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轿车:什么是预备役 - 已解决 - 搜搜问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37:17
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有的国家称后备役。包括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公民在服预备役期间,按规定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任务,并随时准备应征服现役。预备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后员的重要制度,也是战时快速实施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简史 在古代,中国早在西周已建有预备役性质的制度。据《周礼·地官·小司徒》载:“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即每户出一人为“正卒“服正式兵役,其余为“羡卒’服后备兵役。其后,不少朝代都曾实行过兵农结合的制度,丁男忙时耕作,闲时练武,
战时出征。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年),正式建立新军制,将兵役分为常备兵、续备兵、后备兵三种,现役与预备役的区分更加明确。
18世纪末起,欧洲一些国家陆续建立预备役制度。法国在1794年取得反对外国武装人侵胜利之后,深刻认识到充足的后备兵员的重要性,遂于1798年对现役和预备役作了明确区分,正式建立了预备役制度,规定应征入伍的公民须服现役6年,然后转人预备役。1813年,普鲁士将军队分为常备军和后备军,在常备军服役期满后转人后备军。1866年,奥地利根据普遍征兵法,也建立了后备军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国普遍建立预备役制度,储存了相当数量的后备兵员。大战爆发后,奥地利从后备军派出4个师参加战争,德国从后备军派出29个师参加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许多国家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更加重视预备役建设。苏联在预备役建设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使预备役规模不断扩大,到20世纪80年代末,预备役人员约达2500万人之多。美国一直强调预备役建设的重要性,把预备役作为战时扩充现役部队的首要来源。其预备役分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至20世纪90年代初约有180万人。国民警卫队是从美国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民兵发展起来的;联邦后备队主要由退伍军人组成,直接归各军种管辖。美国的预备役部队不仅组织健全,装备齐全,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还同现役部队一起参加各种形式的演习,一经动员,能很快投人作战。德国的预备役分为常备预备役。紧急应征预备役和候补预备役三类,20世纪80年代末共有后备役人员220万人,战时能保证德
军在二个月内扩充到400万人。以色列的预备役是国防军中最重要的部分,全国划分14个征兵区和动员区,每区编1-2个成建制的预备役旅,各旅编人所在军区的战斗序列;以色列兵役法规定男性预备役军人每年要返回部队服役30天,至39岁,以后每年返回14天,直到55岁为止。上述措施,保证了预备役人员军事素质的提高和战时动员的快速实施。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中,48小时内便动员了近 30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 11万余人增加到40万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预备役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军队后备力量建设。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建有赤卫队。自卫军和民兵等组织。这些群众武装除配合军队作战、保护群众、保卫生产。保卫地方政权外,还担负着军队的兵员补充任务,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5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明确规定建立预备役制度,在全国普遍实行了士兵的预备役登记,在部分地区进行了预备役军官登记的试点。1984年重新颁布的《兵役法》和1998年修订颁布的《兵役法》、明确规定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使预备役有了新的发展。按照《兵役法》的规定,公民要依法服现役,退出现役的士兵和军官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公民,在规定年龄内要服预备役;服现役和预备役,都是公民必须履行的兵役义务;预备役分为士兵预备役和军官预备役;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18-35岁。士兵预备役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三部分人员:经过登记服土兵预备役的35岁以下的退出现役的士兵;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35岁以下的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技术人员;其他编人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28岁以下的预备役士兵。第二类包括两部分人员:除服第一类士兵预备役的人员外,编入民兵组织的人员;其他经过登记服土兵预备役的35岁以下的男性公民。军官预备役成员包括:退出现役转人预备役的军官和文职干部,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退伍士兵。高等院校毕业学生、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民兵干部及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各类预备役军官,按照规定服预备役已满最高年龄者,即退出预备役。为适应现代条件下军队快速动员的需要,国家组建了预备役部队,分军种和兵种预备役部队,由预备役人员和少量现役军人编成,配有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平时有计划地进行军政训练,战时能迅速成建制地转为现役部队,遂行作战任务。预备役人员在历次自卫反击战、维护社会治安和抢险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基本做法 世界各国实行预备役,时间上有先后,名称、组织形式和人员条件也有差异,其基本做法大体包括以下内容:①预备役的构成。预备役分士兵预备役和军官预备役。士兵预备役,通常由具备应召条件的,退出现役的士兵、经过一定时间军事训练的公民和具有一定军事专业技术的人员等组成,服士兵预备役的人员,称预备役士兵;军官预备役,通常由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退出现役的军官、经过军事训练的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退伍士兵。培养预备役军官的学校毕业的学员、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服军官预备役的人员,称预备役军官。②预备役的年龄。预备役士兵的年龄,多数国家从18岁开始,其最高年龄,中国。法国为35岁,德国45岁,俄罗斯50岁,英国。以色列55岁;预备役军官的年龄,根据职务和军衔的高低而定,通常比现役军官的年龄大3-5岁,尉级军官最高40-50岁,校级军官最高50-60岁,将级军官最高到65岁。③预备役的分类。根据战时动员的需要,按预备役人员的年龄大小。在军队服现役和受训练的时间长短,以及专业技术状况,分成两类或三类,第一类作为战时动员的首批对象,第二类。第三类作为持续动员的对象。④预备役的训练。根据预备役的类别等级进行具体安排,确定不同的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⑤预备役的组织。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编组型,预备役人员平时按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编组。训;练和开展活动,战时转为现役部队;第二种是非编组型,预备役人员平时不编组,只确定其征召后的服役部队和预任职务,按规定参加训练和各种活动。⑥预备役登记。预备役人员的登记,由兵役机关具体组织实施,建立登记卡片和核对制度,发给预备役人员证件。⑦预备役的征召。通常由国家发布命令,规定征召对象。数量以及到达部队的时限等,由兵役机关具体组织实施。
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和对后备兵员需求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世界各国将更加重视预备役建设,不断完善预备役制度,训练、储备数量较充足和质量较高的预备役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并逐步改善武器装备,不断完善将预备役转为现役的措施,提高快速动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