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为什么叫纵队:绝壁凿路新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03:51

王光国带头绝壁凿路谱写愚公新篇章

当代愚公:黄光国

2011-03-17 10:08:4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张通军 黄义新 【字体:大 中 小】

 王光国带领村民从悬崖绝壁上开凿通村公路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光国带领村民从悬崖绝壁上开凿通村公路,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受到干部群众的敬仰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省委书记李鸿忠指示,要将王光国的事迹作为全省“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进典型来宣传和弘扬。

        “周边三条河,四面大山坡,祖祖辈辈肩挑背磨像骆驼!”

        “对面喊得应,走路要半天。”

        这些民谚是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的真实写照。一条深约数百米的峡谷,将店子坪村与左岸的高坪镇青里坝村隔开。千百年来,店子坪人饱受行路之苦,贫困的阴影世代挥之不去。近年来,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不甘崇山峻岭的阻隔,带领村民,在深山峡谷绝壁凿路,誓把开堑变通途,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时代壮歌。

        不向困难低头,面向绝壁找“出路”

       由于近乎恶劣的地理条件,要改变店子坪村部分村组不通公路的历史实在太难,祖祖辈辈只能望路兴叹!王光国深知工程之难,施工之险,但他没有被种种困难吓倒,而是敢为人先、迎难而上,决心带领村民从悬崖绝壁中凿出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坦途,体现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智慧。

        店子坪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720余人,该村距龙坪乡中心集镇28公里,距高坪镇集镇2公里,长期以来,村民上学、就医、赶场大多沿着洋芋河畔悬崖峭壁上的一条羊肠小道到邻近的高坪镇。尤其是店子坪村1组和2组由于至今不通公路,居住在这里47户人家400余人常年无法摆脱肩挑背磨的命运。陡峭的河谷犹如一道天堑屏障,阻断了村民致富的脚步,也留下了许多沉痛的记忆:2001年的一天,60岁的老太婆张玉玲下山时一脚踩空,摔下山谷当场死亡;2006年正月初九,36岁的村民王从云走亲戚回家途中,一不留神被山崖上滚下的石头砸死;2007年6月,49岁的村民刘太福背油菜籽下山赶集时,一不小心滚下了河,村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他抬上来,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才送到最近的医院,终因伤势太重、抢救不及时而离开人世。从王光国记事起,村子里就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据介绍,在当地修一栋房子,造价是邻村的2-3倍。卖一头肥猪,需要多花一百多元的运输成本。2008年10月,在海南打工的1组青年刘修建满心欢喜地带回一个河北籍的女朋友,姑娘因适应不了这里近乎恶劣的生存环境而分手离去。现今,村里30岁以上的光棍汉就有40多个……

        修通一条通往村外的公路是村民们祖祖辈辈的奢望,也是王光国儿时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的愿望从他2002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那天起,就变得日益强烈。

        2004年腊月,他带着村干部和几名积极分子反复进行实地踏勘,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最终定下方案:从洋芋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修建一条7.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

        修路的消息传扬开来,村民们没有想象中的那份激动,而是表现出少有的冷静。很多人认为王光国疯了,世世代代想都不敢想的事,他王光国说修就能修出来?!

        面对村民的质疑,王光国吃了称砣铁了心:“不干就永远干不成,干了坚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希望!”他把道理一遍一遍地讲给村民听:只有把路修通了,村里的情况才可能有大的改变。就算修不通,也可以给下一辈创造一些发展的条件,无愧于子孙。

        2004年腊月初九,王光国带着120多位村民在洋芋河畔炸响了开山修路的第一炮。路,开始在县崖绝壁上一寸一寸地向前掘进。由于难度太大,王光国说,10年,是他和村民们最初定下的工期,万一10年修不完,就修15年,20年,只要大伙儿齐心协力的干,每修一天,就短了一截。

        不负群众所望,当好村民“主心骨”

        王光国说:“我这个书记是群众选的,群众信任我,我就要给他们当好家,领好路。”为了带领群众安心修路,他努力做到思想上想在前,行动上冲在前,工作上干在前,并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人,我定会奉陪到底!”,通过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在修路的过程中所遇到艰难困苦远比他想像的要大得多。

        2006年初春的一天,村民历经千辛万苦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訇然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一时间都懵了,忍不住相拥而泣。

        “如果你们能把这条修下河,我把姓都改了。”不期而至的风凉话,让大家的心凉透了!

        路垮了,可以再修,人心垮了,就会前功尽弃!这时,王光国站出来给大伙儿打气:“路现在垮了是好事,等通车了再垮就要出大事了!现在正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时候,我们要用事实去证明给别人看,用双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他苦口婆心地劝导,让大家动摇的心再次坚定下来。

        风雨四季,寒来暑往,经过近3年的苦干,村民们终于从高坪镇青里坝村修通了1.5公里通往洋芋河西岸的毛公路,尽管过程充满艰辛,但还是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由于村里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加上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修路的人群中年迈体弱的老人和留守在家的妇女成了主力,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只有17岁。王光国说:“最怕的就是施工出现事故,万一发生意外,我就成了全村的罪人。”为此,他时刻把施工安全放在首位,成立了宣传、爆破、物资管理和记工四个工作组,制定了规范的作业流程,并明确了7名工地带班人员,施工作业做到井然有序,从未出过任何安全事故。

        几年下来,心力交瘁的王光国也有过气馁的时候,他说,看到一河之隔的青里坝村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户户通公路,家家盖起了小洋楼,而店子坪的村民大多还住着泥坯房、板壁屋,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老百姓迫切的期待总是让他忍不住继续往下干。

        不计个人得失,舍己为人作表率

        王光国自己的家所在的店子坪村5组,早在2000年前就修通了公路,按理说,现在所修的这条公路,他家根本受不了益。有人不理解王光国何苦要这么拼死拼命地干?王光国说:“当干部不能只晓得把好事往自己怀里扒,看到老百姓这么热情,这么信任我,不为他们办事,我良心有愧,对不起人!”

        1989年,高考落榜的王光国,是村里当时唯一一个有着高中文化程度的“秀才”。?2005年以前,夫妻俩在自家办起了养猪场,开起了杂货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然而在修路之初,为了坚定村民们修路的决心,他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商铺和养猪场。6年来,他没有给家里拿回过一分钱。家务和农活也全靠妻子一人承担。一年6000多元的工资还不够摩托车的油料钱。

        2009年9月的一天,不满9岁的儿子突然生病,妻子打电话叫他回家送孩子去医院,他却因为工地走不开而没有及时赶回家给孩子治疗。每每想到这些,他就觉得自己亏欠老婆、孩子的太多太多。

        2010年,县里从村干部中定向招考公务员,对王光国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是在家安心复习备考,还是带着村民继续修路?在个人的前程和群众的期待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后者,他说:“不考公务员影响的只是我一个,以后还有机会再考。修路一旦停下来,就害苦了全村的老百姓。”

        “大山祖辈的路在我们这一代要通,不能把不通公路带来的贫困留给下一代人!”在王光国的鼓舞下,村民们越干信心越足。多年来,他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勇担责任,为民谋利,既赢得了村民的信赖,也树立了崇高的威信。近10年来,全村无一例上访案件,做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未发生一起无刑事案件,无一例计划外生育,全村老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店子坪村党支部多次被县委和龙坪乡党委表彰为“五好村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王光国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表彰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村党支部书记”。

        不怕苦和累,洋芋河畔踏歌行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这是当初王光国下定决心修路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他下定决心的哪个时候起,他就做好了吃苦、受累的准备。

        修路之初,没有资金。王光国和张九国等几名村民小组长便挨家挨户给村民们做工作,集资筹款。全村185户,原计划每户出1000元,但进展并不顺利,最后只有36户捐款,总额不到3万元。许多村民并不是不愿意捐款,而是实在拿不出钱来。无奈之下,王光国将自家养猪场卖猪攒下几万元钱全部拿了出来。一组组长张九国将自己家的耕牛卖了,捐出1000多元;村里的特困户王在雄将年猪卖了,捐出800元;现年78岁的刘太白,已有40年没有到过县城了,他不但积极到工地参加劳动,还将卖背篓得来的仅有的20元钱捐了出来,他说:“我老了,也许看不到路修通的哪一天了,能给儿孙造福,我也知足了”……

        6年来,王光国已4次组织村民集资7.4万余元,户平集资1000元以上。2007年3月的一天,他白天在村委会组织妇检,傍晚时分,累了一天的他正准备休息一下,突然接到通知:工地没有柴油了,于是他又步行1个多小时赶到工地,开会商量对策、动员村民捐款,直到第二天清晨才筹到了4000多元,此时的他已疲惫不堪,短暂休息后,又投入到了新一天的工作中。

        老百姓自己的筹资能力是有限的,微薄的捐款对修路而言可谓杯水车薪。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县、乡多个部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县交通局、县扶贫办、县煤炭局和县民宗局等单位累计为该村提供帮扶资金23万余元。

        为了节省开支,王光国对工地“三材”物资的管理十分严格,每天的领用量和使用量都要严格核对。工地上,凡是能用凡是能用铁揪撬动的石头,就尽量不放炮,节约一点是一点。清早,村民们吃完早饭后上工,中午就在工地吃点儿烤土豆、烤红薯充饥。

        王光国的家离修路工地有5.5公里,每天往返10多公里。自从开工以来,王光国白天到工地和村民一起修路、筹款,晚上时常还要开会,总结工作进展和出现的问题,当别人都已经入梦的时候,他还得摸黑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到家中常是三五更,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王光国带着村民们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绝壁凿路,他和乡亲们一起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锲而不舍。在悬岩上,他们腰系绳索就象荡秋千一样一锤一锤打炮眼,在半山腰,他们如蚂蚁啃骨头一样一铲一镐撬石块。6年来,他带领村民累计投义务工35000多个,开挖土石22000?多方,在洋芋河两岸凿出了2.5公里毛公路。投入不足16万元的“三材”款,已完成了180余万元的货币工程量。他们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省委书记李鸿忠指示,要将王光国的事迹作为全省“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进典型来宣传和弘扬。县委书记王金维带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到店子坪村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更多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愿意为修路提供帮助。

         看到这一切,最高兴的是王光国,他说:“有了更多的支持,用不了多久,路就可以修通了,老百姓离自己幸福的日子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