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极不流畅:接待李宗仁回国二三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34:13
1965年7月20日,前“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偕夫人郭德洁从海外归来抵达北京。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到机场迎接。随同李宗仁归国的还有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当晚周恩来宴请李宗仁一行,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对李宗仁毅然归来表示热烈欢迎。27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并建议李宗仁到全国各地看看。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央对李宗仁的归来活动做了一系列安排,其间在政协礼堂便举行多场活动迎接李宗仁先生,世界为之瞩目。
那年我刚从部队转业到政协机关工作不到l年,正赶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机关一些干部被“挂起来”了,礼堂干部非常匮乏,工作人员也很少。我在礼堂当协理员,负责礼堂工作,很多工作尚在熟悉中。当我接受任务后,感到压力很大,但是组织安排的任务没二话,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准备每一项活动。
电影招待会
李宗仁先生回国后,中央安排了一场电影招待会,由政协礼堂承办。为了这场电影招待会,中央作了精心的准备。首先由电影局确定放映影片名单,经过仔细挑选最后确定放映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刘三姐》。放映地点安排在第二会议室(即东南厅)。放映当天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李宗仁先生和夫人郭德洁。李宗仁从影片中看到自己阔别已久的故乡——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听到动听的乡音民歌,十分高兴,兴奋得不得了。
宴请李宗仁一行
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宴请李宗仁一行。宴会安排在礼堂东厅,一共有三桌。周总理为这次宴会还自己带来了酱肘子。宴会由徐冰同志主持,宴会上周总理与李宗仁等宾客谈笑风生,大家都很愉快。徐冰同志在宴会前指着我向周总理介绍说:“这是新来的负责礼堂工作的耿忠良同志。”总理端详着我,笑着说:“好啊。”我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周总理,心情激动极了。40多年过去了,那份激动到现在都不能平复。
文艺演出
为了欢迎李宗仁回国,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办了一场文艺演出。节目由国家有关部门和部队各大文艺团体承担。周总理在节目开始前,逐项检查准备工作。我把节目单递给总理,上面的安排是:郭兰英唱《白毛女》选段,王昆唱《南泥湾》。总理看后问:“怎么她们调换着唱?”我赶忙回答:“这是各个歌舞团安排的。”总理要求马上调换。在正式演出开始前,新的节目单被印制出来,节目安排是:郭兰英唱《南泥湾》,王昆唱《白毛女》。
规模空前的记者招待会
李宗仁回国后,到祖国各地参观访问。参观回来后李宗仁提出要召开一次记者招待会,得到总理当面肯定的答复。招待会确定在政协礼堂三楼大厅举行。这次记者招待会当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之一。但是那时的礼堂硬件条件还不十分完善,而且很多干部都去搞“四清”了,人员也很紧张。为此我十分着急。最大的问题是当时人们认识还跟不上形势,认为接待外国记者是为“敌人”服务。为此召开了礼堂全体人员会议,进行思想动员,阐明举办这项活动的意义。思想问题解决了,大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想办法,提出多种方案解决会议面临的问题。大家把会议现场的安排分成区域,画成图,按照图上的位置安排工作人员。当时礼堂的下水道都是暗道,公安部进行安全检查,工作人员每天都弓背弯腰,一丝不苟地配合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招待会举办的日子正是北京很热的时候,三楼是楼顶,当时礼堂没有冷风设备,准备工作在高温中进行。为了降温,大家拉来了冰块放在大的搪瓷盆中,用电扇吹,吹好久温度才降下l度。根据会议要求,在记者招待会上要让李宗仁的位置明显突出出来,这给灯光设计带来很大的难度。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大家把房顶天花板拆下一块。加一个灯照射在李宗仁座位上方,礼堂工作人员对灯光强度角度作了精心的调试,达到灯光局部聚光增亮但又不刺眼。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家集思广益想了很多办法,让各项工作的细节做到尽善尽美。9月26日下午3时,李宗仁在全国政协礼堂三楼举行盛大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在招待会上,李宗仁深情地畅谈他回国两个多月来的观感,并且发表了对时局的看法,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向往之情和对新中国的赞美。记者招待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祖国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党统战史上的一段佳话。
(本文由 耿忠良 口述 郑燕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