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错觉 摄影:成正果,要灭心魔——唐僧取经之琢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5:16

名著常读常新,最近读《西游》又有此感。

小时候,看《西游记》(是小人书)就纳闷,孙猴子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正好是大唐到西天的路程,为什么不能代替唐僧取经?要么扎一个草龙(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救朱紫国的皇后时做过),让唐僧骑上,然后使起神通,一块到西天,也不用这样苦历十四年之久。

后来想,此法也未必不可行。用通行的做法,多带些人事,反正佛祖也不反对,曾说过经不可轻传,也不可以空取的话。同时,也显示一下我大唐盛世的实力。再搞些规模盛大的佛事活动,多摆些供奉,多上些香火,如来佛祖不一定不给。要么,再多给拿经书的阿傩、迦叶准备一份,如来被玉皇大帝请到天宫收降孙悟空时,只带两个随从,就是他们俩,他们还和佛祖如来一起享受了龙肝凤髓、玉液蟠桃庆功宴会,观赏了王母娘娘安排的仙女歌舞表演,并收了不少各所献之物 。能陪同如来一起出发,必为如来所欣赏,让这二位尊者美言几句,这事还愁不成。况且唐太宗也有走后门的经验,他曾寿终而亡,临终前,曾带着半人半仙的魏徵写给在阴司当判官的崔珏的一封信,那崔判官竟私改生死簿,唐太宗才得以还阳延寿二十年。

这是离开《西游》要旨的瞎琢磨。现在想来,那如来慧眼遥观,也确实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如何取经问题上,如来故意卖了个关子,说本来想把经书送上东土的,但又非得让他们苦历千山,寻经万水,受尽磨难来取不可。他所强调的理由,一是因为,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其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担心轻传东土,会束之高阁,就像现代某些人书架上的书一样,只当摆设,并不认真阅读领会。大概更多的考虑还是,对其法门之旨要的实践,达到永传东土,劝化众生的实效。于是让二徒弟金蝉子转生取经,给世人树立一个榜样,揭示给人们一个道理: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正果,必须像唐僧那样一心一意,痴心不改。所谓唐僧取经八十一难,其实也并不都是妖精如何要吃他的肉,也有美女、富贵等种种诱惑。唐僧只知修身养性,半步不离佛地。如西梁国女王的真诚多情,就令他们无法拒绝,只好先应婚做王,吃了喜筵,骗得通关文牒后,又变卦脱身,闪得人家好苦。

前人也说:《西游》大要可以一言蔽之曰:收放心而已。盖吾人作魔成佛,皆由此心。此心放则为妄心,妄心一起则作魔……收心则为真心,真心一见则能灭魔。又说: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即魔。唐僧就是一直收心的典范,倘若稍一放心,可能就成不了正果了。这有点像我们过去说的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人是自私的,可表现为人对人的自私,人对社会的自私,人对自然的自私。在文明社会,做一个文明人,也要经过一个从自律到自然的漫长修养历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不做坏事;特别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并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时时都在考验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我们有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爱抱怨。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官员贪腐,抱怨别人不讲公德,在抱怨中又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殊不知,自己也落入被别人抱怨的圈子里。

心魔不灭,何时才能弊绝风情。想一想唐僧取经之事,不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