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手游青云灌注什么:桃之夭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2:23:09
广西日报   2011-04-12          ■ 蒋淑玉
□蒋淑玉
有一种花得天地之灵气,沐日月之精华,它融合了水之柔媚,火之热烈,铁之刚毅,既有着“惊鸿照影”般的艳丽,又有着特立独行的傲岸,它妩媚之极,绚烂之极,坚贞之极,它有着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桃花。
《山海经》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自夸父古老的手杖化为嶙峋的桃林之后,桃花便从《诗经》的源头探出璀璨的笑靥,越过秦砖汉瓦,越过唐宋明月、明清云烟,一路氤氲着中国的古典文化,灼亮了无数才子佳人的眼睛。
桃花是入世的。它生长在竹篱茅舍边,食尽了人间烟火,而后又从尘世中超然逸出,成为爱情的意象,浪漫的意象,美好生活的意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古代男子最理想的生活境界。唐代某一年的清明节,一个叫崔护的书生来到长安郊外,一时口渴,叩击柴扉。一位少女开了门,给了他一碗水。少女斜倚在院落里的桃花丛中微笑着,那颜如桃花、娇羞腼腆的神态令崔护心醉神迷。第二年,崔护故地重游,希望能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伊人,可是来到农舍前却发现,柴门紧锁,院落消疏。崔护怅然若失,挥笔在墙壁上题下了天下第一风流才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少女归来看到这首诗后,感动万分。后崔护三访,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这个故事里,桃花作为催化剂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另一位与桃花有关的才女是秦淮名姬柳如是。柳如是幼因家贫被拐卖到吴江为婢,妙龄入章台,美艳无双,才华出众,赢得不少名士的倾慕。但她心性高绝,虽然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时有往来,但真正能入她眼的人却寥寥无几。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游西湖即兴而作的小诗传到了文坛领袖钱谦益的手中:“垂杨小苑绣帘东,莺阁残枝蝶趁风。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清丽的诗句,一下子点燃了钱谦益黯淡的眸子,他为柳如是的才气、灵气所折服。欣然和诗道:“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一段颇富传奇色彩的爱情就这样以桃花为背景拉开了序幕,桃花再一次当了红娘。
桃花又是出世的。喜欢菊花的隐士文人陶渊明居然也喜欢桃花。“……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诗人极力渲染的与世无争的理想国与桃花息息相关,充分说明了桃花的高洁和超逸。大隐隐于市。身处凡尘,却又远离凡尘,不卑不亢,进退自如,就是桃花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品格。
明代另一位愤世嫉俗的才子唐伯虎也是个“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的狂人,他在荒废的蔬圃里种上桃树,自号“桃花庵主”,后半生就隐居在桃花林中呼朋引类,诗酒度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在明媚的桃花中,一切尘世的纷争已悄然远去,留下的是抵达心灵的诗和画。
桃花是柔弱的。娇嫩,妖娆,雅洁,恬静,古代汉语中的“临花照水”是它最典型的写照。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的悲剧明星林黛玉,荷着香锄,穿过落红满地的桃林,袅袅娜娜地走来,“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与桃花惺惺相惜,她的忧伤,她的无助,她绝世的才情,她清正的高洁,都以桃花为载体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令后人为之欷歔。
桃花又是坚韧的。春寒料峭之季,桃花冲破严冬的层层束缚,率先向世人报告春天的来临。这里不得不再次提起柳如是。这位罕见的奇女子不但有着嫣然百媚的姿色,举世无双的才华,更有着深明大义的铮铮傲骨。她处在明清之际的“民族大悲剧”中,当晚明的士大夫预见大厦将倾,一个个醉生梦死、放浪形骸时,这位弱女子的民族骨气却在风雨飘摇中日益清晰。清军兵临城下,柳如是决然要与钱谦益一起投水殉国,虽然最后被夫君死死拦住,殉国不成,但她的行为已为晚明的颓废文化抹上了明艳的一笔。这种“民族之精神,独立之意志”,令国学大师陈寅恪“感泣不能自已”,陈先生耗费数十载光阴,撰写了长篇巨著《柳如是别传》,表现了对一位身份低下、品格高贵的女子的敬意。
同样柔中带刚的烈女子还有手持桃花扇的李香君。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罢桃花扇底风。在暖暖软软的香风中,居然熏出不畏权贵、忠于爱情的硬骨头,这不得不说是家国之幸,民族之幸。香君姑娘的热血溅洒在洁白的绢扇上,凝固成一朵朵不媚世俗、永开不败的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