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子晴邱胜翊吧:不做情绪的奴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7:36

不做情绪的奴隶

 

 

 情绪需要自身调控(1)

 

    不做情绪的奴隶

 

    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考试前焦虑不安、坐卧不宁?受到老师父母批评后眼前一片空白,不愿上班?和同学朋友争吵后,气得上街乱逛;买一堆不合时宜的东西泄愤?

 

    像这类“犯规”的举止,偶尔一次还不要紧,如果经常这样,可就要小心了!因为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成了“感觉”的奴隶,陷于情绪的泥淖而无法自拔,所以一旦心情不好,就“不得不”坐立不安,“不得不”旷工、“不得不”乱花钱、“不得不”酗酒滋事。这样做不仅扰乱了自己的生活秩序,也干扰了别人的工作、生活,丧失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对有些人而言,情绪这个字眼不啻于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领导常常对员工说:“上班时间不要带着情绪。”妻子常常对丈夫说:“不要把情绪带回家。”……这无形中表达出我们对情绪的恐惧及无奈。也因此,很多人在坏情绪来临时,莽莽撞撞,处理不当,轻者影响日常工作的发挥,重者使人际关系受损,更甚者导致身心疾病的侵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是靠IQ(智商),80%是凭借EQ(情商)而获得。而EQ管理的理念即是用科学的、人性的态度和技巧来管理人们的情绪,善用情绪带来的正面价值与意义帮助人们成功。

 

    真正健康、有活力的人,是和自己情绪感觉充分在一起的人,是不会担心自己一旦情绪失控会影响到生活,因为,他们懂得驾驭、协调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让情绪为自己服务。

 

    当你明白自己的情绪不对劲后,你要去认识,有哪些责任是自己应该负责却没有做好的,又有那些责任是外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你因迟到,遭到上司的罚款处罚,心情很沮丧。那你就要追问自己:“此事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外部的原因?”如果是属于堵车之类的外部原因,那么不必太在意。如果是自己动作慢,常起晚的原因,那就改变习惯而不是谴责自己。如果因此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领导的处罚也是值得的。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自己遭遇的不幸归因到外界,比如,上司批评自己是因为一直就看不惯自己,而这种假想出来的不公平感会让人的情绪雪上加霜。此时,如果你能够及时地消除对方的“假想”,并现身说法,定可以帮助对方卸掉一个沉重的包袱。

 

    此外,对于已发生的事情,可能已经对现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可能得罪了上司。你除了要认识到无论前面发生了什么,都属于过去外,还要帮助自己寻找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比如,要如何做才能减轻自己给领导造成的负面印象?怎样才能让领导重新信任自己?为此,你可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件事的发生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2.现在的状况还有哪些不完善?

 

    3.你现在要做哪些事情才能达成你需要的结果?

 

    4.在达成结果的过程里,哪些错误你不能再犯?

 

    当人面对自己有危险的事情时,会产生恐惧、担忧、焦虑,而一旦思索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帮助自己增强对事情的“可控制力”,你的负面情绪也就会得到缓解。

 

    长期的消沉情绪对整体各系统的功能有极大的影响,怎样摆脱和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呢?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兰迪,提出了七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1.针对问题设法找到消极情绪的根源。

 

    2.对事态加以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坏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

 

    3.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

 

    4.不妨自我犒劳一番,譬如去逛街,逛商场,去饭店美餐一顿,听歌赏舞。

 

    5.思考一下,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问题。

 

    6.想一想还有许多处境或成绩不如自己的人。

 

    7.将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往昔做一对比,常会顿悟“知足常乐”。

 

    给自己画一个“心情谱”

 

    说到“心情”,人总觉得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个人什么时候拥有什么样的“心情”,恐怕只有自己知道。那么怎样才能对自己“心情”有个具体了解、以便好好地管理它呢?现在就让大家掌握一种办法。

 

    借助物理的光谱、波谱以及色谱的概念,我们假设人类的心情也有这样一条“谱”,且把它记录下来加以研究。

 

第一部分 第二章  情绪需要自身调控(2)

 

    好,现在就行动。请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测一测你的心情。

 

    首先,用铅笔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像我们小时候画过的“数轴”。然后从左到右在直线上平均画出10个刻度,分别写上1至10的数字。

 

    接着,把你认为的坏心情用熟悉的词汇描述一下:痛苦、忧伤、悲哀、愤懑、沮丧、烦躁、或者郁闷?再用同样的方法表达心情一般的时候:麻木、索然无味、平淡、还是宁静?最后,让我们满怀憧憬,想象一下你所期待的好心情:欣慰、满足、愉悦、感恩、激动、兴奋,乃至幸福。

 

    请从这些词汇或者你认为更合适的词汇中挑选10个,以你的理解,按照不同程度的心情由低向高排列,并标注在相应的数字刻度下。

 

    (1)痛苦、(2)沮丧、(3)郁闷、(4)索然、(5)平淡、(6)宁静、(7)欣慰、(8)愉悦、(9)兴奋、(10)幸福

 

    评价一下你现在的心情,请在“心情谱”上选择与你心情相对应的词汇。如刚遭遇不幸,非常痛苦,你的心情指数就是1;若是觉得“没劲”,情趣索然,你的心情指数就是4;假如衣食无忧、家庭和睦,心情介于宁静与欣慰之间,你的心情指数就是;而要是刚买了车,加了薪水,或者孩子上了重点中学,比较兴奋,你的心情指数就是9。由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所以即使遇到同样的事,心情反应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新婚燕尔或是金榜题名,有的人可能感觉非常幸福,也有的人仅感到愉悦而已。

 

    除了可以测量心情指数,人还可以通过以上这条“心情谱”了解自己心情特点。

 

    如果你的心情指数波动不大,比如从平淡、宁静到欣慰;或从郁闷、索然到平淡之间徘徊,维持在3个数级内,说明你的心情谱较窄,情绪相当稳定。

 

    也许你的心情指数经常在4到6个数级之间波动,说明你的心情谱相对宽泛,心情感受较为丰富。

 

    而你的心情指数若是超过6个数级,跳跃幅度较大,如可以感受到深深的痛苦,也能够体验到莫大的幸福;或者忽而沮丧,忽而兴奋,那就表明你的心情谱相当宽,并且细腻、敏感,但情绪不够稳定。

 

    通过这条“心情谱”还能了解人的心情背景:如果心情谱偏右,指数经常在5以上,表明你的心情背景较为明朗;如果心情谱偏左,指数经常低于5,那就显示你的心情背景比较阴郁。

 

    有位女士从小就喜欢函数图,她觉得它们的曲线实在太迷人了,后来,这位女性发觉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情其实就跟这些曲线一样,围绕着坐标轴上上下下地起伏着,很有趣。于是她就用函数曲线来记日记了。这位女性每天都会用一段时间来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根据自己的心情好坏来绘制曲线,然后在旁边写上注释。心情好,她就把曲线画到横坐标轴上方,如果明天心情更好,曲线就会一直攀升,或者稍微下降;如果心任特别差,她就把曲线画到横坐标轴下方,如此反复,就给自己的生活画出了一张函数图。

 

    比如里面有一个攀升得很高的波峰,这是女士生下女儿的时候,那时候她幸福极了,所以她把这根曲线画得特别高。还有一个是她母亲去世的时候,她画了一个下降得几乎到了图纸最底端的曲线。那时候这位女性难过极了,她觉得整个世界都空了许多,所以她把这根曲线画得特别低。

 

    图上的一个又一个波峰和波谷表示的还有:恢复高考后,她考上大学的日子;女儿生一场大病的日子;她当上先进工作者的日子;她离婚的日子;女儿考上大学的日子。

 

    而最近两年记下来的有:隔壁的黄师傅帮她搬液化气瓶,女儿在母亲节送了她一枝粉红的康乃馨,她带着小区里的小孩子去春游,这女儿为了男朋友的事和她吵嘴……越往后翻,女士的本子上记的事增越来越琐碎,都只是生活中一些极平常的小事,而且那根曾经起伏跌宕的曲线也越来越趋于平和,几乎都是在横坐标轴的上方与横坐标轴平行着向前延伸,只偶尔有一些小小的起伏,却都没有下降到坐标轴的下方,完全没有前面几页那样的大起大落了。

 

    对此,这本心情函数图的女主人这样说道:

 

    “现在翻起前面的那些日记,发觉那些曾经令我痛苦不堪的日子好像也没有当时那么严重了,我还觉得当时自己真傻,怎么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去做无谓的痛苦挣扎?我完全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去做一些更有意思的事,至少是做一些令自己开心的事。所以我现在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有时候受了别人的帮助或者是和一些天真的孩子在一起都令我觉得很开心,我觉得每一天都是那么开心。

 

第一部分 第二章  情绪需要自身调控(3)

 

    “当然,女儿和我吵嘴的时候我还是会烦恼一下的。不过它很快就过去了,我的心情依然很好。”

 

    这只是她绘的心情函数图,假如你的情绪不稳,建议你也可以试试给自己的生活画一张这样的图,用以了解自己的情绪,调控好它。

 

    好心情可以“装”出来

 

    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令他惊奇的是:他不久就发现自己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装作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我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较有自信心,在事情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假喜真干”,就是假装自己喜欢,并且付出实际行动。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提出:“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这态度往往就使你的兴趣变成真的。这种态度还能减少疲劳、紧张和忧虑。”有位办公室秘书,经常要处理许多烦琐的书信文件,还要抄写和打字,工作很枯燥无味,被累得精疲力竭。后来她想:“这是我的工作,单位对我也不错,我应该把这项工作搞得好一些。”于是决定假装自己喜欢这项工作(其实很讨厌)。此后,她发现一个重要事实:如果假装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真的就有点喜欢它了。而且,一旦喜欢起自己的工作,就能做得更有效率。由于工作得好,她被提升了。她说现在她总是高高兴兴地超额完成任务,而这种心态的改变所产生的力量,实在是她最重要的大发现,确实神妙无比。

 

    有位找我咨询的女孩,从走入咨询室的第一时间,就给我一种“阴沉”的感觉。这位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眉头紧锁,声音低沉,萎靡不振。她告诉我:“进公司半年了我就没有笑过。实在是太压抑,我很怕上司,很害怕同事。”我知道这样的来访者积压着太多的情绪,“大道理”是无法说服和改变她的,于是我采用了一个特殊的处理思路。

 

    我让她把自己害怕、担心、讨厌的事情一一列举出来,结果她写了很多。我告诉她:“现在把你列举的每一件事情都读出来,不过读完一条就要装出自己很高兴的样子,发出‘哈哈’两声。”女孩听了大惑不解,但还是按照我的要求做了。很出乎她的意料,读着读着,她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样的笑声让她心情好了很多。这时我们才开始进入了正式的咨询。

 

    心理学中有个重要的原理:扮演一个角色会帮助人们体验到他所希望体验到的情绪——在情况捉摸不定时,要更加自信,在事情搞糟了的时候,要更加快乐。

 

    几十年来,心理学家都认为: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我们常常逗眼泪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了。情绪改变导致行为改变。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搏率和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新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心临美境”。

 

    例如,一个人在烦恼的时候,可以多回忆愉快的时候,还可以用微笑来激励自己。当然,要真笑,要尽量多想快乐的事情。高声朗读也有帮助,只是读书时应有表情,且要选择能振奋精神而非忧郁之作。一项心理研究显示:心情烦恼的病人带着表情高声朗读后,他们的情绪亦大为改善。

 

    利用有意识的动作来改变我们的心情,利用用心情来改变我们的行为,这是帮助我们度过生活中困难时刻的有用方法。英国小说家艾略特曾写到:“行为可以改变人生,正如人生应该决定行为一样。”如果我们能记住这句格言并遵照它去做,我们就能获得更充实更快乐的人生。

 

第一部分 第三章  战胜挫折的法宝(1)

 

    提高自己的“抗挫折力”

 

    有两句古诗这样写道:“欲登太行雪满山,将度黄河冰满川。”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受挫折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经受过大挫折比如逆境的人,对小挫折就不在意了;从来没有受过挫折的人,稍有不如意就会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抗挫折力——也就是一个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抗挫折力的大小,同人的经历有关,也同人的意识、意志有关。一个能够正确对待挫折,意志比较坚强的人,在同样的不如意面前,他的情绪波动相对就比较少,挫折耐力则相对比较高。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学家对65~75岁老人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心力强盛的人比心力交瘁的人平均多活岁。所谓“心力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完成某项事业而活,即使已老却仍忘年地工作,不知疲倦,总觉得自己年轻。二是为完成某种责任而活,或为后代求学,或为老伴有依靠等,总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地去工作,积攒财富,干什么都觉得有滋味。三是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疾病,或曰“心理抗争力”强,这种人病后容易康复。

 

    这最后一条“心理抗争力”强,其实就是抗挫折力。

 

    有专家提出了一个“逆境情商”的概念(AQ),用以测试人们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现在,AQ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过去10年中进行的1500多项有关AQ研究的结果显示,AQ高的人手术后康复快,销售业绩也是AQ低的人的三倍,在公司中升迁的速度也快得多。

 

    怎样提高AQ呢?应对逆境的能力可以分解为四个关键因素,即控制、归属、延伸和忍耐。控制就是认清自己改变局面的能力;归属是指承担后果的能力;延伸是对问题大小及其对工作生活其他方面影响的评估;忍耐是指认识到问题的持久性,以及它对你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要调整好这四个关键因素,就要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这样的思考:这个问题导致的今后两天必然发生的结果是什么?对于这些必然结果,你最有可能改变的(即使部分改变)是哪些?怎样做能防止问题的扩散?有什么迹象表明问题的后果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样一份在脑子形成的清单可以使我们在问题发生后减少恐慌,并帮助我们确定轻重缓急。

 

    让我们来看一个“逆境情商”高的实例:

 

    山里住着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在他不断地辛苦建造下,终于完成了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有一天,他挑着砍好的木柴到城里交货,当他黄昏回家时,却发现他的房子起火了。左邻右舍都前来帮忙救火,但是因为傍晚的风势过大,没有办法将火扑灭,一群人只能静待一旁,眼睁睁地看着炽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栋小屋。

 

    当大火终于灭了的时候,只见这位樵夫手里拿了一根棍子,跑进倒塌的屋里不断地翻找着。围观的邻人以为他在翻找藏在屋里的珍贵宝物,所以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视着他的举动。过了半晌,樵夫终于兴奋地叫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邻人纷纷向前一探究竟,才发现樵夫手里捧着的是一片斧刀,根本不是什么值钱的宝物。

 

    只见樵夫兴奋地将木棍嵌进斧刀里,充满自信地说:“只要有这柄斧头,我就可以再建造一个更坚固耐用的家。”

 

    事情对我们发生什么作用,将依它使我们在内心发现什么来定。生命并非总是由一手好牌来决定,往往倒是由善于处理一手坏牌来决定。

 

    苦难不会长久,强者却可长存。

 

    挫折来了“迎上去”

 

    有些人在遭遇重大挫折时,往往会激起否认的心理反应。比如,有人患了癌症后,不愿相信这是事实,老怀疑医院是不是搞错了,比如检查是不是和别人的搞混了。就是等检查结果是自己的确凿无误后,仍不愿接受现实,总爱在那儿假设要是当初不怎么怎么就好了,陷入了无限悔恨之中。失恋的人也不愿意承认分手的事实,总幻想着能旧情重续。对方稍有什么表示,自己就很容易联想到是否要回心转意。

 

    否认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它将已发生而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否定,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这种防卫术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

 

第一部分 第三章  战胜挫折的法宝(2)

 

    事实上,主观的否认事实并不能否认事实的客观存在。一言以蔽之,否认其实就是不接受事实,不能正视挫折。因此它的作用是消极逃避,于自己的人生是不利的。卢梭曾说过:“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折磨,惧怕不测的事情,那么他的人生就只剩下‘逃避’二字”。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是很多的。俗话说:“不如意事常有*。”我们一生很少有几次真正感到自己的生活一帆风顺,海阔天空。人生际遇不是个人力量所可左右,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的环境中,惟一能使我们迎接挫折而不被其击倒的办法,首先便是正视它,接受它。

 

    有一个人担着两筐茶壶去集市上卖,谁知他在经过一个山坡时,几个茶壶从筐里掉出来,摔了个粉碎。他头也不回地向前走,这时有人提醒他说:“喂,你的茶壶摔碎了,你还不快看看!”这人回答说:“既然已经摔碎了,看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人堪称是一位生活的智者,因为生活中,能像他一样的实在不多。我们见到更多的是遭遇挫折损失后,或痛心疾首,悔恨不已,或痛哭流涕,悲苦不堪。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不说,甚至因为分神,弄不好还会打碎更多的“茶壶”。

 

    在一次车祸中,雪虹残废了,无情的车轮碾断了她的右腿。原本幸福的生活,一下子被蒙上了阴影,快乐的她变得忧郁、消沉。在那阵剧烈的肉体疼痛消失后,继而便是一阵灵魂的抽搐,它便深深地刺痛着她,在精神上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整天萦绕在雪虹脑子里的,尽是一些消极的思想,完了,这辈子算完了。一下子时空变得苍茫。昏暗,一瞬间,雪虹犹如掉进了一个冰窟;寒冷而彻骨。深深地陷入绝望中,难以自拔。

 

    直到有一天,雪虹被几个朋友挟持着拖上大街,走至十字路口,忽然看见一个身影,见他双手握着板凳,一推一送地拖着他那失去双腿的身子,步履艰难地走了过来。雪虹不由得停下脚步,望着他。当他走过雪虹身边时,他看了看她,随后对雪虹笑了笑,依然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那臂膀如此的坚实,那身影异常的稳健,更是那深邃的目光,透露出那么多的自信。雪虹被震撼了,看着这逐渐消失的身影,她不住的沉思、自省——终于,在这一瞬间,雪虹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遭受不幸在所难免,回避就是逃避,只有接受不幸才能走出不幸。

 

    史铁生说:“对困境先要对它说‘是’,接纳它,然后试着跟它周旋,输了也是赢。”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首先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迎过去”。

 

    对自己说声“不要紧”

 

    一位教授说:“我有句三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能使你们心境平和,对你们会大有帮助,这三个字就是:‘不要紧’。”

 

    假如你容易感到受挫折,建议你在笔记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不要紧”三个大字,它可提醒你不让挫折感和失望破坏你的平和心情。

 

    之后有一天你爱上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帅小伙,我们假设他叫C君。此时C君对你很要紧,你确信他是你的白马王子。

 

    可是有一天晚上,C君温柔婉转地对你说,他只把你当作普通朋友。你一下子懵了,不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此时你又看到了“不要紧”那三个字,但你觉得它不起作用了。

 

    “要紧得很。”你喃喃地说,“我爱他,没有他我就不能活。”

 

    但此刻希望你能先静下心来,再重新体会一下这三个字,问一下自己:到底有多要紧?C君很要紧,我很要紧,我们的快乐也很要紧;但我会希望和一个不爱我的人结婚吗?

 

    日子一天天过去,你发现没有C君你也可以生活。你仍然能快乐,将来肯定会有另一个人进入你的生活。即使没有,你也仍然能快乐。

 

    再后来,一个更适合你的人真的来了。

 

    从记事来,晓江便三天两头见到母亲为失眠而烦恼。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睡觉竟成了他的沉重负担。中学时代,每遇期中、期末考试或其他“有关紧要”的事,不管晓江准备得多么充分,临考前,总要为能否睡好觉而忧虑;应考时“昨晚没有睡好”又像幽灵一样弥漫在他的四周。能否睡好成了晓江能否考好的关键,而平时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倒好像是“无关紧要”的。工作后,晓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仿佛条件反射似的,开始时也像以前一样,总因担心失眠而失眠。但几个回合下来,他发现有无睡好并不是自己以前想象的那么重要,只要平时复习好了,即使因“昨使没睡好”而偶有临场所失,也仅仅是美中不足而已,于是,晓江这样想,不要紧。为了睡好觉在临考前的晚上不复习的习惯没有了,应考时常被“昨晚没睡好”的意念而扰乱的事没有了。这个“不要紧”,使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复习和考试这“有关紧要”的事情上来,因而,精神比以前轻松得多,学习比以前有效得多。就这样,“不要紧”成了他生活中用以保持内心平衡的一个砝码。

 

第一部分 第三章  战胜挫折的法宝(3)

 

    人生在世,有许多使我们的平和心情和快乐受到威胁的事情,实际上细想开来,是不要紧的,或者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要紧。

 

    或许你会因一时的疏忽因漏做一道考题,或许你因无意的举动而受到一次批评,或许你会因偶尔的闪失而错过一次机会,每当此时,请你悄悄地对自己说:不要紧。

 

    初恋的情侣离你而去,不要紧,你仍可以在这个世界活下去,心爱的人总会来到你身旁;领导对你持有偏见,不要紧,你仍可以在这里待下去,总会有一天他会全面地了解你……偶尔的闪失,也不过是美中不足,仅是十指中的一指。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里搏击,总会有许多说到底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不如意之事,许多威胁我们心灵平静和幸福的事是无关紧要或不像我们所以为的那样有关紧要的。生命是由多数的必然和个别的偶然组成的,只要我们能把握必然,就能驾驭命运的契机,使其沿着应有的轨迹运行。如果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事太介意,你就会被生活所压倒,由无数个必然构筑起来的世界反倒会因此而倒塌。

 

    朋友,当你面对挫折而感到痛苦时,请你对自己说一声:不要紧。

 

    祸兮福之所倚

 

    思想家说得好:“顺利只能引导我们走向世界的一端,不幸却能将我们调转方向,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另一端。”人要懂得善待不幸、辩证观事,深知很多事情从眼前看来可能是坏事,但从长远来看,也许正是幸福和快乐的先兆。

 

    中华医学会的会长钟南山,有一天在睡梦中突然觉得心脏不舒服,胸闷,有点呼吸困难,家人连忙把我送进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心脏发生了小面积的心肌梗死,幸亏发现得早,他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很快就康复了。

 

    然而这次生病之后,钟南山的心情一直非常低落,情绪一落千丈,觉得自己的身体大不如以前了。有一天,他正在散步,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表哥给他打来了电话。他第一句话就说:“祝贺你!”钟南山当时一听有点不高兴,我这么倒霉,还有什么好祝贺的呢?没想到表哥接着说:“之所以祝贺你,第一是因为你这个病没有发生在出差途中,可以很及时地到达医院;第二,梗死的只是很小一段血管,不是重要部位;第三,这件事正好给你一个警告:要注意身体了!”

 

    表哥的一席话让钟南山的心情豁然开朗。是啊,如果不是这次小小的意外给自己敲响了警钟,自己可能还会像以前那样喜欢吃煎炸油腻的东西,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工作起来忘记休息……如果一味这样下去的话,自己可能一下子就完了。现在,生活上的很多坏习惯钟南山都改了,这件坏事不正可以变成好事吗?

 

    对此钟南山感叹道:“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挫折,但我相信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其实就是要我们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的挫折。”

 

    白领丽人小璐有一次和一个客户在谈项目时,双方非常投机,对方突然决定立刻签订合同。可当时再通知日方主管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小璐出面与对方签订了合同。其实细算起来,那应该算是一笔大单。但后来公司却以她擅自越权为由,向她提出了解约。当时小璐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为企业带来了这么多的效益却仍得不到信任。后来她从侧面了解到由于她的能力很强,她在公司内部的对手向日方管理打小报告,说她与客户私下有金钱交易。而这次她与客户签订合同,让本来疑心就重的日方经理下决心“炒”掉她。

 

    对这个决定,小璐非常气愤。但冷静下来后,她认为自己在这样的领导和这样的企业工作,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会非常不利,这次的离职其实也是自己重新发展的一个大好契机。只是如果是以自己被“炒”为结局,实在不甘。于是她找到公司,要求由自己提出辞职。

 

    在谈自己的经验时,小璐觉得“被炒”未必是件坏事。知名企业有它吸引求职者的巨大魅力。但同时也要看清,作为知名企业,尤其是外企,它们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完整的体系。这些在成为企业优势的同时,也会成为个人发展的绊脚石。

 

    伊琳·艾根曾在慈爱会中同广为美国人所敬爱的泰瑞莎修女共处三十余载。在她的一本书中记述了泰瑞莎修女对待人生的态度:

 

    “一次,当我做完弥撒,和泰瑞莎院长谈到人世间诸多的困难挫折时,她对我说;‘其实,世上的艰难困苦又何尝不是俯拾皆是,但如果我们视其为上天恩赐的礼物,那么人们周围便会减少几许悲观,平添些许快乐……’

 

    不久以后,我和泰瑞莎院长乘飞机去纽约。但飞机起飞前却发现了故障,被迫停飞。当时,我感到失望和沮丧,但想起了泰瑞莎院长曾说过的话,便这样对她说道:‘院长,我们今天得到了一份礼物——我们得待在这儿等四个小时,您不能按计划赶回修道院了。’

 

    泰瑞莎修女听完我的话,微笑着看了看我,然后便安然地坐下来,拿出一本书,静静地读了起来。

 

    从那以后,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磨难与挫折时,便会用这样的话语来表达:‘今天我们又得到了一份礼物’、‘嗯,这可真是个特殊的大礼物’……而这些话竟然有着神奇的效果,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困顿难释的心境变得开朗,莫名的烦恼也消失不见,连微笑也会在说话间悄悄爬上人们的脸颊……”

 

第一部分 第四章  别让愤怒毁了你(1)

 

    冲动情绪急刹车

 

    去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中,法国球星齐达内,在加时赛的最后10分钟用头冲撞对方球员,用一张红牌为自己的世界杯生涯画上了句号,并导致整个球队把冠军拱手让给意大利。据说当时他是由于受到对手挑衅才情绪失控,一失足成千古恨。

 

    愤怒就像是在喝酒,一旦你喝了第一杯,就会一杯接着一杯地喝下去,越喝越醉,愤怒就像酒瘾一样,让易怒的人控制不得,一旦陷入愤怒的情绪里就无法自拔。

 

    其实,冲动是一种最无力也最具破坏性的情绪,它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使自己生气的事,一般都是触动了自己的尊严或切身利益,很难一下子冷静下来,所以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的情绪。

 

    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火气平息呢?有一种理论认为,把火气发泄一通,将会使你的感觉好受一些。但是,心理学家们认为,这是一种最糟糕的做法,而且根本就行不通。他们为此向人们提出了一种名为“重新判断”的方法,即自觉地从一种比较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他人对你的“冒犯”。仍以上面这个例子来说,当你遇到有人超车时,如果你能对自己说:“这个人大概有什么急事吧。”或者说:“也许我的车开得的确太慢了。”那么,你就不至于会发火了。心理学家们在经过调查后发现,“重新判断”的确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

 

    空间距离的调整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当我们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忽然感到气愤而可能失去控制时,应该马上离去,“眼不见心不烦。”比如,你到商店去买东西,遇到售货小姐该理不理的态度,会渐渐的愤怒起来。这时,你最好嘀咕一声“死了张屠户,不吃浑毛猪”,在选一家商店去。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认为,美感取决于人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的远近。那么,恶感也是如此。

 

    想象自己的嘴上贴了一个“密封胶带”,反复告诉自己当发怒的时候,千万别立刻发泄,否则就会“伤”了自己。愤怒是一种人的弱点,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是一种勇气,大胆和勇敢,不是动辄发怒,而是强壮和保持沉默,心灵真正的强大就是能够保持沉默,而并非暴躁和敏感。

 

    事先制标志物提醒自己。比如,林则徐在堂上挂上“制怒”的字匾。这样,在他怒气将发未发时,看到这两个字就及时控制住了自己。你不能挂匾,但可以写座右铭或请旁人提醒。在怒火将燃时就扑灭它。

 

    息怒还有一个良方是“坐下来”。人坐着的时候,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频速,都不如站着的时候。实验表明,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时,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明显增高,这种血液成分会大大加快血液循环,使人活力倍增。于是,他就不甘于座位空间的限制。而当一个人全方位地舒展他的躯体和四肢以后,随着活动空间的大幅度扩展,他的血液循环又进一步得到加速的刺激,从而使争吵时所需要的生理能量获得阶段性的能量供应。发脾气是一种情绪发泄,在生理上依赖于一定的能量供应。如果我们能抑制自己的生理能量供应,怒火的程度与幅度也会随之下降。坐下来,所以能成为息怒良方,其原因也就在此。

 

    讲完招术后,我们再讲一个具体事例:

 

    多年以前,美国一家石油公司的一名高级主管作出了一个错误决策,使该公司一下子损失200多万美元。当时掌管这家公司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坏消息传出后,公司主管人员都设法避开洛克菲勒先生,唯恐他将怒气发泄到自己头上。

 

    有一天,这家石油公司的合伙人爱德华·贝德福德走进洛克菲勒办公室时,发现这位石油帝国老板正伏在桌子上。用铅笔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

 

    “哦,是你?贝德福德先生。”洛克菲勒说,“我想你已经知道我们一的损失了。我考虑了很多,”洛克菲勒说,“但在叫那个人来讨论这件事之前,我做了一些笔记。”

 

    原来,在那张纸的最上面写着:“对某先生有利的因素”。下面列了一长串这人的优点,其中提到他曾三次帮助公司做出正确的决定。为公司赢得的利润比这次的损失要多得多。

 

第一部分 第四章  别让愤怒毁了你(2)

 

    为此贝德福德感叹道:“我永远忘不了洛克菲勒面对棘手问题时的冷静。以后这些年,每当我克制不住自己,想要对某人发火时,就强迫自己坐下来,拿出纸和笔,写出某人的好处。每当我完成这个清单时,自己的火气也就消了,就能理智地看待问题了。后来这种做法逐渐成了。我工作中的习惯。记不清多少次了。它制止了我去做愚蠢的事情——发火,那会导致生意场上付出惨重代价。”

 

    最后还要说的是,大家控制住冲动的情绪后不能就这么完了,一定要在冷静下来之后重新思考,努力打开心结,为什么会有冲动的情绪,为什么自己不能从一开始就看开点,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这样可以帮助人们从源头减少冲动的机会。

 

    处理工作中摩擦的妙方

 

    晓娟去旁边的办公室借用电话,进去后发现一共两个电话机。就问旁边的同事,哪个是内线,她正坐在电脑前,没说话。晓娟以为她没听见,就用一个指头戳了一下她,说“问你呢”——绝对不是那种气势汹汹的口气,因为和她只差一岁,平时说话都很随便的。没想到她一下子站起来,瞪着眼就开始骂晓娟,骂的还特难听。晓娟当时都傻了。旁边的两个同事劝她也劝不住,晓娟不理她,自己打电话,她还不住嘴,说晓娟本来就不该来。晓娟当时就和她动起手来。

 

    工作场合中,同事间难免有摩擦,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冲突,恶化彼此的关系。绝大多数发脾气、斗脾气者的结局,往往是不怎么妙的,不是败事,就是情亡。因此,许多人这样评价善发脾气者:“脾气来了,福气走了。”这话虽然难听或不中听,但事理的确如此,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所以在和同事发生冲突摩擦时,当我们感到生气、焦躁或是不安的时候,不要发急着往前冲,请后退两步吧。后退两步,并不表示我们停滞不前,甘于懦弱,它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让我们把情况分析得更透彻,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因为你后退两步,许多的矛盾,便会一下子化解得无影无踪,从而让你拥有海阔天空的心境。

 

    让步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宽容,是一种高尚,是一种修养。世上的事,往往并不一定要争个你死我活,谁高谁低。

 

    对于与同事间的摩擦,但如果处理得当,能把激动的争执转变为冷静的沟通,反而有助于彻底解决问题。处理的方法如下:

 

    当同事愤怒时,不要以愤怒的态度回报,但要坚持你的意见,表明你希望先冷静下来再讨论的意愿。

 

    询问他生气的原因,但不要长篇大论。

 

    如果他后悔自己一时失态,立即保证你毫不介意。

 

    给他一些恢复平静的时间,不要施加压力。

 

    问他发火的原因,若他拒绝回答,也不必强求。若他说出不满,只要倾听,表示同情即可,不要妄下断语或提供解决方法。

 

    当同事冷漠不合作时不作判断。你可问他:“怎么了?”如果他不理会,不妨以友善态度表示你想协助他。

 

    如果他因家庭、感情或疾病等私人因素,影响到工作情绪时,建议他找人谈谈,或请两天假。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向领导让步,向同事让步,向下级让步,向父母让步,向孩子让步,向妻子让步,向对手让步……你做出了让步,并不代表你就是失败者,相反,你却从你的让步中赢得了关系的密切,感情的融洽,这比争一时之气,逞一时之能,是更大的胜利者。

 

    耳不听心不烦

 

    又是倒霉的一天!一早上就在公共汽车里跟人吵了起来,上午又被老师训斥了一顿,整个下午什么事儿都懒得去做,心情糟透了。筋疲力尽地拖着双腿回了家,可是晚上妈妈又抱怨你没把屋子收拾干净。于是这一天就在吵架声中结束了……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与你过不去呢?为什么坏事儿总能让你碰上呢?为什么我你总感到生活很难压力很大?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也不能一下子就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但是可以学习一下如何在心理上进行自我保护。

 

    当人陷入要发火的境地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克制策略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应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给其他刺激,引起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耳不听心不烦”正是说的这一道理。因此,在体验到某一心理困境时,就该主动回避,不在导致心理困境的时空中久久驻足。比如,家里的有人说你不行,导致你“勃然火起”或“郁闷不乐”,就赶快上班,离开“是非之地”,这可算是客观回避法。

 

第一部分 第四章  别让愤怒毁了你(3)

 

    此外,还采取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主观努力来强化人本能的潜抑机制,故意不听不理睬消极悲观的信息,在主观上实现注意中心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最简单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

 

    美国最高法院*官露丝,她选择自己男友的标准也很独到:“他是我所有交往过的惟一在乎我智慧的男人。”

 

    恋爱4年结婚,婚礼当天早上,露丝在楼上做最后的准备,男友的母亲走上楼来,把一样东西放到露丝手里,然后看着露丝,用从未有过的认真对露丝说:

 

    “我现在要给你一个你今后一定用得着的忠告。那就是你必须记住,每一段美好的婚姻里,都有些话语值得充耳不闻。”

 

    男友的母亲在露丝的手心里放下一对软胶质耳塞。

 

    正沉浸在一片美好祝福声中的露丝十分困惑。更不明白在这个时候,塞一对耳塞到她手里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没过多久,她与丈夫第一次发生争执时便一下明白了老人的苦心。

 

    “她的用意很简单,她是用她一生的经历与经验告诉我,人在生气或冲动的时候,难免会说出一些未经考虑的话,而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充耳不闻,权当没有听到,而不要同样愤然回嘴反击。”露丝说。

 

    但对露丝而言,这句话产生的影响绝非仅限于婚姻。

 

    作为妻子,在家里她用这个方法化解丈夫尖锐的指责,修护自己的爱情生活。作为职业人,在公司她用这个方法淡化同事过激的抱怨,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她告诫自己,愤怒、怨憎、忌妒与自虐都是无意义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候会说一些伤人或消极的话,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暂时关闭自己的耳朵。

 

    老王退休后,肝火旺盛,经常和家人发脾气。朋友劝他说:“不妨装聋,图个耳清心静,既有益于身心保健,又不伤家人和气。少庄多谐,笑口常开,当为上策。”听了朋友的劝告,此后,老王就慢慢“聋”了起来。一次,儿媳在厨房小声嘀咕他在家“连水都没烧”,要是以前,他肯定会点火就着,但这次老王装聋打岔道:“连日在发烧,咋不去医院看看?有病千万别挺着。”儿媳见公公关心她,便扑哧一声笑了。

 

    这不,面对让自己不如意的话,千万别竖起耳朵,瞪大眼珠子跟人闹别扭,闹别扭实在是跟自己过不去。你气得头昏脑涨,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说,与对方的隔阂也会越来越大。装聋不仅平息了家庭纠纷,化干戈为玉帛,而且能调节家庭的小气候,增添生活乐趣。

 

    他人气我我不气

 

    心中的火气,最好不要等它燃烧起来再去想如何浇灭它,克制住它,而应防患于为然,在有一点苗头时就采取“剿灭”的措施。

 

    人在要生气和发生冲突时,语调会渐渐高涨起来,这点需要警惕。比如当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掩盖当中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要喊起来,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喊声更大。但是,若此时你有意识地控制自己音量,能心平气和的说话时,你已经成功了,你会感到愉快。

 

    中国有句俗语:“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意思是对一些原则性问题要清楚,处理要准则,而对生活中无原则性的、不中听、看不惯的错事、小事,不能认真计较,更不要往心里去,甚至对吃了亏该生气的事,也一笑了之。这种“小事糊涂”的态度,对身心健康颇有裨益。在生活中奉行“小事糊涂”是改变狭隘的心胸的有效方法。做人不要有小肚鸡肠,要有“宰相肚里行舟船”的雅量。对人处事,多看他人长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即使一时受到误解,也莫以牙还牙。能忍为上,宽容为大。有了广阔的胸怀,就会目光远大,以事业为重,考虑的是人生有意义的大事,而不去斤斤计较非原则的小问题,这样,即使面临令人尴尬的事也不会雷霆震怒了。

 

    当火气将要冒出,身陷“心理火炉”时,不妨在心中唱唱《不气歌》。这首歌的歌词是:“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病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风趣幽默的《不气歌》唱罢,再凝神静想一番,相信你的情绪松弛了,火气减轻了,不满抵消了,说不定还会不自主地笑上一笑呢。

 

    最后再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当他要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爱地巴工作非常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绕三圈,爱地巴为何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和土地绕三圈?所有认识他的人,心理都起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说明。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他的房地又已经太广大,他生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跟房子,等他好不容易走三圈,太阳都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阿公,你已经年纪大,这附近地区的人也没有人的土地比你更大,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这个秘密,为什么您一要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上三圈?”爱地巴禁不起孙子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孙子问到:“阿公,你年纪老,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气就消了。”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天下无人不自卑(1)

 

    从自卑中走出的自信者

 

    “你说像我这样的人该怎么办呢?我学历低,长相差,个子矮,简直是一无所长,所以我的自卑感越来越重。”在一次电话咨询中,有个青工这样向我诉说着。

 

    自卑是个体感受到自我价值被贬低或否定的内心体验。这种贬低或否定可能来自于外界,也可能来自于当事人自己,不过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而有之。

 

    对于许多自卑者来说,他们总是陷于自我的否定之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人生毫无希望,因而万般苦恼。

 

    一生从事人类自卑感研究的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关计夫也认为,因自卑感而沉沦甚至毁灭的事例,历来并不鲜见,但正像珠母贝受损伤后自己会孕育出美丽的珍珠一样,在自卑感的困扰中人也会磨砺出完美的人格。关计夫甚至断言:“全然没有自卑感也就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自卑感是走向成功的踏板,没有它,成功则毫无指望。自卑感绝不是令人羞耻的,人们发现它,承认它的存在,并设法弥补它,从而达到人生的目标。的确,因为有自卑而成就了伟大事业的人不少。这正如珍珠贝损伤后自己会孕育出美丽的珍珠一样,在自卑感的困扰中,人也会磨砺出完美的人格。像贝多芬这样的全世界公认的音乐家,爱因斯坦这样杰出的物理学家,拿破仑这样伟大的军事家都曾是自卑感的俘虏。

 

    古雅典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呼吸困难,声音微弱,而且严重口吃。那个时代的希腊非常崇尚雄辩术,自然,小德摩斯梯尼立志要当雄辩家。为了使声音变得强而有力,他站在海岸上,口含小石头大声喊叫。并且为了增大肺活量,他一边演说一边跑步登上小山丘。他还在镜前摆上姿势,练习向观众招手致意,背诵希腊悲剧。即使这样,他还不满足,索性把自己关在地下室,将一边头发剃掉,除了吃饭和睡眠的短暂中断外,所有的精力都用来钻研辩论术。28岁时,德摩斯梯尼从地下室出来,参加雅典的辩论大赛,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此后两千多年间,德摩斯梯尼作为雄辩之父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十几年前,白岩松从一个仅有二十多万人口的北方小城考进了北京的大学。

 

    上学的第一天,与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逻辑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面,肯定会被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瞧不起。

 

    就因为这个女同学的问话,使他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学说话,以致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很多同班的女同学都不认识他。

 

    很长一段时间,自卑的阴影都占据着他的心灵。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识地戴上一个大墨镜,以掩饰自己的内心。

 

    二十年前,张越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上学。大部分日子,她也都在疑心、自卑中度过。她的一张十八岁时候的照片,看起来比现在近四十岁的她还老。她疑心同学们会在暗地里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样子太难看。

 

    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大学时期结束的时候,她差点儿毕不了业,不是因为功课太差,而是因为她不敢参加体育长跑测试!老师说,“只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师解释,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为恐惧,恐惧自己肥胖的身体跑起步来一定非常非常的愚笨,一定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可是,她连给老师解释的勇气也没有,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傻乎乎地跟着老师走。老师回家做饭去了,她也跟着。最后老师烦了,勉强算她及格。

 

    白岩松,现在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经常对着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他主持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从容自信。

 

    张越,现在也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而又是第一个完全依靠才气而丝毫没有凭借外貌走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位置的。

 

    原来是他们;原来他们也会自卑;原来自卑是可以彻底摆脱的。

 

    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家曾说过,“自信是在不自信中成长起来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绪,就看你怎样对待了。如果你一味沉浸在自卑情绪中,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如果你能化自卑为力量,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既不自卑,也不自傲,心中充满自信,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我行,我有能力去干……那么你就会如同一只雄鹰,自由翱翔在自信的天空中。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天下无人不自卑(2)

 

    可见,自卑者切不可因为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陷就使自己对生活感到厌倦和绝望,相反,它应是自己努力摆脱目前困境、超越自我的巨大动力。很多伟人,生平就是一部从自卑到自强的奋斗史。所以对自卑者来说,唯一的障碍不是自己不能改变自己,也不是改变中的困难,而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意识和相应的行动。

 

    真正做到“爱自己”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真是不行啊,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总是比别人差。”这样的话让听众感觉:这个人怎么这样不爱自己呢?看来爱自己的确是一门技术,需要我们精心培养。这里有自爱四宝,以帮助我们真正做到“爱自己”。

 

    一个自卑的人可能会当众说出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子女、爱老师、爱学生……却唯独说不出爱自己,没有勇气说出爱自己。

 

    在以往的一系列的失败和自我否定下,人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轻视自己、埋汰自己、亏待自己、奴役自己、委屈自己、束缚自己、作践自己、压抑自己,使心灵在虚伪的阴影里煎熬着、挣扎着,自责自怨便由此而产生。

 

    因为不敢爱自己,不会爱自己,没有爱过自己,因此没有养成爱自己的习惯,结果在“爱他”的过程中自卑产生了,自信消失了,随之消失的还有志气、理想、信念、追求、憧憬、主见和创造的精神。

 

    很多自卑者习惯于对自己说“不”,我不会,我不好,我不漂亮……其实,这种贬低自己、否定自己并没有给自己带来轻松和快乐,反而心情越来越灰暗,自卑感越来越重。也许,换一种心态面对自己,可能会呈现转机。例如:我已经努力了,可我的学习总是不好——试着这样说:怎样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我害怕换另外一份工作还是会做不好——这样说:换一份工作先做做看,改变一些工作方法,也许会有一些进步;为什么我的努力总是达不到我的期望值?——这样说:也许我的每一次努力都比以前更进了一步。等等。

 

    把“不”字从字典里抠去,是我们爱自己的第一步。心理专家说,生活中充满了暗示,我们时刻在受暗示的影响。比如,当一个人说自己“不好”时,他可能会时刻向别人证明自己的确是“不好”。一个时刻贬低自己、否定自己的人,可能处处都在表现自己真是比别人差。

 

    因此,去掉消极的暗示,多给自己灌输积极的暗示,赞美自己、鼓励自己,是每一个爱自己的人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黄美廉,一位自小就染患脑性麻痹的病人。脑性麻痹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从小她就活在诸多肢体不便及众多异样的眼光中,她的成长充满了血泪。

 

    然而她没有让这些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奋斗的精神,她昂然面对,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终于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手当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并且灿烂地"活出生命的色彩"。

 

    有人问她:“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都没有怨恨吗?”

 

    “我怎么看自己?”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的写下这几个字。她写字时用力极猛,有力透纸背的气势,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着头,回头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四、上帝这么爱我!

 

    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六、我有只可爱的猫!

 

    七、还有……

 

    八、……”

 

    忽然,教室内一片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讲话。她回过头来定定的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但是,细细想来,我们在内心中又给过自己多少掌声呢?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与自己形影不离的人只有自己,我们理应成为自己最好的聆听者,最好的激励者,但是,一路走来,我们却发现,我们渴望被别人喜爱,却单单忽略了喜爱自己。连我们自己都不曾真正地欣赏自己、聆听自己、爱自己,又怎么能够要求别人去爱自己呢?我们连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自己都不会爱,又怎么会去真正地爱别人呢?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天下无人不自卑(3)

 

    爱自己吧,不需要理由!

 

    爱自己吧,我们才能越活越精彩!

 

    爱自己吧,我们才会焕发出无穷的人生魅力!

 

    内心不要太敏感脆弱

 

    有人以为,在别人面前越少显露自己的错误或弱点,也许越能赢得人们的尊重,然而每每事与愿违。

 

    小敏大学毕业后来一家公司工作,由于刚工作没有经验,更因为以前做事太少,小敏总是在工作中差错不断。为此她总是受到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渐渐地,小敏在单位里总是战战兢兢地,生怕出点差错而被别人否定。她对批评尤为敏感,别人只要稍微说点她什么,哪怕是对她的穿着有点不同的意见,她都要或者激烈的辩驳,或者情绪极为沮丧而挂在脸上,让人感觉强烈的抵触情绪。

 

    小孙正上大学,来自农村的他以前由于只抓学习,其他方面则一无所长。唱歌五音不全,讲话紧张脸红,打球笨笨拙拙,因此他特怕参加集体活动,怕在众人面前出丑露怯,怕别人嘲笑贬低自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上述的表现是一种典型的自卑心理。自卑者的自尊心很脆弱,以致会对威胁到自尊心的预感产生过度担忧的反应。这类人,在工作生活中,其关注点已不像常人那样,放在如何完成好任务或与人沟通交流之上,而是在反复担心自己不要出什么差错,怕别人批评指责,怕人看笑话。因此当其受到非议和批评时,那么这时就很容易引起他们的痛苦和沮丧情绪,就会增强其过分的抵触反应。这种心理抵触使其陷于情绪化的状态中,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反思,会使个体完全丧失适应情境的能力,以至造成反应的阻滞,不断出错,转而又激起“保全面子”的强烈企图,甚至做出逃离那些可能令他们出错丢丑的环境,尽量不参与任何群体活动。如此不去学习,不去锻炼,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更低,其自尊心也就更加脆弱,更加惧怕否定批评。

 

    我们应该铭刻心中的是,人总归是人而非机器。错误和缺点经常伴随着你,或者一时不明事理,或者一时出了差错;对错误或缺点的承认只会赢得他人的赞赏。“我想,我心急了一点”,“我对刚才的气话十分抱歉”或者“我错了”都是颇具感染力的说话。

 

    仔细考察一下我们所欣赏的那种自信的人,你不难发现他们绝非超人。他们会犯错误,他们也会哭泣,他们也会绝望。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自信,恰恰来自他们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不刻意掩饰自己的错误。

 

    作家王蒙在其《我的人生哲学》中特别提到了心理“不设防”的生活观点:

 

    ……不设防还因为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弱点总是要暴露的,正像优点也总会有机会表现出来表达出来一样。而对待自己的弱点的坦然态度,正是充满自信并从而比较容易令他人相信的表现。只要你确有胜于人处,长于人处,某些弱点的暴露反而更加说明你的弱点不过如此而已,而你的长处,你的可爱可敬之处,正如山阴的风景,美不胜收。那还设什么防呢?

 

    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势,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自尊心不强则相反,其前提是感到价值不充分、有瑕疵、不体面,从而对心理自我感觉及个人的社会行为产生否定影响。“自我形象”和自我看法的不稳定是自尊心不强的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典型特点。他们比别人更想对周围人“掩盖自己”,对周围人做出某种“假面目”即“装扮的自我”。

 

    自卑的人在涉及其自我评价的一切方面尤其容易被刺痛和敏感。他们对批评、笑声、否定等作出病态的反应,他们在工作不顺利或者发现自己有某种缺点时特别感到难受。他们在周围人对自己印象不佳时比别人更多地感到不安。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具有腼腆、容易产生心理孤立和想入非非等特点,而且并不是自愿的。个人自尊程度越低,就可能因孤独而痛苦。在交往中,这样的人感到不自在,事先肯定别人对他印象不佳。而自尊心较强的人自主性也较强,较少接受暗示。他们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往往也能“接受”别人,而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人,对别人往往持不信任或不善意的态度。

 

    为此,自卑者要提高自己的人生实力和自信,必须对否定拥有正确的态度。我们知道,在自卑者身上,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如不会处世,能力不强,缺乏生活乐趣,等等,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必须正视其存在,并勇于去改正,任何忽略、回避、掩饰的态度,非但不能使问题自然化解,反而会问题越来越多,愈演愈烈,积重难返,这才市对自己最大、最根本的否定。

 

    再者,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去改正,这显现了自己的积极、勇气、乐观、智慧,因而其实又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在此过程中,我们无非在否定自己的幼稚、差错、无知,这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东西,我们无须为此感到羞辱。然而,我们却能通过它建立起支撑我们人生成功的内在素质,这也是建立自信的根本。

 

    实际上,人要想建立起自信,必须先悦纳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相信自己能够自我实现,积极改变,而后积极实践,自我改进,克服不足,提升自我,这样优点越来越多,缺点越来越少(或对你人生的影响越来越弱),相当于在更高的层次上肯定了自我。如果对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定律反其道而用之,那就可简单概括为我们慧源关于克服自卑的否定之肯定定律: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肯定。

 

    真诚地接受真正的自我一些缺乏基本价值观的人往往依赖于一些外部标准来提高自己的感觉,如容貌和地位等。结果,他们会尽一切所能来维持自己的所谓“门面”,而不愿在提高内在素质上下功夫。然而一个自信的人,总是直面现实,包括正视自己,他不想掩饰什么,勇敢地面对它。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中年时患上了小儿麻痹,这时他做了参议员,在政坛上炙手可热,遭此打击,他差点心灰意冷,退隐乡园。

 

    开始时,他一点也不能动,必须坐在轮椅上,但他讨厌整天依赖别人把他从楼上抬上抬下,晚上就一个人偷偷练习。

 

    有一天他告诉家人说,他发明了一种上楼梯的方法,要表演给大家看。原来,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级一级艰难缓慢地爬上楼梯。他的母亲见状忙阻止他说:“你这样在地上拖来拖去的,给别人看见了多难看。”

 

    罗斯福断然说:“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耻辱。”

 

    自信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自信还需要一种诚实,一种对自己一切存在着的不管是优点还是缺陷的诚实。没有这种诚实,自信也便绝对无从谈起了。

 

第二部分 第六章  焦虑不要过度(1)

 

    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

 

    大孙总为自己的明天感到忧虑,明天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明天下岗了怎么办,明天得重病了怎么办,明天成了家负担太重怎么办?

 

    每当想起这些,大孙总感到忧心忡忡,压力太大。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种土灰色的沙鼠。每当旱季到来之时,这种沙鼠都要囤积大量的草根,以准备度过这个艰难的日子。因此,在整个旱季到来之前,沙鼠都会忙得不可开交,在自家的洞口上进进出出,满嘴都是草根,辛苦的程度让人惊叹。

 

    但有一个现象很奇怪,当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们度过旱季时,沙鼠仍然要拼命地工作,必须将草根咬断运进自己的洞穴,这样它们似乎才能心安理得,感到踏实,否则便焦躁不安。

 

    而实际情况是,沙鼠根本用不着这样劳累和过虑。经过研究证明,这一现象是由一代又一代沙鼠的遗传基因所决定,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担心。因此,沙鼠所干的事情常常是相当多余,又毫无意义的。

 

    丹麦有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个铁匠,家里非常贫困。于是铁匠经常担心:“如果我病倒了不能工作怎么办?”“如果我挣的钱不够花了怎么办?”结果这一连串的担心像沉重的包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使他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身体一天天地越变越弱。

 

    有一天铁匠上街去买东西,突然昏倒在路旁,恰好有个医学博士路过。博士在询问了情况后十分同情他,就送了他一条金项链并对他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千万别卖掉它”。铁匠拿了这条金项链高兴地回家了。从此之后,他经常地想着这条项链,并自我安慰道:“如果实在没钱了,我就卖掉这条项链。”这样他白天踏实地工作,晚上安心地睡觉,逐渐地他又恢复了健康。后来他的小儿子也长大成人,铁匠家的经济也宽裕了。有一次他把那条金项链拿到首饰店里估价,老板告诉他这条项链是铜的,只值一元钱。铁匠这才恍然大悟:“博士给我的不是一条项链,而是治病的方法!”

 

    从这则民间故事里,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则道理,不用预支明天的烦恼,只需做好今天的功课,做好今天的功课,就是应对明天烦恼的最好法宝。特别是当我们把心头的那个沉重包袱放下时,你原来焦虑的那些令人不安的后果往往也难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