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器电脑版:“走马故事”的现代再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47:18

“走马故事的现代再现

 

“水秀山明已见文星临艺苑;蛟腾凤起旋看走马赴琼林”,这幅九龙坡区走马古镇戏楼对联,描绘了古镇的昔日繁华。因古镇蹲踞缙云山麓山岗处,“形似骏马犹腾黄”,故名“走马岗”。这里在明代中叶开始形成集市,是重庆“西路次冲”到成都的必经之地;又西界璧山,南接江津,故有“一脚踏三县”之称。

一、“走马故事”概况

老成渝公路未通之前,从重庆城区出发到巴县走马场刚好一日路程,至此已是人困马乏,于是,大多选择在此歇宿。“或三教九流,或八作五行,或编方打条,或日白扯谎;识广者言寡,半罐水叮当”,于是有“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之谚。各路“走马”(赶马)人、行商坐贾闲下交流见闻和趣事;久而久之,诸多见闻、趣事就融进当地记忆,沉淀为一则则鲜活的故事。野史轶闻代代口耳相传,逐渐汇成“走马故事”。

按照丁乃通、刘守华、李惠芳等民间故事分类法,走马故事可以说是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数量巨大,语言朴实,易记易传,形象鲜明,个性突出,而且讲述者众。主要包括神话仙话、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民俗传说、生活故事等。“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采录民间故事目录达10915个,实际记录完成数达9714则;民间歌谣3000余首、谚语4000余条,歇后语、俗语等4000余条。“走马故事”拥有悠久的历史、厚实的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故事家家户户讲,男人讲,女人讲,娃娃也能讲;山歌年年月月唱,台上唱,坡上唱,处处都在唱”。全镇民间故事家共316人,其中会讲1000则型2人,会讲500~1000则型3人,会讲200~500则型10人。2009年驾鹤西去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一、“故事篓子”魏显德能讲述1500多个故事;他和胞弟魏显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中国的格林兄弟”。

2006年5月,走马镇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2月,走马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8月,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由此,走马镇拥有三块“国字号”招牌。

二、“走马故事”现代再现的意义

“走马故事”兴衰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商旅兴则故事兴,商旅衰则故事衰。今日,历史的车轮正推着“走马故事”青云上路;要增添九龙坡“软实力”,丰富九龙坡的文化力,打造文化大名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走马故事”的现代再现正当其时。

(一)保护的需要

从前,“走马故事”仅在民间口头传述。上世纪80年代末,以严小华先生为首的民间文学爱好者,积极抢救“走马故事”,这些故事才得以集成,但主要是录音、文字记录及录像保存。同时,故事依托的古庙、古宅、古道等环境保护相对滞后。

(二)传承的需要

“走马故事”不但丰富民众文化生活,而且在社会人类学、文化学、宗教学、民族学和方言学等多种学科上具有很高研究价值。但其传承已现危机,民间故事家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年事已高,青壮年则迫于生计奔波,少年虽有所学拘牵于旧有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和传播仅限于视听方式及文字出版,方式单一,受众不广,生命力不强,对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吸引力自然不大。

(三)发展的需要

“走马故事”三套集成蕴藏丰厚,奠定了发展基础;九龙坡经济、社会发展快马加鞭,文化大繁荣指日可待,三者理应交相映衬,相互推进;三块“国字号”招牌提供绝佳机遇,但还需要整合发力。“走马故事”现代再现可以融古通今,整旧如新。

三、“走马故事”现代再现的路径

通过融入现代元素,赋之时尚创意,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可以从四个方面再现,形成“”、“”、“玩”、“讲”四张品牌:

(一)“编”要编得稀奇

“编”就是创作,就是提炼,需别出心裁。要从万千“走马故事”中,从具有时代特色、新鲜生动的素材中,催生层出不穷的创意,发现和提炼最富表现力的内容和最具感召力的艺术形态。

1.影视剧。从10915则故事中优选“可造之材”,如《叫花儿考飞行员》、《徐半仙》和《殷小姐娶亲》等,力邀大陆、港台的大编剧邹静之、尔冬升,大导演张艺谋、冯小刚、朱延平,大制作张纪中、刘镇伟,大明星葛优、巩俐、刘德华等,共同创编、导演、制作和演绎《走马剧》。

2.歌舞小品。取神《巴渝舞》,借魂《踢踏舞》,以踏歌、转踏为主,创出气势磅礴的《走马舞》;邀请知名歌唱家演唱灌制3000余首民间歌谣,传唱《走马谣》;打好“姜昆牌”,请为“走马故事”代言人,并力争在其他相声小品大家冯巩、赵本山等作品中更多编入《走马相》。

3.文学作品。邀“鬼才”魏明伦、“奇才”韩寒等,大量创作中长篇小说、诗歌 、散文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民生民权、民爱民怨、欢乐辛酸,皆可入题,写出《走马体》,通过出版社、网络、手机等发行。

4.艺术品。用书画、牌匾、雕刻、陶艺、剪纸、印染、刺绣等,将谚语、歇后语、俗语和楹联制作成一幅幅精美艺术品,传播到千家万户,打造《走马品》独特民俗文化产业链。

5.动漫游戏。多听听小朋友意见,邀请视美动漫公司、游戏公司开发媲美《喜羊羊和灰太狼》、《老夫子》、《熊猫总动员》、《花木兰》、《宝莲灯》的动漫游戏作品,可以《我的马帮》、《聪明的谢冬鸡》、《少年巴将军》等为题,力争《走马戏》全市热玩、全国热播。

(二)“演”要演得经典

演出“走马故事”神奇魅力,既要有高山大河“豪放诗”,也要有小桥流水“婉约词”。

1.大手笔演走马传奇。可取经“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邀请张艺谋等名家,寻一山峰隐现、水镜倒影、烟雨婆娑、竹林轻吟、古道蜿蜒好去处,开辟一个山水实景大剧场,倾情走马古商道,书写《马帮传奇》,淋漓尽致演绎马帮兴衰史、血泪史、爱情史、恩仇史。

2.小聚焦演群英荟萃。锁定古戏楼,故事、川剧、言子、电影电视、舞蹈、山歌、相声、小品、动漫,《走马剧》、《走马舞》、《走马谣》、《走马相》、《走马戏》汇聚一堂,二三天一小演,五六天一大演,走马灯似地演红古戏楼、演红走马古文化。

(三)“玩”要玩得精彩

玩,要让人“乐活”,不要让人“哦嗬(走马故事:遗憾)。

1.制作《“走马故事”游玩大攻略》。可制成宣传册、彩图书、明信片、广告牌(地图)、TV形象片等,通过现代传媒广为宣传营销推广,使人知道到哪里听、哪里看、哪里玩,听什么、看什么、玩什么,怎么听、怎么看、怎么玩。

2.重现“成渝走马商道”。修复古朴老街、悠长古商道、幽深古宅大院、古牌坊、古石雕等,配以“西风瘦马”、“羽扇纶巾”、“巨商大贾”、“贩夫走卒”,尽量保留原汁原味。游人缓步徐行,品它的古韵,品它的醇香,细嚼慢咽驿站文化、商旅文化、茶摊文化、力夫文化、说书文化。

3.加快修复慈云寺。恢复“走马故事”重要载体,形成新的创作源泉、净心去处,游客可在梵音缭绕中谈古论今,在香火星光中憧憬未来。

4.拓展古街规模。统一规划,打造散发古味旧韵和现代气息的商业复合体。建筑一脉仿古,点缀茶楼酒肆,游戏动漫电玩,集中体验“吃住行游购娱”。让游客住在客栈里、憩在故事村,枕着慈云寺的钟声和梁滩河的吟咏入眠。

(四)“讲”要讲得新颖

受众欣赏水平和趣味的提高,需要讲出新味。

1.培养新人“传承讲”。注重培养锻炼故事新能手,在古街茶馆周周讲,在古戏楼月月讲,讲出名气,讲出人气,讲出品牌;邀请镇外专业故事家、爱好者和旅游者前来集中讲、表演讲、比赛讲。

2.推陈出新“嫁接讲”。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善于“陈酒换新瓶”,“旧瓶装新酒”,将走马故事与楹联、成语、俗语、谚语等故事嫁接,丰富拓展走马故事内涵,讲出新意,与时代同步。

3.创新形式“变化讲”。提炼关联故事,形成完整故事链,推出“神话传说”、“风物民俗”、“巴人图腾”、“谢冬鸡”等诸如“安世敏”系列的专场;借鉴相声、小品、评书、唱山歌、说言子等,配以连萧、高跷、《巴渝舞》等,丰富故事展现形式;将现场讲与电视讲、网络讲、短信讲、书报讲、杂志讲等紧密结合,满足不同需要的人群。

4.精选地点“推销讲”。区内,可到杨家坪步行街、巴国城、黄桷坪创意半岛、“九龙新闻”去讲;区外,可到解放碑、三峡广场、洋人街、磁器口去讲;市内,可到重庆电视台《龙门阵》、重庆卫视《百家故事台》去讲;国内,到各种故事会、交流会甚至《百家讲坛》上去讲;国外,创造机会出去广泛讲。

四、“走马故事”现代再现的运作方式

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原则,加快推进“走马故事”现代再现。

(一)引入“走马故事”开发公司。该公司集“走马故事”、商业、旅游、地产的开发于一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司广引精选其他知名文化企业,借助现代传媒和营销手段,把“走马故事”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走马故事”转化为创意资源和文化产品。

(二)党委和政府牵线搭台。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注意协调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各界各尽其能,各得其利。

(三)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人民群众既是“走马故事”利益的享有主体、也是“走马故事”再现的创造主体,广大文化工作者、走马民间故事家是“走马故事”现代再现的创作、表演主力军,“走马故事”,离不开他们的大力参与和鼎力支持,要特别注意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