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连锁药店有哪些:吉布提掠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55:25

 吉布提掠影 
 吉布提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东南与索马里接壤,西南、西部和北部三面毗邻埃塞俄比亚。海岸线全长372公里。境内地形复杂,有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大部地区为海拔不高的火山高原,沙漠与火山占全国面积的90%,间有低洼平原和湖泊。南部地区多为高原山地,一般海拔在500~800米之间。东非大裂谷经过中部,裂谷带北端的阿萨尔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0米,为非洲大陆的最低点。北部穆萨·阿里山海拔2010米,为全国最高点。行政区划   全国共分4个县和1个市及郊区,分别为阿里萨比县(Alisabich),迪基尔县(Dikhil),塔朱腊县(Tadjoura),奥博克县(Obock)和吉布提市及郊区。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9:5。靠旗杆一侧为一个白色等边三角形,边长与旗宽相等;右 侧为两个相等的直角梯形,上方为天蓝色,下方为绿色。白色三角形正中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天蓝色代表海洋和天空,绿色象征土地和希望,白色象征和平,红五角星代表人民的希望和斗争的方向。整个国旗图案的中心思想是“团结、平等、和平”。

国徽:中心图案由五角星、矛、刀、盾等构成。一双黑人的巨手各握一把利刀,两把刀之间是一个圆形的盾,盾后有一支长 矛,矛上端是一颗象征独立自由的红色五角星。图案以绿色橄榄枝环饰。整个图案象征吉布提人民时刻准备着捍卫祖国的独立和自由,也表达了该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

国家格言:(索马里语和法语:团结,平等,和平)

民族或部族:主要有两大部族:伊萨族和阿法尔族。伊萨族占全国人口的一半,阿法尔族约占40%。另有阿拉伯人、欧洲人和混血种人。

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94%的居民为穆斯林。

语言:伊萨族讲索马里语,阿法尔族讲阿法尔语,官方语言为法语和阿拉伯语。

货币:吉布提法郎(分)

国家元首:总统伊斯梅尔·奥马尔·盖莱(Ismail Umar Guelleh),1999年5月8日就任,2005年连任。

人口:83万人(2007年)。主要有伊萨族和阿法尔族。伊萨族占全国人口的50%,讲索马里语;阿法尔族约占40%,讲阿法尔语。另有少数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官方语言为法语和阿拉伯语,主要民族语言为阿法尔语和索马里语。伊斯兰教为国教,94%的居民为穆斯林(逊尼派),其余为基督教徒。

首都

   吉布提市(Djibouti)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并且是东非最大的海港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的亚丁湾西岸,面对红海南大门的曼德海峡,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扼红海入印度洋的咽喉,凡是北上穿过苏伊士运河开往欧洲或由红海南下印度洋绕道好望角的船只,都要在吉布提港上水加油,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西方称为“石油通道上的哨兵”。人口58万(2007年),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热季平均气温31至41℃,凉季平均气温23至29℃,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故有“炽热的海滨之国”之称。   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 (Djibouti) 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并且是东非最大的海港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的亚丁湾西岸,面对红海南大门的曼德海峡,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扼红海入印度洋的咽喉,凡是北上穿过苏伊士运河开往欧洲或由红海南下印度洋绕道好望角的船只,都要在吉布提港上水加油,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西方称为“石油通道上的哨兵”。   吉布提市的历史并不长。19世纪50年代法国入侵吉布提,把它作为海外领地,当时称为“法属索马里”,1887年法国殖民者把总督府设在吉布提市。直到1895年,这里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镇。19世纪末,随着吉布提—亚的斯亚贝巴铁路的修建,这里的人口逐渐增加。1977年6月27日,吉布提通过和平方式宣布正式独立。   关于吉布提名称的由来,说法很多,其中流传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很早以前,有几个欧洲人登上这块土地,碰见一个老人正在用锅做饭。他们问道:“这是什么地方?”由于语言不通,老人认为是问“这是什么东西?”于是答道:“布提。”在当地的阿法尔语中“布提”就是锅的意思。这几个欧洲人没听清,又回一遍,于是老人大声说:“吉布提。”(即沸腾的锅),由此引伸出“炽热的海滨”的含义。

自然资源

  吉布提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东南与 索马里接壤,西南、西部毗邻埃塞俄比亚。西北毗邻厄立特里亚。海岸线全长372公里。面积23200平方公里。有“地质学上的活标本”之称。境内地形复杂,有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大部地区为海拔不高的火山高原,沙漠与火山占全国面积的90%,间有低洼平原和湖泊。南部地区多为高原山地,一般海拔在500~800米之间。东非大裂谷经过中部,裂谷带北端的阿萨尔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0米,为非洲大陆的最低点。北部穆萨·阿里山海拔2010米,为全国最高点。境内无固定河流,只有季节性的小溪流。吉布提主要属热带沙漠气候,内地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每年有60~80天气温在40℃以上,湿度高。5~9月为热季,平均气温在35℃以上,最高气温可达46℃;10月至次年4月为凉季,平均气温25℃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

历史沿革

  在殖民主义者入侵之前,吉布提境内由若干分散的苏丹王统治着。1850年法国开始入侵,并于1882年取 得了在吉布提的居留权。1883~1887年,法国又强迫当地苏丹签订一系列条约,逐步占领了这个地区。1888年和1900年法国先后同英国和意大利签订协定,1896年成立“法属索马里”殖民地政府。1897年同埃塞俄比亚签订协定,划定了法属索马里的边界。1946年法国宪法规定这个地区为法国的海外领地之一,由法国派总督直接统治。1957年法国给该地以“半自治”地位。1967年7月5日,法国议会通过决议,将该地易名为“法属阿法尔和伊萨领地”,并给予“实际上的自治”地位。在吉布提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日益高涨下,非洲统一组织、不结盟国家会议和联合国大会都通过了让吉布提独立的决议,法国于1975年12月31日宣布同意吉布提独立。1977年5月8日,吉布提举行全国公民投票,98.7%的选民投票赞成独立。同年5月16日,吉布提组成新内阁,非洲人民争取独立联盟主席哈桑·古莱德当选为首任总理。同年6月24日,吉布提议会又正式选举哈桑·古莱德为共和国总统。6月27日,吉布提宣告独立,正式成立吉布提共和国。艾哈迈德·迪尼被任命为总理。1981年政府取缔了所有的反对党,只承认执政党为合法政党。1987年4月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古莱德蝉联总统。   吉布提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红海与亚丁湾交接处。东濒亚丁湾,东南与索马里为邻,北、西、南与埃塞俄比亚毗连。全境面积 2.3万平方公里,沙漠、火山占全国面积的90%。居民约45万人(1985)。包括索马里人、伊萨人、阿法尔人、阿拉伯人和混血种人。伊斯兰教为国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和法语。首都吉布提市。   相传在 8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移住非洲之角北部亚丁湾沿岸,索马里人、伊萨人和阿法尔人定居吉布提一带,从事游牧。阿拉伯移民多在沿海经营商业,建立市镇,传播伊斯兰教,并与当地居民通婚,形成索马里文化与阿拉伯文化混合的社会。19世纪中期,吉布提与近邻城市奥博克、塔朱拉、泽拉、伯贝拉等保持海上贸易关系。1888年法国为了争夺非洲殖民地和向亚洲扩张势力,占领吉布提一带,宣布吉布提为其保护领,1896年成立法属索马里殖民地政府。1946年,法国宪法规定法属索马里为法国海外领地之一,由法国派总督直接统治。1957年取得半自治地位,1967年 6月易名法属阿法尔和伊萨领地。   自1966年以后,联合国大会坚持要法国对阿法尔和伊萨领地实行自决原则,几经周折和拖延,法国于1975年12月31日宣布同意吉布提独立。1977年 6月27日吉布提宣布独立(见彩图),定国名为吉布提共和国,通过选举成立了共和国政府。哈桑·古莱德·阿普蒂敦任总统。吉布提共和国成立后,在港口建设、制盐工业等方面有所发展,在内地保护农牧业经济。1981年 2月通过“吉布提宪法组织法”。1983年开始执行1983~1988年经济发展计划。吉布提政府对外奉行不结盟和中立政策,反对霸权主义。1979年1月8日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政治

  吉政府强调民族统一,谴责部族主义。实行政党自由、新闻自由。1991年,北方阿法尔族因不满伊萨族统治和“争取进步人民联盟”一党执政而发动武装叛乱,并组成“恢复团结和民主阵线”,吉国内形成内战局面。1992年,古莱德政权迫于内外压力而开放党禁,实行多党制,同年12月,吉举行首次多党大选,“争取进步人民联盟”赢得所有议席。1994年12月,吉政府与叛军正式签署和平与民族和解协议,叛军放弃武装斗争,成为合法政党,内战结束。1995年6月,吉政府改组,反对党领导人首次被吸收入阁,政局趋向稳定。1997年4月,“恢复团结和民主阵线”宣布与“争取进步人民联盟”结盟,内战结束后吉的和平得到全面恢复。12月,吉举行议会换届选举,“争取进步人民联盟”和“恢复团结和民主阵线”共同提出的竞选名单囊括了全部65个席位,打破了议会“一党统治”的局面。两党已推举现总统办公室主任盖莱作为共同的候选人参加将于1999年4月的总统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