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3中州3怪点:孔子除了教育家哲学家还有那几个家的称号? 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5:05

还原孔子真面目(代序)

 “高山令人瞻仰,大道让人遵循”,我虽然未达到这个境界,但心中总在向往,我读孔子留下的书,想象他的处世为人。

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圣贤已经非常之多,他们活着时非常荣耀,死后则什么都没留下。孔子虽然只是一介布衣农民,但他的道统家世却已传了几十代。不仅华夏大地上的炎黄子孙,包括异国的人们都崇仰他,从天子王侯以下,凡是研究六经道艺的人,都把孔子的话作为最高的衡断标准,孔子真可说是一个圣明到了极点的人。

中国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就是这样评价孔子的,并在《史记》里写下了《孔子世家》。

孔子是什么?是人还是神?这是萦绕了中华两千余年的神话。“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即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来。”

在过去的年代,许许多多的桂冠都虔诚地供奉给了孔子:圣人、素王、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等,孔子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一直是个神,更是最大的神话。

历史的孔子随着历代皇帝的“高抬重用”以及各路学者的追捧,他那模糊的身影不停地随着时代的转换而变幻,以至到了今天,就连我们这些孔家后人也都难以描绘出真实的孔子。

两千余年来,历代统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统治江山的需要,时而将孔子推向神坛,又时而将其打入地狱,孔子后裔们也因之而起伏不定,从而满头雾水,无所适从。在这样起伏跌宕的过程中,孔子被历代统治者所利用,被神化和魔化了。

原本,神话只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支,是一种讯息,是文化传承中的一种现象。而孔子本人不是神,也不应当形成神话。纵观历史,可以说司马迁才是孔子的知音,他没有神话孔子,而是恰如其分扣住关键对孔子进行了评价:生前布衣,死后至圣。他借用高山和大道作为比喻,生动而又准确地描绘了孔子为后人所景仰的精神形象。所以说,司马迁是对孔子作出公允适当评价的第一人。

由于孔子被评价为“至圣”,被罩上令人炫目的耀眼光环,并且其影响还远远地传至异域他乡,所以我等孔氏后裔行走社会,难免要背负这沉甸甸的光环和“圣(盛)名”。我旅居日本二十余年,作为孔子后人,一直被很多日本人奉若“神明”,并且经常受到“圣人之后”的礼遇,所以平日行事则必须慎之又慎,不敢逾越雷池半步,惟恐有违圣人之后的身份。

回首往事,自从我四岁开始跟随祖父学习《论语》,祖父向我讲述孔子如何伟大时,我就曾经有过稚童的疑惑:难道孔子不是真人吗?在那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又想到了许多许多:即然《论语》中孔子的话是那样通俗而易懂,为什么却又成了神话呢?莫非是历届帝王将相别有用心地在利用孔子,以利于维护自己的地位吗?是不是历代的儒家学者借用孔子之名,来添油加醋为其学术的正当性、权威性,而炒作“本邦乃孔家正宗菜”呢?

六十年前, 梁漱溟先生就曾说过:“自孔子以后,现在许多年代,代代都有想讲明孔子学说的人,都自以为是遵奉孔子学说的人;可是遵奉的人越多,越加分歧;讲明的人越多,越晦暗,画虎不成反类犬,历史的孔子也就自然化为了孔子的历史。”

    所以,孔子的真实面目至今还是没有得到完全的还原,看来我是任重而道远呀。

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孔子并不陌生,甚至比较熟悉。他是圣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位思想家、教育家,是个教了一辈子书的老学究、老教师,当然这仅是最最一般的认识。对于这一点,还是于丹教授说得好:“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装有自己所熟悉的孔子。”

身为孔子第七十五代孙,或许是难免有所偏心,我所想象的孔子是简单而朴素的——

    孔子是一位有血有肉,充满情趣,满腹志向的人,既有常人的感情,又有常人的习惯;

    孔子是传播大师或称大众传播的鼻祖。通俗地说,他是说客的宗师,是演说家的祖宗,优秀的社会活动家;

    孔子是艺术家,美食家……可称之为创建人类文化的先驱者之一;

孔子是位诗人文学家。学诗而知礼,诵诗而传道,诗激发了他的激情,引发了他的灵感,让他成为大自然奔放浪漫的诗人,游学十四年意气昂然,最终以编辑《诗经》而流芳百世。

孔子是位音乐家。他酷爱音乐,痴迷到“三月不识肉味”,对音乐造诣高深,并把音乐列为孔子学堂六门课的第二门。从音乐的演奏欣赏到理论创作,样样精通,可称为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始祖和奠基人。

孔子是位美学家。他兴于学,据于文,游于艺,以兴、观、群、怨全面阐述古典文学,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深刻地揭示了诗(艺术)应以个别的、有限的形象,自由地、主动地引起人们比这形象本身更为广泛的联想,并使人们在情感心理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将善与美高度和谐统一定为审美标准,为中国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体系。孔子不仅最早发现人,还发现人的本质与价值,提出崇高的人生理想,又集仁学、礼学、伦理学为一体,建造了东方第一座“人仁学”大厦。

 孔子是位美食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对饮食讲究精益求精,鲜美色味,做菜要求:割正得酱,不可失饪,对霉坏、腐烂、色恶、不时的食物皆不可食。他奠定了中国美食文化的基础,同时又以“孔家菜”而驰名,最后形成为鲁菜的起源。

孔子是人道神道观的创立家。孔子心中没有上帝鬼神的位置,主动淡化西周神本论的意识,而对典籍六艺作了人本主义的解释。但孔子谈人道又讲天命,是人道神道观的创立者,日本的神道受其影响颇深,而今天发展的孔教就源于人道神道观。

孔子是养生保健学家和心理学家。孔子的生恕之道,探讨了心理换位思考,更适合于维持心理平衡,保持性格稳定。而中庸之道对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有人称,孔子是一位养生保健理论与实践的先驱。现在日本流行的“孔子易经养生保健功”,或许应当是与孔子的养生保健气功有联系的。

孔子是位情商理论家。孔子知人、重情,随俗而不流于俗。他为行仁弘道而四处奔波,被人讥笑为“惶惶不可终日,几近丧家之犬”,却不怨怒不气馁,其信念为“人能弘道,道不远人”。正是他这种情商奇才和智商天才的完美结合,才使他从一介布衣走上“万世师表”的圣坛。

以上就是我作为孔子后人所理解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