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极目押:教授要求学生:40岁4000万,你的关爱谁来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11:30
教授要求学生:40岁4000万,你的关爱谁来懂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

 

教授一番话,体现出了老师对学生太多的关爱,殷切之情,溢于言表。高标准,严要求,激励学生创造更多的财富,让自己的学生率先进入先富起来的那一人群中,学生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那一天,一定会感激不尽的。

 

可是实际情况会如何呢?先来算一笔经济账。

 

一名学生,按8岁上学计算,6年小学,3年初中,三年高中,4年大学,2—3年硕士研究生,在26岁以后才能参加工作,离40岁有14年的创业时间。14年创造4000万身价(家),平均每年要斩获285万多,本科生博士研究生则要稍减或稍增。

 

一年285万,在一般人的眼里难比登天。社会上的绝大多数职业,无法满足这样的求职者的需求,无论你是多么的有才,多么的有本事。难道有教授教出来的学生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轻而易举就能将4000万装进口袋里?

 

当然不可否认,会有学生凭借自己高学历的知识储备,经过拼搏与奋斗,在40岁时囊获4000万,让老师脸上有光。看到董藩教授是为青年经济学家、房地产专家,想必经手打磨出来的学生是有经济头脑、房地产眼光的。而要批量生产4000万学生,最大的可能有两种:一是直接参与经商办企业,二是成为房地产商、企业的代言人,收取高额的佣金。注意只是可能,真实情况很难预料。

 

所以40岁4000万,作为励志之词存在勉勉强强,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总体上非常不切合实际。不切实际的话随意出了口,反倒会增加社会的困惑:一是拿金钱与财富论高低,以此过于刻意追求将至膨胀了功利之心;二是搞不好会陷入旁门左道,不讲贡献只讲索取,不择手段去摘取4000万的诱惑;三是眼高手低不做不想为的,迷离了社会分工、职业选择,扰乱了正常的就业平衡、社会构架。学生树起人生的追求是需要激发,可惜如此的刺激法不尽妥当。不切实际的话,若是纯粹为着给自己脸上贴金、搞操作吸引眼球夺人耳目,那就更加的无聊了。

 

董藩教授是有才的,是属于专家级的人物,理当受人尊敬。中国有一句话,可以充分说明学生应如何对待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果有许多的学生没能迈进40岁4000万的门槛,让学生不敢再见老师,不敢说是老师的学生,这教一心想要好好尊敬老师的学生又情何以堪?

 

劳动着是快乐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作为无私奉献的科学家、普普通通的工作者,照样都能够体现自己的一份价值。很想悄悄地问一句教授:40岁4000万,你的关爱谁来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