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各集团军排名:抵着政治信用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07:49

抵着政治信用走

文章 2009-03-31 22:29:00 阅读197 评论3   字号: 订阅

  《瞭望》新闻周刊载文,指官员对财产申报制度有“心理抵触”,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披露,在一项调查中97%的官员对“官员财产申报”持反对意见。
  “心理抵触”,不算不可理喻。不想做的事情,落到谁头上谁都会抵触,但这不是事情要做不要做的理由。例如企业改革,下岗的抵触大不大呢?国企职工变失业者,此中滋味何可尽道,规模之众何可尽数,竟也风起云涌,克日即成了。官员公开财产,岂不比国企要人失业正当无数倍,岂不比平民失业的处境好上无数倍,却能“抵触”很多年,难道不是“人民主权”的踏空?
  本次两会,有官员对财产公开这样回答记者,“先让老百姓公布财产”。这大概是抵触的最大化,竟至不可理喻。网上确有不少人在公布自己的财产,“我们公布了,就等你们了”。算是幽他一默吧,但实在不可以如此顺流而下的。官员公开财产,乃是义务;普通公民财产保密,这是权利。放弃权利以促官员履行义务,搞笑可也,真以为促迫之法则不可也。
  官员财产公开,多被视为防腐反腐之策,可以说没有触到实质。财产公开确能为防腐反腐助力,但根本而言,涉及制度、政府和官员的政治信用。自古以来,政治无不以照应民众利益为号召,古代政治主权在上,称为“抚有万民”;现代政治主权在民,称为“服务人民”。“抚有万民”之下,政治信用靠自律;“服务人民”时代,政治信用靠制衡。官员财产公开,既是治理系统取信于民的必需,也是民众对治理系统的内在要求。
  由此而言,官员抵触财产公开,实际上抵触的是民众要求,抵触的是政治信用。在现代社会,这种抵触本质上是将政治从“服务人民”退回到“抚有万民”的水平。顺应这种抵触心理,则制度主权在民、政府“服务人民”的可信度将无以确立。
  信用的存在,不在言而在行。信誓旦旦不是信用的保证。官员是治理系统的主体,对财产公开抵触能够多年,已经显示治理系统与制度的主权者之间的颉抗,这与治理权力未能明显地证明其来源于民众同意有关。只有信誓旦旦而无财产公开的“清白表态”,则进一步使阳光政治变成了一个模糊的影象。
  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做法难以遏制社会财富的流散,希望人们可以相信信誓旦旦,不仅缺乏事实的支持,而且认为模糊的权力影象可以获得取信于民的效果,这种设想既不合逻辑,也不合道义,更低估了民众的智力水平。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能否收到实效,不取决于申报是否属实,而取决于不实申报是否得到追问和究治。就目前来说,冲破抵制而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有诚意地注重政治信用的一个证明。谎言的恶,可能超过它所意欲掩盖的恶,不实申报一旦发现,就意味着一个官员的政治信用的破产,不实申报作为一种政治赌博必须受到零容忍的处理。
  不管官员财产的来源合法非法,占有即应申报。可能在一些地方,例如“窝案串案”的地方,严肃的申报和追究会带来官员成批倒下的局面,但这是正义的一部分。可能在一些地方,严肃的申报和追究会带来官员灰色收入的曝光,也会让人看到普通公民财产与官员财产巨大的差距,但面对问题比装作没有问题更见勇气,而且呈现真实原是与勇气无关的事情,因为它是必须。
  在官员的抵触,与制度、政府的政治信用之间,选择是容易做的。就主权在民的意义上说,官员财产公开是无选择的,它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200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