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做无纺布手提袋:[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 民坊社区 - bbs.taihainet.com - 台海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2:16


论坛首页
登录注册标签
会员
个人相册
帮助
民坊社区 »时事区 »时评人家 »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时事区社区情报员想说就说原创基地时评人家新闻评论台海夜话
会所区换客会互助会乐购会饕餮会驴友会
生活区家有儿女非常男女大话房市投资理财清风车影上班这点事菁菁校园
时尚区周易沙龙健康养生风尚潮流星座物语
娱乐区娱乐八卦大话影音灌水贴图
1/1页1 跳转到页 [输入数字,按Enter提交]查看:885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河南佬

相册
个人博客
组别:中级会员
性别: 男
积分:701
帖子:1354
2004-07-24 23:24|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1#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教育不公乃最大不公                鄢烈山  我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对20年以前的日子“忆苦”则有之,“思甜”
却极少。但扪心自问,20年以前确有一桩事叫我不能不深感庆幸。那就是:像
我这样出身在穷乡僻壤贫寒人家的孩子,几乎没有花父母的钱而能读到大学毕业。
因为是超支户,我读小学和初中时学费全免,自家只须筹2—3元书本费。记得
读初中时,国家不仅每学期给我这样的穷学生发点助学金,还给我们所有农村户
口的学生每月发18·5斤粮票,即扣除生产队应当发的基本口粮,补到与城镇
户口学生一样的口粮指标每月34斤……若是搁到当今,要现在这么高的学费杂
费,以我家的经济状况,恐怕我连小学都毕不了业。尽管意识到即使在那时我也
属幸运儿,我还是对那时候的教育资源虽然紧缺但分配相对公平,特别是国家对
农民子女和贫穷人家子女的关照心存感激。  是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原因,使教育资源的分配越来越不公平呢?本人说
不清楚。好在教育部日前发布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用最权威的
数据直面了教育领域当前存在的教育机会不均加剧的现状。这份报告指出:一是
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不均,对农村存在教育歧视。农民收入本来比城里人低得
多,《教育法》却规定向农民征收教育附加,而大多数地方的城镇居民则无此责
任。城乡教育预算内经费差距巨大,使城乡中小学生入学率、教学条件与教育质
量相差悬殊。二是地区之间高等教育机会分布不均。比如,北京市高中毕业学龄
人口只占全国的0·9%,而北大、清华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分别占总数的13%
和18%。三是公办学校本是公共资源,一些享受政策倾斜的重点学校却私收高
额择校费、赞助费,还不用纳税或上缴。这个研究报告所揭示的问题与人们的直
觉是吻合的。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正视这些问题,并提出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
共教育财政体制,建立对社会低收入阶层、农村和边远地区人口等弱势群体实行
教育补偿的机制。应该说,这是一个明智的令人鼓舞的信息。  什么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在一个商人或企业家看来,不公开竞标,大宗生意
凭权势定取舍,靠关系搞桌底交易,这是最大的不公;在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看
来,“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升沉不取决于能力和公议,前途系于一人
之喜嗔,这是最大的不公……但是,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从一个人的命运沉浮来
看,最大的不公则是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在这个新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
本,人们的能力取决于智力而不是体力,而智力无疑是要通过教育来开发的。相
对贫穷的人们,只要不忍饥挨冻,只要还有通过受教育向上发展的希望,他们就
不会失去梦想,就毋须妒羡别人的美食华服,而以自己的勤勉进取去赢得自尊和
成功。也就是说,教育机会的公平,对他们对社会来说,是最大的公平。  1980年代,我们在讨论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会不同于欧洲而出现“超稳
定结构”时,比较公认的缘由之一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比欧洲的贵族等级制度优
越,它为中下层民众提供了上升到上层精英阶层的通道,化解了阶级对抗。这个
结论应当说是可信的。科举时代,买一套四书五经花费不多,考上县学秀才就可
以全家免赋税劳役。如今要受到良好教育成本大大增加,国家政策不扶持弱势群
体,他们的“上升通道”就会被堵塞或者极狭窄,更易比古代造成社会不公。何
况,我们已进入了张扬人道主义、强调公民权利平等的现代社会!  摘自: 南方论坛
以上网友言论、签名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81 精华: 0 经验:6 点 金钱:44 元 来自: 注册: 2004-06-10
状态: 离线
河南佬

相册
个人博客
组别:中级会员
性别: 男
积分:701
帖子:1354
2004-07-24 23:25|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2#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我们为什么要杀人?                鄢烈山  这里说的“杀人”当然是特指。我想讨论的话题是,我们为什么要保留死刑,
要将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处死?现在世界上已有130 多个国家废除了死刑;那些
尚保留死刑的国家,或事实上废除之(法律上有死刑条款却不再判处死刑),或
尽量缩小其适用范围(如在美国保留死刑的38个州里,一级谋杀才判死刑,1998
年全美共判死刑68人)。与此世界潮流相反,我国的死刑罪名,已由1979年7 月
1 日通过的《刑法》的28种,增加到1997年的合计81种,且民间与官方都还有增
加死刑罪名的呼声。同时,中国古代的死刑由中央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
院)会审、皇帝核准后等到秋天执行,现在则将死刑核准权下放到地方高级法院,
不少死囚时不过旬日就“从快”毙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在感情上倾向
于“杀杀杀”,理智上却不免生此疑惑,想探究个中因果得失。  我们正大光明地杀人或呼吁杀人,主要有四条理由: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杀
人偿命;杀一儆百;治乱世须用重典。  所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是近50年来的新说法,以尊重民意、体恤民情
的面貌出现,仿佛打出“人民”的杏黄旗,一切行为便具有的不可抗拒的天然的
合法性。其实这种说法与现代法治理念是有冲突的。立法、执法最需要的是理性,
审判者只应查证事实、裁量适用何种罪名,却不应受证据与法律以外的因素左右,
而“民愤”正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化的东西。一个忍无可忍的父亲深夜斧劈了他
为害乡里的劣子,乡亲们赞他大义灭亲;几个狱警逮住越狱的村霸把他毙了,当
地群众为之拍手称快;换言之,这个父亲和狱警们的行为是平了“民愤”。这些
民众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支持了杀人者的违法犯罪行为。
不错,存在司法腐败是现实,司法独立、法官独立判案需要有制衡和监督。但是,
舆论监督与“民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媒的煽情炒作往往会激动“民愤”,
共同形成对审判的压力,而这正是我们要警惕判决产生“宁枉不纵”偏向的时候。
从今年第3 期《报告文学》披露的张金柱案件调查细节看来,以“故意伤害”判
处张金柱死刑恐怕是畸重了,他酒醉肇事致死人命是实,“故意”则属莫须有,
说张金柱屈死于“民愤”杀人似不为过。  今年又有安徽阜阳籍研究生亓培玉遇害案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有人说,如果
亓不是研究生而是个普通村民,很可能“白死”,这表明我们的执法存在身份歧
视。我愿再当回说破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此乃皮相之见。实因大学生是些群体
意识很强的人,弄不好他们就会聚众抗议,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况且亓所
属大学还在华东重镇上海,故需及时追捕凶手以平“民愤”,防止事态扩大。倘
若乡民们也是一呼百应千应万应地易于聚众,一个村民被残害见诸报端也会惊动
公安部长的!此话有点离题,还是回到“民愤”上来。为平“民愤”,韩永臣已
被一审判处死刑,罪名是“故意杀人”和“寻衅滋事”。后一罪名是轻罪,处有
期徒刑5 年;前一罪名就够死刑。对此蔡未名先生已撰文提出异议,认为韩并非
“故意杀人”,而是“故意伤害”(意外致死),量刑畸重。韩已提出上诉,结
果不得而知。我在这里提及此案,只是想再次证明对于“民愤”要保持足够的清
醒。当下,尤其是不要“鼓励”某些权势人物千方百计掩盖犯罪压制传媒曝光,
从而以没有“民愤”或“民愤”不大包庇那些“罪该万死”的坏蛋;同时,公正
执法违法必究,不要视“民愤”而动,鼓励“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
解决”。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所谓“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血债要用血来偿”都是这个意思。这种古老的理念是建立在“刑
罚报应论”基础上的。而在西方国家,从18世纪启蒙主义思潮兴起以来,这种理
念已受到质疑和矫正。贝卡利亚、卢梭、孟德斯鸠等人极力倡议刑罚人道化、宽
容化。启蒙主义先贤的这些思想传入中国,已对我们的刑罚观念产生了某些影响,
比如我国已正式采用注射法执行死刑,以尽量减少受刑者临终的痛苦,而不管他
曾经用多么残忍的手段施害于人。但总的来说,刑罚报应的观念在中国仍然根深
蒂固。莫说废除死刑绝大多数人不会赞成,就是采用注射法行刑,初试时广东著
名的评论家微音还在他的专栏文章里表示过反对意见哩。  我们为什么要杀人?按照法家的理论是为了“信赏必罚”;按照儒家的理论
是为了“惩恶扬善”;而以人道主义观之,我们之所以剥夺某个人的自由乃至生
命权,主要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防止有严重反社会反人类的暴力倾向的人继
续危害他人和社会,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即令是对穷凶极恶的人,我们也应
怀着“不度尽恒河最后一粒沙绝不成佛”的大悲悯。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是恶魔
转世,是天生的歹徒恶棍杀人犯。纵然是制造了石家庄“3.16”特大爆炸案的靳
以超,他出娘胎时与我们降生时有什么不同?他之失聪,也只是比我们更不幸更
需要怜爱而已。人是社会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某人有罪,首先是“社会”
的罪过,没有照料好他而致使他误入歧途,他也是受害者。可以毫不含糊地说,
许多被处死的人比如大贪官成克杰、胡长青们,若生活在一个权力受严格制约和
监督的社会环境中,是不可能那么容易堕落的。他们难道不是社会弊病造成的牺
牲品,有值得同情的一面?我这样讲,并非想开脱他们的个人责任,更无意替他
们翻案,只是作为两足无毛的同类,替他们也替我们难过罢了。希腊史诗《奥德
赛》中有女神刻尔吉将人变成蠢猪、脏猪的故事;中国神话《西游记》中有黄袍
老怪将唐僧幻化为吃人猛虎的故事。是谁将靳如超们变成了嗜血狂魔呢?最无奈
的是,我们没有神力恢复靳如超们的人性,不得不……  文章写得这里,我已无法从容写下去,篇幅也已超过预定的2000字,下面两
条长话短说。  怀着“杀一儆百”的动机杀人是野蛮的。从法理上讲,它违背了“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的原则。犯有同样罪行的“一百0 一”个人中,“一”被杀掉了,做
了示众材料,而“百”则只是受到警诫,这公平吗?从执法效果上讲,杀一未必
能儆百。喊(严)打喊杀的风头一过,“百”们便重出江湖再振雄威,乃至有杀
“一”而“百”不受“儆”照样“顶风作案”的,这已是有目共睹的现实。从历
史传统上看,历代统治者都寄厚望于“杀一儆百”:杀人的手段极端惨虐,什么
火烤、油炸、五马分尸、点天灯、零刀碎剐、剖心、腰斩等等酷刑上百种,还有
灭三族、灭九族、灭十族,无非想震慑民心;杀人往往要示众,或刑前游街,或
曝尸荒郊,或悬头城楼,总之欲恐吓世人。然而,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史,证明了
这一套理论的效用极其有限。  至于所谓“治乱世须用重典”,首先界定了当今的世道是“乱世”,这个界
定符合事实吗?如果承认是事实,那就要追问致乱之源,采取正本清源的对策。
若唯一的对策只是启用杀人的“重典”,则一来有“不教而诛”之过,二来“民
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社会转型举措失当,铤而走险者众,亡命之徒日多,
重刑犯如割韭菜,实非安邦治国之道。据《江南都市报》报道,去年11月11日在
南昌持枪抢劫银行杀人的匪首华敏,在今年2 月26日的庭审中表现得相当“酷”,
非“藐视法庭”四字所能形容其张狂。对于这样一些丧失人性的“新新人类”,
指望靠“重典”遏止其孳生繁衍显属一厢情愿。  摘自中青在线 原载自FM365
以上网友言论、签名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81 精华: 0 经验:6 点 金钱:44 元 来自: 注册: 2004-06-10
状态: 离线
河南佬

相册
个人博客
组别:中级会员
性别: 男
积分:701
帖子:1354
2004-07-24 23:26|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3#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鄢烈山:欣闻查封公安局局长室
http://cq.sohu.com 2004-02-16 14:46:24 SOHU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查看评论】【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我国的警察机关被命名为“公安机关”,特别突显了它们作为维护社会公正提供公共安全这种“公共产品”的宗旨。公安局长的办公室(非因局长个人出事而因单位犯法被法院查封)是一件本不该发生且令人强烈不安的事件,闻之“欣”从何来?   然而,据新华社报道——春节前夕,黑龙江省双城市公安局因非法扣押企业245万元人民币,被告上法庭,哈尔滨市中级法院和黑龙江省高级法院判决双城市公安局返还被告钱款,该局拒不履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哈市中院行政庭法官们依法将该局财务室、局长室、政委室查封,并向该局下达了相关法律文书——读了这则新闻,我由衷地感到欣慰,长舒了久积胸中的一口郁闷之气。   我没有理由特别厌恶双城市公安局,虽然该局非法扣押工艺美术商行的金饰品、收审该企业法定代表人,逼企业汇款到该局指定账户的行为类同“绑票”,又以县局而藐视市省两级法院判决迹近“造反”;我更没有理由特别厌恶公安机关,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毕竟有赖于众干警的辛勤劳动。我是由双城市公安局联想到全国各地某些“虎而冠”的权力机关,它们滥用公权恣意妄为,却有恃无恐,长期以来真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恰如那位欠工程款不还的副县长骄狂地宣称的:“有本事你去告,还能把县政府给关了!”好了,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开了一个先例:藐视法律,就“关”给你看看!   由公安局这样一个政府部门推想到政府及其他权力机关,道理是一样。在这个冬季全国刮起的“清欠风暴”中,我们知道,呼和浩特市党政办公大楼总投资3.2亿,竣工两年来曾因拖欠工程款,使数千民工拿不到一分钱的工薪;河北廊房市的形象工程“大学城”外欠资金达22亿元;据建设部初步统计全国历年积欠的农民工工资达300多亿元(按春节前已偿付215亿,占68%推算)。不必讳言,我们有些地方的政府确实成了“无赖政府”。它们不讲信用不守法纪蛮横霸道的牛二行径,不仅败坏了公权机关公正、公平执政为民的形象,而且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道德,将恃强凌弱、巧取豪夺的病菌传染给城乡男女。   其实,我们建设法治国家,讲民主宪政,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与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本有一整套办法惩处任何违法者,包括公权机关。在刑事范畴,公权机关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国家理当赔偿。在民事范畴,公权机关与公民地位平等,欠债就该还钱。其中涉及到官员个人及其供职的公权机关,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公权机关固然不会因个案而整体“关门”(联缔、撤销、破产),但是:一、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可以让当事的官员个人乃至整届政府领导班子“下岗”,可以给予行政处罚,乃至追究枉法渎职的刑事责任;二、衙门的招牌是可以挪地方的,谁说党政机关就一定要居豪华办公楼,而不可以像石油工人和农民工住活动板房,不可以像延安时代住窑洞?至于拍卖官员的轿车让他们坐公交车骑自行车,还有利于他们密切联系群众;三、“人怕出名猪怕壮”,“底气”(戾气)再足的机关也经不起“千夫所指”而惧怕公开的舆论监督。总之,对付任何个人与组织的违法犯罪,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想不想“法办”的问题。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提高行政案件审判质量与效率,切实解决“官官相护”问题。虽然要在中国实现司法独立还任重道远,但法院依法查封双城市公安局三间办公室是一个可取的案例和良好的信号,它具有一种令人震撼和振奋的效果。它显示了黑龙江省司法机关“维法”(这里不用“护法”而仿公民“维权”一词更恰当)的坚定决心,也昭示了中国大地“尊宪”而制裁滥用公权的发轫。
以上网友言论、签名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81 精华: 0 经验:6 点 金钱:44 元 来自: 注册: 2004-06-10
状态: 离线
河南佬

相册
个人博客
组别:中级会员
性别: 男
积分:701
帖子:1354
2004-07-24 23:27|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4#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鄢烈山:“保护”中国男人
新华网 ( 2003-09-16 10:29:13 ) 稿件来源: 文汇报
■鄢烈山   这里所说的“保护”,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那种“保护”。我有一个直觉,就是中国的男人已成了稀有濒危物种。这种直觉来自直观的印象。   每天早晚,我都要跨广州大道“五羊新城”立交桥,到那片待开发的“珠江新城”大草坪去散步。沿途总要看到三三两两或行色匆匆或步履从容的男男女女。我有一个日益强烈的感觉:中国的男人配不上中国的女人。尤其是20——30岁的青年男女,成双成对出现时,男女不般配的反差格外刺眼。    女的,不论是衣着普通的打工妹,还是服饰时髦的白领丽人,个个都是有型有款,至少是穿着得体、容颜顺眼、双眸有光。男的呢?是否打工仔,弱视的人也能一眼认出:面皮灰黄,头发干枯,衣履寒伧,眼神迷茫。广州的打工妹通常在服务场所,“城市化”很快;打工仔一般在建筑工地,或干搬运、送货等粗活,生活在城市边缘,容貌气质变化不大可以理解,却不知为何,体魄也全无体力劳动者的雄壮。   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男人”呢?没有几个的衣着真的有“白领”,进办公室前穿便装、休闲装倒也罢了,可是那神情真是不敢恭维。平常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说了;走起路来,没有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的,全都歪身佝背、蟹行狐步,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样。膀阔腰圆、雄姿英发的极其罕见,固然是从事脑力者日多的结果,但搞得个个面如土灰、萎靡不振,多半与晨昏颠倒、起居无时的自我放任大有关系。   中国男人(以青年为代表)为何沦落成这副模样呢?我说得清楚的,大约有以下三点:   一是从文化传统上讲,宋太祖赵匡胤拥兵自立为帝之后,恐人效法他篡位,崇文抑武,富贵须从书中求,中国人(汉民族)便从此失去了尚武精神,变得文弱起来。   其二是近20年来西方享乐主义的风尚和半吊子自由主义闯进中国,成了青年人的时尚。似乎只有男不男、女不女的服饰打扮,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模式,阴不阴、阳不阳的神情气质,才是最“酷”的。人家好的东西学不进,不好的一学就会。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叫“从善如登(难),从恶如崩(易)”。    第三,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模式出了大偏差。口头上说要让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实际上体育(体魄、体格、体能锻炼)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在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也就是孩子们人格培养与体能培育最关键的成长阶段,这一点表现得最明显:“身坐直,手背后”,听老师讲。“听话”、循规蹈矩是德育,学这个学那个的“早期教育”是智育,就是不让孩子们活蹦乱跳地多锻炼身体。家长生怕孩子们受伤受累,老师生怕学生有闪失要承担责任,而圈在房子里最保险。再以后,就是围着考试指挥棒转,习题都做不完,哪有时间锻炼身体?所以学生近视率不断攀升,而征兵合格率越来越低。你看电视新闻中,那些美国大兵一个个虎背熊腰,背着大背囊行军、执勤,难道是人种给了他们优良的体质吗?不是。人家在童年、少年时代,就十分重视“野蛮其体魄”,或疯玩,或对抗赛,体育活动占了学习时间很大的比重。中西在重视体育程度上,比青少年营养水平的差距大得多!难怪德国幼教专家走访北京的模范幼儿园后,沉重地感叹道:“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累的,他们的生态环境是最不宽松的。”(北京《青年时讯》报7月17日)这些年,外国重视儿童与青年体育的做法没学到,中国人的一些既有的体育锻炼活动却在无声地消逝。比如,大学生的集体早锻炼、工作单位的工间广播操,因不来钱,已没有人愿操闲心了。——从幼儿园到工作单位这样对待体育,虽然是男女一视同仁的,但对男人的影响比女人明显得多。因为男性的雄健更需要锻炼,而女性一般都很在意体型,比较自觉地进行形体锻炼。   当然,中国男人变衰的缘由远不止这么简单。重要的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重视这个问题,“保护”(对孩子要像“保护”野生动物把它们放归大自然一样给他们更多自由生长的空间)好中国男人,让他们能“雄起”,有男性的体魄与魅力。
以上网友言论、签名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81 精华: 0 经验:6 点 金钱:44 元 来自: 注册: 2004-06-10
状态: 离线
河南佬

相册
个人博客
组别:中级会员
性别: 男
积分:701
帖子:1354
2004-07-24 23:27|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5#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鄢烈山:“门客文化”探源
去年我读到的最“好”的书,是柏杨“赞”为武则天时期“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的由酷吏来俊臣所著的《罗织经》(马树全注译本),他对专制文化的深刻体悟与坦白表达,对于我们认识人性邪恶的一面及其在专制条件下可能肆虐的程度,极富震撼力。近来读李珺平教授所著《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耳目为之一新,感觉就其大命题而言,可与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余英时的“士文化”鼎足而三。三人的研究对象不尽一致,大概念(游民、门客、士)的内涵有别,外延有分殊有叠合,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相比之下,余英时的“士”概念外延最小,研究的是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孔子时代的知识阶层;余氏所指的“士”及秦汉之后的“士大夫”都是李〈王+君〉平所谓的“门客”,其中寄食于公子王孙门下或择主而事致位将相的“游士”就是“士”与“门客”最明显的“交集”(重合部分)。而门客却不一定是士,可能既不是武士(聂政、荆轲式刺客,侯嬴、朱亥式侠义客吴起庞涓式客将),也不是文士(毛遂、苏秦、张仪之类辩士,荀子等“不治而议论”即专事讲学的“稷下先生”),而或许是仅有鸡鸣狗盗等一技之长的“食客”。李著的“门客”概念在广义层面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各个阶级、阶层出身的人,除了生来就注定高踞天下至尊宝座的那一个。因为在李著的定义中,“门客”的人生目标是求富贵、取尊荣、建不朽之功业,他们的路径是通过“依附”某个主子,手段是将自身“工具化”,达成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至圣先师”孔夫子亦不免时时露出“门客”的本相。他并不讳言自己“三日无君”便惶惶不安的焦虑,乃至奔波于列国被人嘲笑为“丧家之犬”。陈涉躬耕垄亩素有“鸿鹄之志”,揭竿而起时鼓动跟从者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刘邦两个枭雄见秦始皇出巡仪仗,叹“大丈夫当如是”,有“取而代”之心;但他们举事之初,都必得充当“门客”(客将),陈涉以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起兵,项羽、刘邦扯起楚怀王的旗号。他们熟谙社会隐规则,是自觉将自己摆在门下客位的。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羽翼丰满时反客为主,夺取最高权力。主张“良知政治”的当代政治家哈维尔说得透辟: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他一方面是奴仆,畏上司;另一方面是奴隶主,想践踏下属,在专制社会人们既是囚徒又是狱吏,在参与和协助掌权者的同时,也有反叛之心。楚公子春申君的门客李园,秦朝的大太监赵高(他做门客的才华不在汉奸胡兰成之下,据《汉书·艺文志》载他著有《“爰历六章”》),就是以阴谋手段反客为主的成功范例。
李珺平的“门客”概念与王学泰的“游民”有更多的相通之处。他们都是游荡于社会边缘的人,总在寻找自己的归属,只不过“门客”寻求的是体制内显赫的门庭(从帝王的庙堂到西门庆的大宅),而游民则可能上梁山“替天行道”或入伙丐帮、青红帮。王学泰说游民的主要来源是破产的农民。中国是个农业社会,有几人身上流淌的不是农民的血液呢?诸葛亮从山东避乱到南阳,躬耕于隆中,显然是农民,虽因家底殷实尚可“草堂春睡迟”,醒来研究天下大势,但说他是“游民”也不算诬枉吧。至于明太祖朱元璋,那是典型的破产农民--游民了。王学泰所说的“从流民到城市游民”者,显然包括“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的冯谖之类门客。而王学泰所说的游民知识分子与游士其实是二而一的。魏征、吴用、刘伯温之类人物即其代表,他们乃苏秦、张仪、范睢、蔡泽等先秦门客之苗裔。顺便提到,王学泰与李王+君平二人的专业都是文学研究。王学泰从对《三国演义》、《水浒》等通俗小说的社会学解读入手,揭示了游民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渗透——武侠小说和影视剧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力不知是这种游民文化的余绪还是发展。李珺平则是从“致用”文艺观(“文以载道”,“成人伦、助教化”)的探源破题,上溯到春秋战国时的门客文化,进行爬梳归纳。二人创设的概念“游民文化”与“门客文化”,显然远远溢出了文艺学的范畴。
李珺平将研究范围的下限设定在西汉末年。这样一来,对门客文化流变的叙述自然不可能是完整的,但对我们认识门客文化的精义已经足够。因为秦汉之际“是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制和学术(含文艺)上致用观念的形成、稳固、定型时期”(李著《导论》)。毛泽东说“百代皆行秦政制”,此言不虚。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谓“罢黜”并非用暴力强行禁止,而是用高官、厚禄、名望等政治资源诱导,恰如唐太宗以科举功名诱使天下英雄入其彀中)以降,“门客”的社会地位与求取富贵尊荣的门径基本上就定型了。
余英时是从“势”与“道”之争的胜负格局来解释这个现象的。他所说的“势”即“现实的势力”、“政治权威”,即对国家的统治权、对社会资源的支配权;而“道”,不论是古代礼乐所表征的具有宗教意味的“天道”,还是孔门儒家看重的以“仁”为核心概念的“人道”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纲常,都是一种精神的文化的力量。“势”与“道”二者都是建构政治社会秩序所必需的。在各国争霸的局面下,王侯们更需要“道”对他们的“势”加以精神支持,以使他们师出有名,使他们的政权具有某种合法性(“合道性”,?磍egitimacy)。但实现天下“大一统”之后,“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已根本不可能与帝王的“势”分庭抗礼。古代知识分子的“道”是无形的,除了个人人格之外别无保证。于是,在专制集权社会,“以孤独而微不足道的个人面对着巨大而有组织的权势,孟子所担心的‘枉道以从势’(‘滕文公’下)的情况是很容易发生的,而且事实上也常常发生,汉代公孙弘的‘曲学阿世’便是最著名的例子”。(余著《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后世虽有不甘心者,如明末吕说,“天地间惟理与势为最尊。虽然,理又尊之尊也。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这只是不绝如缕的先秦遗响,而更多的是“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之辈;“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假隐士和“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伪道学满坑满谷。先秦时代,鼓吹“道”尊于“势”,孔氏门徒说只有他们的老师才配为“天子”,荀卿弟子直截了当宣称他们的先生“宜为帝王”,这种言辞在后世出口是大逆不道要诛九族的。唐代韩愈以“道统”继承人自居,余英时称他是唐朝代表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之一,却要高颂“天王圣明臣罪当诛”。不是他的骨头太软,时移“势”异,不得不然也。
李珺平则将“势”与“道”的力量演变,以中央集权制朝廷建立前后为界,概括为“主二客一”(一客多主)和“主一客二”(多客一主)两种模式。在前一种模式下,门客们在列国王侯贵人间奔走,选取门庭投靠,朝秦暮楚不以为耻,晋材楚用是佳话,“良禽择木而栖”“合则留,不合则去”乃理所当然。如果说《战国策》一书,是谋臣策士纵横家这些门客们自炫身价的演说辞和故事集,有王婆卖瓜之嫌;那么,李斯的《逐谏客书》,则列举秦国历史上的人物,言之凿凿地证明了门客(客卿客将)对于秦国由弱变强的重大贡献以及实现“跨海内、制诸侯”战略目标的不可替代性。
既然在列国激烈的竞争中,得才者胜,失才则亡,作为人材的门客自然就有了与主子讨价还价的资本与资格。于是,有孟子称病不肯先去朝谒齐王(《孟子·公孙丑章句下》),有颜〈斤+蜀〉上殿不肯趋前而敢于对忿然作色的齐王直言“士贵耳,王者不贵!”(《战国策》卷十一)。在一客多主的大背景下,门客们为自高身价,往往要求主子给予特殊的甚至与主子“平等”的待遇。冯谖在孟尝君门下先为“食无鱼”,继为“出无车”,后为老母无人赡养三次弹剑而歌。而据《史记》所载,孟尝君待客,有一人背着火光看不清各人盘中盛的是什么,以为比别人低一等,大怒,辍食而欲去。孟尝君连忙起身请他看自己吃的是啥,以致此客羞愧杀。
在先秦群雄争霸时代,有些门客不仅要求主子给予较高的特质待遇,甚至追求与主子建立精神上的“知己”关系。得到“国士无双”的尊重,这才肯为之效忠卖命。豫让曾在范氏、中行氏门下为客,不为他们的灭亡报仇,却以漆身吞炭等方法易容而为智伯行刺赵襄子,并道出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名言。曹沫、荆轲也是这样的门客,他们的主子都有一副礼贤下士重视人材的面孔。燕王为招贤而筑黄金台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引得千载之后的陈子昂沧然而涕下;你看刘邦这个无赖出身的主子,与项羽争天下时筑坛拜将,对韩信这样的客将是多么“恭敬”!
但中央集权制建立,四海归一之后,门客们别无选择,就只能争相讨好一个主子了。没有了选择自由的门客,便失落了相对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李著称之为“雄豪精神”),再也矜持不起来。孟子说“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而后世的游士门客服膺的人生信条却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们将“力比多”投向对皇权的绝对认同与服从,由争宠而引发的只能是“门客”之间日益激烈的倾轧。自知不配或不可能“货与帝王家”的,就成了贾府中的清客篾片詹光(沾光)、卜世仁(不是人)之流。
先秦门客的流品芜杂,既有破落的贵族子弟,也有不甘于贫贱的底层游民。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礼崩乐坏的“乱世”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观。他们渴望建功立业,像孔夫子一样“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愿以极端行为惊世骇俗而名垂青史。他们有些人毫无原则,如苏秦、张仪、商鞅,哪一套能获得人主的青睐便使出那一套(这自然也可以说是一种“原则”);如豫让之为“小人”智伯(司马迁语)复仇,谁重视我,我就为他卖命。有些人毫无人性,如为求将位而杀死齐籍妻子以取信鲁国的吴起,如为伪装得罪出走而杀死老婆孩子的要离,出于妒忌害死同学韩非子的李斯。有些人则比变色龙还要狡诈,如为刘邦制订朝仪,使他“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的叔孙通;如为诈骗钱财引诱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引来“焚书坑儒”之祸的方士徐市、卢生。门客之中也有高蹈者,“如义不帝秦”的鲁仲连,以死报“知己”别无所求的侯嬴,洞明世道人心不恋权位的张良。但这样的高士与智者在门客中是凤毛麟角,对于门客文化则是异数。
门客文化中的主客关系说到底是主奴关系,这是由他们的豢养与被豢养地位决定的。这种依附性决定了门客的工具性。所谓“知己”关系不过是一种假相。李贽与公安袁氏兄弟的对话时一语破的:主子解衣推食,不过是诱你为他做奴才而已。枭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惺惺作态,不就要他感知遇之恩,为刘氏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吗?屈原早就意识到了主客关系的真谛,在辞赋中将自己比作“美人”。在那个男权时代,女人再美、地位再高,也不过如主人的衣服而已,不想穿了就可以扔到垃圾堆去,哪来什么精神平等可言?
李著以“致用”二字来概括秦汉(及此后各代)的文艺观,并溯源到春秋战国的门客文化,犀利地揭示了中国文化为世俗为政治为权势者服务的本质特征。他的结论与余英时的《中国知识分子论》不谋而合,但“门客”二字更加鲜明表露了这种世俗性和依附性。这种眼睛向“上”(是“主上”的“上”而不是“上苍”的“上”)攀附权势的文化,从大的层面讲,只讲“善”(礼义道德纲常秩序),鄙视真(追求宇宙真知,发展科学技术),忽略美(纯粹的非功利的审美愉悦),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从低一些层面讲,人们追求出将入相的权势,不择手段地邀宠固位互相倾轧,争入帝王彀中而极大地虚耗了聪明才智,败坏了道德情操。这种门客文化的遗毒,在20世纪的“文革”中竟发展成为史无前例的亿万人争表忠心的丑剧;而此前便已存在的,比如直截了当地宣称知识分子应当做依附于工农之皮的毛,文艺、教育都要为政治服务,显然都带有“门客”文化与“致用”文艺观的胎记。只是到了1978之后,我们才承认知识分子是劳动者的一部分,不必依附谁;才将文艺方针修改为“两为”,教育方针修正为“三个面向”。这一切表明“门客文化”是多么源远流长,需要我们下大功夫认真清理。李著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拓荒之作吧?
2004/02/29
选稿:黄丽春    来源:东方网  作者:鄢烈山
以上网友言论、签名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81 精华: 0 经验:6 点 金钱:44 元 来自: 注册: 2004-06-10
状态: 离线
河南佬

相册
个人博客
组别:中级会员
性别: 男
积分:701
帖子:1354
2004-07-24 23:29|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6#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国人为何“懒得创新”
www.XINHUANET.com  2004年07月16日 11:03:29  来源:南方日报  全国政协常委谢丽娟等人,在全国政协十届六次常委会议上,大声疾呼“现在是大力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时候了”。他们之所以如此着急,是因为我们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国发明专利只有日美的1/30、韩国的1/4,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基本依赖引进;“韩国和日本对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费用之比是1:10;而我国却是10:1,以致容易陷入‘引进一代、落后一代、再引进的怪圈’”。(《新华每日电讯》7月9日报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已经喊了多年,呼唤“创新意识”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堪忧的状态呢?《新华文摘》今年第7期收录了两组共6篇关于这个问题的学者专论的概要,足见有识之士对这一现象共同的高度关注。其中苏坦坡《原创缺失的深层原因》一文说得最直白,概括为“政府好近功、国人官瘾重、体制积弊多、社会缺宽容”这样“四个根由”。他的“号脉”不一定准确,但至少不算离谱吧。     我们的祖先为人类贡献了“四大发明”,我们没有资格将今日的落后归咎于先人,而只能从现实找原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角度进行反省。我觉得,国人之所以“懒得创新”,是因为我们还深受“前现代”的政治与文化传统羁绊,且不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与观念在诸多方面有愈演愈烈之势。
统治我国两千年的政治文化与宗法等级制度“三纲五常”,重的就是纪律与服从,从不鼓励思想自由与探索创新。这种状态在我们的社会管理与学校教育中得到了改变吗?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有那么多惟我独尊的“一把手”;从家庭到学校,对孩子们最大的认可就是“听话”。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探索与创新何其艰难!     两千年来,中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什么书?四书五经。怎样衡量读得好不好?看代圣贤立言是否中规中矩。读得好有什么好处?做官。做官为什么?升官发财。国人渴望升官发财,癫狂到有送人棺材模型以表祝福的民俗,竟一反忌讳死亡的常态。如今的“升官发财”可以说还是很有市场。否则,无法解释为何有那么多买官卖官的窝案发生。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说,在微软公司,“优秀技术人员的待遇与管理层相同”。(见《环球时报》7月7日)而在我们的企事业单位这根本不可能。因此,大学里几个“博导”争一个副处长职位、研究生毕业竞考公务员等等,如今是寻常风景。那些当官无望或不想当官的专业人员怎么办?能走就走。谢丽娟说,“科技人才的匮乏与流失是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在不熄反旺的“官本位”价值导向下,专业人才不流失才怪!     与对升官发财的狂热追求相适应,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对“奇技淫巧”的鄙视,以及对知识产权“人皆可夫”的态度。家族技巧“传子不传女”旧习俗,只是对知识产权的垄断欲求,与此同时就是千方百计“偷师瞟艺”,将别人的技艺窃为己有。这与现代的建立在产权认定基础上的知识产品交易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古人无“知识产权”概念情有可原,发达国家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制度也是晚近的事。然而,在科技成了第一生产力的今天,还是沿袭古老的传统,不认真保护知识产权,有几人愿当雷锋奉献人才财力去搞发明创造?只要上街看看贩卖盗版书籍与影碟的行径多么猖獗,就可以明白,中国人的创造发明成果为何那么少!     当然,人们“懒得创新”还有许多新的与传统无关的因素,比如大学与科研机构的所谓“量化考核”制度,根本不鼓励人“宁静致远”。无论旧病灶新病毒,总之一切扼杀国人创新意识发挥的因素,都当在认真清除之列。否则,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科技大国,因而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流国家。(鄢烈山)
(责任编辑:阮聿泓)
以上网友言论、签名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81 精华: 0 经验:6 点 金钱:44 元 来自: 注册: 2004-06-10
状态: 离线
河南佬

相册
个人博客
组别:中级会员
性别: 男
积分:701
帖子:1354
2004-07-24 23:30|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7#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鄢烈山:拒绝金庸
2003-08-04 15:44  作者: 鄢烈山  来源: Sohu娱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我的理智和学养顽固地据斥金庸(以及梁羽生古龙之辈),一向无惑又无惭。有几位欣赏新武侠小说的文友曾极力向我推荐金庸梁羽生,我也曾怀着“一无不知,君子所耻”的心理借来《鹿鼎记》、《射雕英雄传》,最终却只是帮儿子跑了一躺腿。我固执地认为,武侠先天就是一种头足倒置的怪物,无论什么文学天才用生花妙笔把一个用头走路的英雄或圣人写的活灵活现,我都根本无法接受。  然而,另我尴尬的是,我一向崇敬的北大却崇拜金庸!  “刚被聘为北大名誉教授的金庸第一次登台授课。数百名没能拿到入场券的学生抱着一丝侥幸守侯在办公楼(电教中心?)前,一部分老师也只能望楼兴叹。”(1994年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头版)据说,北大中文系教授严家炎先生盛称金庸的武侠小说“带来了一场文学革命”。此誉可谓无以复加了!  当年“文学革命”的发起人之一、北大的教授胡适,曾对武侠小说不屑一顾,呸之曰“下流”。(转引自李敖的《“三毛式的伪善”和“金庸式的伪善”》)而今,“下流”变了“上流”,诚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鲁迅先生曾称赞“北大的校格”,赞赏北大“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华盖集-我观北大》)莫非崇拜武侠小说,正是北大从善如流、追求真知、唯真理马首是瞻的新表现?  感谢金庸先生,他清醒的表白解除了我的迷惑与尴尬。  在聘任仪式上,校方要求他作一番有关武侠小说的演讲,他表示,“在这著名的高等学府讲武侠似有欠庄严”,因而他只结合着他的武侠故事,讲演了一通中国历史。被聘为北大名誉教授,金先生并不想掩饰他的欢欣,他说:“从小就仰慕北大这个学府,今天终于成为北大的一分子。很高兴。”是啊,“岂不爱拥戴,颂歌盈耳神仙乐。”(陈毅诗句)既然北大要赠他名誉教授的名誉,这名誉一非行骗窃取,二非利用权位捞来,不得白不得。金先生虽然为此“沉浸而欢愉”,却并没有得意忘形,真的把写作通俗的武侠小说,当作一场什么“文学革命”!  那么,有金先生的支持,我且不管北大是在领导学术界的新潮流还是“欠庄严”,仍然坚持我的立场:武侠小说不是罪恶,罗卜青菜各有所爱,谁爱看谁就去看,我拒绝它们!
以上网友言论、签名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81 精华: 0 经验:6 点 金钱:44 元 来自: 注册: 2004-06-10
状态: 离线
河南佬

相册
个人博客
组别:中级会员
性别: 男
积分:701
帖子:1354
2004-07-24 23:31|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8#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鄢烈山:谁来“保全”中国传统文化 --------------------------------------------------------------------------------
http://www.sina.com.cn 2003/06/24 12:51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鄢烈山  今年关于高考的新闻话题时兴炒作“满分作文”,传媒因之平添了许多热闹。海南、江西、江苏等省纷纷冒出了一些“令人叫绝”的满分作文,湖北则放了“满分”的卫星,批量出品了数十篇。
我没有兴趣议论这些满分作文的长短得失,因为满分不满分不是考生说了算的;我从中看到的是阅卷考官的文化修养。毫无疑问,满分考卷反映的不是一般阅卷者的语文水准。一般阅卷者可能是中学教师、大学讲师,也可能是在读的大学中文系学生。他们淘得满分考卷是要“献宝”给中心阅卷组的考官,由后者传阅认定的。也就是说,满分的判定反映的是一个省区当下语文教学与研究中最高的水平。  海南的那份“疑似”抄袭的满分考卷《最美丽的鸟》,有人指出“借用”了《故事会》及《拉封丹寓言》集中的《老鹰与猫头鹰》。阅卷考官对此浑然不觉,似乎情有可原。《故事会》这类杂志,老师们不一定有时间看;《拉封丹寓言》这类外国文学经典,教中文的老师没读过似乎也不算太丢人。  可是江西考生蒋某的卷子说什么岳飞“保全”了北宋,这样的论据违背历史常识,毫无说服力,居然也如获至宝判“满分”,还得意地公诸传媒奇文共赏,说明了什么呢?只能说明判卷考官的中国传统文化底子太单薄了,以致不辨瑕瑜。  江西的这篇满分作文题为《公则生明》,立论紧扣了“感情的亲疏远近与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这个限定的主题,但三个论据除了考题给的出自《韩非子·说难》的那一个事例,另两个自举的都似是而非。什么岳飞按军法处置犯军规的儿子岳云,包拯“上斩昏君,下斩黎民”,与“青史”何涉?古人作文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完美统一,今人讲文史哲不分家,这些“道听途说”的东西算野史、杂剧都勉强,只能算想当然,怎么搬得上高考作文的台面?只能表明考生中国历史知识太贫乏。  而且,不谈用包拯“上斩昏君……”这种纯属民间想象的“清官”形象,来表达对皇权至上的专制社会的认识是否太天真;作为论据,岳飞不因岳云是亲子而放弃追究其违纪责任,包拯“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与“认知正误深浅”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举二人之例,是否秉公处理,哪里是一个如何认识事物真相的问题,关涉的是什么利益至上。正如窦娥在法场上唱的,她之所以蒙冤,“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才)使百姓有口难言”。那些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贪官污吏根本不是“认知”障碍,分明是黑了良心。学生连北宋“保全”了没有,岳家军活跃在北宋、南宋都搞不清,对她提更高的要求是不通情理,但考官们赞赏这种义理很差的文章,居然让它得满分,则肯定是考官们的认知水平有问题,虽然绝非出于亲疏远近的感情蒙蔽。  这些考官作为中国内地语文界的精英尚且如此,等而下之的教师中国传统文化水准如何可想而知。这当然不是他们的错。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课当政治课上,重的是思想灌输,要的是政治正确,“文革”十年破“四旧”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成长的语文教师,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必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正如岳飞“保全”不了北宋或者南宋,靠这样的教师,沿袭旧的为政治服务的语文教育模式,是“保全”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好在很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新编的语文教材,不论民间编的,还是教育主管部门编的,都开始大幅削减趋时的政治性篇目,而大量增加中国古代经典内容。朝这条路走下去,庶几可能无愧于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吧。
以上网友言论、签名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81 精华: 0 经验:6 点 金钱:44 元 来自: 注册: 2004-06-10
状态: 离线
河南佬

相册
个人博客
组别:中级会员
性别: 男
积分:701
帖子:1354
2004-07-24 23:34|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9#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贪官“保护伞”有多大?
鄢烈山
1月6日《人民法院报》刊载了《一个领低保金人的遭遇》,读来令人发指。1995年河南焦作市搞城建,群英水泥厂被迫停产,职工全体下岗;但直到2002年,厂里300多工人才纳入低保范围,每人每月享受120元低保金。孙红林因此失去经济来源,妻子离婚,他带着小儿子靠亲戚接济熬日子。2002年底,孙到该市山阳区百间房办事处张庆海那里领取当月低保金,张却要向他摊派30元的山水风光信封,孙不答应,张便不发钱。   去年1月孙到区民政局反映此事,张得知后,又拒绝发给孙1月份的低保金,并在电话中对孙破口大骂:“你他妈不是会告吗?别人都发了,就是不给你发,有本事你去告吧!”   孙带着儿子再次去找张领低保金,路上碰到张庆海领着李河派出所的借用人员王保良、一家澡堂的承包人田强。三人将孙打倒在地,尔后又将他弄到李河派出所毒打得昏死过去。   3月6日,孙红林含恨离开人世。此案引起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的行风评议小组的关注。但孙红林死后两个月,焦作市公安局的尸检报告仍然出不来,到6月28日惊动公安部长周永康作出重要批示,次日张庆海等人才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去年12月24日,山阳区人民法院以非法拘禁罪一审判处张庆海、王保良有期徒刑各10年,田强有期徒刑9年。   一篇文章抄了这么长,一是想让大家看看,张庆海、王保良之辈是多么丧尽天良,不仅为寻利“鹭鸶脚上劈精肉”,而且对贫民百姓发威凶残赛过虎豹豺狼;二是想说明当下在一些地方邪恶势力的“保护伞”是多么强大。一桩前因后果简单明了的人命案,涉案的不过是一个派出所借用人员、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且有民政局、市人大、政协、区检察机关站在屈死者一边,居然还要劳驾公安部长亲自批示,历时近一年,才得到一个初步的审理判决。   对张庆海、王保良我没什么可说的。我关心的是惩办了三个直接责任人,此案便了结,社会正义便实现了吗?那些竭力包庇张、王、田的人该当何罪,是否涉嫌枉法渎职?类似的,甚至性质比这更恶劣的司法腐败案、吏治腐败案,这些年我们见识了不少,往往有一种点到为止、丢卒保车的感觉。   我们应刨根问底的是:一、这样的恶人是谁选用的?是正门进的还是凭什么特殊关系录用的;若是边作恶边提拔的贪官又是得宠于谁?二、这样的恶人是什么人在极力庇护?哪些人与恶人结成了怎样的利益共同体,以致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干犯党纪国法而为之脱罪。他们又凭什么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三、这样的恶人在案发时众目睽睽之下尚且有“贵人”为之颠倒黑白企图一掌遮天,结案后聚光灯一熄,其保护人会怎样关照他们?被判刑的收监不久即“保外就医”,被撤职的不数日就官复原职或易地做官,乃至官升一级,这样的先例并非一个两个。 三问归一,如果不追究恶人、贪官的“保护伞”,不惩办那些对恶人贪官情有独钟而敢于徇私枉法、欺上压下的后台老板,就好比铲除几朵毒蘑菇,却不废掉生长这些毒蘑菇的树木,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毒蘑菇长出来害人。 (来源:南方日报 )
以上网友言论、签名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81 精华: 0 经验:6 点 金钱:44 元 来自: 注册: 2004-06-10
状态: 离线
河南佬

相册
个人博客
组别:中级会员
性别: 男
积分:701
帖子:1354
2004-07-24 23:35|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10#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政客的惯技  鄢烈山
近日读到一则小幽默,说有些初学英语的人喜欢以汉语标音。对
于English (英语)一词,学生甲标以“阴沟里洗”,学生乙标以
“应给利息”,丙标以“因果联系”,丁标以“硬改历史”. 结果,
甲后来成了卖菜的小贩,乙成了银行职员,丙成了哲学教授,丁成了
政客。这种“从小看大”的思路颇得太史公司马迁的真传,姑妄言之,
姑妄信之。而以“硬改历史”作为政客异乎常人的禀赋和“童子功”,
确是说到了点子上,令人不能不佩服说者洞察古今中外政治史的目光
如炬,而产生一种悠然心会的感觉。
历代手握权柄的政治家(politician ,politico),不管是正
派还是邪派(后者汉语贬称为“政客”)都十分重视历史的修撰。在
中国,自有文字始,帝王就设置史官,“左史记言(如《尚书》),
右史记事(如《春秋》)”,到后来不仅立国史馆,还要编皇帝每日
的“起居注”. 在外国,凯撒东征西讨忙得髀不生肉,还亲自撰写
《高卢战记》。英国战时首相温斯顿.邱吉尔则有《二战回忆录》、
《英语民族史》等煌煌大著问世,“由于他在历史和传记作品方面的
造诣……”而获得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政治家,一些热心参
与政治却不得登堂入室的哲士文人,也往往想通过修史达成自己的心
愿,比如孔子,比如司马迁,比如后世越来越多的自费撰史者。
修史为着什么?为了个人借以名垂青史的,为了将自己的思想观
点传诸后代的,为了方便后人以史为鉴的,可算是“后世派”;但更
有以修史干预或推动现实政治进程的“今生派”. 如孔夫子有感于礼
崩乐坏的时局,欲借修史而使“乱臣贼子惧”;如毛泽东在抗日战争
紧张的相持阶段,集中精力历时数年修撰《六大以来》等党史文件,
批判王明等人的错误路线,用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诚如
“毛主席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说,六大党书一出,许多同志解除了武
装,大家才承认错误,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人民出版社《胡乔木
回忆毛泽东》第183 页)。
正因修史这么重要,有这么大的用场,所以,那些正派的政治家
和史官就要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治史原则,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了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这样可歌可泣不惜以生命捍卫历史真实
性的良史;而那些邪派的政客,则要千方百计“硬改历史”. “硬改
历史”与其说是政客共同的癖好、无师自通的惯技,还不如说是他们
与生俱来的政治遗传病和不得不然的强迫症。倒行逆施的政客要欺骗
世人,向大家证明其权力来源的合法性,要蒙骗追随者,向大家证明
他们那一套政治方略的正确性,就必然要根据其政治需要剪裁历史修
改真相,以颠倒黑白惑乱人们的心智。
对于政客“硬改历史”,描写得细致入微令人肌肤尽粟的当是英
国作家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其主人公温斯顿在真理部纪录组工作,
他的任务就是根据“老大哥”的指示不断改写历史,以达到为人们洗
脑的政治目的。不幸的是,奥著不仅是寓言,也是预言。“文革”时
的中国,不是出现了将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硬改为林彪与毛
主席在井冈山会师的“历史”吗?现在,日本的一些右翼政客支持右
翼学者团体编撰了“新历史教科书”,他们一笔抹煞日本军国主义者
发动战争的血腥罪行,硬要将日本侵略者美化成亚洲各国人民的大救
星。他们公然声称“历史不是科学,历史要为现实服务”,显然其用
心不但在于推卸历史责任,更是欲为复活军国主义重新称霸亚洲而对
内统一思想对外制造舆论。
说“硬改历史”是政客惯用的伎俩,可谓知世之言。政客们坚信
“硬改历史”,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事实,就可以按照他们的意
愿,先入为主地控制人们的特别是年青人的意识,进而操纵人们的行
为取向。对此,善良的人们不可不保持高度警觉。
以上网友言论、签名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81 精华: 0 经验:6 点 金钱:44 元 来自: 注册: 2004-06-10
状态: 离线
河南佬

相册
个人博客
组别:中级会员
性别: 男
积分:701
帖子:1354
2004-07-24 23:38|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11#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鄢烈山: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泪流满面 --------------------------------------------------------------------------------
http://www.sina.com.cn 2004/03/25 11:02   文汇报
作者:鄢烈山  一家周报曾有个经典的言论标题,叫《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泪流满面》,说的是感动。所谓感动,往往是我们内心深藏的某种情感,被某个偶然的事物或事件所触发,不禁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甲申早春最令我感动的是这样一则小新闻: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想帮助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村女孩,开办了一间保姆培训班,结业者供不应求百分之百可以找到雇主;可是,他却为生源发愁。他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绝大多数农民不愿孩子给人家做保姆。看了这个消息,我几乎热泪夺眶而出。我的父老乡亲们,卑如微尘,生计困窘,却本能地有一种对生命尊严的追求。  我知道一些城里人是不会这么看的。新潮的会说这些农民观念陈旧,高贵的会鄙夷他们居然也挑肥拣瘦。事实上,市民中“损”保姆的人多了。记得举国瞩目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就不止一次表演拿保姆开涮的小品,讽刺她们好吃懒做,反客为主。生活中的保姆与雇主的关系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在保姆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保姆底气足一点,可以“挑剔”乃至“炒”雇主,但总的来说,保姆无疑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而一些自以为高贵的人,心中的保姆标准恐怕还是《雷雨》中低眉顺眼、逆来顺受的侍萍、四凤。  可是时代毕竟不同了。他们受了半个多世纪的无神论教育,不再像老祖宗一样承认贵贱属前缘是命定,他们本能的平等要求被唤醒了。如今的雇主大多数不会把保姆当旧时奴婢看待,但真正平等相待的也还珍稀。  我相信人生而有一种平等的愿望。即使是一只猴子,只要自以为有能力也要抢猴王宝座的。马斯诺的心理学将人的需要分为多个层次,从最低级的生存与安全的生理需要,到受人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将这个排序理解为台阶式的递进关系,在客观条件和步骤上也许是正确的;倘若理解为地位卑贱者只有第一层次的卑微需要,“高端”精英才有最高层次的心理诉求,那就大错特错了。那些缺衣少食为生存而劳碌奔波的人“身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但生存艰难并没有泯灭他们心中对于平等、自由与个人尊严的要求。俗语“忍为高,忍为高,忍字头上一把刀”,就形象地表达了最卑贱的人,累积在心底的不平之感。  中华民族的每一员都渴望平等、渴望被人尊重。智慧如诸葛亮,受到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的特别尊重,甘愿为之鞠躬尽瘁,“两朝开济老臣心”;卑微如无名无姓的士卒,由于将军吴起做出为之吮疽的姿态,甘愿不避矢石为之冲锋陷阵。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表述的就是中国人对于平等与自尊的渴望。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人们当然只能追求身份的相对平等,明知地位高贵的人摆出的平等与尊重姿态是在作秀,也多少感到满足。赵云难道不明白“刘备摔阿斗”,是“收买人心”吗?只为这样做的“主公”亦属难能而可贵。  对于没有“主子”意识或者说不承认命定主子的21世纪,我们的民众,如果不是衣食所迫,有谁甘愿依附于人受制于人,被人家颐指气使呢?  那些对进城的父老乡亲及其子女,动辄白眼相向的人们,你们能体会到他们渴望被人平等相待的自尊而敏感的心情吗?
以上网友言论、签名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81 精华: 0 经验:6 点 金钱:44 元 来自: 注册: 2004-06-10
状态: 离线
河南佬

相册
个人博客
组别:中级会员
性别: 男
积分:701
帖子:1354
2004-07-24 23:40|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12#
[转帖]鄢烈山经典回放
匆匆忙忙找了这么几个,还没来得及细看,自己先收藏起来:)[USECHGFONTE]
以上网友言论、签名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81 精华: 0 经验:6 点 金钱:44 元 来自: 注册: 2004-06-10
状态: 离线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1页1 跳转到页 [输入数字,按Enter提交]

发新主题
论坛跳转... 时事区   社区情报员   想说就说      有料天天报      愿望树   时评人家      征稿信息      福建评论      讨伐文贼   新闻评论   台海夜话 会所区   换客会   互助会   乐购会   饕餮会   驴友会 生活区   家有儿女   非常男女   大话房市   投资理财   清风车影   上班这点事   菁菁校园 时尚区   周易沙龙   健康养生   风尚潮流   星座物语 娱乐区   娱乐八卦   大话影音   灌水贴图 站务区   疑问建议   站务交流   新人报到
台海网   Sitemap 闽ICP证07001623
简洁版本 - 返回顶部
© 2006 - 2008台海网 版权所有 ()
基本状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版块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我的主题
我的帖子
我的精华
我的附件
我的相册
我的资料
帖子标题
相册标题
作  者

TAIHAINET台海网首页
新闻
论坛
博客
报纸
视频
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