欢以第一人称叙事,特别抗拒那种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的说话方式,站在高处俯视芸芸众生。这和这一代人的经历有关,他喜欢把姿态放得很低,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非常低。你去读他的小说会发现,里面的人物都没什么正经名字。王二最开始不叫王二,叫陈辉。【详细】
王朔:越喧嚣越孤独

当年王朔以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姿态亮相,对旧有的规则和秩序造成强烈的冲击,很多青年读者因此喜欢他、效仿他小说的主人公般说话、生活。如今他再次拎着板砖和菜刀上阵,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窘境,时过境迁,人面桃花,洞中方一日,人间已百年。【详细】
人文社的90年代:作品获奖无数

9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长篇小说出版再结硕果,堪称这一时期长篇小说创作扛鼎之作的《白鹿原》(陈忠实)、《尘埃落定》(阿来)先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王火的《战争和人》刘玉民的《骚动之秋》,邓一光的《我是太阳》等作品。【详细】
人民文学出版社90年代经典作品

《白鹿原》

《尘埃落定》

《歌德文集》

《胡适文集》

文学远离盛况之后
如果考虑到文革后,中国人贫乏的精神生活中,最先开禁的是纯文学,就可以理解,文学这种奢侈的精神生活为何变得如此大众。多年后,当娱乐和大众传媒兴起后,当年文学的盛况不再已成必然。那些留下来的读者,也是真正的欣赏者,文学就此回到了一个恰当的位置。【详细】

余华:写书不唯市场只为自己

他并不会专为市场而写书,也不会专为迎合读者口味而写书,因为市场并不能由作家决定,读者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口难调,“为读者写作的提法并不成立”。如果真要说为哪个人写作,余华认为,那只能是为一个人而写作,这个人就是作者自己,因为作家同时也是读者。【详细】
苏童:没有人为了获奖而写作

作家苏童在会场说,短篇小说是寂寞的写作,作品往往湮没在文学期刊之中,容易被忽略和遗忘,而鲁迅文学奖主要针对中短篇,就像是给寂寞的写作者送上一束鲜花。正如他在电话中对记者所说的,没有人为了获奖而写作,但获奖是高兴的,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详细】
人文社的90年代:哈利· 波特系列火热全国

英国作家J.K. 罗琳创作的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自从1997 年问世后,很快风靡全球,至今已被200 多个国家引进,创下世界出版史上的奇迹。人民文学出版社自2000 年开始陆续引进出版中文简体版后,累计销售1000多万册,并为出版业营销提供了一个案例。【详细】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世纪优秀作品

《我的丁一之旅》

《河岸》

《沧浪之水》

《哈利波特》系列

《鲁迅全集》 《巴金文集》 《老舍全集》 《矛盾文集》 《巴金文集》 《沫若文集》 《毛泽东诗词选》
《胡适文集》 《柏杨全集》 《杨绛文集》 《青春之歌》 《暴风骤雨》 《林海雪原》 《保卫延安》
《山乡巨变》 《野火春风斗古城》 《青春万岁》 《围城》 《古船》 《芙蓉镇》 《哥德巴赫猜想》
《冬天里的春天》 《疼痛与抚摸》 《沉重的翅膀》 《白鹿原》 《尘埃落定》 《我的丁一之旅》 《河岸》
《沧浪之水》 《台湾小说选》 《台北人》 《独白下的传统》 《北京法源寺》 《霸王别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路上》 《人 岁月 生活》 《一千零一夜》 《歌德文集》 《泰戈尔作品集》 《巴尔扎克全集》
《列夫托尔斯泰文集》 《易卜生文集》 《塞万提斯全集》 《雨果文集》 《萨特文集》 《哈利波特》系列




柏杨《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柏杨《酱缸震荡》《闪开 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朱苏进《嘎达梅林》贾平凹《古炉》


余秋雨《我等不到了》魏新《东汉开国》韩石山《徐志摩传》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王宏志《洪承畴传》周宗奇《清代文字狱》


《石头记脂本研究》顾城《顾城的诗》《金戈铁马辛弃疾》《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赵园《想象与叙述》张宇《软弱》


王树增《长征》迟子建《白雪乌鸦》巴金《随想录》苏童《河岸》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阎真《沧浪之水》


沈复《浮生六记》袁敏《重返1976》塞林格《九故事》丹•布朗《失落的秘符号》斯蒂芬•金《杜马岛》卢梭《忏悔录》

文学是什么?人言人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曾经的一段岁月里,有一种文字成了一群人的精神支柱,有一种写作成了一群人生活的方式,有一种梦想改变了一群人的生命轨迹。我们还会期待未来的日子里文学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