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八版电子书:美国石油状况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5:05:39

一、石油储量

  美国是世界上已探明石油探明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04年1月1日,其探明石油储量为227亿桶,在世界上排名第11位。全国80%以上的储量集中于美国的四个州:得克萨斯州(24%)、阿拉斯加州(22%)、路易斯安纳州(20%)和加利福尼亚州(19%)。其他产油州还包括新墨西哥州、俄克拉何马州、怀俄明州、堪萨斯州、密西西比州和北达科他州等。由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的过度开采,石油储量下降较快,目前美国石油储量较1990年下降了约20%。

  二、生产

  美国是继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联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油国,美国油气杂志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美国石油产量为790万桶/日,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9.2%。其中原油产量为570万桶/日,其余为天然气液(NGL)。目前产量为过去50年来的最低点,比1985年的1060万桶/日下降约25%。美国现有大约50万口产油井,但大多属于“边际”井,根据2003年统计,主要产油区域集中在墨西哥湾、得克萨斯州陆地油田、阿拉斯加州北坡、加利福尼亚州、路易斯安纳州陆地油田、俄克拉何马州和怀俄明州。2003年美国新钻探30151口油气井,其中油井为5694口,天然气井为20011口,干井为4446口。比2002年的钻井数量25536口上升18%。随着物探技术和钻探设备的进步和发展,墨西哥湾深水油田的产量迅速增长,目前深水油田产量已占美国墨西哥湾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二。由于美国大部分的能源资源集中在联邦政府所属的领地内,而油气的勘探开采受到联邦政府的诸多限制,因此石油产量难以有大幅增长。由于能源投资的低回报,1980年以来石油工业投资大为缩减,导致美国现有的管道运输、炼厂加工等石油供应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产能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成本高于国际水平,环保要求日益苛刻,受此影响,许多炼油厂被迫关闭,有关资料数据显示,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美国没有新建一座炼油厂。美国的石油炼制加工行业主要集中于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纳州、加利福尼亚州、伊利诺伊州、宾西法尼亚州、新泽西州、华盛顿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美国2002年石油炼制加工能力为1676万桶/日,占当年世界总炼油能力8390桶/日的20%左右。目前美国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油公司主要是埃克森美孚公司、飞利浦大陆石油公司、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壳牌石油公司、Frontier Oil, Marathon Oil等公司。美国能源部在其发表的能源政策一文中预测,美国的石油生产在2020年时将从目前的580桶/日水平下降至510万桶/日,墨西哥湾今后将扮演重要角色,其在国内石油生产中占有的份额将从目前的27%增至2010年的40%。

  三、消费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消费量为2007.1万桶/日(相当于9.143亿吨),较上年增长1.9%,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5.1%。在美国目前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占42%,煤占24%,天然气占20%,核能占8—,水能、太阳能及风能等占4%。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在美国2003年石油消费构成中,交通运输用油约占石油消费总量的67.5%,工业用油约占24.2%,民用油约占3.9%,电力用油约占2.4%,商业用油约占1.9%。美国在经历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开始注重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节能,能源强度持续下降,90年代末生产每一美元所需能源较1970年下降了44%,年人均石油消费量从1978年的31桶减少至2000年的26桶,降幅为20%。从总体看,1973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了126%,而能源消费仅增30%。

  为提高能源利用率,联邦政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能源之星计划,80年代后期又对有关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行业和建筑照明业等制定了厂家必须达到的节能标准。一些能源密集型生产单位,如木材加工和造纸、化工、石油化工炼厂、金属冶炼、食品加工和陶瓷、玻璃烧制等企业,或采用新型节能技术,或关停并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对能源的依赖度。另外,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非能源密集型行业,如通讯信息技术、微电子、金融服务行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也使美国的能源强度不断下降。

  从另一方面看,由于美国交通运输业占其石油总消费的65%以上,1980-90年代低油价时期美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车型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越野车和跑车等高耗油交通工具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以汽油为主体的石油产品需求有较大幅度的攀升,美国能源部预计,今后20年中,美国石油消费将增长33%,天然气消费增长50%,到2020年美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2600万-2700万桶/日。

  四、进口

  美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成为能源净进口国,1985年以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明显加大,2003年进口量从80年代中期的430万桶/日增至1220万桶/日(相当于6.051亿吨),较上年增长7.9%,占其国内石油总需求的62%,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6.8%。其中原油进口量为964.5万桶/日、油品260.9万桶/日。主要进口来源地为加拿大(210万桶/日)、沙特阿拉伯(180万桶/日)、墨西哥(160万桶/日)和委内瑞拉(140万桶/日)。在美国石油进口来源地中,超过五分之二的石油进口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1973年至2000年,美国国内市场对进口油的依赖度从35%增值52%,天然气从5%增至15%,能源进口在其总进口额中的比率已超过10%。为满足国内日益增加的石油需求和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美国在能源政策中制定了多方位的全球供应体系战略,实行油气进口来源多元化政策。除了将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中东产油国作为主导供应来源地外,还充分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便利条件,巩固与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已有的能源生产和合作,加大对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玻利维亚、巴西、阿根廷、智利、巴拉圭、乌拉圭、哥伦比亚等拉丁美洲和中南美洲国家的陆上和海上油气田投资,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石油供应来源。并成立美俄油气工作组、美国-哈萨克斯坦油气和商业能源工作组,加大对爱琴海和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还利用技术优势,在从加拿大到加勒比、巴西和西非之间的大西洋盆地开展深海油气勘探和生产 。

  五、库存

  战略储备油

  在经受了70年代初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家实行的石油禁运打击后, 1975年卡特总统签署能源政策和节能法,决定建立战略石油储备。1977年7月21日,大约41.2万桶沙特轻原油作为第一批战略库油存注入墨西哥湾岸边的盐洞中。根据有关法律,只有美国总统在国内能源供应或进口受阻,或由于石油禁运引起的油价大幅上涨,并有可能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或经济运行时才有权决定并下令动用战略储备油。2001年11月13日,小布什总统宣布将战略石油储备量增加至7亿桶,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库存能力为7.27亿桶。国际能源机构要求美国的石油储备(战略库存和非战略库存)应达到90天的进口量,战略石油库存的最大提取量为430万通/日,从提取库存到进入美国市场大约需要13天的时间,为建立战略石油库存,美国共投资了210亿美元,其中40亿美元用于购买储油设施,170亿美元购买储备油。储备油将来自20个国家,其中轻原油约占总储备油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为重原油(含硫量在2%以上的原油)。截至2004年8月24日,美国存有战略储备油6.67亿桶,约相当于当时55天的进口量。其中轻原油2.7亿桶,重油3.97亿桶(1985年的战略库存油曾达到相当于当时118天的进口量)。主要储油地点为濒临墨西哥湾的美南有关州,如路易斯安纳州和得克萨斯州。美国的战略储备油在稳定国际油市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从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后,只有在1991年初伊拉克进攻科威特,并导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大幅上升时,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分配额度,老布什总统在发起沙漠风暴行动时下令由能源部动用3375万桶原油,以平息石油市场的价格上涨。但最终美国只动用了1730万桶,就有效地使国际油价大幅回落。

  商业石油库存

  美国石油学会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7月底,美国商业库存原油为2.98亿桶,较上年同期增4.6%,汽油库存为2.12亿桶,增5.2%,其他油品库存为1.58亿桶。7月底全国各种油品库存(不包括战略石油储备)为9.596亿桶,较一年前略增0.2%。

  六、油价波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2003年以来,尤其是今年8月以来的油价大幅快速上涨使国际石油市场再次陷入恐慌之中。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割的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在短短数周内先后突破每桶40美元和45美元心理防线,并直逼50美元大关。最终于8月20日在冲高至49.40美元后才有所回落。与年初相比油价上涨了约50%。

  业界人士对油价不断上涨的原因看法较为一致,主要是1、相对于其他商品,石油的垄断性仍较强。为维护售价,石油输出国组织近年来一直采取限产保价的销售战略,只是供应减少。2、国际市场需求呈缓慢增长态势,新兴化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国的石油进口需求大幅上升。3、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伊拉克国内反政府势力扬言炸毁石油生产设施,绑架外国公司作为人质,进行恐怖活动。委内瑞拉国内大选引发政治动荡影响其石油产量和出口,俄罗斯由科斯石油公司偷漏税案久拖不决等事件引发市场恐慌心理。4、石油期货市场上投机交易活动加剧,交易商一遇风吹草动,便乘机大炒一把,对油价的涨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5、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生产能力几近极限,调节石油供应的能力下降。

  至于本次油价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从7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次石油危机看,每次危机过后总是伴随着高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到来。如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在1973-1975年间出现严重衰退,1979年因两伊战争触发的石油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1981年至1982年的衰退,海湾战争引发的油价冲击则使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陷入1990-1991年的相对温和的经济衰退。因此有经济学家认为,本次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势必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以美国为例,2004年其第一季度GDP增幅为4.5%,第二季度则降至3%。受油价冲击影响,不少美经济学家纷纷调低下半年的经济增幅预测,认为高油价将影响消费者开支,投资缩减,国民实际收入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外贸逆差扩大,并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更有甚者认为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滞胀,或在2005年重新陷入经济衰退。但也有一些机构,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则乐观地认为此次油价冲击对美国经济影响力有限,更不会导致新的经济危机出现,理由是,从宏观层面看,国际油市供求关系未出现根本性变化,石油供应量是充足的,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并未明显增加,而且有相当大的石油库存作为后盾,更为主要的是对油价上涨的承受力较以往大为增强,因此在短期内足以应付国际石油市场出现的价格波动。一俟投机活动平息,石油市场即会恢复原有的格局。

  笔者认为,石油属于战略性稀缺资源,尽管长期以来主要石油进口国厉行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但石油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无法被有效替代。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等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必将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动荡,特别是中东等主要产油国家内恐怖活动此起彼伏,将始终是国际石油市场供应链中的不稳定环节。因此从较长期间看,油价将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引发的需求增加而不断上涨。不排除受临时性因素影响和投机炒作而出现的短期内油价大幅攀升的可能性。从美国看,由于它在经历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后及时调整宏观能源政策,注重能源构成多样化,加大对天然气资源和核能及其他替代能源的开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注重节能,进口渠道多元化,再加上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因此整体而言抵御能源短缺危机的应变能力较过去大为增强,短期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小。因此虽然本次油价冲击肯定会影响其2004年下半年的经济增幅,但估计尚不至于对其经济活动构成逆转性影响,至于具体影响程度将有待进一步密切关注。

  美国能源部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美国消耗的原油总量中,48%被用于生产汽油等燃料的炼制。由于马力大、耗油量大的多功能车市场走俏,1990年以来,美国汽油消费增加了24%,9、11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国际初级原料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和国内自然灾害,特别是去年和今年频频光顾美国南部有关州(同时也是许多美国大型石油炼厂云集地)的飓风影响,美国国产石油产品如汽油和取暖用油显现出供应吃紧的市场态势,进而引发价格持续上涨。预计2025年汽油消费将比目前水平再增长48%。由于国内生产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进口汽油在美国汽油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已从1995年4%猛增至目前的10%左右。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预测,到2025年,美国汽油消费将从目前的890万桶/日增加至1330万桶/日水平,届时,仅汽油一项就将占美国原油消耗的一半。与此同时,柴油、取暖用油和航空燃料油在成品油需求中所占比例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下半期以来,美国国内炼油能力增长幅度还不到1%。

  造成油品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主要是: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原油市场持续过剩,油价长期在较低价位徘徊,美国炼油企业在此阶段一直维持在低收益率和低投资回报率状况,大大抑制了投资者对炼油设施的扩建和上马新的炼油厂。事实上,自从1976年以来,美国没有再兴建一座新的炼油厂(只是提高现有设施的生产规模)。目前的石油炼厂数量较 1981年减少了一半以上,而汽油消费却增长了45%。据美国能源部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美国的炼油厂已从1981年的324个减少至148个(其中闲置的 4座),这些炼厂分布在全美32个州中,整体原油加工能力为1712万桶/日。过去十年来,有近50家炼厂关闭,而现有的企业也大多设备陈旧老化,各种事故不断。究其原因,主要归咎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炼油企业进行大范围重整,如出售、关闭过剩生产设备,导致该行业炼厂数目减少。除了八十至九十年代生产能力过剩因素影响对炼油行业的新的投资外,美国的各种规定,如更为严格苛刻的环境法、清洁空气法、如在空气质量、水质质量、废料和汽车尾气排放上的相关法规,更多额外的政府许可和规定汽油柴油中硫含量的进一步降低,另外,炼厂还需根据联邦标准、州政府标准和地方政府标准要求生产标准各异的汽油和柴油,以及耗费时日去申请更为繁复的政府许可等。清洁燃料标准(如各项环境保护标准的陆续出台,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等),这无疑使炼厂生产难度加大,新的资本投入增加。美国有关统计显示,过去10年以来,美国的炼油行业已经投入了大约470亿美元巨资用于环境保护项目,主要是用于生产更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低硫无铅汽油。在此内外环境制约下,不少石油炼制企业高投入、低产出,一些炼厂则因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被迫关闭。

  美国炼油厂分布及原油加工能力一览表

  州别 炼油厂数量 其中闲置数量 原油加工能力

  (桶/日) 闲置加工能力

  特拉华 1 175000

  佐治亚 1 1 28000 28000

  新泽西 6 1 666000 51000

  宾西法尼亚 5 770000

  弗吉尼亚 1 58600

  西弗吉尼亚 1 19400

  伊利诺伊 4 896000

  印第安纳 2 433000

  堪萨斯 3 296200

  肯塔基 2 227500

  密歇根 1 74000

  明尼苏达 2 335000

  北达科他 1 58000

  俄亥俄 4 551400

  俄克拉荷马 5 484961

  田纳西 1 180000

  威斯康星 1 33000

  阿拉巴马 3 1 130200 16700

  阿肯色 2 76800

  路易斯安那 17 2772723

  密西西比 4 364800

  新墨西哥 3 112600

  得克萨斯 26 1 4628491 880

  科罗拉多 2 87000

  蒙大拿 4 181200

  犹他 5 167350

  怀俄明 5 152000

  阿拉斯加 6 373500

  加利福尼亚 21 2026788

  夏威夷 2 147500

  内华达 1 1707

  俄勒冈 1 0

  华盛顿 5 616150

  美国共计 148 4 17124870 118580

  波多黎哥 2 1 109500 42000

  维尔京群岛 1 495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美国的炼油厂主要集中在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上述三州占美国炼油厂总数的43.2%,原油炼制能力占美国的55.1%,仅得克萨斯一个州就占美国总量的17.6%和27.0%。

  从地理位置看,美国的炼油厂主要集中在美国南部靠近墨西哥湾的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州。

  在美国的现有炼油厂生产能力中,约25%为外国企业所控制。主要是由大石油化工跨国公司经营,如:英国石油公司、壳牌化学公司、道化学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德士古公司、大陆菲力普公司、雪弗龙公司、马拉松阿施兰德公司、Citgo Petroleum corp., Motiva Enterprises LLC., Murphy Oil USA Inc., Valero, Total Petrochemicals Inc.,

  Western Refining Co., Chalmette Refining LLC., Premcor Refining Group Inc. 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世界政治局势动荡和需求增加等因素,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节节走高,并由此带动市场油品需求增加,虽然炼厂开足马力生产,但仍供不应求。同时由于许多炼油厂设备老化,事故不断(如英国石油公司设在得克萨斯州的炼油厂两次发生事故,其中2005年上半年的爆炸事故导致数十人伤亡,损失惨重),加之2005年8、9月份的两次飓风袭击导致的墨西哥沿岸炼油厂停产,以及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的投机交易,更加剧了美国石油市场油品短缺局面,车用汽油和柴油价格直线上涨。

  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对美国石油炼制行业的影响

  2005年八月下旬和九月下旬连续两场横扫墨西哥湾的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不但给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和得克萨斯州东部地区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也使美国的石油炼制行业遭到重创。

  根据美国能源部统计,墨西哥湾区石油产量为150万桶/天(相当于7500万吨),是美国重要的石油产地之一,在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纳州和密西西比州靠近墨西哥湾的地区集中着数十家跨国石油公司的大型炼油厂。如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沿岸共有17座炼油厂,其中休斯敦地区有10个炼厂,日炼油能力为230万桶原油,占全美总炼油能力的13%。在博蒙特和阿瑟港地区有4个炼厂,日处理原油能力为110万桶,占全美总炼油能力的7%。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 为34.85万桶/天,Motiva (Shell) 为28.5万桶/天,Total 为23.35万桶/天,Valero为25.5万桶/天(根据美国能源部2005年1月1日统计数字)。科博斯 克里斯蒂有3个炼厂,日加工原油能力为58.6万桶,占全美总炼制能力的3%。受本次飓风袭击严重的路易斯安纳州查尔斯湖地区的三个炼油厂完全关闭,它们是 Citgo, 炼制能力为32.43 万桶/天,ConocoPhillips 为23.94万桶/天, Calcasleu 为3万桶/天。

  受飓风袭击影响,约350万桶/天的生产能力(相当于全国总炼制能力的20%)被暂时关闭。其中得州东部的阿瑟港(Port Arthur)和路易斯安纳州的查尔斯湖(Lake Charles)地区的炼油厂由于遭受风灾或停电影响, 170万桶原油/天的炼制能力完全停顿(约占全国总炼油能力的10%)。并因此触发南部有关周汽油零售价格大幅上涨。

  美国墨西哥湾区原油产量及炼油厂加工能力

  (截至2005年8月数字)

  州别 原油探明储量

  (百万桶) 在美排名 原油产量

  (千桶/日) 在美排名 炼油厂数量 在美排名 炼厂加工能力

  (百万桶) 占美市场份额

  美国 148 1712.49

  得克萨斯州 4583 2 1073 2 26 1 4.6 26

  路易斯安纳 452 8 228 5 17 2.8

  阿拉巴马州 52 19 20 16 3 0.114

  密西西比州 169 14 47 13 4 0.365

  佐治亚州 无 无 1 0.028

  佛罗里达州 68 17 8 20 0 0

  俄克拉何马 588 6 171 7 5 0.485

  阿肯色州 50 20 18 17 2 0.077

  小计 5962 1565 58 8.469

  资料来源: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普查局及国家石油新闻“2004市场资料”。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美南地区墨西哥湾区不论在原油产量还是在炼油厂数量和加工能力等方面均在美国能源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对国内,以至国际石油价格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痛定思痛,美国政府在消费者饱受最近油价大幅上涨的打击,怨声载道声浪四起后,决定对美国现有炼油行业机制进行审查,以查清在该行业内是否存在垄断和联手操纵价格行为。为此,占全美石油炼制能力42%的埃克森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美国公司、大陆石油公司和雪孚龙公司的老总们被邀出席参议院听证会,解释为何在2005 年6-9月的一个季度内就获得了高达328亿美元的利润。

  为应对油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减少价格波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纷纷提出新的炼油厂扩建法案,有的提议将新的炼厂建在失业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的地区,这样既可达到建了炼厂,又增加就业的目的。有的建议在税收上给以优惠或免税,以吸引投资者,有的提案建议利用废弃的军事基地作为新的炼油厂厂址,这样可以较少引起附近居民的反对。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大幅增加美国国产油品供应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虽然将炼油行业再次进行结构调整,将现有炼厂进行组合、扩建、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油品供给,但由于一些炼厂在生产能力上已近极限,即使那些尚未达到满负荷生产的炼厂,其增产幅度也是很有限的。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修建新的炼厂,但预计将面临非常大的阻力。首先是选址问题,很有人会同意将炼厂这一潜在的污染源和“定时炸弹”建在自家的后院中,其次是申请有关的许可、获得各级主管部门的批准程序繁杂,且耗时费力。最重要的是修建新的炼厂投入大,平均获利水平低,且回收期长。修建新的炼厂通常的投资都会高达数十亿美元,即使小型炼厂也需十亿美元左右。而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预测炼厂的投资回收期限和回报率都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抑制了潜在投资者的投资欲望。还有一点大家公认的看法时,由于过去几十年来石油行业的不断整合、兼并,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的小公司大多被清洗出局或被兼并,目前在市场上运作的公司大多是跨国公司,该行业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竞争不是像别的行业那样激烈,换句话说,垄断性较强。油价的上涨对这些公司来讲是多年以来所期盼的,因此决不会放弃此大把赚钱的机会。修建新的炼厂无疑会增加竞争对手和降低平均利润率,因此对这些目前的既得利益公司来讲兴趣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