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3帝子围栏时装技能:子弹,在生死之间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41:24

子弹,在生死之间飞

  
         枪,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随着杀戮;枪的生命价值,就是能够夺去生命。

  □张彤

  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飞,没有人能跑得过它。

  四百年来,它夺走无数人的性命,沾满血腥,但人类依然在不断地让它飞得更快;

  有没有一种枪,能让子弹不再飞?  

  1

  毛瑟手枪:

  有中国字的“德国造”

  说到手枪,不能不提毛瑟手枪。 

  1932年德国产的7.63毫米毛瑟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它由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费德勒三兄弟研制而成,并以毛瑟命名。当时的毛瑟枪长是288毫米、口径7.63毫米,弹匣容量20发,即可单发又可以连发,有效射程为50到150米。 

  “毛瑟”这个名字听起来或许有点陌生,但一说“驳壳枪”、“盒子炮”,大家就应该明白了。《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用的就是这种枪。因为它具有威力大、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中国很早就有仿造。而“20响的驳壳枪”指的就是这种毛瑟手枪。聪明的中国人也在使用毛瑟手枪的实践中摸索出了它的射击规律———那就是:把枪横过来射,精确度会更高。 

  20世纪30年代初,毛瑟公司并未想着改进老式的毛瑟手枪,但是在军火市场上,西班牙早就推出了毛瑟手枪的仿制品MM31。这种手枪,样子和毛瑟手枪非常相似,而且增加了快慢机,可以单发、连发。 

  据说取名MM31的原因,是为了使更多的枪卖给中国,因为当时的毛瑟手枪很受中国人的喜欢。当时懂点洋文的中国人一看,便想当然地认为,“MM”中的第一个“M”意思为MAUSER(毛瑟),第二个则表示MODEL(型号),于是MM31在中国市场上大为畅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西班牙MM31几乎都卖给了中国。 

  MM31的畅销,使得西班牙在亚洲军火市场中狠捞了一笔,德国商人禁不住追问“MM”的真正含义。而西班牙的回答却是:第一个M是MILTARY(军用),并不是MAUSER(毛瑟)。德国人哑口无言。 

  面对西班牙产品造成的威胁,毛瑟公司做出了反应,那就是聘请著名的奥地利设计师约瑟夫尼克尔来火速改进M1930毛瑟冲锋手枪,以使它具备单、连发功能。 

  改进后的毛瑟冲锋手枪,重新夺回了优势,第一年内生产的4000只手枪,几乎全部卖给了中国。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并逐渐封锁了中国海岸线,于是德国产的毛瑟手枪无法销往中国,而当时的毛瑟公司中,还有着大量的毛瑟手枪库存,这些枪又将如何处理呢? 

  很快毛瑟公司就找到了新的买家———德国党卫军,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一些党卫军士兵的毛瑟手枪上,仍旧能够看到“德国造”三个汉字。 

  2

  马克沁机枪:

  一战成名

  马克沁机枪的出现,使原本残酷的战争变得更加血腥。 

  1840年,马克沁出生于美国的缅因州,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读不起书,他很早就开始给别人当学徒,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马克沁却一直想着发明创造。那时叔叔的工厂便是他简易的实验基地。 

  后来,马克沁离开美国来到伦敦定居,此时正值欧洲大陆战火纷飞之时,敏感的马克沁意识到制造武器,将会是一个极好的赚钱机会。于是他把自己的钻研方向投向了速射武器。 

  因为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当时很多专家根本就瞧不起他,但是马克沁并不理会。他留意到士兵的肩膀总是被老式步枪的后坐力撞得青一块紫一块,于是找到了灵感。他准备利用枪自身的力量,来完成开锁、退壳、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1884年,马克沁成功地制造出射速达每分钟600发的重机枪———马克沁机枪。 

  为了给这种高速度机枪配发子弹,马克沁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他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来为机枪连续供弹。 马克沁为他的机枪在伦敦举行了发布会。发布会上,各国代表都有出席,中国也派出了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李鸿章。 

  为了凸显机枪的威力,马克沁声称这种机枪可以射断大树。当着各国代表的面前,马克沁机枪在半分钟内就打出了300多发子弹,大树应声而倒。李鸿章大开眼界,连呼:“太快了,太快了!”而当时的中国正值中法战争前夕,积弱的清政府并没有给李鸿章多少银子可以调用,当李鸿章得知这种枪需要消耗大量的子弹后,不禁又自叹道:“太贵了,太贵了!” 

  然而,德国军方却看到了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并立即向他下了相当数量的订单。不久后,德国就把马克沁机枪的威力用到了极致。这就是战争史上著名的索姆河战役。 

  1916年7月,英国和盟友发动了索姆河战役,目的是突破德国防御,以便转入运动战,同时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开战当天,盟军在炮火支援下,步兵正面进攻。而德军此时运用了灵活的机枪战术———那就是机枪手隐藏在侧翼,当敌人进攻时,机枪手并不立即回击,而是继续诱敌深入,一旦敌军进入致命区,隐藏在两翼的机枪手便以预定的弧形线路射击,这种交错的弧形火力网,形成了致命的杀伤力,英国步兵几乎被机枪彻底歼灭。仅开战第一天,英军的伤亡就将近6万人。 

  死亡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了重型机枪的巨大威力,而当时德军采用的就是MG08型马克沁机枪。马克沁机枪一战成名。 

  3

  AK47冲锋枪:俄国的形象产品 

 

  如果说,可乐是美国人的形象产品的话,那么AK47毫无疑问就是俄国人的形象产品。 “A”是俄语中自动步枪的第一个字母,“K”是它的发明者卡拉什尼科夫的名字。“47”是1947年定型的突击用自动步枪。这支枪结构简单,结实耐用,而且故障极少,威力巨大。不管是在哪种天气下,它都能发挥作用。即使是到了现在,AK47仍然是不少军人的至爱。甚至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黑市枪械买卖中,AK47的价格就是暴力程度的风向标。如果价格低到100美元左右,可能表示这个地区几乎没有冲突;而如果价钱高到1000美元以上,则标志着这个地区的冲突,将是长期持续。 

  1919年,卡拉什尼科夫出生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入读一所10年制学校,总是喜欢别出心裁、搞点小发明的他,毕业后在铁路部门找到了一份工作,从事机车修理,而本职工作之外,他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军用装备。卫国战争爆发时,19岁的卡位什尼科夫应征入伍,后来担任坦克的车长。一次战斗中,卡拉什尼科夫身受重伤,被送往后方的陆军医院接受治疗,虽然命被救了回来,但他却成了残疾,右手不能活动自如,医院里一位战友的话,深深地激发了他———“为何只有德军才有自动步枪,而我们就连老式步枪都供应不足?” 

  设计一种全新自动步枪的念头,在卡拉什尼科夫脑海中不断闪烁着。为此,他借阅了大量的书籍,尝试了无数次的实验。最终在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设计了一种全自动步枪AK46。 

  由于AK46在射击场上的卓越性能,1947年被定为苏军的制式装备,同时也正式定名为AK47。AK47具有五大特点:火力猛烈、动作可靠、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低廉。 

  50年过去了,AK47仍旧是不少军人的最爱。哪怕是经过泥水浸泡,黄沙掩埋,跌落碰石,严寒冰雪,AK47照样能够使用。 

  到目前为止,全球AK47的产量已经达到了7000到8000万支。而斯通纳的M16只有它的七分之一。

  4

  子弹:在怎样飞?

  对于警察来说,手枪或许是最佳的携带武器。它短小、轻便,利于发射,然而不同尺寸的手枪和子弹,威力也有着巨大的差别。 

  在枪支中,尺寸通常以口径来衡量,也就是弹头的直径,9毫米的德国口径相当于直径0.35寸。点45是美国的算法,也就是说直径是0.45寸。这两种武器都深受执法人员的青睐。在街头枪战时,尺寸的大小对于警察来说非常重要,点45的体积相当于9毫米的两倍。弹头越大,撞击越大,造成的伤害也就越严重。 

  但是当警察与恐怖分子相遇时,首先确保的就是对方无法回击。因为研究发现,即使是心脏被打穿的人,仍然可以连续射击20秒。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就是子弹的选择。 

  事实证明,只有一枪毙命的子弹才是最有效的子弹。而弹药专家们就设计出了一种最新式的空尖子弹———黑鹰爪子弹。这种子弹一旦射出,弹头就会开花,从而露出锋利的边缘切开软组织,从而达到一招制胜的目的。 

  圆弹头是传统的全被甲弹头,在射击目标时可以打入到目标的深处。空尖弹头的尖头是凹陷的,在击中目标时会被碎裂开来,两种弹头,哪一种可以使警察一枪制止目标呢? 

  从靶场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弹头的性能。

  首先是圆头弹头,圆头弹头射穿目标后,留下了一个清楚的出口。如果目标是个坏蛋,他还可以继续向警察开枪; 

  其次是空尖弹头,空尖弹头在撞击时,扩展的面积几乎是弹头的3倍。子弹可以把目标完全歼灭。空尖弹头的扩张效应表示,弹头把力量释放在了人体内。也就是说,空尖弹头借由弹头开花,来造成更多组织的损害,弹道的路径越大,所造成的创伤也越大。造成的创伤越大,也就越有机会击中器官,从而切断神经,割断动脉,制止目标人物。 

  最新式的空尖弹头科技———黑鹰爪子弹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当它击中肌肉组织时,弹头就会开花,暴露出锋利边缘来切开软组织,这种效率使它成为最安全的选项。而这种制止力,也使空尖弹头成为了手枪的最佳子弹。 

  5

  子弹指纹揭密凶手

  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 普通案件发生时,专家们可以根据指纹来追查元凶。但当枪击案发生时,特别是枪击案涉及多人员、多种枪支时,子弹由谁打出来,就显得异常重要。

  那么,打出去的子弹会不会像我们的指纹一样,具有唯一性?

  子弹鉴识科学就从子弹、子弹的碎屑以及子弹划痕等线索中,来断定子弹由哪支枪打出来,从而判定事发现场的真实情况。因为打出去的子弹,就和我们的指纹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枪打出子弹时,击发子弹的动作,使子弹有了个别的特征。通过对这种特征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断定子弹由谁射出———这种现象就叫子弹鉴识科学。

  它最早由英国的亨利·高达警官发现,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米雪库纳尔是美国匹兹堡枪械小组的资深鉴识人员,警方取得的枪枝,都被她的组员拿到射水槽,用于验检子弹。

  米雪把两颗子弹放在特殊的显微镜下,进行仔细检视。显微镜有两个镜片,通过镜片可以看到两个画面,从而进行对比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鉴识科学发展出了综合弹道信息系统,这种系统融合了显微镜和高性能的计算机,哪怕是一片子弹的碎屑,综合弹道系统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所以,在一些枪击案中,虽然现场只能找到子弹的碎屑,就算只有针头那么窄,通过鉴识子弹计算机,也可能分辨出是什么子弹。

  但即使是这样,科技仍旧无法完全取代鉴识人员经验老到的眼光。对比的最终结果,还是需要鉴识人员来决定。

 

  6

  终结者:

  让子弹不再飞 

 

  数百年来,子弹枪支的设计都是以杀人为目的,有一种武器的设计,却跳出了这种藩篱,它就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型子弹。这种子弹可以根据卫星导航来跟测目标,而目标不再是人而是子弹。

  澳洲公司发展出了全球第一把电子枪,这种枪每秒钟可以发射16000发子弹,火力在眨眼之间,就可以把卡车炸得粉碎,当导弹来袭时,电子枪还可以把子弹射成一道墙,从而拦截住来袭的导弹。与正常武器系统不同的是,电子枪没有活动式组件,也没有弹壳,它利用电脉冲来激发弹头。这个射击枪有多重枪管,枪管内的小口径子弹可以一颗颗发射,也可以一波波发射,还可以瞬间发射,在陆上,在空中,系统既可以攻击单一目标,也可以命中多重目标。电子枪里的计算机,利用雷达和卫星系统来进行目标追踪,百发百中。 

  设计智能型子弹的目的是以无比的准确度命中射程多半很远的目标,一枪毙命,即使目标遥远,通过镭射引导的子弹,仍然可以命中目标。 

  如果目标在子弹发射时移动,镭射光束可以追踪目标,它就像可以巡弋的飞弹一样,它后面有活动式尾翼,靠着尾翼引导子弹,尾翼就像飞机的方向舵,不断地修正轨道,找到目标,哪怕是来袭的子弹。 

  智能子弹的前端有少量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强大,可以制止整颗飞行中的子弹。反制弹药发射出去,在很接近敌方子弹的时候,反制弹药就会引爆,使得敌军的弹药失去控制。这种子弹通常用于对付其他类型的子弹,如:机枪、AK47、火箭推进的榴弹炮或迫击炮。 

  智能型子弹不再是取人性命,而是拯救人命。而这种子弹以摧毁子弹、拯救人命为目的,或许就是未来的终极武器。

 

张彤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