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收费网站源码:九龙楹联产业化路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51:00

九龙楹联产业化路径

 

“言精者为文,文妙者为诗,诗巧者为联”,楹联即“对联、对子”,“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汉语汉文特殊优点之所在”(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语),兼具艺术观赏性和社会实用性,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按今之标准应属创意文化。形式上,语言精炼、文字对称、体制短小、结构灵活;内容上,或雅或俗、亦庄亦谐,深藏哲理、令人回味,集教化、启迪、言志、咏物、抒情、娱乐于一体。

一、九龙楹联概况

九龙镇文化底蕴深厚,原有庙宇、道观、祠堂、庄院、摩崖石刻30多处,唐宋以来的大型墓葬数以百计,多以楹联“点睛”。流风所至,民间连出佳联妙对,历数百年,生生不息。改革开放后,“衣食足而礼义兴”,楹联活动重兴。顺应呼声,镇政府出经费,买书籍,办培训班,年年组织比赛,现在已是应者比肩,人气日盛,有500多人的作品发表于《重庆日报》、《中国书画报》、《中华对联大观》、《当代佳联品鉴》、《中国对联作品集》、《中国楹联学会二十年作品精选》等,并九出三峡、七渡扶桑,交流多元文化,一时间好评如潮。28人成为区楹联学会会员,10人成为市楹联学会会员,更有领军人物李新华、张同福等5人荣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由此,九龙楹联位列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九龙镇获得“楹联之乡”、“中国民间艺术(楹联)之乡”称号。如今,九龙楹联已走入千家万户,不仅装点着人们的“门面”,更走进了休闲度假、文化出版等众多行业,并在“唱读讲传”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二、存在的问题

1.创作队伍老化、培训力量分散,后续人才资源持续匮乏。

2.载体单一,传播途径有限,现代视听技术介入极少,大多存在于传统的“笔下、墙上”,在当前网络文学、影视小品等新锐文化强力冲击下,前景堪忧。

3.没有充分利用好“中国民间艺术(楹联)之乡”金字招牌。

4.“单兵作战”,与现代产业结合缺失,“就楹联用楹联”现象突出,楹联创意产业没有形成。

因此,在新形势下,九龙楹联应顺应时代发展,推陈出新,焕发活力,打造成为九龙文化新名片,为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腾飞推波助澜,同时也是创建国家级文化名区的重要支撑。

三、建议

孙道临先生曾经借用戏剧形式,将楹联及楹联故事搬上荧幕,但反响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使用的戏剧形式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楹联的现代展示路径,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围绕打造“楹联经济强区”目标,走产业化之路,实施“1+5”工程,即:制定一个九龙楹联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中华楹联一条街,组建一个楹联培训机构,组建一个楹联制作中心,建设一个楹联展览馆,成立一个楹联文化开发公司。

1.制定规划。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文广新局、区旅游局、区创意办、区文联参与,邀请知名文化策划机构,编制九龙楹联产业化发展规划。规划要注重吸收各地楹联资源,不能局限于九龙楹联。

2.打造中华楹联一条街。依托九龙美食街,突出明清风貌,建设“中国民间艺术(楹联)之乡”标志性工程。聘请专家为当地居民和商家分类精制楹联;规划楹联主题广场,建设楹联展示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楹联节会和开放式楹联论坛。

3.组建培训机构。整合市、区楹联协会与书法协会力量,成立楹联培训机构。开设培训班,传授楹联专业知识、创作技巧和楹联书法技艺等,为楹联产业提供人才支撑;组织开展楹联知识竞赛、创作比赛、书法比赛、楹联笔会等活动,提升楹联创作水平;通过楹联进校园方式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关注,并以自办刊物或新闻媒体,宣传和普及楹联知识,营造有利于楹联产业发展的浓郁文化氛围。

4.组建楹联制作中心。以国家、市、区楹联学会会员为核心,以高水平爱好者为基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楹联专业创作团队;运用现代视听技术,挖掘走马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古文经典等传统文化宝库,再现城市发展、经济建设、民生改善、商业传奇、名人奋斗经历等现代经典,将楹联“故事化”、“动漫化”;借助彩信、微博、移动电视等现代传媒传播“动漫化”楹联,结合“唱读讲传”传播“故事化”楹联。

5.建设楹联展览馆。采取BOT模式,在中华楹联一条街或巴国城规划建设楹联展览馆,融博物馆、专业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功能于一体,打造市级楹联“文化地标”。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楹联、匾额、金石、字画、条屏、邮票等物件,分类公开展示;收集各类楹联书籍,并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向社会公众开放;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文化物件与书籍“数字化”,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展示。

6.成立楹联文化开发公司。引入或筹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力强的知名文化开发公司,对九龙楹联进行现代解构与重新定位、专业策划和时尚包装,实施商业运作。开发建设中华楹联一条街、展览馆;组建楹联培训机构和制作中心,从事九龙楹联艺术创作、编辑出版、教育培训、新闻宣传、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