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巍吉他视频:苏丹掠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2:04:01
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邻埃及,西接利比亚、乍得、中非共和国,南毗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东壤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东北濒临红海,海岸线长约720公里。
简介
苏丹共和国
非洲大陆面积最大(2011年初,苏丹南部独立。按照双方2005年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苏丹南部地区将在今年7月9日宣布独立,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原苏丹则缩小为190万平方公里,由原非洲第一大国退居第三位。)该国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国家的名字源自于阿拉伯语"Bilad-al-Sudan",字面意思为“黑(人)的土地”,首都喀土穆,曾被失败国家指数列表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归咎于军政府在达尔富尔战乱问题上的专制统治。同时,南苏丹于2011年举行投票,就是否脱离苏丹共和国的统治而独立作出选择。2月7日投票结果公布,苏丹南部近99%的民众同意南部脱离苏丹共和国。苏丹总统承认和接受这一结果,同时美国表示将在今年7月承认苏丹南部独立。
苏丹国家概况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绿色等腰三角形,右侧为三个平行且宽度相等的宽条, 自上而下依次为红、白、黑三色。红色象征革命与进步,白色象征和平,黑色象征属非洲黑色人种的南方居民,绿色象征北方居民所信奉的伊斯兰教以及繁荣、幸福。
国徽
苏丹国徽  当地特有的沙漠鹭鹰的双翅和身体象征六大行政区。上下的饰带上非别为阿拉伯文“胜利属于我们”和“苏丹共和国”
面积  约2,500,000平方公里。(2011年2月达成的协议表示,分裂以后的南苏丹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北苏丹面积为190万平方公里)
人口40,218,455人.全国有19个种族,597个部落。黑人占52%,阿拉伯人占39%,贝贾人占6%,其它人种占3%。南方地区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使用者占总人口的60%。通用英语。
宗教  7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南方居民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仅有5%的人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
首都  喀土穆(Khartoum),人口约600万(1999年),最热月为5月(26-42℃),最冷月为1月(16-32℃)。首都喀土穆意为“大象鼻子”。青、白尼罗河在喀土穆交汇向北流去,颇似大象鼻子,喀土穆也因此而得名。其地形与武汉很相像,也由三镇组成,即:喀土穆、北喀土穆和恩图曼,三镇之间有桥相
     连。喀土穆是苏丹政府机关、外交机构的所在地,苏丹的总统府、总理府、各部、法院等重要机关都设在这里。北喀土穆历史悠久,最初是一个小渔村,1822年成为埃及兵营,次年成为埃属苏丹首府。1834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领苏丹,定都喀土穆。1898年起为英埃属苏丹首府,1956年苏丹独立后定为首都。恩图曼是喀土穆主要平民生活区,几大自由市场均在恩图曼,市场具浓郁的阿拉伯风情,象牙、黑木、鳄鱼皮等民间工艺品体现了苏丹的民族艺术特色。国家民族剧场、议会大厦和古兰经大学也坐落在恩图曼。恩图曼在1885~1898年曾是马赫迪王国的都城,市内名胜古迹颇多,有著名的马赫迪陵墓、阿卜杜拉·哈里发纪念馆及清真寺等。喀土穆是一个商业都市,恩图曼是全市商业比较集中的地方,这里既有外国人经营的大商店,也有富于民族特色的阿拉伯市场,北喀土穆是工业区,它集中了全国的大工厂,其中有全国最大的纺织厂、船舶厂和汽车修配厂等。
国家元首
现任总统奥马尔·哈桑·艾哈迈德·巴希尔(Omar Hassan Ahmed Al-Bashir),1989年6月30日出任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1993年10月改任总统,1996年3月和2000年12月连任。
重要节日
独立日:1月1日(1956年);国庆日(1956年);救国革命日:6月30日(1989年)。
地理概况
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邻埃及,
西接利比亚、乍得、中非共和国,南毗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东壤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东北濒临红海,海岸线长约720公里。苏丹全国气候差异很大,自北向南由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雨林气候过渡,最热季节气温可达50℃,全国年平均气温21℃,长年干旱,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苏丹地处生态过渡带,极易遭受旱灾、水灾和沙漠化。尼罗河谷纵贯中部;青、白尼罗河汇合处一带土质最肥沃;巨大的尼罗河上游盆地占国土南部,地势低平,水网密集,沼泽广布。尼罗河谷以东多丘陵、山地,以西为海拔700-1,000米的广阔高原。最高点为南部边境的基涅提山,海拔3,187米。全境终年炎热。年降水量自北向南由2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早在4000年前就有原始部落居住。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为古埃及的一部分。公元前750年努比亚人在苏丹建立了库施王国。公元6世纪苏丹进入基督教时期。公元13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苏丹,伊斯兰教得以迅速传播,在15世纪出现了芬吉和富尔伊斯兰王国。公元16世纪被并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势力范围。 苏丹(古努比亚)位于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之间,自古以来和这两个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公元前3千纪的古埃及铭文上,发现了关于努比亚国家最早的记载。公元前16世纪到14世纪期间,努比亚的很大一部分地区被埃及侵占。在反埃及侵略的长期斗争中,努比亚各族人民逐渐加强了联系。公元前12世纪末,形成了独立的国家——库施王国,首都纳巴塔,故又称纳巴塔王国。公元前800年左右,纳巴塔王国开始强大起来,占领了整个尼罗河流域,在埃及(第25王朝)确立了统治权。但是,纳巴塔王国的强盛没有多久,很快就从埃及被赶出来。公元前6世纪中叶,纳巴塔王国将首都从纳巴塔南迁至麦罗埃(今喀土穆北),从此,又被称为麦罗埃王国。公元1世纪左右,麦罗埃王国繁荣昌盛起来。麦罗埃地处东非的交通要冲和贸易枢纽,同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西亚等地都有贸易来往。在麦罗埃出土的中国铜鼎,说明当时麦罗埃王国同中国也有文化交流。4世纪,麦罗埃的统治者们发生内讧,削弱了国家的防卫力量,曾一度被强大起来的阿克苏姆国家所征服。6世纪中叶,从埃及传入基督教,并成为麦罗埃国家的正式宗教。不久以后,麦罗埃分裂为两个基督教国家:穆库拉和阿罗亚。前者以东古拉为都,故又称东古拉王国;后者建都索巴。后来,穆库拉国并入埃及,阿罗亚暂时保持独立。
早在公元前后,就有一部分阿拉伯人从埃塞俄比亚进入努比亚,建立殖民点。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以后,在8世纪中叶曾侵入努比亚,直到13世纪才最终征服努比亚全境。从此,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在努比亚广为流行;伊斯兰教逐渐排斥了基督教。努比亚日益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
近现代
英国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向苏丹扩张。1881年,苏丹宗教领袖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领导群众开展反英斗争,于1885年建立了马赫迪(即“救世主”)王国。1899年苏丹成为英国和埃及的共管国。1953年建立起自治政府。1956年1月1日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1969年5月25日,尼迈里军事政变上台,改国名为苏丹民主共和国。1985年4月6日,达哈卜军事政变上台,改国名为苏丹共和国。1986年4月苏丹举行大选,萨迪克·马赫迪出任总理。1989年6月30日,巴希尔军事政变上台,成立“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简称“革指会”)。1993年10月,革指会解散,巴希尔改任总统,并在1996年3月和2000年12月的总统大选中连任。
巴希尔1989年上台后,解散议会、内阁及地方政府;取缔一切政党,停止一切非官方新闻机构的活动;199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南方部分省除外)实行伊斯兰法,以《古兰经》和《圣训》作为制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针和政策的准则。1996年3月,苏举行首次总统和议会选举,巴希尔当选总统,原全国伊斯兰阵线(简称“伊阵”)领导人图拉比当选议长。1998年6月,苏颁布新宪法,明确规定言论、结社自由和政治协商等原则,承认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确立了独立、开放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同年底政府制定并通过《政治结社组织法》,约30个党派注册成为合法政党。1999年底,巴希尔总统宣布解散议会,图拉比随后宣布退出执政的全国大会党(由 “伊阵”演变而成),另组建反对党-人民全国大会党。2001年2月,图拉比领导的人民全国大会党与加朗领导的南方反政府武装签署谅解备忘录后,苏安全部门逮捕了图拉比。
2004年,苏丹政府先后于3月和9月挫败由人民全国大会党策划的三次政变;同时继续奉行全国和解政策,积极寻求与北方反对派和解与对话、与南方反政府武装和谈。在美国和政府间发展组织(简称“伊加特”)的直接参与下,苏政府与南方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的和平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双方于2005年1月9日在内罗毕签署《全面和平协议》。至此,长达22年之久的苏丹内战宣告结束。苏于7月9日起进入为期6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由北南双方联合执政,巴希尔继续任总统,SPLM主席加朗就任苏第一副总统(加于7月31日坠机身亡,其副手基尔继任)。9月,民族团结政府成立。10月,南方成立以SPLM为主的自治政府,基尔任主席。目前,苏政局基本稳定。
从2006年6月起,苏政府与东部反政府组织“东部阵线”开始在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举行和谈。双方签署了《原则宣言》等文件,为和谈取得实质性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地区主要反政府组织“公正与平等运动”2010年2月23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正式签署解决冲突和实现和平的框架协议,为结束举世关注的长达7年的达尔富尔地区武装冲突及人道主义灾难创造了条件,也为双方最终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带来了希望。
根据苏丹南部公民投票委员会2011年1月30日在其网站公布的初步结果,在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苏丹南部公投中,98.83%的投票者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 苏丹南部公投委员会在其网站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在现已统计的约385.2万张选票中,有效选票约为383.74万张,其中约379.25万张选票支持分离,近4.5万张选票支持统一。
在这次公投中拥有投票权的选民共约393万,其中375万居住在苏丹南部地区,其余居住在苏丹北部或其他国家。
根据相关程序,如果苏丹南部公投委员会没有接到任何投诉,该委员会将在2月7日公布公投最终结果;如接到投诉,该委员会将在对投诉进行审议并作出裁决后,于2月14日公布最终结果。
根据苏丹北南内战双方2005年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苏丹南部地区本月9日至15日就该地区是否从苏丹分离举行了公民投票。苏丹政府已经表示,将承认公投结果,苏丹副总统塔哈31日宣布,苏丹政府接受苏丹南部公民投票委员会30日公布的苏丹南部公投初步结果,即绝大多数投票者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
旅游景点
由于苏丹拥有非洲巨大的自然环境,这个国家享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苏丹是非洲野生物,鸟和尼罗自然风景等具有旅游投资价值方面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苏丹的气候呈现各种各样的气候条件,红海地区气候成年适中,尤其是在类似Erkwiet夏季旅游地的高地,气候适宜。
苏丹是少有的几个享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之一。其表现为连绵700多公里的红海海岸,尤其以小船-划船、划水、潜水、水下摄影等许多旅游项目为代表。
由于红海海岸地区不受污染,旅行者可以享受到清新的海湾和珊瑚礁。
苏丹也享有古文明遗产,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苏丹国旗 国徽




蘇丹哈珊清真寺

高等法院(苏丹亚都沙末大厦)

圣.安德烈教堂 苏丹清真寺













































苏丹野生动物
























北京科技咨询中心专家组赴苏丹访问

这是苏丹东部地区民间舞蹈――牛头舞的资料照片

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以北180公里的一处神庙遗址,神庙看守人在用手机通话。

在苏丹麦罗埃金字塔群遗址下,两名苏丹人骑着骆驼漫步






苏丹喀土穆女人

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的一家农场,一名来自达尔富尔的工人正在田间忙碌。
这家农场是来自中国山东的农民范传钊于2004年底创办的。与当地其他农场不同的是,在这个农场工作的20多位苏丹工人全都来自西部的达尔富尔地区。由于在农场工作收入稳定,这些达尔富尔工人在家乡的家属没有一个投奔难民营。目前,中国人在苏丹开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场共有7家。 新华社记者陈铎摄

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的一家农场,三名来自达尔富尔的工人在水管前洗手。

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的一家农场,一名来自达尔富尔的工人采摘丝瓜。

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的一家农场,中国工人张复元(右一)给来自达尔富尔的工人布置工作。

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的一家农场,中国工人张复元(右)给来自达尔富尔的工人布置    工作。

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的一家农场,中国工人张振祥(前右)和来自达尔富尔的工人一起工作。

苏丹首都喀土穆遭到沙尘暴袭




居住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尼罗河东岸的苏丹南部难民举行趣味运动会












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宜潜水的海域之一,也是水上运动者的天堂。另外,红海上的特色港口是萨法贾,拥有盐量很高的海水和黑泥沙滩,可以治疗风湿症和皮肤病,是世界上最适合疗养度假的胜地之一。
红海澈碧蓝的海水下面,生长着五颜六色的珊瑚和稀有的海洋生物。远处层林叠染,连绵的山峦与海岸遥相呼应,之间是适宜露营的宽阔平原,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冬夏都非常宜人的气候共同组成了美丽的风景画,让游人陶醉于人间天堂之中。寻求与世隔绝的隐士们很早就在这里建立了修道院,与贝多因人部落共同在荒野中生活。至今,东方沙漠中的峭壁和干涸的石灰石河床仍然处于比较蛮荒的状态,没有被开发,是瞪羚和野生山羊的家园。
每当热风快速地向东面吹过来的时候,候鸟也迁徙到了红海海畔,这里立刻成为了鸟的天堂,红海海底有着各种奇异的海洋生物:花地毯般活动着的珊瑚礁和特别诱人的鱼都正等待着你去发现它们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