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充电桩:惜春紫鹃入空门【3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5:45:35

红楼梦性爱揭秘-惜春紫鹃入空门【32】


 

                                                                  惜春和紫鹃的出家


众所周知,妙玉的出家是迫不得已,非本心情愿。但大观园却有几个人物,可属是看破红尘,自觉自愿地踏入空门的,一经剃度,便心无悔意,如宝玉、芳官、惜春、紫鹃。

 

这里,我们只想就惜春和紫鹃出家的缘由作一些探讨。

 

惜春在贾府中,虽称之为“四小姐”,地位可谓尊荣,但她自小却生活在一个冷冰冰的毫无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孤僻、冷漠、怕惹是非,成了她性格的主要基调。

 

父亲贾敬,一心求仙炼丹,常年住在道观之中,对女儿从无半点关心和爱抚;母亲早亡,温馨的母爱对惜春来说,不过是一句空话。父爱母爱俱乏,本应得到兄长的照料和爱护,但贾珍不过是个淫荡之徒,整日里想的就是猎获女色、乱伦、滥交,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嫂嫂尤氏行为卑俗,作派低贱,他们怎肯来关心惜春?!在这样一个缺少亲情的环境中长大,惜春的心理自然无法健康起来。阴冷的环境造成她阴冷的心理,阴冷的心理又作为一种对抗阴冷环境的重要形式,她没有得到过谁的庇护,她也决不庇护他人,她没有得到过爱,也就决不施爱于人!

 

正因为如此,她少言寡语,喜欢独处闺房,性情喜静不喜动,少女时代应有的天真、活泼、纯情,一概与她无缘。贾府的长辈贾母、王夫人,同辈宝玉、宝钗、黛玉、湘云、凤姐等人,并不十分看重她,这使她产生一种自卑情结。

 

写诗作文,往往能表现一个人的性灵和才华,惜春(还有迎春)在这方面哪里比得上黛玉、宝钗、湘云?一个心地冷肃的人,缺少火炽的情感,即使读过诗书,但要做出美丽的诗来,到底不是一件易事。在“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稻香老农”李纨对此是明察秋毫的,故她说:“……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作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我们三个各分一件事……若要推我做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迎春惜春本性懒于诗词,又有薛林在前,听了这话便深合己意。”(第37回)

 

此后,惜春在诗社活动中,确实没有什么出色的表演,无非“誊录监场”而已。

 

在抄检大观园时,“遂到惜春房中来”,没见过这种大阵势的惜春,“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不意在丫头入画箱中搜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若共三四十个,还有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入画吓得“黄了脸”,解释说“这是珍大爷赏我哥的”,情节清清楚楚,连凤姐、尤氏都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但惜春却不肯援之以手,毫无同情心与正义感,只想一洗干系,保存自己的好名声。她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而且,一再主张凤姐要严惩。

 

这样一个女性,简直叫人毛骨悚然,在她内心深处,可否存得一丝对人的爱心?!她只与“槛外人”妙玉亲近。

 

这种亲近,并非出于情感的相通,而是各有原因。妙玉是佛门子弟,不便在贾府的其他场面出现;惜春是孤僻阴冷,居处少有人来,在外在形式上,造成了她们在一起的机会。但她们精神上的鸿沟是很深的,正如惜春所说:“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可惜我生在这种人家不便出家。我若出了家时,那有邪魔缠扰,一念不生,万缘俱寂。”(第87回)这正好说明,她孤僻阴冷的心境和性格,与佛门修炼的生活十分相符。

 

惜春正因为如此,她对于情爱之事,一概取冷漠的态度,她不相信这人世间还有情爱的存在,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她对人缺少爱意,又岂会相信别人会对她有爱意?

 

当她正和妙玉下棋,恰宝玉来访。宝玉和妙玉心有灵犀,话语有弦外之音。惜春冷眼旁观,表情木讷,无动于衷。“痴痴”的妙玉问宝玉“你从何处来”,以掩饰自己的羞涩,而宝玉又“转红了脸答应不出来”。这时的惜春,语含讥讽,明说宝玉,暗指妙玉,“二哥哥,这什么难答的,你没的听见人家常说的从来处来么。这也值得把脸红了,见了生人的似的。”(第87回)使得妙玉“不好意思起来”,只得起身告辞。

 

惜春的话决无半点嫉妒,有的只是对这种男女间正常感情的不屑与规劝,以及对自己寂冷心境的欣赏。故她口占一偈,颇可见出她的风致: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庄住。既从空中来,应从空中去。意思是说现实世界本非永恒不变,何处是应当迷恋不舍的立足点呢?既然人是从空无中来的,还应该到空无中去!

 

此后,惜春目睹探春远嫁,迎春惨死,元春殒命,黛玉气绝,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勉为其难,以及整个贾府的败落,由对人世的阴冷,走向彻底的绝望,毅然决然地遁入空门。

 

判词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紫鹃是林黛玉的贴身丫头,虽然二人地位不同,但孤苦伶仃的黛玉,却把她视若亲生姊妹,彼此声气相通,冷暖相关,心心相印。

 

紫鹃美丽善良,多情深思,她自始至终目睹了宝玉和黛玉恋情的全过程,从一见钟情到步步深入,以及最后的悲剧结尾,她都了然于心。她是那样地懂得黛玉,衷心地希望宝玉能够专心专意地爱黛玉,娶黛玉做妻子,以致在某些场合,不惜自己勇敢地参与其中,去试探、盘诘、考验宝玉,以求一诺,然后去款慰黛玉,让她放心,让她好好地养息身子,等待那喜庆日子的到来。

 

当宝玉和黛玉心怀爱慕,但彼此并没有把话说明,于是引起许多误会时,紫鹃忍耐不住,亲自来刺探宝玉。

 

“紫鹃道:在这里吃(燕窝)惯了,明年家去,那里有这闲钱吃这个。宝玉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谁?往那个家去?紫鹃道:你妹妹回苏州家去。宝玉笑道:你又说白话。苏州虽是原籍,因没了姑父姑母,无人照看,才就了来的。明年回去找谁?可见是扯谎。紫鹃冷笑道:你太小看人了。你们贾家独是大族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别人只是一父一母,房族中真个再无人了不成?……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叫我告诉你:将从前小时顽的东西,有他送你的,叫你都打点出来还他。他也将你送他的打叠了在那里呢。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第57回)

 

宝玉以假作真,痴病大发,眼也直了,手也凉了,“已死了大半个了”。

 

紫鹃的这种举动,自然引起了贾府长辈们的斥责,但她并不计较,她庆幸黛玉的意中人矢志不改,是个可托终身的人,所以劝黛玉“拿主意要紧”,最好让老太太作主,把这事定下来,强调“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紫鹃用心之良苦,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实在是令人感动。

 

但她的美好的祝愿,到底没有实现。在贾府几位权威人物的策划下,宝玉娶的是宝钗,而不是黛玉。黛玉的绝望,也正是她的绝望。她亲眼见一桩美好的婚姻就这么被无情地毁灭,黛玉活活地气绝身亡,她怎不对这个污浊的世界产生憎恨?!怎能不对自身的存在心灰意懒?“如此看来,人生缘分都有一定,在那未到头时,大家都是痴心妄想。乃至无可如何,那糊涂的也就不理会了,那情深义重的也不过临风对月,洒泪悲啼。可怜那死的倒未必知道,这活的真真是苦恼伤心,无休无了。算来竟不如草木石头,无知无觉,到也心中干净!想到此处,倒把一片酸热之心一时冰冷了。”(第113回)

 

紫鹃是从这一个单一事件中,窥探到人生的多灾多难,领悟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原本有的一副热肝热胆,一时变得冰冷。她对这尘世再无什么眷恋,走入空门也就成了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