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电视剧背景:石油储备战略升温 油气管线建设迎3500亿盛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30:25

石油储备战略升温 油气管线建设迎3500亿盛宴

2011-04-02 08:26:58 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周洪博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178字号:T|T

“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

近日,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海外管道研究所副主任寇忠对包括《中国联合商报》在内的媒体透露,未来5年,我国新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需投资800亿元,油气管线建设还需投资约3500亿元。到2015年,国内油气管道总长预计达14万公里左右。

石油储备基地加大建设力度

寇忠对《中国联合商报》等媒体介绍,到2020年,中国的国家石油储备能力将提升到约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这也是国际能源署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达标线。

与之相应,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也在广泛建设。据了解,我国于2004年正式规划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首期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浙江舟山和镇海、辽宁大连及山东黄岛,2008年投入使用,储备总量1640万立方米,约合1400万吨。相当于我国10多天的原油进口量,加上国内21天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中国总石油储备能力已达30天原油进口量。

目前,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计划建8个基地,包括广东湛江和惠州、甘肃兰州、江苏金坛、辽宁锦州、天津等地。寇忠透露,二期工程预计2012年全面完工,届时,中国总石油储备能力可达2.74亿桶。

在加大储备基地建设的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内原油产量将稳定在2亿吨左右,重点加快建设塔里木、西南、长庆三个年产量200亿方级大气田,积极开发海上天然气资源。

油气管道铺设同步跟进

对于下游炼化产业布局,未来5年,将基本形成以中俄、中哈、中缅3个能源通道炼化产业带,以及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个炼油集聚区为主体的“三带三圈”炼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全国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达6亿吨,成品油年产量达3.1亿吨。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北油南运”、“西油东进”、“西气东输”、“海气登陆”的油气输送格局,国内大口径、长距离的油气管道,已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基本上形成了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管道运输网络。

寇忠介绍,中国油气管道长度已达7万公里,未来5年,还将新建约5万公里。据初步测算,油气管线建设共需约3500亿元投资,其中,天然气管道建设需2500亿元,成品油管道需500亿元,原油管道需500亿元。

“未来将为进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缅甸原油需要建设相应的跨国原油管道,”寇忠说,“将建设1万公里以上的各种原油管道,其中跨国原油管道的建设将出现高潮。”

在成品油管道建设方面,他透露,主要是覆盖东北、西北、华北、中南和鲁西地区的成品油管网系统,形成“北油南调、西油东送”的管网运输格局。新建成品油管道将达1万~1.5万公里以上,输送能力将达1亿吨/年。

此外,将围绕全国天然气管道联网进行配套城市分输支线建设,建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基本框架,形成以四大气区(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外输管线和进口天然气管线为主干线、连接海气登陆管线和进口LNG等气源的全国性天然气管网。

“到2015年,国内油气管道总长度预计达到14万公里左右,其中约一半为天然气管道。”寇忠说。

3500亿盛宴的背后

“3500亿的投资、14万公里长的管道建设,对于石油装备制造业来说,简直是一场盛宴。怪不得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都积极参与进来了呢。”现场一位不愿具名的专业人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据该人士介绍,中海油正以广东、上海、秦皇岛等沿海LNG接收站为依托,构建天然气沿海大动脉管网,占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市场,积极发展陆上天然气管网;中石化正加快建设川气东送管道及沿线支干线管网建设,意在开拓山东、长三角等主要目标市场。同时,规划建设中石化塔里木天然气出疆管线,与川气东送贯通相连,为长三角地区供气。

“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管道规划建设上一直是各自为政,恶性竞争,这会不会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浪费国家公共资源呢?”上述人士对本报表明了忧虑。

另有报道称,中俄西线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正遭受环保质疑。公开资料显示,中俄天然气管道为1996年中俄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由于双方迟迟不能敲定气价,管线建设一拖便是15年。为此,国家林业局专门组织专家论证会,原则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穿过国家5A级旅游地——新疆喀纳斯湖区。尽管有业内专家提出异议,但方案仍被通过。

此外,油气管线建设投资巨大,且涉及钢管、电机、天然气压缩机等多种设备材料采购,其间多有寻租空间。2011年2月,审计署公布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东段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共曝出设备材料采购不合规、初步设计概算不合理、工程价款结算审核不严等七个方面重大问题。“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

近日,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海外管道研究所副主任寇忠对包括《中国联合商报》在内的媒体透露,未来5年,我国新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需投资800亿元,油气管线建设还需投资约3500亿元。到2015年,国内油气管道总长预计达14万公里左右。

石油储备基地加大建设力度

寇忠对《中国联合商报》等媒体介绍,到2020年,中国的国家石油储备能力将提升到约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这也是国际能源署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达标线。

与之相应,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也在广泛建设。据了解,我国于2004年正式规划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首期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浙江舟山和镇海、辽宁大连及山东黄岛,2008年投入使用,储备总量1640万立方米,约合1400万吨。相当于我国10多天的原油进口量,加上国内21天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中国总石油储备能力已达30天原油进口量。

目前,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计划建8个基地,包括广东湛江和惠州、甘肃兰州、江苏金坛、辽宁锦州、天津等地。寇忠透露,二期工程预计2012年全面完工,届时,中国总石油储备能力可达2.74亿桶。

在加大储备基地建设的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内原油产量将稳定在2亿吨左右,重点加快建设塔里木、西南、长庆三个年产量200亿方级大气田,积极开发海上天然气资源。

油气管道铺设同步跟进

对于下游炼化产业布局,未来5年,将基本形成以中俄、中哈、中缅3个能源通道炼化产业带,以及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个炼油集聚区为主体的“三带三圈”炼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全国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达6亿吨,成品油年产量达3.1亿吨。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北油南运”、“西油东进”、“西气东输”、“海气登陆”的油气输送格局,国内大口径、长距离的油气管道,已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基本上形成了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管道运输网络。

寇忠介绍,中国油气管道长度已达7万公里,未来5年,还将新建约5万公里。据初步测算,油气管线建设共需约3500亿元投资,其中,天然气管道建设需2500亿元,成品油管道需500亿元,原油管道需500亿元。

“未来将为进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缅甸原油需要建设相应的跨国原油管道,”寇忠说,“将建设1万公里以上的各种原油管道,其中跨国原油管道的建设将出现高潮。”

在成品油管道建设方面,他透露,主要是覆盖东北、西北、华北、中南和鲁西地区的成品油管网系统,形成“北油南调、西油东送”的管网运输格局。新建成品油管道将达1万~1.5万公里以上,输送能力将达1亿吨/年。

此外,将围绕全国天然气管道联网进行配套城市分输支线建设,建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基本框架,形成以四大气区(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外输管线和进口天然气管线为主干线、连接海气登陆管线和进口LNG等气源的全国性天然气管网。

“到2015年,国内油气管道总长度预计达到14万公里左右,其中约一半为天然气管道。”寇忠说。

3500亿盛宴的背后

“3500亿的投资、14万公里长的管道建设,对于石油装备制造业来说,简直是一场盛宴。怪不得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都积极参与进来了呢。”现场一位不愿具名的专业人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据该人士介绍,中海油正以广东、上海、秦皇岛等沿海LNG接收站为依托,构建天然气沿海大动脉管网,占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市场,积极发展陆上天然气管网;中石化正加快建设川气东送管道及沿线支干线管网建设,意在开拓山东、长三角等主要目标市场。同时,规划建设中石化塔里木天然气出疆管线,与川气东送贯通相连,为长三角地区供气。

“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管道规划建设上一直是各自为政,恶性竞争,这会不会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浪费国家公共资源呢?”上述人士对本报表明了忧虑。

另有报道称,中俄西线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正遭受环保质疑。公开资料显示,中俄天然气管道为1996年中俄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由于双方迟迟不能敲定气价,管线建设一拖便是15年。为此,国家林业局专门组织专家论证会,原则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穿过国家5A级旅游地——新疆喀纳斯湖区。尽管有业内专家提出异议,但方案仍被通过。

此外,油气管线建设投资巨大,且涉及钢管、电机、天然气压缩机等多种设备材料采购,其间多有寻租空间。2011年2月,审计署公布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东段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共曝出设备材料采购不合规、初步设计概算不合理、工程价款结算审核不严等七个方面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