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英灵从未被遗忘——对和平时期牺牲英烈的清明祭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57:48
英灵,从未被遗忘
——对人民子弟兵和平时期牺牲英烈的清明祭奠
新华网北京4月4日电(赵薇、卿青松、崔炯臣 秦富梁)“兵娃们,这壶酒是阿妈带给你们的……”76岁的藏族老人尼玛,将盛满青稞酒的铜壶举过头顶,双手颤抖着慢慢倾倒在山坡上。眼泪,如青稞酒一般,在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恣意流淌。
清明节前夕,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鲜水镇孜龙村呷乌沟的山坡,被前来悼念战友的官兵和闻讯赶到的群众站得满满。
2010年12月,当凶猛的火势将脚下这片土地几近吞没,15名来自甘孜军分区的扑火官兵,在烈焰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这个感怀先人的清明节,与道孚的15名烈士一样,那些牺牲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名字,被深情地反复提起。
英灵未被遗忘。他们,将在烈火与鲜花中得到永生。
倒在抗洪大堤上的身影,没有被遗忘。
如果没有牺牲在’98抗洪的大堤上,英雄李向群今年也该33岁了。而今,他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海口市东山镇的李向群纪念广场上:肩扛沙袋、眼眺远方。
清明节前,英雄的父亲李德清再次来到儿子雕像前——他的面前,是来自武警海南总队训练基地的100余名武警官兵——他们,与当年的李向群一样年轻。
每年清明,这个基地都会组织官兵来到这里,请英雄的父亲讲述李向群的故事。“李向群曾4次晕倒在大堤上,‘新时期英雄战士’带给官兵们的精神力量,不可估量。”训练基地主任闫德峰说。
或许,英雄战士的名字,也曾深深镌刻在关喜志心上。12年后,当洪水再次咆哮而来,关喜志牺牲在抗洪指挥一线。
清明节前,关喜志生前所在团——沈阳军区某工兵团全体官兵在驻地北山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缅怀革命先辈、悼念战友喜志”的祭奠活动。
面对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在鲜红的八一军旗前,官兵们举起右拳,重温军人誓词。“英雄的精神,将与誓词一样,代代相传。”工兵团政委管序东说。
累死在抗震一线的英雄,没有被遗忘。
武文斌的遗像至今挂在济南军区某红军师炮兵指挥连的门口,定格成黑白的年轻面容前,80支菊花开得鲜艳——这是连队的80名战友,献上的哀思与怀念。
而“武文斌”这个名字,并不是在清明时才被提起——连队每晚点名,第一个名字,就是“武文斌”。他在汶川抗震的故事被反复讲述,他生前住的床铺至今还在保留,甚至在平时演练、拉练返回连队后,战友们都要站在武文斌的遗像前,向他做一个汇报。
“虽然文斌离开我们快3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武文斌生前所在班班长姜春雷说,“他的精神一直激励、鼓舞着我们,他一直在我们的身边。”
为保护群众生命而纵身跃入江流的身影,没有被遗忘。
2009年8月9日,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蒙古族战士邰忠利,为救落水群众,永远消失在界江的漩涡中。
凛冽的寒风中,大兴安岭军分区边防线上的部队官兵、驻地干部群众和学生,来到黑龙江边邰忠利烈士纪念碑前,共同祭奠这位蒙古族战士。
呼玛县的百姓们为英雄献上了一朵朵白花:“今年我们会种下你最喜欢的菊花,希望你在天堂能够看见。”
或许,战友们深情朗诵的诗,是献给英雄的最好礼物:
“纵身一跃跃上了,人生的高峰,无畏的背影留下了,岁月的感动,就在亲人的目光里,你印证了军人的永恒,战友啊,战友,你用生命,印证了永恒……”
他们,牺牲在洒满和平阳光的中华大地;他们,牺牲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在互联网上,一些网友自发为英烈建立了网上纪念馆——“抗洪英雄”高建成、抗击非典的微笑天使李晓红、为保护群众放弃跳伞牺牲的飞行员李剑英、“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用生命飞翔的邱光华机组……
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于共和国的旗帜上,也深深写在人民的心坎上。
“水灾来了是兵娃上,火灾来了是兵娃上。”尼玛始终未能擦干眼泪,“他们是为了我们才走的啊!”
英灵,怎会被遗忘?
英灵,从未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