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测绘学院张永生:“一门深入”,还是“深入一门”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4:41:27

“一门深入”,还是“深入一门”

 

很多高僧大德都提倡一门深入,主修一部经书,这样容易有成就。

净空法师,也是一直提倡,“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非常的殊胜。

5-10的时间,专修一部经书。持诵这部经书,从头到尾,一字不错,一字不间断(除正常的换气呼吸外),一气呵成。进而,妄念不生,无思虑,无疑虑。这样自然能明白如来真实意义。

而一部经书通了,所有经书都可以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如六祖慧能大师,就是靠一部金刚经顿悟自性,立地成佛的。所以对其他经书,即使不识字,却能通达其意

 

无论学什么,都要先打好基础。先做好一,才有二,三,四……到更多。而即使很多了,也必有某一个为主。这样一通才百通,融会贯通。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一门深入,重点在于“深入”,而不是“一门”。

1.       “一门”者,未必能深入。“深入”者,也未必就是单单“一门”。

2.       “一门深入”者,是各门都能深入,而不是唯有自我“一门”才能深入。

3.       各门之间应该互相包容,谦虚恭敬,博取众长。而不是因此而有门户之见,互相攻伐,互相排斥。

 

一门者未必能深入,很多人虽是一门,反而怠懒无知,甚至刚愎自用。而且除了一部无量寿经,不看其他经书。对基本的佛学理论都不知道。什么事佛?不知道。什么是六道?不知道。而且,对一部经书,也没有持诵到,无间断,无思虑的程度。更没有到一心不乱的程度。如此而为人师,则遗祸无穷。

 

如此,则即无能,又无知啊。无能者,一门未深入,不懂如来真实义。无知者,除了此一门经书,其他一无所知,对佛学基础也一无所知。

 

 

更有甚者,自己无知无能了,反而不自知。却认为自己是正宗,排斥其他宗派修行人。也不肯互相交流,彼此收益。结果真到了超度临终之人时,往往无能为力。临终之时,念佛功夫好的,最多自度自了,功夫不好的,也就堕落轮回了。

 

如果所有佛弟子,都只需一门,都只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句佛号。是佛门大幸,也是佛门之大不幸。

大幸者,大家都求生净土。很好。

不幸者,佛法立刻就灭尽了。

 

无论是净土法门,还是其他法门。无论是无量寿经,地藏经,金刚经,楞严经,华严经等等。都需要有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样佛法才会正法长存。

 

因为,没有这些大乘经典,尤其是没有《楞严经》《般舟三昧》,正法就灭了,群魔乱舞。佛法很快就灭尽。而净土无量寿经,则最多多存一百年。

 

所以,佛门各个宗派是相互依存的。其他宗派灭了,你的宗派也难以独活。所以,佛弟子,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交流。而不是,各持门户之见,互相排斥。

 

所以要明白,大德提倡“一门深入”,一门是为了深入,不是为了门户之争。而一门而不能深入,则应该博取众长,多参拜各位大德,才可以进步。切不可固步自封,坐井观天。

 

须知,净空法师自己,并不是一入门就专修一部无量寿经的。而是讲经二十年了,之后才归于净土法门,一门深入,死心塌地。而他如果没有前期的二十年的积累,是走不到最后一步的。他是因为“深入”了才归于“一门”的。而不是因为“一门”了,就“深入”的。

 

所以,不仅要提倡“一门深入”,一门以深入。更应该提倡,“深入一门”,深入而归于一门。

重在“深入”,而不是重在门户之见。

无论一门还是多门,能深入就是好的。

无论此门,还是彼门,能深入就是好的。

如此,一多无碍,门门无碍。

 

如此,一门通,则门门通。而门门通,则归于一门圆。一多无碍,门门无碍,不二亦不一。

 

 所以,个人的观点是“博取众长,深入一门”。

 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

“信解行证”四步:

“信解”,开始要广为涉猎,有广度,才有正信正解。而一无所知,则难有正信正解。

“行证”,之后要一门深入,有深度,才能验证。而繁杂多门,则难以深入。

“解证”,之后,一通百通,融汇贯通,一多无碍,有深度,也有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