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白毛巴尔杰:未见以色列,我已心生情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19:26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犹太老者想去旅行,于是他来到旅行社咨询。接待他的人递给老者一个地球仪,告诉他说:您想去哪里,我们给您安排。老者反反复复地看着地球仪,满眼忧伤地问,还有没有另外一个地球?

 


耶路撒冷的黄昏 

 

穿着古代服饰的犹太少女

 

这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

 

我对犹太民族的关注,最早开始于那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随后便被同族人刺杀的老人拉宾。我搞不懂和平与死亡之间的换算方式,搞不懂白色的旗帜为何总沾满鲜血。这是怎样的一个国家,怎样的一个民族,为何我们对他的印象只有四个字:战火纷飞?

 

之后的十余年,读过太多关于犹太人的书,看过太多关于犹太人的电影。它们大多都在陈述这样一个事实:这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

 

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犹太人的先祖,也就是属于闪族的希伯来人,从阿拉伯半岛南端辗转进入迦南,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两个世纪后,他们为了躲避旱灾带来的饥荒,离开迦南进入埃及。又过了两个世纪,新的埃及法老对这群外来的西伯来人进行迫害,把他们贬为奴隶,让他们从事苦役。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民族英雄摩西率领西伯来人进行反抗,最后成功离开埃及,向故乡迦南进发,这就是著名的“出埃及”,也是古代犹太民族形成的关键性标志。

 

在随后的两百年间,犹太民族同迦南各部族混居,内部纷争时起,混乱、分裂不断。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希伯来王国建立。经历过扫罗王、大卫王、所罗门王。尤其在大卫王和所罗门王时起,国力强大,经济发达,成为当时两河流域、西亚北非最富强的国家,也是这个民族的鼎盛。

 

所罗门王死后,希伯来王国分崩离析,强盛一时的国家在内乱和外来异族的争斗中逐渐衰落,最后被外地亚述和新巴比伦毁灭。于是便有了犹太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流散。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灭亡了新巴比伦帝国,犹太人处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

 

公元前331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灭亡波斯帝国,随后的170多年,犹太人处于希腊人的统治之下。

 

公元前167年,为摆脱异族奴役,巴勒斯坦犹太人掀起民族大起义,经过25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公元前142年再次建立犹太人的独立国家——马卡比王国。

 

公元前64年,马卡比王国为罗马军队所灭,犹太人又处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

 

公元132年,犹太人发动反抗罗马帝国的最后一次武装起义,被残酷镇压,巴勒斯坦犹太人几乎全部被逐或者逃离。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定居的历史结束了,犹太民族进入了漫长的长达1800多年的“世界性大离散时代”。

 

大离散中犹太民族的悲剧命运在延续。他们流落到异国他乡,逐渐向地中海沿岸和西欧迁徙,并逐步流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罗马帝国的排犹传统在欧洲中世纪被传承下来,犹太民族作为“异端”,被种种苛刻的禁令所限制,备受欺凌和侮辱。他们不准与异教徒通婚,不准建立新教堂和修复旧教堂,不准进入耶路撒冷,不准与非犹太人同住……他们必须佩带犹太人的标志。

 

不但在基督教国家如此,在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世界里,犹太人的命运也是大同小异,在埃及、在摩洛哥、在阿富汗……在有犹太人的地方,他们被歧视的命运不过是程度有别罢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希特勒在德国上台,犹太人的苦难命运陷入了最最悲惨的境地。当时欧洲有1200多万犹太人,竟有600多万人惨死在“最后的解决”中。而他们当中还有100万的儿童!

 

上帝的优选子民,就这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被上帝不断地抛弃。

 

这里有挺直脊梁的信仰

 


在街头祈祷的犹太青年

 


哭墙前的女人们塑

 

罗素在他著名的《西方哲学史》中,曾这样评价犹太人:犹太人与古代其他民族突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顽强的民族自尊心。

 

《旧约》圣经这样说:“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的话,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他必使你超乎万民之上。”,“你若不听从耶和华的话,不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律例,就是今日我吩咐你的,这以下的咒诅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

 

由此可见,犹太人把苦难看成是上帝的惩罚,因而,在苦难中反省自己的过失,完善自己的行为,从而走向救赎,成了犹太人的一般思路和逻辑。可以说,伴随着犹太民族的多灾多难的历史,犹太民族的宗教信念,犹如淬火之铁,益加坚固,他积淀在犹太民族的集体潜意识里。在国破家亡的日子里,它成了茫茫黑夜中犹太人心中的明灯,成了离散和漂泊的犹太民族的心灵疆界。

 

犹太人民族不仅把苦难看成是神的惩罚,也是神对犹太人的一种特殊的考验,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爱。

 

然而作为一个有坚定信仰的民族,即便在神圣的耶和华面前,在颠沛流离的命运面前,他们也从未匍匐在地的盲从过。他们通过一种契约关系来实现与神的互动。他们遵从“失约——惩罚——悔过——救赎”的信念模式,培养了一种犹太人特殊的韧性和耐力。

 

在神的面前,他们依然能够挺直脊梁,坚信人的正义、道德和努力必能导致神的恩宠。因而努力把这些正义、道德实现出来,正是作为优选子民的犹太人的责任与骄傲。

 

梦想在贫瘠的沙粒上也能开花

 

马克·吐温曾游历中东,并在他其后的著作《浪迹海外》中写道 :“在所有景色凄凉的地点当中,巴勒斯坦当算首屈一指。这是一块没有希望的、令人沉闷的土地。”这便是以色列赖以建国的领土。

 


耶路撒冷最繁华商业街上的雕

 


夜晚的大卫塔

 

对于以色列建国的历史,我一直都觉得不可思议。

 

第一,   从犹太复国运动兴起,到后来拓荒者凭借梦想实实在在地踏上巴勒斯坦的土地,他们的内心怎会如此强大?他们是掠夺者还是正义地自我救赎?

 

第二,   从某种角度来说,1948年以色列的建国,简直就是一个“机缘巧合”。这一切是美国外交的结果,还是犹太人坚定与机智发挥了最核心的作用?

 

第三,   巴勒斯坦的土地,应该说是包容的,无论怎样,至少我们看到还是有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共生。但是在这片土地上,为什么会出现“权为犹太人所用,情为犹太人所系,利为犹太人所谋”的局面?犹太人真的是神的优选子民?

 

其实无论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我们都已经看到了一个不容小觑的国家——以色列,看到了这个曾经贫瘠得只剩下沙子的土地上,生存着一个顽强、坚定、精明、能干的民族。就好像《塔木德》里的那句话: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让智慧把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色列,创造了太多奇迹,放下所谓的正义与非正义地争论,我们眼前的的确确就是一个“与神较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