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台有多高: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答题技巧(201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44:57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答题技巧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内容: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刻画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4、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结构: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又如《雪夜》开头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如《书法家》。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例如:2010年陕西高考卷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A不是回报的方式,而是炫耀的方式。B不是照应上文,而是引起下文。E除了犹豫,还有不安、恐惧、或说受宠若惊。

  (2)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

  答案: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16枚硬币

    侯德云

  俗话说,好吃的不如饺子,舒服的不如躺着。刘二说,老辈人留下的这句话,真是有道理。他说,他从小到现在,最爱吃的就是饺子,干了一天的活之后,又累又乏,最爱做的事,就是躺着。他说他小时候不爱躺着,在村子里到处乱跑。他说他虽然瘸了一条腿,却能跑得很快,好腿的孩子也落不下他。当然,让刘二感到最自豪的事情不是吃饺子,也不是躺着。他感到最自豪的事情,是小时候妈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妈妈说:“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这句话妈妈一连说了很多年。刘二24岁那年,妈妈一个人搬到荒山上去住了,从此不再给家里人包饺子,也不再说那句话了。

  小时候,刘二家里的日子是很穷的。可是再穷,过年也总要吃顿饺子。过年嘛,不吃顿饺子能算过年?

  饺子是必须要吃的,而且,乡间的习俗,饺子里要包上一两枚硬币,谁吃到了,就预示着谁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刘二8岁那年,在自己的那碗饺子里吃出了一枚2分

  钱的硬币。他把一个圆滚滚的饺子填进嘴里,用力一咬,就听见喀嚓一声,他兴奋得差一点跳起来。他把嘴里的硬东西吐出来,大声宣布:“我吃到钱啦。”刘二的妈妈捡起他吐在桌子上的2分钱硬币,用手指擦干净之后又送给他,喜滋滋地对他说:“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听妈妈这样说,刘二咧开大嘴笑了,还抬起一只手,在自己的后脑勺上轻轻挠了两下。

  刘二8岁那年,他开始上小学了,他的一条瘸腿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在村子里到处乱跑的时候不是这样。村子里的孩子没有嘲笑他的,他们天天在一起玩儿,看不见刘二的瘸腿,或者是,他们觉得,刘二天生就应该有一条瘸腿,没啥好奇怪的。学校里的孩子还没有修炼到这种程度,他们一看见刘二的瘸腿,就大呼小叫起来,后来还把他的瘸腿编成了顺口溜到处传唱。那些日子,刘二每天肚子都气得鼓鼓的。

  自从吃到了2分钱的硬币,刘二就不跟那些嘲笑他的孩子计较了。他在心里对他们说:“我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我不会在乎你们说什么。”

  从8岁到23岁,刘二年年嘴里都要喀嚓一声,年年都能从饺子里吃到2分钱硬币,妈妈也年年都要重复一遍她说过的话。妈妈的话,给了刘二做人的底气,他觉得,这辈子,他一定会做出一件让人高看一眼的大事情。

  刘二23岁那年,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秘密。年夜饭的饺子已经煮好了,却迟迟没有端上来。刘二着急了,进厨房去看,他看见妈妈正在用手指头去捏那些煮好的饺子,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我做了记号呀,怎么找不到了?”

  那年的饺子,有不少让妈妈的手指头捏破了。吃饺子的时候,刘二的眼圈一直是红的。

  刘二23岁那年,他总共积攒了16枚亮晶晶的带有齿痕的2分钱硬币。

  妈妈去世以后,刘二用那16枚硬币买了一棵槐树苗,栽在妈妈的坟前。转过年,他向村委会递了申请,承包了那座荒山。

  从此,每年的年夜饺子刘二都是跟妈妈在一起吃的。他把一碗饺子端到妈妈的坟前,说一句,妈,过年了,就大口大口吃起来。自然而然的,他的嘴里会 “喀嚓”一声。他从嘴里吐出2分钱硬币,对妈妈说,妈,二小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说完,他的泪水,会像溪水一样从眼眶里涌出来。如今,刘二妈妈坟前的那棵槐树已经长得很高了,

  刘二承包的荒山也绿得不能再绿了。雨后,山沟里到处都是清清的溪水。他不想让那些溪水白白流掉,就在山下修了一个池塘,种上了莲花,养上了鱼。

  夏天的中午,刘二喜欢躺在池塘边的树阴里,看粉红粉白的莲花在微风中摇曳,看鲤鱼在水面上撒欢,听草鱼吃草的嚓嚓声。他的脸上写满了得意。常常,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他沉浸到好梦当中了。

  村里有人看见过刘二在树阴里酣睡的模样,感慨地说:“舒服的不如躺着,这个刘二,真是好福气。”

  差点忘了说,刘二现在已经不叫刘二了,他的大名叫刘志福。

  1.“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1)这句话表现了母亲对刘二的爱和希望,为塑造母亲的形象服务。(2)为刘二买树苗、承包荒山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3)照应结尾处刘二的真名“刘志福”,表明刘二是一个真正有志气、有福气的人。(4)是全文组织材料的线索。(每点1分)

  2.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了哪些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1)细节描写。如,①“他看见妈妈正在用手指头去捏那些煮好的饺子,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我做了记号呀,怎么找不到了?’”这个细节表现了妈妈为让儿子吃到有硬币的饺子的苦心。②“夏天的中午,刘二喜欢躺在池塘边的树阴里,看粉红粉白的莲花在微风中摇曳,看鲤鱼在水面上撒欢,听草鱼吃草的嚓嚓声。他的脸上写满了得意。常常,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他沉浸到好梦当中了。”这个细节写出了刘二努力奋斗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神态描写。如,“吃饺子的时候,刘二的眼圈一直是红的。”“说完,他的泪水,会像溪水一样从眼眶里涌出来。”这两处描写分别表现了刘二知道母亲苦心后的感激之情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有人说,小说在刘二发现母亲捏饺子的情节后便可以结束,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6分)

  答案 不同意。(1)小说在后半部分充分表现了母亲的做法对刘二的深远影响,升华了母爱的伟大力量,把小说提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审美高度。(2)小说前半部分是歌颂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母爱,后半部分是歌颂由母爱产生的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丰富了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