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龙飞三下江南:毛泽东为何批准儿子毛岸英赴朝鲜战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37:08
 

中国航母与远洋海军之路(二)
■ 土立方~earththree

笔者注:本文系编译、整理自美国海军学报《舰队防空》上一组对中国海军发展历程的学术文章。原文作者包括,胡迪·诺克斯(美)、林薇薇(澳)、米亚契尼琴科(俄)。原文翻译,管带。

  在80年代初中国海军演习的中,尚未完成调试的053K型防空护卫舰曾与053H型制海护卫舰和051型驱逐舰进行过编队防空科目的演练。这种防空编队依靠中低空近程舰空导弹(红旗-61)和传统舰炮的混合构成防空火力,一旦离开了岸基航空兵掩护后就显得非常的单薄。

南沙冲突

  在1988年中越南海对峙中,由于红旗-61射程仅10~13公里,要将编队置于导弹掩护且保持防空队形间隔,整个编队不能超过3艘舰。当时以531“鹰潭”舰为中心,另编入502“南充”舰和556“湘潭”舰。在越军侦察机战前的数次侦察中,531编队一直保持以502舰和556舰间隔3海里横在威胁方向,而531舰在两舰后3海里,形成三角阵位。

图:南沙海战中海军编队的防空阵位

  1988年3月14日南沙海战打响后,中国海军在战斗一结束便迅速后撤,目的是避免越南航空兵的反击。事实上越南航空兵的空袭半径可覆盖至海南岛基地在内,在南沙赤瓜碓开战的舰艇在3小时内根本来不及撤出。只能是撤离时进行反空袭航向机动,使舰队去向变幻不定,让越南此前获得的舰位情报过时,并凭此战术措施坚持到己方歼击机临空。同时编队还需保持无线电静默,以防越南侦察机测向。
  当时的越南方面虽然事先有所防范,但却毫无准备。事前在靠近赤瓜礁的岘港基地仅有防空歼击机处于战备状态,而歼击轰击机则根本没有加注航油和挂弹待命。战斗打响后,越军情报部门即与越海军参战舰艇通信中断,越军海岸指挥所不得不通过附近的渔船来收集中国海军动向。结果在战斗结束后30分钟,仅有一艘渔船报告在出事海域以西有舰船活动。不过未等情报证实,中方歼击机群已抵达。越方最终彻底失去了反击机会。

图:南沙海战中,中国海军最大的威胁来自越军装备的苏-22歼击轰炸机。

  当时531编队的防空导弹火力通道有4个(531舰),但目标通道仅2个,只能同时攻击2个目标。编队舰炮火力通道共18个(531、502和556三舰)。但由于舰炮的自动化程度和弹道特性落后,必须在舰射击指挥仪控制下集火射击才能勉强构成有效的防空火力。即各舰只能以整舰的舰炮火力对付1个目标。所以编队最多只能组织拦截5个目标(2个导弹拦截加3个舰炮拦截)。
  而越军当时至少可组织3至4个轰炸机编队(10至36架)进行反攻,越机携带的苏制C-25型远程火箭弹甚至可在红旗-61射击斜距外开火。万幸的只是越空军反应相当迟钝,直到海南岛的战机赶到南沙北部搜索后撤舰队时,越航空兵都没能作出任何反应。

图:南沙海战中,海军出动大批战机频繁轮番接替,以保证531舰编队的安全后撤。

  南沙冲突再次突显了中国海军的致命死穴——缺乏有效的防空手段!

  80年代初,海军对于在南海使用航母的相关问题还知之甚少。不少人简单认为有舰载机就能在火力圈外摧毁目标,甚至认为航母的行动是难以被捕捉的。事实上这是极大的误区,舰队与飞机间的大量电信就能使海岸监听台发现数百公里外的舰队活动,如果采用电子侦察机这个距离更远,而侦察卫星能跟踪数千公里外的航母。即便没有这些技术手段的国家,也能通过海岛和渔船获得数百公里外的航母活动。在整个越战期间,除非台风来临,在南海活动的渔船随时保持在数万艘。美海军航母附近就从来没摆脱过渔船的混杂。

图:冷战期间前苏联海军侦察机闯入美航母编队拍摄的照片,航母战斗群的行踪其实很难隐瞒。

  1988年的南沙冲突表明,在南海使用大型舰只建立稳固的防御海区是不现实的。但对这点国内的舆论和民众却认识不足,很多观点强调南海有多少多少岛礁远离大陆,需要航空母舰才能保卫。这种观点其实明显的对南海地缘和海军常识缺乏了解,怱略了南海是个长条型边缘海的事实。
  南海的长条型使它距离最北端的中国非常遥远,但距离海区两侧的诸多国家却很近,这些国家又正是与中国发生南海争端的国家。这些周边国家仅靠岸基航空兵和中小型舰艇就能轻易地建立横截南海的阻截线,而中国航母战斗群不仅在南海的行踪会暴露无疑,还要面对多方向和全纵深的严峻威胁。
  在60年代越战最激烈的时期,美海军有数个航母战斗群聚集在南海至北部湾海域,以封锁北越港口,遏制来自中苏的海上援助,同时从海上对北越实施空中打击。但南中国海并不是适合航母战斗群活动的理想海区,只是因为当时的越南缺乏远程打击手段,美国舰队才没有太多的压力。而对于现在的中国海军而言,大型航母编队在南海的处境就如同一只老虎进入了一个大口袋。南海周边国家的远程打击手段也不会再是越战时期北越的落后水平。

图:南中国海地缘及越战时期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在南海的活动。

  其实中国军方对此是有深刻认识的。南中国海更适合采用潜艇、中型舰艇和远程航空兵相结合的灵活防御体系。但全民对南海地缘认识的缺失,南海需求一直被国内舆论列入建造航母的必要性论点之中。
  

一波三折的探索

  在文革期间,很多海军院校停止招生,即便招生也很少传授现代海军战术和技术,而只是进行政治思想学习。这使得此批干部在文革结束后,不得不送回海军院校重新深造,或调离主官岗位,或转业复员。类似的问题还有即使是海军院校,也没有相应的现代海军培训体系和教材。文革的影响,使得中国海军在80年代中期的作战指导思想,只能基于配备落后的现状。从士兵到军官,很少有人了解发达国家海军装备究竟如何,也想象不出如何使用现有装备进行现代化海战。
  文革对海军造成的影响,体现到具体层面,也是影响053K型护卫舰研制进程的重要原因。比如在053K舰系统调试当中,很大一部分所谓的“技术故障”,其实是人员使用不当造成的。但最终都被归结于设计不合理或技术问题逐级上级。
  70年代中期,由于053K型舰及红旗-61系统一系列问题的久拖不决,海军逐渐失去了耐心,不得不向国外寻求解决方案。同时与欧洲关系的好转,也得到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这也是中国海军从真正意义上,首次有机会学习到现代舰队防空作战经验。
  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海军派遣人员考察了多个欧洲国家的海军装备。包括意大利、法国、英国。1978年军方选定英国作为舰空导弹系统的合作对象。1980年,由于多种因素,海军放弃了引进英国42型级驱逐舰。并于次年6月与英国签定“海标枪”导弹协定,原计划配备后继建造的051型驱逐舰(即与英国合作的051S型计划)。

图:英制“海标枪”区域防空导弹。

图:安装“海标枪”系统的051S型驱逐舰计划。传说舷号135,这也是中国海军舷号空缺135的合理解释。

  “海标枪”是典型的区域防空系统,射程达70公里,远高于法国“海响尾蛇”和意大利“阿斯派德”,以及国产“红旗-61”等节点防空系统的12~14公里射程。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尝试获得海军舰队区域防空能力的努力。
  然而1982年的马岛海战,却最终导致中国海军与“海标枪”系统的擦肩。
  在马岛海战中,英国舰队损失了2艘42型驱逐舰和2艘21型护卫舰。事实上,“海标枪”系统的表现相当稳定且十分优异。尤其是在“海鹞”战机的防空拦截频繁失误的情况下,皇家海军是靠“海标枪”系统才顶住了整个舰队的防空压力。但包括国际媒体在内的舆论界却长期未予客观评价,反把关注焦点和明星给了根本不给力的“海鹞”垂直起降战机,把英国军舰的损失归结于“海标枪”系统的性能不足。

图:5月4日,阿根廷海空军发起联合攻击行动,超军旗战机于11:04分发射2枚飞鱼,1枚失的,另1枚命中“谢菲尔德”号,6天后“谢”舰沉没。

  此时或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或由于对现代海战研究的欠缺,再加上国际舆论的业余评价,中国对此役的研究依旧非常保守和肤浅。国内科研部门此时借机表态,认为国内科研单位有能力在相同时间内研制成功相似系统。1983年初,引进“海标枪”系统的合同被否决。
  在今天看来,国内科研部门当年的表态,成功的逐走了“海标枪”系统,但却使中国海军的舰队区域防空系统拖延了近13年!直到90年代中后期,凭借引进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中国海军才得以走向远海!
 

真正进步的开始

  真正颠覆海军航空兵陈旧防空体制的是90年代才装备的歼-8II。

图:歼-8II型远程歼击机的装备对海军有着重大意义。

  始于86年的中美“和平典范”虽然终止,但让中国技术人员第一次了解到怎样体系化地设计现代战斗机。包括如何规划项目,总线系统、基本系统构成,以及首次接触了用精密构件替代粗糙冲压件的好处,等等。90年代服役的歼-8II已与早期的歼-8II原型设计相差甚多,融进了很多格鲁曼元素。

图:现收藏于中国航空博物馆的“和平典范”项目中“留洋”归来的歼-8II,后来的歼-8II改型多来自从中学习到的先进技术。

  歼-8II的装备,使得海军的防空带首次延伸到400公里以上,必要时可抵达钓鱼岛以东遂行任务。航空兵防空带的延伸,也改变了海军的防空体系。2000年后中国引进俄空中加油技术并完善了空中加油体系,陆续列装。使得航空兵活动半径进一步扩展,向南能够深入南沙群岛中部,向东能抵菲律宾外海。

图:2008年中国海空联合战役能力评估(南中国海部分)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海军发展规划,计划建立至少4个配备舰空导弹的驱逐舰和护卫舰编队。每个编队至少配备1艘装备中远程对空雷达的驱逐舰和2艘护卫舰,同时配套部署改进型歼-8II远程歼击机。作战思想是用远程歼击机遂行舰队区域防空,而舰队则担任对空引导和遂行近程节点防空。

图:中国海军编队战术演练。

  052型驱逐舰(首制舰112“哈尔滨”号)即是此计划的产物。早期的051型驱逐舰,在舰载雷达方面力不从心。在很多的海域必须更进一步的前出,才能提供远程歼击机活动空域的空情保障。而前出就意味着兵力密度和空情连续监视空域被稀释,需要更多的舰艇才能弥补稀释造成的雷达引导空域的漏洞。052型驱逐舰配备由空军中远程雷达改进而成的舰载518型中远程对空警戒雷达,并配备有完善的舰空通信系统。

图:052型驱逐舰装备的518型中远程对空雷达可搜索300公里范围内的空中目标。

  不过此计划的技术瓶颈还是在于舰空导弹系统,否则担任远程警戒和对空引导的舰艇自身难保。由于先前引进英国“海标枪”远程区域舰空导弹系统的流产,而国产系统又始终难产。化解瓶颈的变成了法国汤姆逊-CSF公司的“海响尾蛇8M”和意大利赛莱尼亚公司的“阿斯派德”近程节点舰空导弹系统。1987年,中国与法国汤姆逊-CSF公司签署协议,购进了两套“海响尾蛇”防空导弹系统。并于1989年12月至1990年12月其间,先利用051型109“开封”号驱驱逐舰在进行了改装试验,而后正式装备于052型驱逐舰(112“哈尔滨”号/113“青岛”号)和051B型驱逐舰(167“深圳”号)。

图:“海响尾蛇”近程节点防空导弹。

  作为中国海军第二代导弹驱逐舰,装备法制“海响尾蛇”近程节点防空导弹系统的052型,在歼-8II歼击机服役不久后的1994年服役,部署于重要海区。052型舰的服役,使得这些地区的沿海防空纵深向前延伸了200公里以上。

图:曾被称为“中华第一舰”的112“哈尔滨”号的服役对于中国海军有着里程碑似的意义。

  在不成功的053K型防空护卫舰后,052型驱逐舰在真正意义上首次让中国海军拥有了现代防空能力。这一天,中国海军等了整整四十年!

图:从50年代苏联顾问提出将海军舰艇作为国家远程预警的战略规划到052型驱逐舰的服役,中国海军为此等了整整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