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 pdf:李开周:文化,无需刻意“培植”或“保护” - 济南时报 - 舜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51:04
李开周:文化,无需刻意“培植”或“保护”

□记者 郑连根
李开周先生是著名的专栏作家、文史学者,出版的著作有《祖宗的生活》、《千年楼市:穿越时空去古代置业》、《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风华》等。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记者特意就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问题采访了李开周先生。下面就是这次采访的对话实录。
记者:又到清明节了,想请您谈谈有关传统节日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中国传统节日里面都有一个精神核心,就是修炼心灵,使之诚敬。现在,这种诚敬不在了,节日也就沦落成了形式。那么,如何重新赋予传统节日以实质性的精神内容?
李开周: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觉得现在对传统节日及传统文化还有一个过度阐释的问题。诚敬本来可能只存在一小撮人心里,绝大多数红尘众生没考虑那些,别人过节,跟着过节,如是而已。
记者:完全不考虑节日的文化内涵,就稀里糊涂地跟着“众人”走,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
李开周:我虽然整天在古书里钻,对传统文化也很痴迷,但我不认为普及传统文化有那么大的效果。古人比今人有原则,恐怕这原则是出于恐惧,而非出于诚敬。就像当年鲁恭王为扩建宫殿,在曲阜强拆孔子故居,一进孔子屋里,隐隐听到音乐声,就怕了,以为孔子显灵,赶紧停止拆迁,并且恢复原状。他不是尊敬孔子,是怕孔子闹鬼。我不认为古人就不逐利,古时士大夫的文心就不丧失。岳飞的孙子岳珂说过,他小时候在九江住,记得九江有座小山,风景秀美,很多名人题咏,后来石灰涨价,就有很多村民跑过来挖山烧石,才二十几年工夫,一座小山就挖得只剩一块峭壁了。从战国到民国,拆毁旧房、滥伐山林、盗坟掘墓、修旧如新,包括在河流上游建染坊、漂苎麻,造成水源污染,种种恶行从未停止。看《明清以来苏州工商业碑刻选编》,关于河流污染的记载比比皆是,只不过那时候工业尚不发达,重型化工还没出现,污染的程度比今天稍轻罢了。很多朋友认为道统若在,人心不至于如此浮躁恶劣,我也不同意。从董仲舒独尊儒术到民国建立,中间儒教何其昌盛,而士心未必高致,民心未必淳厚,翻翻历代文人笔记中偶尔提及的社会风气,骗术之盛行,流氓之狠戾,常常让人发指。奇怪的是,不管上一代多么肮脏,一到下一个历史时代,大家都能把上一代描绘得很干净,为所处的时代立一个虚无缥缈的榜样,以此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记者:您所说古人对鬼神不是敬而是怕,那“怕”算不是敬畏之一种?有所怕是不是比什么都不怕更好一点?现在的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敬畏,所以什么事都敢做。对此,您怎么看?
李开周:是,有所畏惧是好事儿。还以鲁恭王为例,他为扩建宫殿,强拆孔子故居,隐隐听到音乐声,就怕了,以为孔子显灵,赶紧停止拆迁。现在的一些地方官员,除了上庙进香、看风水之外,总以无神论者自居,别说听到音乐声,就是孔子从墓里爬出来,冲到推土机前自焚,他们也照拆不误。
记者:那又该怎么培养这种敬畏感呢?
李开周:我的愚蠢想法是:国民的敬畏感不是培养出来的,只要不打压,不欺骗,信仰自自然然就能生成,敬畏感自自然然就会枝繁叶茂。我不唯祖宗也不排祖宗,不唯蛮夷也不排蛮夷,适合即用,合用即美,这样生成的文化,自自然然就有民族特色,自自然然就枝繁叶茂,自自然然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回顾过往,唐也好,宋也好,当时灿烂的、优秀的、能让后人引以为豪的文化,似乎都不是刻意“培植”或者“保护”得来,它们都是自然生成。政府也好、文化界也好,似乎不需要刻意去引导什么或者扶持什么,不打压就行了。
记者:自由和良知本来就在人们的心中,只要不被打压,就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不是这个意思?
李开周:是。我还是相信人性本善的。佛家更相信这个,那种人性之善是至善。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吧,不过心里痒痒,过吧,过不出味儿来,很纠结。该怎么办呢?
李开周:我的愚蠢想法是:过到高兴、热闹、开心、放松,就是节日最大的意义。
记者: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