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日记图片:觅-----我读温经天的诗《素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26:15

素琴

“去找回/指法的精神之父。”——陈东东

 

流水过处,伯牙虚构面容,宇航员隔绝云层
呼叫未来之星
因循故者剔净血肉。
流水过处尽白骨——想迥异山岭
满腔焦土,一人立稳,天空更远
雁背起愁字,热兵器隔绝
气流,弦无辜,居中。
那人调涟漪服下暮色——商羽之前奏
摩搓造就人世,心法有别,伯牙半字不吐
那人却访遍镇落,绾两行浊雨系入
此地山何名,虚构之松柏
不与光影同。与地吸引力殊途,要见唯一神明。
泼洒时针叶替代骄阳,针针无情
情何物?何必悟
琴何物?沉降里只见霓虹,内设劲弓
镂刻字三四,不知谁名。
那人问素琴听得可是自身,琴微颤
又似未闻,扶了把松枝径向月兔——
呵!飞行器陨灭,何人乱踏,鞋印半空?
因独缺流水,素琴化身欲驱那广漠
之寒,之霜凝。回望寰球
流水已居光阴之缝
那琴央者又何人斯?三十八万里瞬息
子期望子期,忽两地,是一处。

                            ----------温经天2011-3-25

       对我来说,这是一首很挑战我的阅读理解力的一首诗!(实事求是地说,我感到了很大的阅读困难),但我喜欢它散发出来的纵横八极的、凛冽又温润的气息……

       所以,一遍遍地,以一个读者所应该具备的“慢”和“静”,反复阅读它-------《素琴》……
       此曲乃管平湖用“鸣凤”琴,根据据清末张孔山所传川派古琴曲《流水》所奏。
     
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经天应是感于此曲77年由美国“航天者”号带至太空所作

      这是经天的一位名叫“越石”的朋友关于这首诗发表的评论文字。经天回复中对这位朋友的评论文字予以了肯定!我从中仿佛真正看到了理解这首诗的那抹光亮!谢谢这位叫做越石的朋友。经天和越石可谓高山流水了。(我在想,一首《素琴》一定让经天更再次理解了《流水》的内涵所在!知音难觅,知音来,人生一大幸事啊!)

 

流水过处,伯牙虚构面容,宇航员隔绝云层

呼叫未来之星

因循故者剔净血肉。
    

  一曲《流水》随宇航员上天!人间之人于通过一曲高山流水来觅得茫茫宇宙之中的那个知音!人类的想法是美好的,然而也未尝不是天真的!这人世已经是一片焦土了啊,还唤那知音何来?这人间一荒凉知音难觅,岂与天外来客能成知音否?而“因循故者剔净血肉。”可见其心又何其虔诚的期盼,啊,剔净血肉了等你来乡人这一副相知的骨头啊!

 阅读这首诗,我个人认为,要牢牢地牵着诗中所提到的“那人”的衣角,得需要紧紧地跟着他的步子,不然就找不到“方向”了!即便就是紧抓住“那人”的衣角恐怕也不成,因为“那人”似乎具有上天入地的神力,他一会儿从“焦土”之上寻遍镇落, 一忽儿心神又随那素琴飞上了天空 ,赶往月球(这首诗的驰骋纵横之思非同寻常)

 在我写下上面的评论文字时,经天回复说,他是借子期来写真正的知音之神游。琴, 伯牙 子期 ,流水,是同时存在的四个主角。让它们彼此生发湖动,而宇航员不过是个引子,把时间里的听琴导向空间里的延展,其实更是拓开了时间期于无限。而子期不仅是子期,也是艺术的子期,性灵的子期,渴望知音者的复合在一体的子期。 哦,真好,这样的诗思神游真好!至此,我似乎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那人问素琴听得可是自身,琴微颤
又似未闻,扶了把松枝径向月兔——
呵!飞行器陨灭,何人乱踏,鞋印半空?
因独缺流水,素琴化身欲驱那广漠
之寒,之霜凝。回望寰球
流水已居光阴之缝
    

      这些文字让人读了心颤,是的,那凛冽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心颤。那独缺流水的素琴啊,它何其孤独寂寞,何其寒冷如霜凝,回望寰球流水已居光阴之缝,知音不再的疼痛惟有素琴可知!是啊,我们曾经的亲密的朋友,曾经无话不谈的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失踪了,不再回来,空留那个痴痴等候的人!究竟因为什么伯牙子期般的知音变成了陌路,究竟因为什么那曾经的知音再没有时间来倾听心灵的默契,究竟因为什么再没有了共同的话题,究竟因为什么致那“飞行器陨灭,何人乱踏,鞋印半空?”谁来能回答这些问题?哦,“摩搓造就人世,心法有别,伯牙半字不吐”哦,只有慨叹那“情何物?何必悟/琴何物?沉降里只见霓虹,内设劲弓/镂刻字三四,不知谁名。”

 

      温经天说此篇是向诗人陈东东的诗文本《流水》致敬之作。(还没有读到陈东东的《流水》,但仅从经天的文字里已经感受了艺术文本或者诗歌艺术的魅力或者意义。)沈雁冰说:文学的背景是全人类的背景,所诉的情感自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诗歌艺术是人生的反映,不当是个人或某一个人群情绪的反映,自然也是人类全体的精神的反映。从经天这首诗歌更可看出,人对于“知音”的渴望并不受地域或时代所限,无论隔着千山万水,无论隔着多么遥远的时空距离。人类精神的反映当被视为一个整体,诗歌艺术应当是一面反映全体人类的愁绪和痛苦,喜悦与微笑的镜子!

     

      “去找回/指法的精神之父。”——陈东东
      这句应当是经天这首诗的另一把解读钥匙!是的,人类携那一曲千古流传之《流水》上太空为了什么,这代表了全人类的一个共同心愿------人不应该是孤独的,人应该是有知音的,不仅仅在这个星球,不仅仅在这个星系,宇宙不应该是孤独的,宇宙之中,星球之间也应该是有共同的跃动频感的。事实上,我以为诗人所说的“精神之父”,更是指得人类的共同信仰,而这共同的信仰和法------真、善、美当存在于我们所在的茫茫宇宙之中,是这个宇宙的所有事物包括人类共同的支撑和信仰!只是,似乎在我们这个破碎的星球上,人类整体上已经丢了这“法”,我们一起去找回吧,带着那一曲流水之音!

 

       我觉得对于一首诗歌的内涵可以在如下层面进行分析:
       1、从字面上看,诗人说出了什么意思。
       2、诗人到底想说什么。
       3、作品具有什么样的实际含义,它象征或暗示着什么。
       4、在文字中发现诗人没有明确察觉到他想说什么或者说了些什么,也就是说诗人自己没有明确察觉到的在很深的地方左右着其本人的思维写作的潜在的东西或者动因,也就是诗人的无意识写作趋向。 
      对写作无意识趋向的认识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写作时的无意识趋向。
      2、诗中人、物或者意象安排使用的无意识趋向。
      3、诗人与读者之间没有意识到的关联作用或者关系--------我认为这些分析,可以很好的增进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和解释,也可挖掘出新的更为有意义的发现 !      若从以上几个方面和层次上深入阅读经天的这首《素琴》,我当有更多的收获了……上面经天说出了他写作这首诗的最基本的初衷,我试图进入的可能就是经天写作无意识趋向中所隐秘的那部分内容了!在此,不作解读和分析了,因为感觉对这首诗还需要细读,也恳请经天原谅了……


     另外,以我个人的体会,从诗歌写作角度讲,我认为经天在这里把其个人对于象征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掌握运用到了极致!这首诗的象征化写作,在文本形态上表现为主体意旨的哲理性,情节内容的超现实浪漫主义色彩和暗示性,以及叙述抒情方式的极具诗意性!这首《素琴》,含蓄、凝练,跳跃,抒情,其中的情节感带来了情绪的牵引,情绪的升华就是一种诗感的内在的精神诉求。或者,其中并无情节说,“那人”的魅力就在于指引,在于一种象征和暗示,给人留下一种摸不着看不到而又很真实的情感实事和如梦的真!经天对于这首诗的处理,我认为是一种从具象到抽象的高度提炼,更在于表层情节之外的理性表达!


    “子期望子期,忽两地,是一处。我更希望子期与伯牙总是同在,永远同在!我想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了!

      关于这首诗,我依旧在反复地阅读中……

                                      -------初稿于3月26日夜,整理于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