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ppt:铂程斋--微博:45度仰角的未来:我们都仰望著别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5:10:34
我们都仰望著别人

  微博(Microblogging )服务在中国遍地开花,这种只要书写140字就能张贴信息的小型博客,在传统门户网站新浪以及依靠实时通讯服务发家的腾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力,各自的微博用户数都已经超过了一亿,比先前的SNS社交网络还要更火爆。

  为什么经营网络媒体的新浪,以及经营社交工具的腾讯能够这么顺利的推动微博发展,除了各自原先就拥有广大用户群体的优势之外,这样的背景也道出了微博本身的双重特性:媒体特性与社交特性。而一切的关键,建立在笔者称为“45度仰角”的特性上。

  微博最伟大的设计,在于“关注”(Follow)这个功能。每个微博的用户都有他关注的对象,只要他关注了别人,就成为那个人的粉丝( Follower)。同样的,每个人也都会被别人关注,也会有粉丝。粉丝能接收到他所关注的对象所发来的信息,不论是原创还是转发的。

  一个很奇妙却很尴尬的社会现象:你只会关注你看得起的人。也就是说,你是以45度仰角在仰望着那个人的,或者最起码平视。大部分的微博用户除了自己发文,就是接收来自他所仰望的人的信息,并且转发给其他同样用45度仰角看著自己的人。信息,在这样的过程中传递。

  这个在社会中很熟悉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高攀”。

  不要否认这45度角的存在。这个特性在微博上要比社交网络上要更加的明显。社交网络上最关键的功能是“加为好友”,从命名上就能发现这是 0度的视角--既然称为好友那就是一种并行关系--而微博就称之为粉丝(Follower),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新闻信息来源的改变

  根据Yahoo Research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微博服务提供者Twitter 上仅两万名精英用户就吸引了50%的注意力,而这两万名精英用户却仅占Twitter 用户总量的0.05%。精英用户的主要构成为:名人,博主,媒体机构代表,以及其他正规团体和普通用户代表。

  人人都以45度仰角望著信息的来源,层层向上,必将形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导致信息仍然由少数的精英所提供。在这个系统中,就算有来自草根的声音,也必然是因为经过了一个量级的精英转发(放大) ,最终引起了大量的关心。否则,其声音必然很快淹没在系统中。

  深究微博的媒体特性,这与传统媒体不同之处在于:信息来源是以人为单位,而不是以组织为单位。Yahoo Research在同一份调查报告中还指出,媒体机构在Twitter上发布的信息最多,而名人吸引的粉丝数量最多。普通用户所接收的Twitter信息中只有15%来自媒体机构。

  传统媒体做为一个有组织的,权威的正规的信息发布者,其权力基础正在快速被侵蚀中。微博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新闻信息主要来源,甚至威胁到传统的门户网站生意。传统的门户网站尽其所能将各种传统体所产生的内容聚合,如果不图变革,其重要性与价值也会日渐降低。

  权力的下放与收编,将成为门户网站必须思考的问题。门户网站除了继续其传统的内容聚合及原创内容发布外,网罗精英名人成为其所经营的微博中重要的信息来源,媒体内容与名人的转发点评交相做用将能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水能覆舟亦能载舟,端看如何运用。

  微博是信息筛选器

  在微博上,你收到的信息其实都是别人筛选过的,因为别人觉得值得书写或者转发。换言之,你关注的人决定了你视野的宽度。有不少人一开始在微博上关注了太多人,导致自己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人的 时间很有限,意味著你仅能以45度仰角仰望少数人而已。

  这个特性导致微博成为一个“信息的过滤与筛选系统”,说得夸张一点,你觉得重要的人正在帮你决定哪些事情是重要的,而“决定哪些 信息是重要的”这事以前是搜索引擎在做的。不论是Google还是百度,都是透过某种算法来决定其搜索结果依照重要性来排名。

  在美国,社交网络Facebook的流量已经超过了Google的流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在中国,这个角色更可能由微博来扮演。大家相信由自己信任的信息来源所提供的信息,这种靠著人际系统所达成的信息筛选效果,比传统搜索引擎依照技术计算出来的更有人味。

  当然,搜索引擎并不至于被取代,因为其处理的信息更偏向静态信息 而非动态的实时信息。然而,现代人所接触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需要筛选。搜索引擎先前是能处理这个问题,但现在看来仍然不足。笔者经常在大量的搜索结果中大浪淘沙,仍需花费大量时间。

  搜索结果应符合情境。考虑引入部分社区机制,让众人参与去应对资讯筛选与过滤的问题,这将成为搜索引擎必须思考的方向。微博就是个实时的信息筛选器与放大器,而这结果居然是由一个小小的“关注 ”功能所达成,佩服其发明人对于人类“45度仰角”心里的深入观察。

  微博的社交性并不强

  在类似Facebook与开心网的社交网络上面,你加我为好友,我就加你为好友。不加,感觉好像不给对方面子。结果是好友泛滥成灾,很多人其实根本就不怎么认识。只不过,关系的泛滥在社交网络上并不会造成过大的困扰,然而,在微博上却是很大的问题。

  在微博上,如果跟社交网络一样,你关注我,我也就关注你的话,在小规模范围内,例如关注的对象不超过150人,这种人情世故尚不成为问题。只要你关注的对象超过了150人,就面临被大量信息淹没的问题,每天痛苦的泡在微博上,根本来不及看。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能带给你的信息有多高的价值,成为是否要关注对方的主要考量。那种人际之间的客气来客气去,你加我我也加你,在这个地方用处不大。最简单的,去看看那些新浪微博上加了V的名人,看看他们都关注哪些人?说穿了,都是他们看得上眼的人。

  这种情况其实人人都如此,笔者虽然将之称为“高攀”以及“45度角 的仰望”,并不是说大家就是很势利的。互联网无远弗届,但是人类处理社交关系与信息的时间却非常有限。在大量信息的压迫下,于是你只能抛弃了人情世故,无法面面俱到的做个好好先生。

  从这个观点来看,微博的社交性还不强。你会轻易的在MSN或者QQ上加几百个好友,但是你很难在微博上加这么多。因为MSN上的好友数量多寡对你不会造成压力,但是微博上你关注的对象数量却会。从本质上来说,微博与MSN和QQ之类的实时通讯软件并不是互相取代的。

  微博更像是一个公众论坛

  下图,笔者把几个不同的互联网服务相互做比较,分别是门户网站,博客,微博,社交网络与实时通讯工具。门户网站互动性最低,以媒体单向发布信息为主,再来是博客,用户可以参与发表文章,再来是只需一句话一张图就能发布的微博,最后是实时通讯软件。

  微博与门户网站和博客的差异,在于将发布媒体内容的门槛逐步降到最低。笔者在12年前开始写博客的时候(当时甚至没有博客这个名词)必须自己架设主机,撰写HTML甚至ASP,只为了每周能发布一篇文章。现在,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布信息,不需要变成工程师。

  然而,因为加入了些许社交特性,微博呈现出介于“不能聊的入口网站”与“私聊的社交网络”之间的“公聊”与“群聊”特性。这种特性使得微博更像是一个公众论坛,而不是在小房间里私聊。可以说,微博的出现,很大程度满足了公众群聊的需求。

  然而,这样的界线很明显吗?其实也不尽然。应该说,上图中任何两种相邻的互联网服务,两者间的界线都不明显,因此网络公司跨领域经营或服务集成成为必然,也相对容易。例如新浪网从门户网站跨界经营博客,再从经营博客进而经营微博等。

  于是有趣的问题来了,现在看起来分成为两大阵营的博客(在美国以Facebook为代表)以及微博(在美国以Twitter为代表),似乎将产生相互跨入对方领域的压力。而社交网络其实已经初步具备了微博的功能,于是最后的问题变成:微博何时要演变成社交网络?

  微博不一定要演变成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与微博的差异在哪里?社交网络的“加为好友”是以0度的视角在看待对方,相互之间更为平等。而社交网络也提供了45度的视角让你仰望某些名人,例如Facebook的“粉丝专页”功能。但是可以感觉出社交网络更偏向以0度为视角进行好友间社交互动。

  反观微博则是更多的以45度仰角的方式在运作,“加为好友”的概念很淡,更多是关注某人成为某人的粉丝,仰望著对方。只有在微博经营者更加强让用户与自己并行的好友间互动,微博才可能往社交网络的方向去发展。然而,这似乎有点违背微博天性,也并非必要。

  反观中国的微博发展,很清晰可以看到新浪网一路从门户网站,名人博客一路到微博,用户视角从90度一路降低到45度,非常适合其自身优势。而腾讯是从QQ实时通讯工具发家,从强调好友关系的社交网络QQ空间发展到微博,用户视角逐渐从0度开始仰望到45度。

  新浪微博如果要往社交网络发展,让用户把视角降低朝向0度而去, 发展更多并行好友间互动是最重要的。而腾讯微博的口号“与其在别 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则明显违反微博天性。腾讯QQ用户平常就是以0度视角进行互动,现在必须想办法让用户抬头到45度仰角。

  有人说,微博不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社交网络才是。这种说法明显忽略了对互联网公司来说,不论微博还是社交网络,乃至入口网站,博客,实时通讯软件……都是要做的。没有一样是可以忽略。因为这些服务都各自应对著网民的需求,从0度视角到90度视角。

  作者:黄绍麟,现于湖南卫视快乐购旗下电子商务子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并于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夥人,投资科技初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