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十二五专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7:56
一、发展环境
1.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取向。
二、思路目标
3.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
4.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研究。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三、产业结构
6.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7.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研究。
8.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9.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10.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1.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12.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四、城乡区域
13.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研究。
1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15.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16.优化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
17.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
五、科教文化
1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9.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研究。
20.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
六、改革开放
2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22.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研究。
23.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研究。
2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5.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6.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思路和对策研究。
27.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
28.完善金融体系及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29.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研究。
七、人民生活
30.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研究。
3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3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33.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34.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研究。
八、资源环境
35.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
36.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37.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
38.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39.我国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研究。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一、宏观经济环境
1.十二五世界制造业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态势研究。
2.十二五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环境研究。
二、思路目标
3.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研究。
4.2020年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展望。
三、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5.十二五促进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
6.十二五原材料工业(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7.十二五装备工业(航空、汽车、船舶等)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8.十二五消费品工业(轻工、纺织、食品、生物医药等)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9.十二五电子制造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10.十二五软件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11.十二五通信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12.十二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及政策措施研究。
13.十二五促进高技术工业发展的思路及政策研究。。
14.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模式研究。
四、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
15.十二五 加快提升我国工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16.十二五 工业技术改造思路和重点领域研究。
17.十二五提高工业和通信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8.十二五工业、通信业标准化战略与对策研究。
19.十二五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人才培养战略研究。
五、可持续发展
20.工业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21.推进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及措施研究。
六、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22.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战略研究。
23.推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对策和途径研究。
七、改革开放
24. 深化工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行业管理问题研究。
25.“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战略和实施机制研究。
26.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7.工业和通信业利用外资和“走出去”战略及对策研究。
28.十二五保障工业行业产业安全的战略及政策研究。
八、综合管理
29.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规划体系研究。
30.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监测体系研究。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延续2009年的复苏趋势的关键性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国家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结构调整定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中小城市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本地区的十二五 规划工作。
1、对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区域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目前经济增长深层次问题,明确的区域定位和整体发展战略、明晰的产业组合及布局规划、找到牵引产业集群的切入点,因此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之前,应对本区域基本情况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分析,通过对区域经济基础、发展环境、社会文化和战略地位等关键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及区位优势,以及如何根据发展机遇、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区位特征,确立本地区的独特地位。
2、明确区域定位及整体发展战略。定位是规划的关键,必须以“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度统一的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原则为指导,结合本区域基本情况,着眼长远,立足中期,明确区域定位及区域整体发展战略。
3、分析区域产业组合及布局规划。区域的产业布局应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充分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结合区域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的战略定位和竞争影响,开展错位竞争与优势互补,合理定位,抓住机遇,引领发展,成为本经济圈的核心。
4、通过区域营销策划增强区域品牌。为了把“规划”落到实处,实现区域发展战略,必须把加强和全面推行区域营销作为区域发展经营的纲领,不断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1世纪的城市竞争实际上是包括产业在内的全方位竞争,产业聚集必然导致城市间在资金、技术、知识和知名度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城市竞争力固然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质量,但也需要外在的包装宣传。区域营销突出了城市的定位和主导产业,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区域营销是城市发展的新课题,需要各界人士,包括政府、商界、学界、市民等共同参与。
5、制定招商引资、产业园区规划及方案。招商引资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是规划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招商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咨询领域,因此招商引资规划必须根据本地区产业选择和布局,组织有关专家及人员,换位思考,精心设计项目。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收官之年,起草和编制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已列入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国务院多部门前期调研透露的信息看,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十一五结构调整目标料难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进展缓慢,投资和出口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要素投入,增长效益提高不明显。贸易顺差巨大,国际收支失衡,庞大的外汇占款导致货币发行量激增,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外需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多依赖。同时工业占GDP的比重也达到极限,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亦很难再提速,规模扩张的工业化模式必然要让位于质量提升的增长模式。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一次转型,那么下一个五年将要开始第二次转型。十二五中国应谋划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社会结构转变,从而为中国下一个30年的发展寻找新动力。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提出,城镇化将是十二五期间带动经济增长、抵御国际经济不稳定、改变国内不平衡发展现状的重要动力,城市化将是中国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未来中长期政策的重要结合点。报告还特别强调,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性,将是实现扩大消费、改革二元结构等目标的前提之一。另外,体制改革亦要在十二五提上日程。近年来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也大多是停止在体制改革的门槛前,迈不过去,十二五不但要经济转型,还要社会转型,转型关键在于机制,从微观上是企业机制,从宏观上是政府的行为机制。而在政府机制方面,中国最大的特点是政府掌握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没有的资源,政府行为正确与否对一个社会发展影响非常大。十二五推进改革已成为共识,但要突破深层次体制障碍,对已经形成的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在当前转型的大背景下,难度更大。
主要目标和任务
--我们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我们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经过未来五年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就会有更大的改善,国家面貌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