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搬家电话:其他结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46:33
一、第四次结集 佛教史上历经三次伟大的经典结集,三藏圣典几近完备。其后,还有传说中的第四次结集,是在西元二世纪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时期。迦腻色迦王信仰佛教后,每天都礼请一位出家人来为他讲解佛法,然而,他发现出家僧众对佛法各有不同的解说,令他感到困惑。因此他向高僧胁尊者请问各种解说,孰是孰非?胁尊者回答说:“佛陀灭度这么久了,各宗各派师徒相承,各自严守自家的宗义,也各自宣称自家的解释最好,实在无从判定其间的是非,现在应该重新结集三藏,以正明义理。”迦腻色迦王邀请学德并重的比丘众,共有四百九十九位,以世友尊者为上座,在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一带)举行第四次结集,由胁尊者主持整个会议过程。 胁尊者八十染衣出家,精进修行,胁不至席,三年证得阿罗汉果。时人推崇他求法的勇猛精神,因此尊称他为“胁尊者”。第四次结集时,迦腻色迦王特别邀请他主持会议,重新修订三藏教典,将有关佛法的各种不同解说都提出来讨论,尤其对经、律、论三藏广泛注解,各有十万颂,总计三十万颂,合有九百六十万言,这些注解成为今世流传的《大毘婆娑论》。 三藏经过多次的结集,佛法根本典籍毕竟完备。《菩萨处胎经》记载说:“尔时,佛陀灭度已经七日七夜。时大迦叶告五百阿罗汉,打犍槌集众,得八亿四千罗汉,使阿难升七宝高座。迦叶告阿难言:‘佛所说法,一言一字,汝慎勿使有缺漏!菩萨藏者,集着一处;声闻藏者,集着一处;戒律藏者,亦集一处。’”这是把佛法分为菩萨藏、声闻藏、戒律藏。菩萨藏就是大乘经典。依据大乘论师的看法,在佛陀灭度七日夜后发起的结集,已经可以看到“菩萨藏”的名义,因此可以说,第一次结集中已含有大乘经典的法义了。 二、《南传大藏经》的结集 时至今日,佛典结集的伟大工作仍在进行。西元一八七一年,缅甸国王敏东召集两千四百名高僧在缅甸首都曼德勒举行了第五次结集;一九五四年至五六年,缅甸佛教又在仰光北郊的一座山岗上,集有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泰国等各国上座比丘二千五百众,举行第六次的结集。这次结集对巴利文三藏进行严密核校,完成目前最完善的《南传大藏经》。 《南传大藏经》是南传佛教所依据的圣典。据锡兰《岛史》记载,西元第一世纪末,锡兰王婆他伽马尼王在无畏山精舍邀集五百圣者,用当地土语记载口传的三藏典籍,成为《南传大藏经》的雏型。后经多次变迁,至西元五世纪,佛音前往锡兰,将当时用土语传写的佛典全部改写为正式巴利文,并彻底整理有关的注释书,巴利文的《南传大藏经》至此才见完整。后来,佛音又远到缅甸等地传道,这部大藏经也随之传布于缅甸、泰国、越南、高棉等地。可以说,巴利文三藏是以锡兰岛为中心,渐次流布于中南半岛,甚至南洋等处。今天的《南传大藏经》已经有锡兰语、缅甸语、暹逻(泰国)语及柬埔寨语等各种版本。西洋佛教学者从十九世纪开始,也对巴利文佛典发生兴趣,进行学术的研究。 佛教圣典的流布,从佛陀入灭后,第一次的王舍城结集,一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在陆续整理研究,薪火相传,至今不绝。所结集的三藏教典,将佛陀的教法流传下来,使佛弟子们的修行有真实的依据,负起了正法弘传的功能,使佛法能广住久行于世,是佛教发展中的一大伟业。 试述第一次经典结集的因缘、过程与成就。 试述第二次经典结集的因缘与影响。 阿育王与迦腻色迦王为何要召集经典结集? 近代经典结集重要的成就为何?
出处: 作者: 时间:2002/03/06
相关连接:
网站简介|网站导航|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站招聘|帮助信息
Copyright (c)2001 News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深圳市香积世界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