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求道 免费:云南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3:09

云南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茶叶产业是云南的传统优势产业,是云南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及广大企业和茶农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茶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近几年国内茶叶生产变化可以看出,云南茶区的茶叶生产由于受到西部开发等有关政策影响,茶叶被作为重点项目加以扶持和发展以来,云南茶区已逐渐成为我国茶叶发展较快的地区。纵观全省的茶叶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云南大叶种,其鲜叶叶质柔软,叶肥芽壮,持嫩性强,芽叶茸毛多,是适制普洱茶、红茶、绿茶的优良品种。自2002年以来,由于普洱茶所具有的良好的保健功能和贮存价值不断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普洱茶热”,导致了云南各茶区盲目跟随,普洱茶生产量迅速膨胀,一些以生产优质红绿茶为主的产区也纷纷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普洱茶的生产量。2007年,全省茶叶生产总为17.2万吨,其中普洱茶生产量达9.9万吨,占全省茶叶生产总量的57.5%,绿茶6.6万吨,占38.3%,而红茶仅达0.69万吨,占生产总量的4%。普洱茶占据了云南茶叶的大半壁江山。2007年下半年以后,随着普洱茶的降温,云南茶叶也迈入了低谷,价格、产值及茶农收入锐减。至今,整个茶叶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茶商、茶企、茶农的生产和经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迫使着各茶叶企业冷静审视茶叶市场,重新调整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市场适销的普洱茶产品、红绿茶产品。经过一年的调整,已初见成效。2008年云南全省茶叶生产总量为16.98万吨,其中普洱茶生产量达5.28万吨,占生产总量的31%,绿茶8.39万吨,占生产总量的49.4%,红茶2.52万吨,占生产总量的14.8%。绿茶和红茶的生产量都得到了明显增加,下一步,云南茶叶将进一步优化茶叶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云南大叶种的适制性和内含物质丰富的优势,形成以普洱茶、红茶为主,其它茶类及精深加工产品快速发展的格局。
        二、茶树栽培良种化
        茶树良种,具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抗逆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调节茶季劳力,充分发挥制茶设备效能等多方面的作用,是建立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茶园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省有已通过审定的国家级、省级以上茶树良种18个,这些品种,有的适制红茶,有的适制绿茶,有的适制普洱茶。由于良种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不断被各地茶农接受,良种的推广和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7年,我省茶园面积为421.4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131.5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1.2%。在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应继续加强对云南大叶种茶树良种的选育和推广,不断加大低产茶园的改造,进一步推动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以优质的原料,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提供给国内外消费者,不断提高云南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茶园管理有机化
        近年来,欧美日等国家不断提高茶叶检测标准,去年8月1日起欧盟已将对残留在茶叶中的农药硫丹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把检测标准提高了3000倍,而在9月1日,对出口到欧盟的茶叶检验将由原来的100多项增加到200多项,日本方面也表示,从2009年5月起,将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对茶叶农残限制有明显变化,将设限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我国茶叶的出口压力越来越大。
        我省茶园大多分布在山区、半山区,这些地方生态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基本不受工业的污染,发展有机茶园有着较好的基础,但目前面临管理粗放、水土冲刷、肥力下降和效益低下等多重压力,必须努力寻求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绿色经济强省战略和全国十项重大农业科技推广措施的全面实施,云南推出了“有机茶工程”、“名优茶工程”,全省各茶区积极调整、优化茶园结构,努力推广有机茶叶生产技术,鼓励建立与环境协调的生态茶园、有机茶园,维持茶园经济、社会、自然的良性循环,提高综合生产力。 
        四、茶叶生产清洁化
        茶叶的清洁化生产包括:清洁的茶叶生产全过程和清洁的茶叶产品。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必须保证农业投入品的清洁安全,尽量减少废弃物在终端的堆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目前,国内大多茶叶生产区域都在大力推广和实行清洁化生产,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一个茶叶生产地区,近年来政府和企业都相当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相关茶叶科研单位也加强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一些新的成果。各生产厂家也在积极的完善茶园基地管理、茶叶加工、茶叶仓贮等环节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按照清洁化生产的要求,规范管理,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深化环保意识,不断推进茶叶生产的规范化、清洁化,使我省茶叶从质上得到较好提升。
        五、产品开发多元化
        目前云南茶产业精深加工滞后,企业新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升级换代能力低。云南虽在这些方面已投入了一定的经费和人力进行研究,但推广应用速度缓慢,全省茶叶生产仍停留在初级产品的生产上,与国内外的差距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改变,茶叶生产的多元化将已成为一种趋势,在生产中不仅仅停留在常规红绿茶、普洱茶的生产上,还将向茶叶精深加工、茶叶多用方向发展,不断开发市场适销的名特优茶、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内含成份提取物,积极延伸产业链,加速茶叶除饮用外的茶为食用、茶为药用以及其它领域茶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保证茶产业的提质增效。
        六、市场经营品牌化
        云南茶产业正在建构一条“品牌强省、茶叶富民”的战略思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走特色茶、名优茶生产之路,实现茶叶价值提升。精品名牌战略是追求高附加值和提高效益的一种营销策略,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实践证明,市场竞争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精品名牌的竞争,谁拥有精品名牌,谁就拥有市场。如普洱茶系列产品、滇红茶系列产品是我省所特有的历史名茶,生产普洱茶、滇红茶在我省具有优越的条件及优势,而且普洱茶、滇红茶产品在海内外均有固定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市场份额较大,且逐年增加趋势明显,因此,云南省茶业将抓住这个市场契机,进一步完善普洱茶、滇红茶加工工艺及技术,生产高质量普洱茶、滇红茶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
        当然,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就必须加大名优茶研制力度,扩大名优茶产量,在包装、宣传、营销手段上下功夫,同时需要增加老(新)品牌效应,重视新产品研制开发,重点抓好“普洱茶”、“滇红茶”两大品牌,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战略,形成规模,打造精品名牌,扩大市场影响力,由此带动茶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七、产业发展集团化
        我省将鼓励支持优势品牌龙头企业对中小茶叶企业和原料生产基地按照市场规律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资源重组,强强联合,不断提高大企业的品牌影响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建立自有生产基地,使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此外,还将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以销定产,扩大云南省名优绿茶、滇红茶、普洱茶等优势茶类的生产和销售,形成普洱茶、滇红茶和名优绿茶协调发展的格局。同时,走“高效、高产、高质量,强势品牌、高科技”的发展方向,抓好茶叶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建立名牌效应,打造龙头企业,注重资本经营、整合业内资源,开拓省外和海外市场,提高云南茶叶的优良形象和市场占有率,实施多元化、国际化、团队化发展,使我省茶产业的整体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供稿: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浦绍柳  伍岗 李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