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巍 故乡 歌词:神仙栽接密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7:44
  无上神仙栽接密法~~~(不知所传是真是假!)

玄觉虚空阴阳双修细密功程真诀
第一节、开关展窍
一、 要论

开关展窍乃是开启进入虚空阴阳双修之玄门而能直达修真之真正的捷径,其作用宏大,意义非凡,可愦憾是却未被修真学者重视,更有甚者不屑一顾,认为多此一举,实乃误人,盖不知,大凡得其真传有明师指点的修真人士莫不对此倍加重视,而从不轻视之,著名的道教阴阳法派经典名作《金丹真传》的作者孙汝忠先生,也实曾言“开关展窍,当在筑基之前”,是可见开关展窍一事在阴阳双修中的地位甚重,仙翁淘存存也云:“修道之人,如不开关,就先言筑基练已,此乃融鞋搔痒之举,如此无益于事”如此言之见,大凡著书之说,讲授后天修练法程下手功夫的,倘只言筑基练已二层功夫的,此必为之一乃为作者保守之,二乃著书之人不知修练诀微,不过,修道练法关键多在细微之处,自古均被知者珍之难以轻易示人,但若不授之,学者自徒劳费力,必走弯路,否则怎么会有此一说“细微诀窍,师不道破,则难达臻境矣”,吾此为了宏道之愿,故不惜点破千古之秘,在诀微之处——点破,还望读者学者珍之自习。

开关、展窍,是两种作用,即开关是开关,展窍是展窍,但是两者又互相连接在一起。为同时发生,都是以阴跷之气萌动,然后摄入鼎内,勿忘而勿助。之后使后天之气生起,再调再烹,使真机自动。我乘其动而引其运行,不必去着力开,而关自然开,不必去着力展,而窍自然展。但这一切都要是自然而然,切忌着力,又忌当面错过而不知。

开关,是开何关呢?当阴跷气萌动的时候,也即生出了后天之真气,当此真气升达泥丸之时,已经将关口一一打开,也即是河车之路打通。以备追摄彼家异性气血于我身中之时,通畅而无阻。其间所开之关口分别有:尾闾、夹脊、玉枕。

展窍,是展何窍呢?窍也有三处,分别是:泥丸、土釜、华池。这三窍,凡人不展则闭。合闭以后,自家的真气也难以进主,如果不将其展开,又怎么能将彼家异性的气血等物纳入呢?所以在虚空双修之前,窍也当展开无碍,方可进行男女双修,否则双修无益。

运行自家真气开关、展窍的火候要妙在于,乘气机乍动而又静时的交会之机,微微起火,逼过尾闾,从而逆流天谷。

讲到这里,又有必须注意之处。古仙有云:“一窍展而百窍皆展,大关开而众关开欤”所以学人尽量不要拘于一处,一点,一团的感觉。而尽量使众窍齐展,众关齐开。

但又须知开关展窍与河车之事不尽相同。虽然开关展窍是打开了逆运的路途,也即是打开了河车之路,但是开关乃是运行后天的真气,河车则是运行后天的金水。当功夫到了河车这一步功夫,则如同日日筑基而无分别了。但开关展窍却是在筑基之前。换句话说,开关展窍如同运矿石,而河车之行如同运黄金。
二、 开关展窍行功秘程
1、备一丹室(能安静之处便可),我于其中盘腿静坐下来,(按平时习惯的静坐方法,若无习惯的方法,那么就将腿脚盘起而坐。按自己的能力,能双盘的就双盘,能单盘的就单盘。总之,一切以自然舒适为主)首先静心,放下平日一切烦琐之事,尽量不去想其它事物。接着轻闭嘴唇。然后接下来就开始调息,平缓而细长以后,就可以行下一步功夫,当然,心静而气自然平,应该以不调之调为最上。
2、等调到鼻息平和以后,就将双目微闭,从而内观自身。此时,以神注肾根之下阴跷一脉,即将神意之念等等停住于阴跷一处。阴跷在肛门之前,睾丸以后的地方,类同于会阴一处,但决不可等同于针炙学上的会阴一穴。正确位置即于会阴穴内上一寸三分,为其中心位置。
3、如此片刻以后,便将心神与内息提上虚无窍内,这个虚无之窍,在肚脐后面,腰部的前方,心口的下方与肾的上方这一带,位置广阔,千万不可以拘执某一处。
4、然后就在虚无之窍内,停神安息。停神,就必须要神静,如果神燥而不安,那么就不能停,强停也必不在虚无窍内,而在窍外,无助于修练,并使神损而快耗,促短生命。或者是妄神、邪气与淫精混杂,其病主更深了。如此,乃是与修道之事有南辕北辙之歧。安息,就必须要调之有度而方才能安。息调平而神也就自得安静,神安静息也就能达内。息达内,就是内息,丹经中称为橐龠。内息呼之而不出喉,吸之而归于命蒂。从而又可达于踵。也就是庄子讲的:“真人之息以踵”。相接不断,绵绵若存,彻于涌泉,而往来不绝。初时停神安息于虚无窍内,应当以自然为主。如果心太过于严,那么就会使心火上炎,所以务必要顺其自然,但顺其自然,却不是听其自然。这在丹经中叫做“文火”。如果这时候心太散,那么就会使心液乱露而冷凉,所以务必要守住此自然,这在丹经中叫做“武火”。文火与武火的烹练,在丹法中是贯穿于始终的妙用。
5、如此调到内息匀称,然后勿忘而勿助。以内息而踵外息,即内息为呼,而鼻中吸气。以外息而踵内息,即鼻中呼气而内中为吸。
6、这时候,心如同虚空,因有息相依,那么就是真虚。又因有息相随,那么就是真空。真虚真空之间,静而又静,清而又清。气息也绵绵,心神也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这一段功夫,在丹经中叫做“钻杳冥”。《道德经》中最根本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钻入杳冥,就是夺此成仙之信。杳冥中有精,然而钻得不深,便把握不住,但杳冥中也有气。只要我能一神独觉于其间,其气即为我的真息。一旦真息发现,薰心而有酥痒之感。我还要将此息按入虚无窍内,在那个空腔里,于是慢慢积累,从此命蒂生而阳气自长。如此之后,便可以开关运气了。
三、 杳冥要诀

钻杳冥,乃是身内的阴阳交媾,陆潜虚仙祖曾说:“交媾乃太上密秘之旨”。说到底,交媾就是至阴的本源,杳冥的根核。人要能够钻入杳冥,方才能够得成交媾。一旦入于杳冥以后,不交媾而也能够自动交媾。于是便从至阴中而生出至阳。

钻杳冥的功法,总之不出四个字“凝神调息”。这里所讲的凝神,是将先前已清之心,收而入于内境。心没有清时,眼不要内闭。先要自动而自勉,把他收回来,清凉恬淡以后,才可以收入气穴,也就是前面说的虚无之窍。然后将神坐于虚无中,不偏也不倚,如此就是凝神于虚。

调息一事并不难,只要心神一静下来,神随息而归于自然。我只是守之,顺之。然后神光下照,(闭目后,神静而自有神光下注)。如此便是调息。

但调息又不止于此,应该调度阴跷之息与我心之息相会于气穴中。调度的方法,应该顺其自然。只要将前面讲授的功夫修练好了,自然会令神在气中,而默注于元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我只是守其性,使之不散乱。存其神,而使之不昏沉,所以能够杳冥恍惚。

总之,心止于脐下,叫做凝神。气归于脐下,叫做调息。神息相依,我守其清净自然,就叫做勿忘,我顺其自然,就叫做勿助。

勿忘而勿助,以默以柔,只要呼吸之息(包括内息与外息)活活泼泼,心神自在,那么就可以钻杳冥。总之两句口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经过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间心息相忘,神气相融,便是不觉恍然而阳生矣!

四、 开关展窍总要心传

总结前面的功法,次序分别是:收心(静神)、调息、闭目存神,然后就顺之自然,静之又静,清而又清,一切放下,而全体皆忘。最后是进入混混沌沌,杳杳冥冥的境界。功夫到了这时候,就如同天气季节到了冬天,万物芸芸,都各返于它们最原始的根本时代。又如同一天中的夜晚亥时,所谓“亥漏沉沉,各息其心”。这就是无知、无识的时候。

又有谁知道,正是此无知、无识之际,才有一阳来复呢?就恰如冬季过完而生出春天,夜晚结束而曙光来临。
当时,蓦地一惊,无烟似有烟,无气而似有气,由下丹田处薰至心阙,使人如梦初醒。值此初醒之时机,就叫做活子时。

这时候,只觉得忽然从内鼎(气穴)之间,冲出一物,跳跳跃跃,嘘嘘喷喷,直由冲脉(冲脉起于脐下之气街,也即是阳物上一点,而直上散于胸中,即心口处)上至心府,即展窍的时候。

注意:此时的展窍,乃展有横骨,大赫,气穴,四海,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共十一处,为小展窍,开篇所论为大展窍。开关、展窍全都自然而然,不可死拘于某点、某位、某处。

展窍以后,我便等候着此气冲突有力的时候到来,于是就变神为意,用意将此真气引出尾闾,一撞三关,透夹脊,而飞上泥丸,如此便是开关。
展窍、开关,从头到尾共经历四层功夫,如今再祥细说一下,以便学者习练。
第一步:收心

心即是神,元神从先天而来,用不着收,已在心内。但是心内也有识神,就像云遮月亮一样,识神将元神遮盖了起来。白天,识神接触于事物,生出七情、六欲等感情与想念。夜晚入睡之后,识神又接于梦态而始终不让元神显露。
识神的性质是外驰而接于物,所以要将它收回,让它灭亡,而露元神。
方法就是放松入静,如前文所讲授的。
第二步:寻气

寻气,就是在阴跷一处寻得。阴跷之内是活活泼泼,一块不见不闻之处。我将收来之心(即行专气致柔的调息法与抱神以静的功夫),静于类同会阴穴的阴跷一处。如此数日之后,阴跷处便会升起一股元气,乃是元精所化,这也就是最初的练精化气功夫。
化气之后,我更加倍静神以守,守到气动之时,即以神去相会合。
此时的神气会合(即交媾)之法,就是凝神的功夫。
第三步:凝神

凝神,就是将神意注于下关气穴之处。气穴在肚脐以内一寸三分处。然后自然而然,等到阴跷的气机萌动,但因火候不到故气机萌动时还不能以神会合。
所谓以神会合的方法,就是气机走在那里,我就将神注在那里。

一旦气机萌动后,则会清楚的感到它在慢慢地由会阴(睾丸之后,肛门之前)处上升,此时气尚在动,不能与神相合。至于什么时候相合,就是丹经中所讲的火候。

当气机运动着而忽然一停的时候,就是交媾的火候到了。一般人的气机此时都在肚脐之后的那片地方,但不论此时气机停于何处,都要将神注于其间,使神气自然交媾。

如此渐渐地积累,忽然有一天,从内鼎(从脐下一寸三分处,再入内一寸五分,方圆一寸处为内鼎)之间,冲出一件物品。
这件物品就是最初的药物真气。
当真气产生之后,就应该展窍了。
第四步:展窍
此时是展小窍,共十一处,前文已有祥细介绍。
这时候展窍,完全不*我之神意,而是真气充足,自然冲开,只觉得此气由冲脉之路,直冲到胸口。

起初,这种冲突较弱,但渐渐地感觉明显了。我于是改变不知不觉的神为意,但绝不是气功学上的意念,当是神意。学者心到而神知,体证而明知,这时候很难言说。
用神意将真气引导,由尾闾的左右两孔而进入尾闾关中,就已是开关的事了。
第五步、开关

如前一步,用神意将真气引导而入尾闾关。入口就在尾闾的左右两孔。此时如有针刺一般的感觉于尾闾左右两端,那已经是将真气引入了。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应当将神意置于尾闾深处,引真气而如同托重物上陡坡一样。

但大多数人都能一次通过,即自然而然的以神意略引即过,始终引不过关者,那么说明真气不足冲突不够,当静神守于阴跷,使真气充足冲突明显后再引导过关。

过尾闾后,只觉真气循督脉返行而上,到脊椎中间处,有一夹脊关口,过时也有针刺之痛,再上去,就到了脑后的玉枕了。
玉枕一遇刺痛,三关即全部打开。
如此开关,展窍之后,就是要修练筑基的功夫了。
五、 行功指要

打坐一事,一定要做到形体端庄,但只是形体端庄,合眼闭目,则是假打坐矣。如果要行真打坐之事,须全天之中,行住坐卧,心似泰山,不动不摇,六根不出,七情不入。平时富贵就行于富贵,平时贫践就行于贫践,无遇不安,无人不得。知打坐法后,便须降心,其间湛然而不动,昏昏黑黑,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分内外,直至不生出丝毫欲念,此为真定,如此则不必再降心,若是心逐境驰,而又有所感,生出念头,寻头觅尾,或者静中有所见闻,现出无数的幻象,心生败坏,道德有损,则必行湛然不动之法而降心。降心之后,则可练性。练性一事,如同弹琴,太快会使弦断,太慢则不应,所谓紧慢得中,琴得调和。其又如同铸剑,若其中钢多,则易折断,若其中铁多,则易卷曲,唯有铜铁得中,方才是一把利剑。练性之后,则当断缘,即为断绝尘缘之事。倘尘缘不断,足以蔽心,那怕万样聪明,也皆为所蒙。凡是人皆不可能无荣辱得丧之心,若一旦有此种种之见,便有种种念生而不安宁,于是乎耘耘扰扰,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定,如此便会促短寿命。古人云:“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勿显德而露能,勿障已而抑人,一切荣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一切生老病死之事,不萦于心,则尘缘自断矣!”断缘之后,可以收心。收心则更进一层了,心乃是一身之主,全神之舍,所以静净则可生慧,动则味矣。当人情迷于幻境时,以为事事真实,甘愿去受污染,蒙蔽一天天加深,离道就越来越远了。如能够日新又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着于物,心即可与道合,此曰归根。归根一刻不离,就是定静。当归根定静之后,其心泰然,内无所着,外也无为不垢而不净,非智也非愚,自然毁誉不生,利害不侵,此为上智。

人心如同眼睛,当纤尘入于眼内,眼常常不安,心遇小事来萦,便常不得安。不安不定,其病最深。故应随起而随制,务令其不动,调和纯熟,自得安闲。无昼无夜,行住坐卧,应事而接物,着意而安。心若是得定,即须安养,从而令其不生烦恼,收心之后,当知简事,也即遇世事不宜求之过分。比如食中的山珍,衣中的绫罗,身中的名位,则中的金玉,这些都分外引人,足以乱我心神,自当远远避开。

人生当中,最难除者莫过色欲。当知道色由想生,想若不生,最终也无色事。色即是空,而想则是幻。心一冰冷,还有何事不能除去呢?遇有真见之人,早已看破,不受其害,是以:“观真者,达人之先觉也!”定之一事,乃是出俗之极也,而为致道之初基,习静一旦成功,持安一事便完毕了。即便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无心于定,而心无时不定,方为泰定。

心乃载道之器,静极则道居,而慧生也自生。生慧乃是本性之固有,非今日才有,所以叫无光。又心乱则昏,心静则明。慧即是明,故不要以多智而伤损于定,生慧并不难,生慧而不用才难。自古乃望名者多,而忘名者寡。慧而不用就是忘名。庄子曰:“以恬养静,智生而不用其智,谓之以智养恬”若能悟智双养,和理自出其本性。恬智是定慧,和理则是道德。

其实人寿的短与长,乃是元气之所禀,元气是有厚薄之别。善于养生的人,虽然其本为薄,然而却能善保并护持,自然也可以延年。不善于养身的人,虽然禀受厚气,却不加善护且滥用无度,亦足以促短寿命。如同烛之有长短,若置长烛于风中,那么其焰必然快灭,但能护短烛于笼内,那么其灭也就必迟。养生之道,也是如此。道无处不在,慧光乍现,万事万物皆为道师矣!

天地之气,周于一年而循环。人身之气,只周于一日而为循环。人身之阳气,从子时开始,自左足而上循到左股,经左胁,左肩,左脑,横过右脑,右肩,右臂,右胁,右足,则刚好又是子时。人身之阴气,从午时开始,自右手心通向右臂,右肩,横过左肩,左臂,左胁,左足,外肾,右足,右胁,则又是午时。二气的运行,昼夜不停息,必以一日为一周。天地之气,以一岁为一呼吸。人身之气,以一出一入为呼吸,一呼一吸就是一息。天地之悠久,人类之寿夭,全是赖此一息,而权以造化,改天命,夺神工,也莫不是赖此一息。所以这一息,实乃为操纵阴阳生灭之权,万物存亡之柄。所以道家以胎息为入道之根基。而想长生延龄之人,当行呼吸引年之诀。胎息本来是养气习静的功夫,须要喜怒不干,使心不乱,杂虑不留,使志不分,然后面向东方,端坐,厚铺毡褥,使身体不倦,解带宽衣,使气不促。谨闭六门,使神不散。端坐良久之后,神气清定,一念观中,万缘俱寂,移神于气穴之内。不一念别移,也不必用意注想,只要神息相依,不令一息外驰,而吸气时,心即随之而到气穴气海之中,呼气时心即随之而到灵台,绵绵不绝,若存若忘,目不离视,观无所观,神不离照,而照无所照。坐到澄澄湛湛,物我两忘,元神真气,凝入黄庭。内不出,而外也不入,如同在胎中一般,神息相交,则呼吸不调也可自匀。只是不可间断,那黄庭热气,自然涌沸。于是就缩头耸肩,蹲身如猴子一样,行十二息,微胁小腹,紧闭谷道,以意引此热气至尾闾,又行十二息,至夹脊双关,又行十二息,便觉得夹脊中微痒微热,直达玉枕。这一关最实,这一关也最小,用目上视泥丸,仰首昂鼻,将目九开九闭,存气注满泥丸。即通泥丸之后,低头行二十四息,便闭目下视,使泥丸之气,转过明堂,下山根而逼动承浆,舌舐上腭,从而引气过鹊桥,紧闭鼻息,虚咽气下重楼,过绛宫,以意引下其气,归于黄庭。如此后上前下,始为一转,谓为小周天,这样运行六次,可得乾之策而阳升,并坤之数,而阴降。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阳升阴降,共合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数,每天子、午时前后,按时行功,遇有身中一阳发动,即我身活子时,久久行之,其关自开,其窍自展。
六、 老年衰败之体借异性开关展窍之法

开关展窍可以用异性伴侣,也可以自力更生。上面介绍的就是一个人自力更生的方法,适合中年人用。如果是年老过衰,阳生极难,则当以伴侣外鼎相助。我们下面就来讲一下男女合修的展窍、开关之法。
一、 选择异性之标准。

此时是因为自己年老体衰而阳生难起,所以须借异性开关展窍。它不同于筑基时的男女双修。因此这里的择侣标准,只限于用作开关展窍。
要求:
1、月经正常,而无性病的女子,最好是没有生育过的,也没有妇科病。
2、心地善良正直,性格无怪弊。
3、能与自己配合,明白双修为“男不宽衣,女不解带”的绝对文明功法,使其不生怪念。
二、 男女双方姿势:

男、女双方面对而坐,分别盘坐于地上,地面上以被褥铺盖,使双方盘坐均舒适为好。双方距离在1米以外,1。5米以内。
三、 法物:
因为此时是发起阳生,而不是采药。所以尚不须琴剑。琴剑一事,可见后文“琴剑要诀明指”一章。
虽然不要琴剑,但是却须要外在物质,以配合去邪融合。这就是法物。

取红土烧成的碗一个,盛新鲜狗血(公狗血)半碗。另将菖蒲二两(60克左右),横放于碗上。菖蒲上再放一公鸡头。并将此法物放于男、女之间。
四、 心法:
(一)
男子心法:轻闭双目,慢慢调整呼吸。觉得呼吸平和以后,则于脑中存想。并以目光微微向头顶一看,觉得微明犹如黑夜中的月色一样,随之便用意念引此月光映照于大脑内的中央部位。也即泥丸,直到自觉得脑中光照已满,就好像水晶一般。
(二) 女子心法:此法对女子最为重要,首先要等到女子的时机到来,才能双修,否则无益。
所谓女子的时机,也是整个双修过程的最主要的时机。在女子而言,就是月经的来潮。

但是月经的来潮却有壬癸之分。刚开始的时候,是壬水初来,而癸未来(癸水指经血),这就是丹经中所讲的信到。而信到时,女性自己可以感觉到头昏或者腰疼。

这个信,就是时机,只有在这时候才可以行心法而与男子同修。所谓心法,乃是以意而注于两乳之中间交汇处,并久久不动,直到觉得对方男性头如水晶般闪亮,便立刻将意注于脐下二寸而入内一寸之处,又久久不动。
(三)
男子心法:当如前段所讲,脑中光满如水晶一样,则必然是得外鼎之力。我于是又将此光明慢慢从喉节(重楼)处下达于胸口绛宫,再存之半响功夫。绛宫有神,此时可将其引出绛宫,若不能引出,则当于下次行功时再引,直至引出为至。神出便有突然入静的感觉(注:以神而引,法于自然,而又不落于自然,此时是用神而非意,神与意绝然不同。此间奥妙,须体认到此方可心到神知,却仍难以言喻)

静而后自然有阳生,阳生之真气,渐渐地充足,此时虽然不见女性用功,而其实又全*女性用功,如女性不守住脐二寸内一寸之处,根本就不可能使我阳生真气足。

真气不足,就无法展窍开关。而真气一足,不须引领,只须异性信机准确,脐下守住,自然就可以开关展窍,而我只是坐享其成。
第二节、虚空阴阳双修筑基真诀

开关、展窍可以不用异性女伴,而筑基则必须要同志伴侣,没有异性,就绝对不可以修习。所以此时择侣为第一件大事,此时所择伴侣与开关展窍时不同。

这时候的伴侣乃是“虎龙交媾之内侣”,丹经中称为“同心合意之人”。而且遇寻这种圣侣,纯是天缘,无福无德之人,无法修习。
不过只要是有心求道,于世间也可寻得。
一、 阴阳栽接之“法、财、侣、地”四大机密详旨

要修习男女虚空阴阳栽接的人元无上大法,就必须要具备“法财侣地”四大条件,其中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修。

法:指的是老师心传口授秘法,大分有九层:筑基、得药、结丹、练已、还丹、温养、脱胎、得玄珠、赴瑶池。细分则有数不清的过程。
财,指的是外财与内财,外财又称世财,即金银钱粮,以供维道之需。内财又称已财,指的是先天禀赋。
侣,指的是外侣和内侣,外侣用以审报得失,护关这用。内侣以作产药的基地,与我合修之人。
地,指的是福地,仙境。有益于修行的场所。
一、 筑基之法

筑基功夫的目的,是采取内侣鼎中所生之气,于我身中,从而补足我身中之气,气得补,久久融而成血,于是补足我的气血,这在丹经中叫做“阴精完满”。
(一) 置琴铸剑

琴,乃是调和之物,弹琴可以使音律美满,采药之时,必须调和,不调和就无法知道彼家气血之老嫩,于是白白失去时机,也就是丹经中所说的“不明火候”。

剑,乃是斩妖宝贝,无剑行正气斩妖除魔,则不可能避免有危险。阴阳栽接乃是有为有作的功夫,防危是第一件大事,所以剑不可以不铸。

置琴妙机:于每月农历的十五日,夜晚子时,静坐于明月之下,静心闭目,当阴跷气机生起之后,便将神注于上方明亮之地,如此久久而能静观其变,知其变化,就已知气血之老嫩矣!
铸剑妙机:剑乃是已性,太过于钢硬,则容易折断。太过于柔,又会卷曲。

于每月农历初四日,午时时分,来调和已性。方法是:将神存于脑之中部,即泥丸宫内。初想其中有黑泉涌出,少时即停,静候于其中,只是寂静而已。直至有一乳香自鼻孔溢来,并带少许甘露由口中生出,我一吐而下,觉有雷鸣之宏声,当知天泉乃铸剑神水,本为不可多得。
(二) 葫芦仙器

葫芦又称为“雄剑”与前文之剑不同,是用来采红的工具,这个工具不是世间凡物,而是“只在中间颠倒颠”的心法。
(三) 总诀
当我开关、展窍之后,备齐法、财、侣、地,便可以行栽接的筑基之法。
二、借他家气血秘法
男不宽衣,女不解带,面对而坐,于三尺之外。
男将神注于泥丸宫中,因为此地为乾元之顶,最能摄取彼家气血过来。
女将神注于脐下血海,因为此地为坤元之地,守之则使气血静极生动,从而产出先天之元气。
以上为丹经所云:“男则至乎乾元,女则至乎坤元”一事。
少时,我便觉顶门悠然一闭,便是第一机妙时到来,而这时候,气血尚嫩不宜采取。
又少时,又觉绛宫电闪,此时为采药之正时,不可错过,否则药老,气血无用。

采取时,先取琴,密密调和,即以内息而弹琴弦,初时三次,即内息三吸三呼;次时七次,即以内息七吸而七呼,再时九次,即以内息九吸而九呼。
再将剑立正,以斩妖魔,即正已性,不生起丝毫妄念。
于是就用雄剑颠倒之法,将彼家之气采摄过来。

真法为:男子行前段调琴、立剑之法已是颠倒,再以神上升透过泥丸,达于顶上空明之所,一见空明中有氤氲之物飘过,便急急收回,入于下丹田,脐下之气海,即已经将气采摄过来。
女子于男子尚采气之时,也应配合而力送。
推送之法:以神注于双乳之间,上不可以见重楼,下不可以见脐心,神注愈久,推送之力愈大。

将彼家之气采摄过来之后,便要追其而过丹田,使此先天之气周行营卫而事化为血,气得补,而血也得补,并与我之元精、元神两相凑合。

其法为:当氤氲之物飘过,我便急急收回,入于下丹田,即脐下气海,已经是将彼家元阳采摄过来,此时我之元神已下注于其中,少时,又将意存阴跷,引度元精,常有物冲起。上会于气海即止。这便是将我元神、元精与彼家元阳合而为一了。之后合开关的逆途运行一周,归于丹田而不动。

运行之时,共行内息三百六十五度,即三百六十五息,以符火候,不致于使其不长固而少时即散,于此便是阴精完满,之后可以得药。
二、筑基之财

首先是具备世间之财,世间凡财以供内外伴侣即自己之生计。因为栽接之功不可间断,一旦间断使失去“感而遂通”的神机,所以必须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再者就是男女双方的内财,男子的内财即要以开关、展窍作为基础,琴、剑、葫芦作为工具,否则根本不可能双修。女子的内财即后天鼎中之气,若非圣侣,外鼎之中便很难生出先天之气,无气则不能补足气血,如此一来,从何而谈筑基呢?

三、筑基之侣

筑基时必须要外侣与内侣。外侣为修道的同志,请其审报火候。一旦发现有异样(内侣在行功中出现的迹象,凡与教程中描述的功境进程细微火候不符者,或有一些异样的行为举止,即为异样),即立刻用童尿悄浸泡过而又晒干的茱萸与菖蒲,以冰火引燃(无烟之火为冰火),然后将栽接之男女薰醒。
选择内侣,则有专门的择侣方法。
择侣之法机密
内财充足的圣侣,虽然难求,但世间也有,只是数少而已,其外表均有显著的特点,可依此外表而寻觅。
外表特点:
一、鼻挺而秀。
二、胸平而微起。
三、唇香发美。
四、经正而无病(月经政正常而无疾病)。
五、体轻而神清(身体轻盈,神思敏捷)
最关键特点:玉枕高凸。即在其脑后玉枕外有一高凸之气包,二指宽,半指节长,横于发下。
四、筑基之法
地本当取于仙山、福地,以道藏所载为准,但也可另寻妙处。
宝地四益:
(一)、山川清淑。
(二)、土宜红黄。
(三)、周有甘泉。
(四)、傍邻清静。
宝地四忌:
(一)、忌近有古墓。
(二)、忌牛池烘窖。
(三)、忌阴森潮湿。
三、男女双修得药真诀

采来彼家之气,气化为血,并与我精、神两相凑合之后,已是阴精完满。虽然此时我基已筑,精神已壮,但又恐其动摇,所以应当立即采取彼家阳铅以制,也即是后天鼎中之外药。从而伏阴汞而宝满三田。也就是丹经中所讲:“点制阴精,化为真汞”。

阳铅又称为壬铅。因为后天中之先天物品,有壬、癸之分别。癸为阴中之阴,不能供为药物,壬为阴中之阳,方才可以成为药物。
(四)采取药物总法心传
首先,应当知道药生之候,即药物产生的情况。
方法:男女双方三尺以外面对而坐,不宽衣,不解带。

女子行药产之法:跨鹤而坐(此坐为下档处有一凸起状物,使之跨下舒服、不掉档。凸起状物如拱桥状,以档下饱满为度,曰跨鹤坐)。万缘放下。叩齿七十二次,以通肺腧二穴,次用两鼻,微微呼吸三十六次,以通周身血脉。在这个时候,又怕气从下泄,必须加劲,毋任放松。并须要用两手分叉于脐下扉下(俗称软腰),并以神意往后(督脉)向上而送,约行三十六息;再以两手作托天之状,但又必须分意存在尾闾,导气后达而上升,如此约行三十六息,再行缓托三十六次,急托三十六次,则自觉尾闾气动,有腾腾上升的机趣。如此以后,可将两手放下,仍叉两腰,加用两肩往上直耸三十六次,则自觉夹脊关、肺腧等地气势动升。而或有塞阻处,加行紧关,意存后颈,往上直提三十六次,则自觉玉枕、泥丸皆通矣。如此以后,方才用下嘴唇包上嘴唇,微微着力,则自觉泥丸之气下到鼻中低处。其时只用舌搭天桥,无须着力,须以神意存舌搭之处(即舌抵上腭),甘露自降。乃于鼻中微带缩法(纵鼻吸气),以意送甘露咽下,直降子宫处,此物乃是药头,药头已成,女方只是静寂以守下极甘露所降之处,其余一切不管。

男子行功之法:男子神注于泥丸宫中,久久寂静不动。当异性药头产时,我因体内得有其气血,而自能感应,其验为丹田振动,当我觉有丹田振动时,便可行法采药。

首先由黄婆,即外侣同志,以厚桃木档我头顶百会一处,阻碍初生之阴物降下,即丹经所说的“先以雌剑将癸摘去之”。

其次,便以脑内晶亮之光会透上际光明处,等候壬铅之来,此即是丹书中所讲的“后以雄剑采取之”。便用铅之诀在于: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铅气之来无形也无色,但却能够感觉。忽觉丹田一实,复有火温之感即是铅气采来之候。我即刻将神意降下与会合。于是浑身上下,如醉如痴。
此便是制伏阴汞,三田宝满而丹基坚实。即便是没有还丹,也可以久视而得长生。丹书中称此为人中仙。
五、男女双修结丹真诀

结丹一事,就是采外来之药而聚我真气,结而成丹。并非指的还丹而结圣胎之指。丹书讲:“六门紧闭存神,却教真主坐黄庭”。就是指的结丹功夫。其中六门紧闭,是说耳、目、口三宝闭塞不发通于外。存神就是抱元守一,温养内丹。真主指的是已汞,而黄庭是藏精之府,坐是不动的意思。坐黄庭,就是讲已经得于外药,化精为汞,而归落黄庭。但又必须提防元阳添漏,谨慎梦遗,并且要求排遣昏沉,节省言语,屏除妄念而调息绵绵。使水火升降,而将河车运转不息。
如此一来,就必修习身内玄妙机运。
六、 身内玄妙机运(功法)

我首先将耳、目、口三宝紧闭,然后将神存于脐后丹田之处,默默不动。渐渐调起内息,并使外息绵绵若存,而似有似无。
片刻之间,我身内的阴精已与外来之药两相凝结,聚而不散,丹经中谓之“结丹”。

我于每日早晨间,清坐清卧,此时其丹如一团软绵,升于心府。仍要收回虚中,杳然无影,方才不致走失,丹诀讲:“神返身中气自还”,正是此时。

怀抱日深,忽然间丹田如春水初生,溶溶漾漾。即守自然之内息,烹之,练之,其水忽化为热气,由两胯内边流至涌泉。须要神注两踵,真息跟随其后,此即丹书中所谓“真人之息以踵”。

如此片刻时光,涌泉定静,即将心返尾闾,默默守候,忽觉有物来于尾闾间,似绵陀,似馒首,又似气块,沉滞难行。于是就要调停内息,专心一志,猛烹急练。乃有一股热汤,透出尾闾,徐徐过腰脊,滔滔上泥丸,所谓之黄河倒卷,漕溪逆运。

此等妙河车,乃是《大洞经》所讲的:“勒精卫泥丸”与吕祖师说的“搬精入上宫”,但决不与运气之事相同。

此时泥丸宫中,水声震响,久之而水声止息,神即休于其中。我持守片时,乃以舌倒舐口腭,鼻中忍气,牙关紧闭,两手反平,以手背力撑坐榻,头面仰对空梁,候他金液满舌的时候,其鼻息忍而不出,我于是咽一声,流入气管,降下重楼十二队梯,于是神水灌注华池矣!

这个“华池”,世人多有不知。或者说在舌胎下,或者说在下丹田,全部都不是,此华池是在人两乳之间,名叫上气海,与玄膺隔一层之际。白玉蟾祖师说:“华池正气海内”也就是这个意思。

水满华池,走而不守,至于绛宫,则心地清凉。如愚如讷,如鸡抱卵,暖气不绝,似龙养珠,蛰伏不动,火功既足,内丹自成。一颗灵珠,宛如丹桔,结在丹田,英英有象。
至此则血化为精,精华为泵,本性圆明,如日长明,阴魔尽退,止留得半斤活泼泼的真汞。
第三节、元精相交妙道

丹经中:“阴阳之精互藏其宅”。阴精藏于我身,而阳精藏于彼身。我采彼家之气血,借彼家阳铅就是元精相交之妙道。此不重述。
第四节、元气相交妙道

乾道(男子)行功秘法:闭目调息,神注下丹田,法自下极开始,而气穿尾闾、上夹脊、透玉枕、入泥丸,略存而降,又自华池下重楼,由绛宫一停,于是过心。

泥丸名为髓海,暖气达脑乃化为液,华池乃是任督会宫,所以须要略停,并不是止于泥丸。于重楼处直下,至如绛宫乃是藏气之府,脑池所降之液便可以于此化血。
然后经心后分两路达下腰肾,又略存。

心后面有两络通腰肾,人用心太劳而心血枯,两肾之精由此逆上而救,所以、劳心之人,其肾必亏。如今于心后退降其气,其血随之而下,血便化白而肾气充足,所以须要略存一下。
又觉得之暖气各向于腹兜,并环拱至脐,须要大存。因为这是练液化气的妙用,所以要大存。

随之又以意注命门,更须久存。这乃是练精化气的妙用,故须久存。练气之诀,其命门、绛阙、泥丸三处为仙凡共宝之要地,凡是能于此着神意,精、气、神则自然充足。从事修仙的如果舍此三地,便无从下手。然而水府本冷,绛阙本暖,而下极又系阴浊会地,泥丸为清会之天。因为水胜润下,火性炎上,所以欲令水上升,火使下达,并不是神意指使,而其不从命。绛阙神清,境忘其热,得有化血再化为气之验,因而下注中黄,辟开生面,四境共宁。
然后下穿尾闾,如前法升而降而存。如此精而化气时多,自然会透元气于杳冥而于彼家元气会合相交。

坤道(女子)行功秘法:也闭目寂神,功法自华池一存后,方下重楼,抵绛宫,法当存此绛宫,而局境宽遂,趣味悠闲,恍见性光,波光蓝如。当然说法是如此,而当戒按图索骥。

顿时觉得有凉液自天滴下,而学者此时项背须直,而头面须带仰势。凉液一到心宫,倍觉清凉。而学者此时方见性水。此时应大存。所谓大存,并没什么寓意,将所存之事一忘再忘,即是大存。
继而随机溜下,言溜是指由然自得之趣。又分达于心后,此时更有露液化血,露血化精等等妙验。

再及腹,又觉遍体氤氲而下极(即阴跷处略上)火热,这又是练气化气(此气乃另一个字的气)之念。如此反复化气,而自有元气随之出体而与男子元气相亦相媾。

乾坤(男女)合修行功秘法:当男、女双方通过上述功修而纷纷透出元气并交合之时,(此二元气初出时带有阴、阳相异之物,所以能不合而自合,不交而自交)必须知两元气交合后必有所生。我当以志将其引落于中黄极中处,如珠盘旋,而又如霞云覆护,这便是致成天仙功诀。
第五节、元神相交妙道
乾道行功秘法:在功境达至男女元气交合之后,便可修行元神相交妙道。

于功到寂无所寂,忽觉得内机有如得见一般,继而又觉勃然机现,乃是活子正象;油然内透而将达于男根,法用天目相凝,其气自循督脉逆上昆仑;微以意留,觉此髓海波宁,油然而下注,华池生风,汇临绛阙。此时天君泰定,万国咸安。又有一动起,乃循海底逆透上颠(关顶),而元神出矣!当有异性元神在虚境之中,于是相会。

坤道行功秘法:清静体中,空空荡荡,心本虚寂,至虚灵而觉,不以空为证。不作空想。知水月交映,其机根于湛寂,寂如之际,一念不生,其念清极,而水月自现。乃觉气通流趣味,于无闻无见中,这是三才初现,惟守夫混穆气象,不加一毫维持作用,听其自罗自列,隐隐现现,一如蜃楼海市,愈现愈奇,有移步换影之幻触动心目,我念起即扫,内慧光充,有一灵独露之兆现于浊带,不住于明,而神枢于寂,一下跳起,而会于男性元神于先天混沌之中。

乾坤合修行功秘法:当两元神会透虚空之后,男则广其鄞鄂,女则扩其玄牝,自然有种龙、种虎神交生物,而又必下投于各家谷中,此时须要认清。
丹经曰:“无中生有还归彼”,无中生有者先天真一之气,彼家得之而立命。
又云:“有里返无我得之”,有里返无者,乃是先天太极中真阴、真阳交生之性,我用以而了性。

但也有神交时而沐俗天缘的,竟于种交之际,引落天宝,若此时偶得天宝,当提起涌泉黑煞(黑气),升会海底之命玄,并逆自海北(气海之北)极处,从后升腾,经背而达于脑,汇聚虚际,一旦往前下注,即可降天宝之烈火,而不致于伤我身体。
上之为元神相之妙道行功秘法矣,历来难以示,还望得者珍之!珍之!

第六节、感通心髓

《悟真篇》里面讲:“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易经》也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衍生的自然规律就是阴阳交感而男女媾精。以人而言,男与女就是同类阴阳。

平时,阴阳各偏,或是阳感而阴不应,就是阴求而阳不招,或是阳过而阴不及,或是阳盛而阴不足,这些全都是因为真灵有偏。如此的不中不正,自然也就造成了道的不全与不成。
要使阴阳合中,就需阴阳交感,而阴阳交感在人而言,就是男女虚空双修的感而遂通之诀。

男女双方互感互应,而能相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男女双方互感互通呢?此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东西,便是丹经中讲的“白虎首经”。

张伯端在《悟真篇》西江月词第三首中讲:“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知几子在《悟真篇集注》中说:“首经即五千四十八日之期,此期初至,先升白气,降为神水,水中有真金之气,故曰神水真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女子的二七时(十四岁)的天癸(月经初潮)为“白虎首经”。但是《悟真篇》的说法与知几子的又不同。

今考证出子野所注而言:“男子二人真经通,女子二七而天癸降,当其初降之时,是首经耶?不是首经耶?”仅阅读如此几句话,就知是疑惑之辞,而并非是决定之论。

其下文又说:“神水即首经也。老子曰:“上善若水,善利万物?”真人以首经神水为喻,言其利生之功,非其它丸散外药可比”这一段话是讲神水就是首经,但是神水与首经又皆是喻言,所以并没有指明首经究为何物。

薛道光曰:“首者初也,首经即白虎初弦之气,却非采战闺丹之术,真一之气,在天曰真一之水,在虎曰初弦之气,若练在华池,名曰神水。此乃真金之至宝,皆不离真一之精。流历诸处,故有种种之异名,以其能成就造化。经曰:“上善若水”。善真一之水生于天之先,故曰上善。其利源甚为远,却不比寻常后天地滓盾之物。”请看此一段内容,连用了四个“真一”字,学者应当特别注意。

至于二七天癸。虽可名为首经,试问又与“真一”二字何相涉?又上阳子说:“白虎为难制之物。倘用之不得其道岂无伤人之理?首经为难得之物,倘求之不失其时,有天仙之分。只此白虎首经,强名先天一气,仙师太忒漏尽,薛陆注之太详。世之愚人,若指为采战之说,或谓闺丹之术者,则祸及于身。学者若知三日月出庚诣,方许求华池神水之丹”据此一段而细察之,虽有“求之不失其时”及“三日月出庚”之说,又怎么知道不是指每月而言?若竟断定为二七天癸初降之时,亦未必然。

统观道光、子野、上阳三注,皆未言白虎首经即是二七天癸。唯三注皆以首经与神水相提并论,可知首经与神水,乃一物二名。果能明了神水是何物,则首经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悟真篇》后序说:“修行之要在乎金丹,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此意人多不能了解,再者石杏林在《还源篇》后序里面讲:“先师悟真篇所谓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者,即铅汞也。人能知铅之出处,则知汞之所产。既知铅与汞,则知神水华池,既知神水华池,则可以练金丹。金丹之功,成于片时,不可执九载三年之日程,不可泥于年月日时而运用。钟离所谓四大一身皆属阴也。如是则不可就身中而求,特导身中一点阳精可也。然此阳精在乎一窍,常人不可得而猜度也。只此一窍,则是玄牝之门,正所谓神水华池也!”

按石林仙师乃是南宗第二祖,亲受紫阳之传,其言当此后来杂家之说可为信。所谓“神水华池”不过如此。对于二七天癸,毫无关系。学者可以醒悟也。更参考紫阳仙师《金丹四百字》自序云:“以铅见汞,名曰华池,以汞入铅,名曰神水”。此意与杏林仙师所谓:“神水华池者即铅汞也”一句,正相符合。因此可知铅汞相交,即是华池神水,华池神水即是白虎首经。而白虎首经,决不是二七初降之天癸,则可以断言者。

学道诸君,若不将此种紧要关头先弄清楚,仍迷信非五千四八之期不足为金丹大药之用,则前途荆棘多矣。此尚指自己有能力、设备完全依法试做者而言,其无力照办者,终身在望梅止渴之中,永无实行之日,尢为可怜。

然及“感通心髓”之极密真诀无须远求,近及在此。即谓元精、元气、元神相交妙道心髓矣。学者达至无上三元相交大法之境后,自然心到神在,体证而明知,则可明乎“白虎首经”之奥义,遂自通虚空阴阳转化之上法,而臻达妙境,道果自成。
是以修丹之要,纵读丹经万卷,仍首重体认,证悟,盖谓之无上心要,莫过此一字“练”矣!
玄觉虚空双修功程析凝指迷

一人孤修的清静之士,下手淡无,以此清真浅显,而开入门之孔窍,从而修真。但却不明白孙汝忠与陶存存一派所谓“开关展窍,当在筑基之前”一说。而东派祖师陆潜虚翁则常以古仙之垂语示众,也绝口不言。而后又说:“蛇足不添,骏骨无价,大道之厄,斯人为之”

有人认为,开关展窍,为可鄙之事,实则并非如此。只因世人不幸,而失去其先天之清静,故要添此开关展窍之法。原本上德无为,不以察求,童子先天未破,直可清养而得胎仙,不假以还返,又那里需要通关呢?所以以此而为大道之厄。也即是太上所谓:“大道废,有仁义”之谓叹也!然而大道乃是以度人而为功,其所流传之功法,又怎能尽为童贞所设呢?那么展窍开关,乃是启玄门而辟径路。还元而返本,所以要资同类异性而补真身。中年学道之人,只要凝神有法,调息有度,自然会使阴跷气萌,然后将其摄入鼎内,勿忘而勿助,待到后天气生,再调再烹,真机便会自动。当乘其机动而引动,不必去著力开,而关自开,不必去著力展,而窍自展。真气一升于泥丸,于是河车之路可通矣!

通关要法乃是自然而然,乘其乍动而又静之际,微微起火,逼过尾闾,逆流天谷,便可自然练精化气,灌注于三宫,以后复得于外来的妙药,则擒制于我身中之真气,令其交媾,并使其不得散乱,然后相亲相恋,如蚌养珠,如鸡之抱卵。而暖气不绝,同落于黄庭之间,结为朱桔,这就叫内丹。
此后,则初候之功夫告成,延年之妙已得,全形之道亦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