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面膜多少钱: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启示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3:15:42
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启示
摘要:文章通过笔者在美国近一年的学习与调查,对美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美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状况和就业措施,最后结合美国大学生就业经验阐述了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就业
美国是现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国家。据美国《教育统计文摘》资料显示,美国高等学校总数为4009所,在校生人数为1459万人。在整个20世纪,美国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增长,至 1996年达到80.9%。
美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着美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改善与提高,通过人力资本获得的利润增长,为经济跃居世界首位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高等教育的迅猛扩展也必然会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美国高等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美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一)就业市场状态
1.失业率上升,市场吸收毕业生比例有下降趋势
美国劳工部最近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的失业率已经升至6.1%,为9年来最高水平,近九百万人失业。密尔沃基人力资源公司最近发布的“就业展望调查”显示,美国现在的就业前景为12年来最差。自美国经??2001年底摆脱衰退开始复苏以来,失业问题不断恶化,全美已减少二百多万个职位。“9.11”事件、美国几大公司丑闻频频曝光、第二次海湾战争和“SARS”风波等也使美国经济接连受到负面影响,许多企业纷纷裁员,从而使美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重。根据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的研究,2001—2002年度,雇主计划招聘的新大学生总数比上年减少了36%。21302年美国整体就业市场吸收大学新毕业生的比例,比上年下降了1/3。目前,尽管少数行业就业前景不错,但大学生就业比例将再次下降1/3,近一半大学生一毕业就直接加入失业大军。
2.人才需求结构已经变化,知识经济要求人才学历提高
美国近年开始从制造型经济逐渐向知识经济型过渡,雇佣人员模式也因此发生相应转变,对被雇佣的人员学历要求提高。各种工厂已裁掉260万个岗位,削减的岗位主要集中在对学历要求不高的制造业和运输业。与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例日益缩小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服务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不少制造业裁减下来的人员,却因缺乏服务业的相关技能和知识而无法找到工作。低学历的人失业率更高,如“2001年12月,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失业率为8.3%,而有大学文凭的人的失业率为3%。2003年1月,有学士学位以上的人失业率从3.0%升至3.1%。而有一般大学学历的人的失业率稳定在4.8%。从今年1月开始,高中文化以下的人失业率从8.5%升到9.2%,而高中文化程度的失业率从 5.1%升到5.5%。”美国的人才市场表明教育程度越高,就业也就越稳定。
(二)就业理念和社会心态
虽然大学生找工作不容易,但美国的社会、公众、学生和家长的心态平稳。笔者通过采访美国高校的教授、专家、在校大学生、留学生、管理人员、家长等各类人员六十多人,发现他们普遍对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问题持稳定心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存是理想的基石,先养活自己,再实现理想,不急于求成
就业,首先是找一个活干,理想是从现实做起,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不等于失去理想。一个专门为毕业大学生服务的网站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80%的受访者认为,“只要有活干就好”,“找工作的人是活就干”。毕业并不等于一定要实现职业理想,首先要生存,再谈理想。面对就业难,许多大学毕业生心态稳定,接受现实,降低要求,积极适应。
2.面对现实,调整自己,积极应对
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便以积极态度应对,边打工边读第二专业。如访谈中一位经济学硕士生毕生后无法找到本专业工作,她一边做兼职,一边选择易找工作的会计专业就读。她认为,虽然这不是最初的理想,然而,面对现实必须调整自己的人生航道,只有适应社会,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一个教授家长认为,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再读另一个学位,这也是人生一个很好的经历,让他们学会如何与社会接轨。
3.选择专业就读和就业,是个人能力的体现,重在个人的责任
美国文化的价值观强调个人能力,就业好否,完全是个人生存能力的体现,不应把这类问题归责于政府,解决得好不好应由自己去承担责任。因此,美国社会整体心态平稳,公众将这类问题的责任往往分散在个体,而并不形成一个整体社会的压力问题。
二、美国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做法
(一)高校:加强人才培养改革,强调适应社会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进程中,各高校间的竞争加剧,学生的就业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成为各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1.强调通识教育和学科交叉,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美国,其一般被定义为主修和辅修专业教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的教育。”各校要求每人修读一定数量的通识教育课程,一般在大学前两年进行。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就业能力。
美国各高校十分强调文理学科交叉渗透。当今世界的许多重大问题都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才能解决。因此,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近几年来,许多著名院校设立了专项资金,成立了跨学科教学研究中心,鼓励文理学科交叉、渗透,积极推进边缘学科发展,拓展学生就业适应视野。
2.强化实践应用和研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上,教师注重强化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一般不在课堂上讲教材内容 (由学生自学),而是一开始就把该课的教学计划交给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分组研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运用书本的理论和观点,找出解决方法,最后用演讲、网页、综述等方式汇报。不但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合作协调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接轨,善于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在教学中开展大量的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一门课程有一半时间安排到相关社团、博物馆等单位实践,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另一特点是,要求学生撰写大量的小论文,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引导学生搞科研活动,与导师一起撰写论文。1999年,联邦政府为鼓励学生从事科研活动,还颁布了《生活费补贴条例》。
3.根据市场需要改革学校的教学
美国教育实行地方分权制,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权力分属各州及地方政府。大学在行政管理、评聘教授、招收学生、筹集和分配经费、学科和专业设置、学生选课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学校可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时灵活自主地调整,所以,对社会需求反射快,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强。由于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机制和能力,因此,弱化了学校教育的滞后性,增强了适应性,提高了就业率。
4.健全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就业指导
美国高校一般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经费充足,机构精干高效,手段现代化。中心建立专门网站,免费提供各项指导、训练,包括从学生入学选专业、系统的职业规划、择业技巧,到毕业就业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同时美国高校还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中心有覆盖全美的就业信息网上查询系统,供学生随时查阅,提供各种就业咨询服务,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举办职业交流洽谈会,负责接待用人单位来校面试,为学生和招聘单位牵线搭桥。经学校推荐的毕业生,成功率通常高于其他渠道。
(二)各个方面,各司其职,加强大学生就业环节工作
美国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政府并不直接调控,但是各个方面如劳工部、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都各自发挥作用,协同进行。
1.政府:组织就业调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解决就业问题
政府劳工部主要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就业调查。其就业统计局在全国采集数据,收集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分析各行各业的需求形势和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未来十年的就业环境等,每两年微调一次。这种预测结果以上网和发行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公布。用这些数据编辑出版的手册很受欢迎,美国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
择业工作从中学做起。政府规定,每所中学都要按1: 750—1000的比例配备教育辅导人员,其责任包括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咨询指导,引导中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认识相关专业在社会的实际和发展情况,结合自身兴趣,及早考虑和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当进入大学时就较为心中有数。另外,政府采取了财税政策刺激经济,增加就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发展信息产业,带动服务业;通过政府补助,增加就业;劳务派遣公司为失业者寻求灵活就业岗位;实施一系列培训计划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
2.中介机构:发挥在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作用
美国有一些非盈利性机构,在学生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目前已有一千八百多家高校和一千九百多家用人单位成为其会员,每年为一百多万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该协会作为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桥梁,促成学生就业;每年还出版定期刊物,对就业市场现状与市场需求、发展趋势以及求职和招聘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最有名的是《择业》杂志,许多学校把它列为学生就业的指导用书。
3.用人单位:强化协调快速的用人机制,选择毕业生重视实践经验
美国社会的用人机制运行顺畅,市场调节也比较灵活协调,信息反馈快速。用人单位注重强化其协调高效的用人机制,使社会的人才资源配置更快速协调,毕业生择业效率更高。同时,美国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经验,大多数单位提供带薪实习机会,有些单位提供与新聘雇员相近的工资,其中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录用率高。
三、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给我国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启示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19四年后连续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现已达到 17%,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高等学校的连年扩招,在增加就学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这种矛盾和问题不予解决,必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而美国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最快,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在其进程中遇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及采取的就业措施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对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也给我国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启示,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些经验。
(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提供就业指导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社会客观原因就是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因此政府必须加快劳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相关制度的改革,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政府的人才预测并对专业设置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指导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政府与学生个体和高校不同,它掌握人才需求最全面的信息,因此,政府应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和就业指导。“政府要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以保障人才的公平竞争,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更加开放的就业市场。”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政府还应加快就业信息服务,健全就业信息网络。虽然我国目前也有一些就业信息网,但还不完善,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建立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包括毕业生信息,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就业咨询服务,职业交流会等。还应当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和对就业市场的预测系统。对我国经济现状及走势,对就业态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作为制定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的必要依据。
政府还可借鉴美国做法,构筑学生及早进入社会实践和体验的机制。高中和大学阶段,建立学生实践档案,要求每年假期,学生个体到社会工作一定时间,并要求工作单位作出评价意见,这些记录将作为高中升大学和大学毕业的必修项目之一。让学生个人到社会去找工作的经历,利于及早了解国情,体味民生疾苦,体验生活艰辛;利于及早练就生存的能力和本领;利于及早建立个人责任感,学会不依赖家庭和政府,增强对就业压力的调整能力。
(二)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就业指导,做好“产品”营销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性,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同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必须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如美国大学教育非常强调通识教育和学科交叉,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使之与市场接轨。同样,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必须转变办学观念,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产销对路适应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衡量—所大学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它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和发展。因此高校还必须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做好“产品”营销工作。学校应建立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强与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联系,掌握人才需求信息,积极主动地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并提供给毕业生。帮助毕业生了解市场就业需求,辅导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技能。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引导大学生正视自我,正视挫折,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这种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大学一年级做起,要贯穿整个大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完善的品格,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适应性,提高就业能力。
(三)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职业理想
随着就业制度与就业环境的变化,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条件下,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就业理念。要转变一次性就业观念,树立多次选择的思想;转变在城市就业观念,树立在城市、农村均可就业的思想;转变在事业单位就业观念,树立在事业、企业单位均可就业的思想;转变毕业即就业的观念,树立创业思想。要认清形势,从实际出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定位。
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因为就业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能力与素质的较量,大学生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就必须注意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全面提高,按国家与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大学生应该学会面对现实,对选读学校专业,选择职业,要科学定位,找准位置;学会自强不息,充实自己,勇敢地迎接挑战,参与竞争,真正溶入社会;学会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与社会接轨,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作者:广东药学院  黄紫华,李雪如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