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长高的食谱:中俄石油管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58:21

中俄石油管道

中俄石油管道将成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一条支线。该管道全长4770公里(中国境内支线全长965千米,由中方投资建设),一期工程共2400公里。

纠错 编辑摘要 目录
  • 1 背景资料
  • 2 简介
  • 3 战略目标
  • 4 变数不断
  • 5 影响因素

为本词条添加视频组图相关影像

  • 中俄石油管道的相...

中俄石油管道 - 背景资料

中俄石油管道

1994年11月,在俄方提议下,中俄双方就此问题开始探讨。1996年4月,两国政府正式确认了中俄原油管道项目。2001年9月,中俄两国总理签署了《中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协议》。2002年12月初,江泽民主席与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将按期实施。

然而,就在人们憧憬着滚滚“黑金”将源源不断地流向大庆时,俄《消息报》爆出惊人内幕:俄联邦安全会议决定改变从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路线(安大线),把该石油管线的终点改建在俄远东的纳霍德卡(安纳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与日本的打算不谋而合。日本从首相到外相,频繁出动,游说莫斯科,并诱惑俄罗斯放弃与中国的合作,转与日本合作。一时间,输油管道改线问题在俄引起轩然大波。

“泰纳线”的一锤定音,既宣告了喧嚣一时的“安大线”和“安纳线”的终结,也宣告了一场搅动整个东亚地缘政治的远东输油管道之争落下帷幕。

中俄石油管道 - 简介

中俄石油管道

2008年10月28日报道,中国和俄罗斯当天签署了一项期盼已久的协议,即在西伯利亚铺设一条通往中国的石油管线。报道说,这条管线将从在建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行情、资料、新闻、论坛]石油管线主干线一直延伸到中国边境,预计每年可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另据俄新社记者从签字仪式现场发回的报道,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有关建设“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边境石油管道”(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的协议。

报道说,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尼古拉·托卡列夫和中国石油“行情、资料、新闻、论坛”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签署了关于管道建设和运营的这一协议。 根据此前的报道,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可能从2008年开始建设,支线管道的运输能力为每年1500万吨石油。俄新网称,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是为了将俄罗斯石油运送至富有前景的亚太地区市场而建设的。

该管线中国支线的建设将位于黑龙江省内,并与大庆油田相连,而整个泰纳线建设将连接俄罗斯的泰舍特、斯科沃罗季诺、哈巴罗夫斯克和纳霍德卡。由于此为庞大的系统工程,相关产业将极大受益。

时隔两年,2010年8月29日,俄总理普京在阿穆尔州斯科沃罗季诺市出席了中俄石油管道俄罗斯段的开通仪式,并亲手开启阀门。他表示,这“不是简单地向中国提供能源”,也是加强中俄能源合作的一部分。中俄石油管道全长999公里,设计年输送原油能力为1500万吨,按计划将于10月竣工通油。

中俄石油管道 - 战略目标

中俄石油管道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2009年5月10日说,中俄石油管道的建设,符合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和俄罗斯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战略目标。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形势下,此举体现了双方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

刘古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中俄签署一揽子石油合作协议和启动石油管道项目,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的重大突破,充分体现了高水平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充实了它的内涵,将对中俄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发挥稳定和促进作用。

中俄双方此前达成协议,同意共同建设和运营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市经中国边境城市漠河到大庆的石油管道。该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已于4月27日开工,中国境内段将于5月中旬启动,计划明年10月竣工通油。项目建成后,俄方将在20年内每年向中国输出1500万吨原油。

刘古昌表示,中俄石油管道项目投产运营后,双方还将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提高其运力的可能性。他说,该管道的建设可为中方保障稳定、安全的原油供应,为俄方保障稳定、安全的市场,并对深化和拓展双方企业在油田开发和炼化方面的合作起到推动作用。

刘古昌说,中俄在石油领域的合作模式,对双方下一步扩大和深化包括天然气、核能、电力在内的能源领域的全面、长期、稳定的合作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他表示,相信在中俄能源谈判机制的推动下,两国能源合作一定会取得越来越多的实质性成果。

中俄石油管道 - 变数不断

中俄石油管道

早在199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俄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股份公司就签署了《会谈备忘录》,提出双方铺设从安加尔斯克到大庆的输油管道合作意向,即安-大线,又称南线。此后,双方通过协商、谈判,签订了一系列促进该项目进展的协议。2001年中俄两国总理会晤和2002年两国元首会晤时,都强调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重要性。中俄双方由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行了安-大线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2002年9月,俄中两国总理在定期会晤中已签署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总协议”。

据俄有关资料显示,安-大线长1452千米,造价22亿美元。按协议,中俄双方各自负责本国境内的管道建设,计划2003年年底动工,管线建设时间为2年,2005年初步建成。2010年前,俄每年向中国出口2000万吨原油,2012年后增至3000万吨。该项目由俄尤科斯石油公司倡议和承担,2003年4月它成功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成为俄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私营石油公司。但是,2002年下半年,日本开始插手该地区石油管道项目,而后提出所谓的北线方案,又称安-纳管线。2003年6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和日本外务大臣川口顺子分别赴俄游说并承诺,如果俄罗斯同意先铺设安-纳管道,日本将提供75亿美元资金,协助俄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据悉,日本对萨哈林石油天然气项目的投资已达80亿美元。

安-纳管线长3765千米,从安加尔斯克经贝加尔斯克、腾达、哈巴罗夫斯克到滨海边区的纳霍得卡,预计造价52亿美元,年输油能力5000万吨,建设周期5年。纳霍德卡港是位于俄滨海边区的不冻港(水深28米),作为石油转运港可容纳30万吨的油轮。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是安-纳线管道项目的支持者,并主持该项目的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

2003年7月27日和9月3日,安-大线和安-纳线分别因靠近贝加尔地震多发地带和要横穿佟金国家公园而被俄自然环境部否决。其原因是安-大线和安-纳线都要绕过贝加尔湖,危害生态安全。俄方需要三四个月时间对生态学家的意见进行研究。

2003年9月24~25日,俄联邦总理卡西扬诺夫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八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卡西亚诺夫表示,俄将“履行承诺,信守协议”,但又推迟了中俄管线2003年年底开工的计划。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3月,普京总统访华,与胡锦涛主席就石油管道建设达成一致:在2006年夏季开工修建调整后的远东石油管道。这条管道从俄泰舍特到太平洋沿岸港口纳霍德卡,即泰-纳线。泰-纳线总长度超过4770千米,第一阶段铺设泰舍特至斯科沃罗季诺段铺设长度为2400千米的输油管道,并在太平洋沿岸修建年输油量为3000万吨的石油转运港。第二阶段计划铺设斯科沃罗季诺至太平洋沿岸的管道。其中该管道一条支线从斯科沃罗季诺镇向南在满洲里与建设中的中俄石油管道连接,延伸到中国大庆地区,全长约965千米,2008年底修通,开始向中国输油,年输油量3000万吨。

2007年7月,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有关建设中俄石油管道的协议。同年11月初,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俄总理第12次定期会晤时与俄方约定:双方将确保中俄石油管道在2008年年底同期建成并投入运营。

然而,在紧接着的11月23日,俄方表示,俄远东输油管道一期工程目前完成41%进度,远落后于计划中60%的进度。

岁末年初,再次传出中俄石油管道建成有可能推迟的消息。[1] 

中俄石油管道 - 影响因素

中俄石油管道

(一)地缘政治因素。冷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以及中俄各自面临分裂主义的威胁,这些国际和各自国内的基本现实推动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努力寻找和维护共同利益。此外,中国要在冷战后形成的战略机遇期里迅速增强国家实力,迫切需要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所以,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及最终解决所有边境问题,这些重大决策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各自具备相当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潜力,尽管两国以条约确立了理想的国家关系形式,但条约不会根本改变地缘政治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当中国的综合国力以超过俄罗斯的速度持续快速增强时,或者说中俄两国综合国力的绝对差距持续向着不利于后者的方向发展时,地缘政治因素就会对两国关系开始产生更多制约性影响。围绕中俄石油管道项目所发生的变故就说明了这一点。

最先提出改变中俄安大石油管道项目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2002年11月27日,俄国家安全决策机构,即联邦安全会议讨论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和石油出口管道问题。普京在会上提出了研究从安加尔斯克通往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的石油出口管道可能性的建议(即安纳线),认为这才最符合俄地缘政治利益,有利于俄的经济安全。此次会议是中俄政府协议项下的安大线项目顿生变数的开始。虽然俄在2003年8月制定的《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能源战略》中规定,要在东部修建安纳石油管道干线,同时铺设支线至中国大庆,但并没有明确支线从哪里分出,没有明确是否先建支线,给自己重新决策留下充分回旋余地。

俄新建石油出口干线管道问题属于俄国家最高决策范畴。2004年10月5日,即在普京访华前夕,再次主持召开了有关油气管道问题的工作会议。10月12日普京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俄在东部管道的走向问题上,将首先考虑的是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同时考虑伙伴国的利益”。2004年10月,中俄就俄“入世”谈判和两国边界问题分别签署了协议,但石油管道问题仍悬而未决。

地缘政治因素决定着俄罗斯对中国和平崛起具有本能的反应,也决定了俄政府在东部石油管道问题上的对安纳线的倾向性。但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未做出最终决定,除了中日两国政府对两条管道的游说、尤科斯事件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石油地理。

(二)石油地理因素。根据俄能源战略,俄东部石油管道是以位于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原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屑俄远东地区)的原油为供油墓地。这些油田分布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埃文基自治区、伊尔库茨克州和萨哈共和国,前景储量约30亿吨,已探明储量5.6亿吨。

上述各地油田离纳霍德卡距离均超过4500公里,如此长距离干线石油管道的最低经济输油量为5000万吨/年,低于此运量管道运营必将亏损。俄东部油田5.6亿吨已探明储量显然远不足以支持做出修建泰纳线的决策。 此外,由于泰纳线要经过永冻土地带和高危地震多发带,管道工程预算高达160亿美元,这会极大增加泰纳线投资风险,提高管道输油成本,降低纳霍得卡阔岸原油的价格竞争力。

位于东西伯利业和萨哈共和国的油田地理位置和已探明储量,使安大线较之泰纳线更具现实性和经济合理性。安大线全长2113公里,其中在俄境内只有l452公里,俄方需投资约20亿美元。两相比较,安大线的自然优势显而易见。
正是地缘政治和石油地理两个最重要因素交互影响,使得俄罗斯在东部石油管道问题上至今难以决策。[2]

中俄石油管道 - 面临的问题

中俄石油管道图

(―)修建泰纳线。把采自西西伯利亚的原油注入泰纳线,弥补东西伯利亚原油缺口。在泰纳线上(在靠近中国的斯科状罗金纳)做支线工程预留。但通过支线向中国供油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那将意味着在泰舍特至斯科沃罗金纳之间的年运输量应达到8000万吨;

(二)修建安大线。在未来具备必要条件时再以赤塔为起点沿西伯利亚大铁路铺管道至纳霍德卡;

(三)搁置东部管道项目,把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的未开采油田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地。同时修建由西西伯利亚至巴伦支海的管道,把西西伯利亚增产的原油直接出口欧洲市场。而俄进入亚太能源市场和发展本国远东地区经济所需一次性能源将主要靠产自萨哈林大陆架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这种情况下,以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约5―10年),俄向中国所供原油主要是产自西西伯利亚的超出管道出口运输能力的那部分余量,中俄石油贸易的运输方式仍以铁路运输为主。

中俄石油管道 - 采取的措施

(一)仍坚持把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纳入两国国家领导人工作会晤的内容,继续以高层会晤推动实施中俄石油管道项目;

(二)在一定条件下,可在管道石油边境交货价的形成公式上,表现出有利于俄方的灵活性,即如果决定修建安大线,可以调整已与尤科斯公司商定的管道石油价格的计算方法。可在相对较低级别的非正式会谈中向俄方表明中方积极和灵活态度;

(三)在一定条件下,可考虑其他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方案,如过境蒙古至中国大庆或北京的方案,甚至可以考虑部分俄罗斯石油在中国过境运输(如秦皇岛港)的方案;

(四)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以我对俄投资换管道和以我国内市场或项目换管道的方案,通过扩大经济上的互利合作增强两国政治互信。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和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战略智慧。中俄新型国家关系尚处在磨合期,中国在俄“入世”、中俄边界以及对俄投资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表明我们仍在用心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石油管道项目对中国固然重要,但无論结果如何,都不应使两国国家关系受到实质损害。

中俄石油管道 - 股市活跃

大庆华科:受益中俄石油管道建设协议

中国和俄罗斯当天签署了一项期盼已久的协议,即在西伯利亚铺设一条通往中国的石油管线。报道说,这条管线将从在建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线主干线一直延伸到中国边境,预计每年可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另据俄新社记者从签字仪式现场发回的报道,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有关建设“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边境石油管道”(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的协议。报道说,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尼古拉·托卡列夫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签署了关于管道建设和运营的这一协议。根据此前的报道,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可能从2008年开始建设,支线管道的运输能力为每年1500万吨石油。这将是继中国铁路2万亿大投资拉动内需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将给予相关产业带来巨大投资机会,中俄能源合作给中国石油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特别是石油管道的项目也必定为公司和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我们仔细分析,对于这样大的项目,中石油控股的大庆华科(000985)必将迎来新的机遇。

盘中青松建化、中油化建的逆势走强,正是市场对中俄石油管道合作的预期,事实上,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进入石油进口国行列,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逐年增加。获得充足的石油来源和安全的供油线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这条管道的修建将减轻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令中国的供油线路更加安全,同时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原油供应。协议中的这条管线将从在建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线主干线一直延伸到中国东北边境,预计每年可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将让中国在未来20年得到3亿吨的俄罗斯原油,约占中国年需求的4%。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可能从2008年底开始建设,这是在建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线的分支,进入中国境内后将连接至大庆。

大庆华科(000985)中石油控股公司,公司位于黑龙江省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致力于精细化工、树脂专用料两大领域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进出口到东南亚、中东、欧洲、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公司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华科牌”产标被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公司在精细石油化工领域具有较强的产品优势,被科技部和中科院确定为适宜按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企业。作为国内较大的聚丙烯、精制C5、C9石油树脂、精制乙腈产品的生产企业,其精细化工产品在工艺和质量上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由于大庆属全国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之一,长期为公司提供质优价廉的原材料,使得公司在高性能石化原材料采购中占得先机。可以预见,中俄管道建成之后,公司的石油化工产品将数倍增长,该地区的运输业也面临长期的喷发性的重大机遇。

二级市场上,该股流通盘小股性活跃,短线已开始探底温和放量回升,量价配合理想,同时该股超跌十分严重,今天盘面逐步开始活跃,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中俄石油管道 - 发展情况

中俄石油管道图

两国能源合作实现突破
2008年10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普京总理举行中俄总理第13次定期会晤,在双方政府、企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中俄两国签署了石油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俄石油领域政府间协议草案。文件规定,建设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漠河的石油管道,中国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的石油贷款,俄罗斯向中国供应3亿吨石油等。

2009年4月13日,俄罗斯总理普京主持召开政府会议,会议批准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的协议。普京在会上说,修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至中国的支线的协议,将为东西伯利亚石油销往东方创建“稳定和可靠的市场”。他表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工程将于近期投入运营。

王岐山在21日的会晤中表示,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实现重大突破。这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双方加强合作、共克时艰的意愿和决心,为两国在该领域开展全面、长期、稳定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中方愿以此为契机,与俄方加强沟通和协商,继续扎实推进两国能源领域全面和实质性合作。

俄副总理谢钦表示,俄罗斯要集中精力在最短时间内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保证在两国合同有效期内顺利向中国输送石油。谢钦认为,俄中签署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推动两国能源合作迈上了新台阶,体现了俄中高度政治互信和两国战略协作的高水平,对促进两国各领域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非常重要。俄中能源合作是系统、全面和长期的,符合各自的根本利益。俄方将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和双方有关协议,搞好俄中能源谈判机制,使两国能源合作取得更多实质成果。

支线建设工程可能加速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谢钦21日透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建设工程可能加速。他说:“支线建设工程已经启动,计划在2010年完工。与中方合作固有的效率能够为加速工程建设提供可能。”

根据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从斯科沃罗季诺炼油厂站至中国漠河站的支线建设规划,支线建设工程应不晚于今年4月底开始动工,并于2010年完工。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科技中心副总经理亚历山大·库兹涅佐10日称,该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经着手在天津筹建一座年生产能力为1500万吨的炼油厂。该项目总投资估计在30亿至40亿美元,工厂计划把目标定在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品质燃料。

谢钦称,对华石油输出项目不仅仅包括东线管道中国支线建设,“项目实施还包括铺设俄罗斯境内的石油管道,这些管道将对华石油输出油田与出口石油管道连接在一起。”谢钦称,未来20年内,将通过东线管道支线向中国输出共3亿吨石油。[3]

中俄石油管道 - 意义

中俄石油管道图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中俄管道项目都注定是一项非同寻常的工程。从最初的酝酿和谈判开始,中俄管道在人们的视线中已经走过十几年。对于双方来说,这十几年是一种期待和守望。

据俄海关统计,2008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12.6%和12.7%,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分别占世界的20.7%和22.5%。俄罗斯的油气走向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尽快实现国家振兴。这为彼此接近和实现经济互补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而这种互补性很快在能源合作方面找到共同语言。但是,上述优越的前提条件并不意味着两国在石油资源领域的合作会一帆风顺。专家指出,油气合作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又不单纯是经济问题——这也是中俄管道一谈十几年的内在因素。虽然道路曲折,但合作双赢的大方向却一直没有转变。在双方政府的直接推动下,中俄管道项目终于摘掉面纱水落石出。事实上,在项目进行的每个阶段,你都可以看到双方国家领导人的身影。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中俄项目首先要解决这样两个问题:一是管道建设的技术问题,也就是管道建设必须满足技术、工艺、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二是管道建设的商务问题,即管道运输的油源必须有保证,有长期原油贸易协议作保证。为尽快推动解决技术问题,去年中国石油与俄管道公司共举行四次工作会晤。双方就中俄原油管道边境交接计量系统的配置原则及遵循的标准、黑龙江穿越工程最终的设计文件及边境工程设计衔接等技术问题达成共识,管道工程设计去年11月获俄政府技术监督总署审查通过,解决了制约管道建设决策的技术问题。

商务问题同样不可小视。中国石油新成立的中俄项目部通过认真收集和分析俄原油出口信息,现场考察中国港口和炼厂的原油进口工作,详细分析俄原油出口至中国和亚太市场的潜力和效益,并参与长期原油贸易谈判,为最终解决影响管道建设的商务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持。谈到中俄管道的施工,就不能不提到黑龙江穿越工程。这是中俄原油管道建设工程中技术难度最大、施工组织最复杂的建设任务,也是在经过对各种穿越工艺方案比选后最终决定由中方负责建设的项目,可以说是中俄管道建设能力的比武场。由于采用定向钻工艺,泥浆质量受施工环境温度影响较大,一年中最佳的施工周期只有几个月。

为保证黑龙江穿越施工的顺利进行,集团公司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商落实建立专用通信及确定通信频率的相关事宜,组织编制黑龙江穿越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现场考察同样涉及在边境地区开展施工建设的黑龙江同江铁路大桥的建设情况,积极与俄方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协商设立用于管道施工建设的封闭建设区……在广泛的期待目光中,中俄管道破题起飞。

一条中俄管道,为中俄在能源领域更深入和更广泛的合作留下许多遐想,也为其他项目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竞争与合作同在。只要互利共赢的理念在,中俄合作肯定会走得更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