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手百合和太古羽虫: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8:31:0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2007-08-03 15:14:25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

  跨国研发机构凭借其资金、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的优势,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形成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用意不在“研发”

  数据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资中,有52%投入到了应用研究方面,只有33%投入到开发活动中。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恰恰相反。

  在很多外资研发中心里,研究和开发部门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门,职能和规模也相差很大。IBM中国研究中心有上千人的研发队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从事新技术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人从事的是本地化和项目开发。这一点可以从每年IBM的技术专利中看到,几乎90%以上的技术专利都出自IBM在美国的研发中心,而中国的研发中心则不到1%。

  松下研发中心的人士曾公开表示,其基础性研究机构多设在日本本土。在西门子的研发体系中,设在美国普林斯顿的研发中心主要承担了基础性研究的工作,为西门子探索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在德国的5个研发中心,则是把这些技术变成现实;而中国的研发中心则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开发,验证这些技术成果的可行性,再反馈给其他的研发中心。

  这些在华跨国研发中心没有一个涉及核心技术。王俊峰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他对记者说:“跨国研发机构在中国所解决的,往往就是产品中国化的问题。”

  用友软件总裁王文京告诉记者,国外研发中心的研发重点基本上是本地化。他们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占领中国市场,很多核心技术实际上没有带来。

  严防技术溢出

  除了争夺市场以外,研发中心大举进入中国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控制。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是其技术垄断优势。外资企业不会主动外溢技术,培植自己的竞争者。相反,会牢牢控制住研发活动。商务部调查显示,有46%的跨国公司倾向于建立独资的研发中心,首要原因就在于技术控制。

  “通过独资形式来投资,跨国公司可以自主管理,保护知识产权,根据市场情况及总公司战略决策来调整研发方向。”王俊峰说,即便是合资的形式,外方也注重控股权,或把中方的相关机构置于附属地位。

  “很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成立知识产权部,设立知识产权专员,对其在华知识产权活动进行科学化管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的滕飞博士告诉记者,如摩托罗拉在北京成立了大中华知识产权部,IBM和西门子公司也相继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

  跨国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多属跨国公司总部。滕飞说,跨国研发机构在华签署的技术合同大多以母公司的名义,研发机构在中国的研发成果也返回母公司,由母公司在境外申请专利,其技术转移主要在母、子公司和全球研发网络内部循环流动。最终的专利和技术成果体现在境外。一般40个月后才会在中国申请专利,而此时,此项成果已经在境外产业化了。

  不利中国企业创新

  不可否认的是,跨国研发中心的陆续涌入,将促使中国研发环境的变革。然而,跨国研发中心的强势进入,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

  目前中国技术发展对外依赖性很大,新的先进技术产品,尤其是其关键元器件,严重依赖于进口,处于不断模仿创新的状况。同时,一些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把这些技术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加深了中国相关产业各环节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

  例如,中国汽车合资已20年,几大巨型国家重点企业依然没有生产出一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的轿车,反而是最近这些年兴起的体制外的民营企业艰难地自主开发生产。

  “跨国公司往往将最新技术在内部循环,把较陈旧的技术转让给合资或当地公司,有的合资公司将原有中方企业的研发机构合并或取消,削弱了中方的自主研发。”滕飞说。  由于中国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而导致的利润低下,又会影响其在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影响基础研究的投入,这又会进一步导致国内企业技术后劲的不足,从而在将来的研发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人才“境内流失”

  前些年,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流出海外,一度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大量跨国在华研发机构的设立,人才表面上开始出现回流,但也出现人才在国内流向跨国研发机构的倾向。

  王文京说,国外厂商在带来新技术和研发的同时,也带来了研发人才的流失。他建议,国家应该注意这些国外厂商同时带来的新一轮研发人才的竞争,加大对本土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扶持。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本土化的研发人员超过95%。杜邦高层告诉记者,杜邦(中国)所有的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全部是华人。有关统计表明,国内人才“最优秀”中的40%、“优秀”中的45.7%都流向了三资企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高级IT人才即已成为重点争夺对象。资料显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分别有82%和76%去了美国,这部分人才即便回流,也多数进入跨国研发机构。

  据知情人士介绍,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需要大量汽车研发工程师,其中汽车标定工程师,目前国内仅清华大学有该专业。每年校园招聘季节,德尔福都必须赶在第一时间北上“抢人”。

  (本版文字由《环球财经》杂志独家提供,本报有删节。原文请见《环球财经》2007年第7期。)   

  新闻延伸:全球研发投入 中国排第二

  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司司长奥滕日前在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和最具吸引力的研发投资地。

  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2000年至2005年间,跨国公司在中国和印度的研发投资增长了17%,在日本的增幅为3.8%,在欧洲增幅为5.2%。未来3年内跨国公司设立的3/4以上研发中心将落户中国和印度。

  20世纪9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此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逐年增多,2001年以后增加较快。据王俊峰介绍,根据不完全统计,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已经接近一千家。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研发机构最多的国家之一。

  跨国研发机构对华转移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计算机、通讯、电子、化工、汽车、生物和新材料等行业上。这些行业的产品在国外发达市场上的饱和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石油、建材等传统产业和技术密集程度并不高的一般产业,跨国公司也在建立技术研发机构。

  专家认为,跨国研发机构对华转移的目的是适应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将在华研发视为全球研发网络的节点,充分利用全球研发资源,实现研发的全球一体化。(梁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