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软件园安全吗: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升级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3:50:12
首页 小组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九点  书籍
 
电影
音乐
小组
 
成员
 
活动搜索  热评 排行榜 分类浏览 你好,请 登录或 注册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升级版)
放在你的blog里!
作者: 张立宪副标题: 记忆碎片2.0
ISBN: 9787020066803
页数: 362
定价: 24.00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8-4
7.7
(3897人评价)23.3%
45.9%
27.6%
2.7%
0.5%
想读在读读过评价:   写书评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加入豆列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简介 · · · · · ·
  八十年代,中国最后一个纯真年代。这本书是对这一纯真年代的终极回忆。
  作者老六是生于1968年的“六八式”——所谓“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在九十年代讨生活、在本世纪负责任”的一代。这本书就是他的一部八十年代微观个人史,由十二章记忆碎片构成——关于麻将、关于校园、关于打架、关于毛片、关于评书、关于电影、关于足球、关于买碟、关于电脑……
  其实,何止“六八式”,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年代,所以,翻开本书的人,不是被记忆虐待得同声一叹,便是温暖到会心一笑:
  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
  多少人害怕变老,多少人正在变老,多少人已经老了。当一切都已经地覆天翻,精神麻木的现代悲剧大幕拉开之时,多说一句都是多余:
  闪开,让我们开始集体回忆。... (展开全部)   八十年代,中国最后一个纯真年代。这本书是对这一纯真年代的终极回忆。
  作者老六是生于1968年的“六八式”——所谓“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在九十年代讨生活、在本世纪负责任”的一代。这本书就是他的一部八十年代微观个人史,由十二章记忆碎片构成——关于麻将、关于校园、关于打架、关于毛片、关于评书、关于电影、关于足球、关于买碟、关于电脑……
  其实,何止“六八式”,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年代,所以,翻开本书的人,不是被记忆虐待得同声一叹,便是温暖到会心一笑:
  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
  多少人害怕变老,多少人正在变老,多少人已经老了。当一切都已经地覆天翻,精神麻木的现代悲剧大幕拉开之时,多说一句都是多余:
  闪开,让我们开始集体回忆。   阅读连载@凤凰网读书作者简介 · · · · · ·
  张立宪,人称“老六”。新闻出版从业者,居北京,现主编《读库》丛书。自2002年起,以“见招拆招”为网名,发表“记忆碎片”系列文章,在网络世界流传至今。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共435个) · · · · · ·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1623)  张立宪(1250)  80年代(747)  老六(737)  记忆碎片(598)  随笔(562)  杂文(405)  文化(244) 
喜欢读"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升级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读库0802  读库0801  记忆碎片  读库0803  读库0701  读库0901  文化@私生活  读库0601  读库0706  读库0702
书评  · · · · · ·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我来评论这本书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那点渗入骨髓的小小的忧伤   和菜头 
做为“老六”的张立宪是北京的一大文化中心,对于文化人和文学女青年来说他就是中国人感性的转世灵童。无论是作为饭局召唤人,兰花指的传承者,还是醉后颓然坐下的歌者,有张立宪同志组织饭局,那么革命就不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种口服文化的过程,空气中都充塞着文学的大分子。作为真人的张立宪又代表了某种生活状态,给予60后一直到80后一...... (73回应)2008-05-24     171/189有用
  做为“老六”的张立宪是北京的一大文化中心,对于文化人和文学女青年来说他就是中国人感性的转世灵童。无论是作为饭局召唤人,兰花指的传承者,还是醉后颓然坐下的歌者,有张立宪同志组织饭局,那么革命就不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种口服文化的过程,空气中都充塞着文学的大分子。作为真人的张立宪又代表了某种生活状态,给予60后一直到80后一种心理上对现世安全感的满足。他自己证明了一个男人如果足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那么他甚至可以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一脚踢开安稳的生活,以一人之力开创一本书一样的杂志,证明“在路上”这种精神并非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才能办到的事情。当你目睹一个四十多岁的国产凯鲁亚克有滋有味地活在这世上,而且驾驶着满是理想主义光辉的自行车,那么你会觉得生活并不严酷,世界宽广深邃,而理想不灭。
  
  老六老师最近出了一本书:《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标题的口吻更像是一个80后,充满了一种相当自我的不容置辩。和酒桌上的老六相比,这本书更接近于真实的张立宪自己。营造一个优雅、轻松、闲适的聚会气场对于老六来说并不难,而他的心灵竟然得以隐藏,只让人感觉到舒适熨烫却根本不会顾及他本人是谁。老六是个做事的人,在普遍的不靠谱中因为靠谱而被接纳和欣赏。所以,要了解老六是谁,甚至他的朋友们都应该读一读这本《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一不小心,张立宪同志就在这本书里流露了真我。
  
  全书分十二章,写了十二段关于80年代的记忆碎片。这十二个关键词分别是:校园、电影、读书、足球、写信、买碟、评书、打架、毛片、电脑、泡妞和麻将。从评书、写信、足球、麻将上可以看出沧桑的旧时代,那是60一代和70一代共有的特征。而余下的部分属于永恒的青春话题,80一代、90一代可以分享,00一代也必然迟早经历。旧日时光可以用来和同龄人分享回忆,而永恒不变的青春时光却打开了一条时间轴,把五代人乃至未来更多代际联系起来。打架、毛片、泡妞比永远还要远,这条时间轴上飘散了无数青春的面孔。老六喜欢唱罗大佑的歌曲,喜欢《现象七十二变》不是没有道理的。时光在侵蚀,老六想找到不变的坐标。十二个关键词合并起来,那就是不变的青春。
  
  如果以为老六写出这本362页书只是为了缅怀岁月,祭奠青春,那么未免又把他看低了。回忆青春很容易变成掐青春痘,痛并爽着,而且期待着玉树临风并继续玉树临风下去。老六虽然长得像威武的敌后武工队队长,但是他的内心却和外表大相径庭,随时都那么潮湿,那么柔软。确切地说,老六更在乎的不是事件和时代,而是他浓眉大眼下的那点私人小调调。这种调调在献辞中表现得一览无余:
  
  献给
  我那一点儿小小的
  渗入骨髓的忧伤
  
  事件会被时光的尘埃所覆,时代终究会消失在遗忘的山谷,但是个人的品味和格调却如同花香,当鲜花已经凋萎许久,香味还能在空气中留存很久。终究有一天老六的肉体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但是他的品位和格调就像是两束激光打在三维照片上,呈现出超越一切传记文字所能表达的清晰画面。林语堂的散文真有多好?但是,作为鲁迅的对立面,他的散文却在多年后被一版再版,原因不单纯是因为文笔,更重要的是他的个人品味和生活格调。即便在北京全面禁烟的今天,看他当年用香烟烧穿桌面,造一方“惜阴池”的时候,没有人会皱起眉头。人们因为个人的趣味和风华而无法忘记一个人,觉得向往和他在一起,老六就是这样的家伙。他不用如椽巨笔,他有穿越时空可以渗入你心的那点儿小小忧伤。
  
  但是,也别因为这点忧伤而觉得老六是个惨绿中年。如果多读几遍这本《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会感觉到他当年的朝气和活力。放下书再想一想,这种活力和朝气并非来自那些碎片本身,而是流露自老六的笔端。不再青春的老六,能用他的笔写出这种感觉,没有别的解释,只是因为他心里的热爱和激情还没有消散。他还有一颗敏感的心,所以热爱不曾冷却,激情没有平息。这本书不是无奈悲伤的叹惋,而是强大生命力对时光的献礼。从造物主的角度俯视老六,地壳上小小的老六高举着他的书,对住长天呼喊:谢谢您创造的世界,我从未对它有任何厌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六谈不上忧伤,他简直是强悍。
  
  文弱秀气的读书人喜欢看金戈铁马,而百战不死的猛将却喜欢儿女情长。老六喜欢小小的忧伤,这又说明什么?书的边缘有724个分割线形成的黑点,连起来像一条心电图线。我数了一回,每分钟心跳72下,活像个24岁的运动健将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张立宪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362页,仅售人民币24元。首印25000册已经告罄,加印版即将上市,预购从速。2008-05-24 00:00   |  73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171没用 18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老师老师对不起,请您让我说说你(火星文,影视老师...   小碟迷(浪漫在震动的车厢里) 
题记:你们这帮无聊的教师,写出了一堆毫无用处的屎书,不但但欺侮了我们这帮纯良少年的真挚感情,更毁灭了那几颗本应该在春风中摇曳的几颗小树的愿望。 昨天看老六的《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六大学的时候,来了一个英语老师,特美国范儿,告诉大家,上不上课都no problem。老六相信了,年末的四级...... (92回应)2008-06-11     181/188有用
  题记:你们这帮无聊的教师,写出了一堆毫无用处的屎书,不但但欺侮了我们这帮纯良少年的真挚感情,更毁灭了那几颗本应该在春风中摇曳的几颗小树的愿望。
  
  昨天看老六的《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六大学的时候,来了一个英语老师,特美国范儿,告诉大家,上不上课都no problem。老六相信了,年末的四级考试,老六宿舍里的3个孩子都没过,但老六过了,可是那个由美国老师把关的英语期末考试,3个孩子都过了,老六没过,原因就是,老六缺勤太严重了。
  
  我就是想说说我们上学的一些碎片。
  
  我们这学期有堂课,开学第一堂课老师就说:以后每堂课都要给大家放一部电影,然后每个同学写一篇观篇笔记。我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老师上课太水了!这课是3堂连上,前后一共3个小时,一部电影就两个小时了(何况有时候还放《密阳》《地下》这种超长电影),我就是想不通,这课还要你来讲什么?
  
  明天,就是我们的最后一堂课了,我们就要交作业了——13篇观片笔记。大家肯定都没写完这是毋庸置疑的了,关键是,我身边的诸多好友到现在只写了一篇。其实我知道,也相信,他们就算是死也会在今天晚上把观片笔记写出来。
  
  其实我知道,他们里的好多人并没有看过影片,所以为了交作业,必须想一些其它的办法。于是豆瓣网成了大家的救命稻草,大家纷纷参考。其实我特期待明天老师看作业的时候能出现一个特别逗的情况,就是大家写的影评都像是一个妈生的。
  
  当初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告诉我们,最好手写,害怕的就是大家从网上贴。“好”同学们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纷纷手写,“好”同学里比较“单纯”的人会问“手写的加分么”。这个问题挺什么的,我知道老师一定不会回答“加分”因为没有任何道理,但谁都心里明白,老师看作业的时候会怎么想。
  
  有一天,X同学告诉我,她看了L的作业,虽然是手写的,但是是从豆瓣上抄的,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人家是抄的呢?X说:我能看不出来么,就是我一个朋友写的!我脑袋里顿时冒出L同学先把文章从豆瓣粘到word上,然后再去打印出来,再用方格稿纸抄出来。
  
  我讲这件事情,我一点都不想责怪L同学,我觉得她也是被逼的。我刚刚只讲了写影评,没有讲影评应该怎么写。还是这个老师,每堂课前要讲一点理论,有什么能指和所指,符号学,精神分析学,东方学,克拉考尔什么的,每堂课讲50分钟左右吧,然后给大家放一个片子,大家就按照老师讲的来写。
  
  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非要用精神分析学和克拉考尔的理论来分析电影,有时候我很想哭,我真的觉得自己的智力和智商不配在我所就读的学院和学校,因为我真的看不出来克拉考尔跟电影里面有血有肉的人物有什么关系。
  
  电影是给人看的,同理,影评也是给人看的。我把我写的作业给同学看,好多同学都笑了,一个笑了,另外的也想看,冒昧的说,我认为我写的影评是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更重要的是,他是被更多人阅读过的,这比任何都重要。后来,我知道大家笑的另外一个理由了,那就是,大家看完我的影评之后,都觉得这次作业终于有人垫底了,他们觉得,无论他们写的多么差,都不会比我再差了。
  
  我知道,我写的文字没有任何理论价值。没有任何研究意义。布置作业的老师给我们讲,她们在上学的时候,90年代初,有许多电影理论的学刊,当时要是谁在上面发篇论文,那可是件非常轰动的事情,而且大家都以写别人看不懂的文章为荣。简单说,如果一篇文章发出来,读者读了一遍就看懂了,这就不是好文章。
  
  昨天我和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师姐吃饭,她告诉我,我们的一个师哥,于丹的研究生,挺优秀的,发了很多文章,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现在想考博士。我挺心寒的,原来“发了很多文章”已经成了评价一个学生好不好的重要标准了。这两天,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到底那种借克拉考尔和弗洛依德写出来的文章到底有什么用?隐隐约约的,我琢磨出一点,写这种东写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如果这种文章写好了,就可以当老师了,然后业界的人都会很佩服你,然后就可以去讲课了,并且告诉你的学生们,我曾经在什么什么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而这本杂志,是大家根本买不到的。
  
  其实曾几何时,我也是那样一个写那样论文的学生,那年,我们老师布置了一篇读书报告,叫《电影作为艺术》。说实话,这本书要不是老师让我看,我一辈子都不会看,有那个时间的话,我为什么不能去读读《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呢?后来,我读了,看了,写了读书报告,得了特别高的分。同学们不理解为什么看上去那么一个不靠谱的学生得了高分。我想说,写读书报告的时候,我引用了《文艺学美学方法论》《电影的本性》《电影是什么》以及一些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书籍里面的话,于是看上去,我的论文就饱满了。
  
  当然,那是我大二的时候办的事情,大三一年,我叛逆不少,写东西的风格完全变了。就像老六在书里写的一样,其实写文章并不难,谁还没有想说的事情想表达的观点啊,可为什么我身边的朋友写东西那么痛苦呢?因为他们写的都是他们不想说、不想写的,需要编造,需要揣摩别人。
  
  其实我们学校真的已经算是特别好特别好的学校了,我跟许多老师的关系也特别好特别好,关键是,老师对学生的也特别好特别好,可是听他们讲课,真的是特别想特别想把他们从讲台上掳下来蹬两脚。
  
  其实老师,我想告诉你,我们每天都要看电影,看书,看好多,而且每次看完了都有感想,有的同学可能记录,有的同学可能运用,但因为电影不同、经历不同,每次记录的多少和感慨都不同,求求你不要再用“精英绑架大众”了。
  
  后记:以前看A片的时候,看到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好多个人站在讲台上强奸一个女老师,我觉得这种做法挺不对的!但,我想问,你以为,你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强奸好多个人,就对了么!
  
  (所写观点不针对任何老师,请让我这次考试及格,谢谢)
  ————————————————————————————
  说明,我没想到能到豆瓣首页上来
  好吧,既然来了,我要说——
  我觉得挺对不起老六的,本来我真的想老老实实写本书评,我给这本书打了五星,在我的阅读体验里,这本书也确实是五星。但不知道这样的行文算不算是借老六上位,但我真的想告诉大家,老六的这本书是真好,除了关于评书的碎片我没有看之外(实在是不熟悉),其它的我都认真读过了,关于电影、关于毛片、特别是关于电脑的碎片,简直把我笑喷了。老六的这本书对于我来说的最大意义就是勾起了我高中初中时候的一些回忆,我知道,如果没有这本书,好多事情我再也想不起来了,非常感谢老六的书。
  老六让我真正明白了,叙述比抒情更有感情~
  2008-06-11 16:09   |  92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181没用 7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青春的碎片   fond(云淡那个风轻) 
我想为这本书,写点什么,事关青春,我们总是有话说的。 京城著名文艺男中年老六,起先总是在不许联想那里看到,在王小峰一贯的没一句正经话的文风掩映下,“圈里人”间的熟捻与亲昵跃然纸上。10月的时候他为读库网站广纳“闲”才,我使出全身最大的没正经劲儿给他写了一封邮件,当然,未果。不过,他给我回了一封言简意赅情深意切声情...... (16回应)2008-12-18     34/36有用
  我想为这本书,写点什么,事关青春,我们总是有话说的。
  
  京城著名文艺男中年老六,起先总是在不许联想那里看到,在王小峰一贯的没一句正经话的文风掩映下,“圈里人”间的熟捻与亲昵跃然纸上。10月的时候他为读库网站广纳“闲”才,我使出全身最大的没正经劲儿给他写了一封邮件,当然,未果。不过,他给我回了一封言简意赅情深意切声情并茂的邮件,“但是”前面的那句话是:“去你的博客看了,很喜欢那种调调”。哦耶。
  
  记忆,总是依附于具体而微的事物上,于忆,物为其身;于物,忆为其魂。这本书里摘选了校园、电影、读书、泡妞等12个元素,试图描绘的,是记忆中镶着理想主义金边的80年代,真正解读的,却是游离在所有年代之上的、迷人的青春。
  
  在全书的12组记忆碎片中,最精彩的一组是"关于读书的记忆碎片",看得我很High。首先,它占了60余页,堪称“大碎片”,从篇幅上就绝对压倒了其他11个小碎片;其次,最扣全书标题的章节和句子集中出现在这一部分,作者频繁运用“我们的八十年代”、“让我继续歌唱八十年代”、“我的八十年代”等系列短句,掷地有声的、饱含深情与自豪的、充满节奏感的推进着和主题关联最大的这一部分陈述的展开;第三,情之所至,文字天成,格外出落得视角独特、妙语连珠、流畅自如,简直是一曲咏叹,高调的level上实践着技巧的收放自如,又华丽又婉转。
  
  就像书中说的,“幸福的感觉涌遍全身”。阅读这些文字,你会跟着老六一起澎湃一起激昂,感受着他对“读书”这件事从骨子里迸发出来的热爱与激情,重温着自己早已遗忘的那些在“阅读的青年期”中如饥似渴、如获至宝的珍贵体验。直到110页此章结束,可以心满意足的长舒一口气,其他各章难免相形见绌起来。恨不得这60余页独立出来,顶个《让我阅读80年代》的名头,便可值回票价。
  
  书中的80年代,稚气如孩童,勇莽如处子——海子浪迹天涯,背诗可当饭吃;新闻记者拍到了官员在会议上睡觉的照片,竟然还获得了官方的奖项;人大会的举手否决,真的有一个手臂孤标而倔强的高举着;大学里的老师允许学生可以不读书,进行反向选择得到了允许……这样的组合勾勒出来的轮廓着实够迷人,我对自己明明存在于那段岁月却并无力感知而惋惜。作为一个差1个月零2天就可以被算作80后的70后,他说的故事之于我,一半是经历,一半是传奇。
  
  一个百废待兴的转折点,确实更容易诞生出进步的奇迹,沉睡得越久,苏醒的欲望越是骇人。所以通俗歌曲可以一边顶着靡靡之音的判词一边照样红遍全国,纪录片里的年轻人穿着现在看来颇为怪异的服装,羞涩、笨拙、亢奋的与异性牵手跳舞。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与现在病病歪歪的气质不同的是,他们不顾一切的追求着被压抑了太久的自由和爱,这种蓬勃的面貌和“青春”的主题是最贴合的,所以看起来既生猛又可爱。
  
  眼下的这个年代,不再那么的欣赏激情,在褪去了对信仰、金钱、文化等等的亢奋追逐后,进入了更加绝望的集体迷茫中。老六说他们那会儿是“一边背诵着标准答案,一边背叛着标准答案”,可是现在,已经没有标准答案了—— 抬起头,满天问号,垂下眼,一地谬论。
  
  几月前看北京台的“五星夜话”,恰是八十年代音乐人的“二十年后再相会”,徐沛东老师最后的发言是:感谢八十年代,为它的活力,感谢八十年代,为它的创作力。几日前看中央台的“歌声飘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流行乐坛蓬勃发展的三十年,和着歌声,我确实感觉到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一首《走进新时代》听得我还挺澎湃……这些感受和我阅读此书时相仿,以十年为一段划分的“年代”概念,完完整整的切分出富于具象的时代符号,再回首,心中涌动的情感总是既清晰又复杂。
  
  缅怀着逝去岁月的,都可以算作前辈,在开始审视“这一代”的同时,自己就已经变成了“上一代”。我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看不惯的东西,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某些情感固执的留在了身后的脚印里。再过两年,还会是我的时代吗?我没把握。人活百世,但可以算作“自己的”不过区区十几年,在这十几年中我们注定感受不到似乎一直追求着的成功,一路走来都是那样跌跌撞撞。若干个第一次带来的不仅仅是刺激,还有挫败感,在自以为是和自我否定的交替中痛苦的生长着,越是用力挽留,越是飘然走远。我们对岁月贱贱的一厢情愿着,好在还有青春,总是来势汹汹的,勇猛得值得记上一笔。
  
  老六歌唱着他的八十年代,我也跟着恬噪起来。即便我的青春在遥不可及的成功面前疲态尽显,在纸醉金迷的诱惑下狼狈不堪,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散落一地,但是那些碎片,依然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于是我也忍不住的,为它歌唱。
  
  blog原文链接:http://imfond.com/?p=2332008-12-18 07:55   |  16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34没用 2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东写西读”之《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赛宁 
真假难辨的记忆经年之后变得美好起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就是本书可爱的地方。没有人会觉得如今肥肠大耳颐使气指的中年人是可爱的,但不管怎么讨厌的中年人,竟然都是由聪明机灵壮怀激烈的年轻人变来的。这也就是人生好玩的地方了。许多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拼搏、痛苦和成长,最后的终点,竟然是成为了原先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类人。这...... (8回应)2008-05-24     23/24有用
  真假难辨的记忆经年之后变得美好起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就是本书可爱的地方。没有人会觉得如今肥肠大耳颐使气指的中年人是可爱的,但不管怎么讨厌的中年人,竟然都是由聪明机灵壮怀激烈的年轻人变来的。这也就是人生好玩的地方了。许多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拼搏、痛苦和成长,最后的终点,竟然是成为了原先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类人。这就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所以,到最后,我们也只能一方面屈服于现实,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另一方面,在回忆中寻求一些安慰,以免自己躺到心理医生的沙发上去。
  
  虽然本书的书名会让人误以为作者想要歌颂的是热烈而激动的八十年代,但在事实上,本书的内容却更接近于一部私人历史,只不过,这样的历史带有鲜明的时代痕迹与共通性,能让人在阅读时,一边回忆起自己的荒唐岁月,一边想念那透明、滚烫而年轻的八十年代。就像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年代一样,比如游侠纵横的先秦、李白醉酒的盛唐或名士风流的魏晋,八十年代也是一去不复返的,也将会成为一段风中的传说,这也是一个被人怀念的年代必须具有的气质之一。跟如今的所谓80后甚至90后说起八十年代,自由而放肆的他们,一定不能理解当时那种在禁锢与拘束之后的自由与放肆,期待已久的得到与一直以来的拥有,前者更适合用来定义幸福。
  
  话说回来,幸好作者没有用所谓的宏大叙事来书写他对一个时代的怀念,那样做,除了腻味与沉重之外没其他的好处。以过往的经验看,一个时代的伟大,往往来源于那个时代恣意、热情而满怀希望的生活,这通通是作为年轻人才有的特质,而伟大的年代往往是年轻的。所以,作者选择讲述他的年轻,是一种聪明、轻巧、逗趣与实在的方式,也让我们觉得如今的这个现中年人不那么讨厌。本书其实非常好玩,包括了绝大多数年轻人都会干的事情,比如打麻将、看毛片、打架、读书、泡妞等等,现在想一想,那些在大学讲坛上,在财富论坛上,在电视访谈上正襟危坐大腹翩翩的中年人,都是那么过来的,怎不叫人觉得心花怒放。
  
  人与时代有时候很像。年轻时候背个包走天下很潇洒,老了还骑辆自行车穿越全国就显得很傻叉。而八十年代穿军装蒙块红布唱歌能使万人欢呼,08年代却恨不能将那块红布贴在证券所的股票显示屏上。怀念过去,却永远也回不去,这是记忆最动人的所在,或者,怀念过去,其实只是我们所能做出的唯一的挣扎姿态,在现实这个大海里,能在拼命游泳的同时,挣扎一下已经很奢侈。“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一声断喝,是悲壮也是无奈,人都是这样老去的,年代也是。不管是好是坏,只能前行不止,能有所怀念,已算是额外的奖赏之一。一个个丑陋的中年人,如今浮躁纷扰的年代,竟然都曾经是年轻而干净过的,在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四处寻找心理平衡的时候,至少,本书为我们找到了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
  
  作者博客:http://hexun.com/saining/2008-05-24 09:58   |  8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23没用 1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青春就是一只无头苍蝇   铂程斋@喷嚏网(在dapenti.com的路上) 
最近在读张立宪的《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我也是在八十年代中读的大学。很多往事也是历历在目,难以忘记。一些记忆的碎片,那就是青春,那就是大背景。 军训 【1】 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通知说马上去军训。报到的同时,就发了军装和棉被。地点不清楚,辅导员只是说晚上要赶火车走。 我抱着棉被...... (14回应)2008-06-30     20/21有用
  
  
   最近在读张立宪的《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我也是在八十年代中读的大学。很多往事也是历历在目,难以忘记。一些记忆的碎片,那就是青春,那就是大背景。
  
  军训
  
  【1】
  
   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通知说马上去军训。报到的同时,就发了军装和棉被。地点不清楚,辅导员只是说晚上要赶火车走。
  
   我抱着棉被往寝室走。送我到校的父亲回招待所搬救兵:一个已经复员N年的老兵。父亲请他来教我们打背包。是啊,东西倒是发下来了,背包怎么打。一屋子的战友都在观摩、切磋、探索中,一陀铺盖,被塑造成各种形状。大家都揣摩呢:这个怎么整呢?
  
   老兵来了,抓了半天脑壳,拿着带子比划了半天,绑了好几次,不行,又重新来过。回忆思索。
  
   我们住一舍,清一色的和尚楼。理工科学院的女生比较少,全校都只有一栋楼,传说中警卫森严,俗称熊猫楼。
  
   我们寝室7个人。我和老六是四川的。老二是广东的,老三是山东的,老四是江苏的,老五是浙江的,老幺是河北的。
  
   第一天,这个乱,啥鸟语都听全了。为了彼此能听懂,我和老六也被逼无奈地改抄川普了。
  
   “这个背包,抓子那么难哦!”
  
   老兵捣鼓了有半个小时,搞定。教给我们一个捆铺盖的法子,这看起来才象一个背包。老兵在一遍欢呼声中,飘然离去。
  
   下午,和父亲告别。晚上,所有的新生,清一色的军装和背包,提着塑料桶,踏上火车,去了千里之外的新兵营。
  
  【2】
   火车跑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到了军营,才知道,男生是没有床的,统统打地铺。我们那间刚好14人。就我们班的,我们寝室加上对门寝室的人。
  
   到的那天,见到部队的班长了。跟我们差不多大,告诉我们:所有的男生去理发!
  
   1个小时后,大家第一次集合,如果你有机会在现场,你会看见眼前一片铮亮的光头。其实,部队也是没要求光头的,开始有人不愿意剪头,结果班长发火了:这是部队,谁敢不服从命令!
  
   大家一睹气,全成了和尚。
  
   军训开始了,早上起来跑步。上午的训练一般就是踢正步、站军姿。走不好的人,被教官叫出来,单独操练。
  
   老二就是在这个时候出名的。一个正步走,他能走出左手出左脚,右手出右脚。大家一阵狂笑。
  
   刚开始两天,大家都还觉得可以适应。不到一周,大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每天训练完后,又饿又累,感到浑身没劲。总觉得没吃饱饭一样。
  
   我们平时是这样吃饭的:先集合,然后,轮着顺序叫,分成6个人一个小组。叫到了去领菜。然后小组的人排队去打饭。
  
   6个人的菜盘子是公共的,只有那么多的量。领好了菜盘子,就放在地上。6个人端着碗,蹲着,拿着筷子,虎视眈眈地盯着盘中肉。每个人都在暗自盘算着如何吃,才能吃得快,才能赶得上去添第二碗饭。
  
   各班的菜都打完了,教官一声令下。只听到希希呼呼的喝粥的声音了,每个人基本上都是5-6个馒头,女生也不例外。
  
   有些人已经抢出了经验:第一碗只打三分之二,赶快刨完,可以赶上再打一碗。菜只有一盘。饭,要略为多一些。
  
   一周后,大家总觉得饥肠辘辘的。第一个周末来到,几个人跟班长去请假,去附近的市区买了成堆的方便面。
  
   后来,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总是觉得: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多好吃的方便面。好像以后,也再没有吃过方便面了。
  
  
  【3】
  
   白天训练,晚上还是要执勤的。所谓的执勤,就是守自己班级房间的门。从晚上10点开始,一个人守1小时,轮着铺位叫。守完1小时,叫下一位,轮流来。
  
   有一位战士是这样的,他守晚上12点-1点的。抱着铺盖,在门口打盹睡着了。早上6点了,才醒过来,就这样把后面的几位给解放了。
  
   大家最害怕的是紧急集合。从军训的第一天,听到这个词,就头皮发麻。
  
   “不会那么叫真吧?”所有人都这么想。
  
   有一天晚上,听到了一丝风吹草动。大家晚上就没敢脱衣服,钻到铺盖里面,在黑暗中,睁大眼睛静候哨音。
  
   三天,没有动静。大家松了口气。大家把上衣脱了,闭上眼睛,耳朵立着。
  
   又三天,裤子也脱了,倒下就休息了。
  
   有一天晚上,清脆的哨声划破夜空。紧急集合了。
  
   好多人都还做梦呢,一阵兵荒马乱。
  
   5分钟后,大家好歹集合完毕。门口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班长用手电筒一个一个地扫射过去,大家相互瞅着,都乐了:
  
   有把裤子穿反了的,有把别人的裤子穿错了的,有背包还没打好,抱着铺盖卷儿就冲出来的,还有没穿袜子,鞋被别人穿走了的......
  
   向右转,跑步3公里。一路上,听着水壶,听令哐啷的响,惨不忍睹。
  
  【4】
  
   最后的考试项目,有实弹射击。
  
   教官反复强调,不要挂连发。某同学,一扣扳机,一梭子子弹向天空飞去。
  
   女生比男生打的好,比较有耐心。我们班老二是神枪手,弹无虚发。班长一直没想明白:大学生就是怪啊,走正步能左手左脚的人,居然也能打十环。
  
   许多年后,在我的毕业相册里面,有这样一张照片:一群光头,身着绿色的军装,脸上满是稚气、汗水和尘土。在阳光下站立着。
  
   一个月的军训结束了。这是我们人生旅途上的一段插曲,一个苦中有乐的开场白。军训临近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期待重返校园,那按奈不住的激动,每个人都在想:过去10年寒窗苦读带来的大学生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吉他和围棋
  
   上大学第一年都比较老实。一来地皮没踩热,二来高考带过来的勤奋劲,还有最后的一点残余。我们那一届开始实行学分,没补助,有奖学金了。每学期不够学分的,就要打道回府。光这一点就是非常有震慑力了。还没上道,大家老老实实上课。
  
   每天去上课,把自己的饭盆带上。那时一个月,家里给60元,算是相当好的了。有从农村出来的同学向学校贷款,每个月30元。吃饭就没问题了。学校里的菜票面值最大是四毛的,可以打一份肉菜。食堂师傅的手一般也不抖。毕业的时候,一份肉要八毛了。
  
   晚上没课,就自己去上晚自习。晚上十点过回来,到楼下用四毛钱打一份小面---楼下就有摆摊的。或者,回去把脏衣服扔在盆子里,随便抓点洗衣粉先泡着,转身扔在隔壁的洗漱间里。
  
   每层楼是通行道的,洗好的衣服都挂在各自的门口的钢丝上吊着。衣服都没有拧干过,滴滴答答的。整个一个水帘洞。
  
   主要的娱乐是听歌,那个时候,都时兴谈吉他,或者下围棋。下了晚自习不久,你就能听到对门的人在边弹边嚎了。这棉花弹的,真有水平。
  
   刚开始学下围棋的人有瘾。抓住谁也不放。不怕输,还不服输。如果是两个新手,就更绝了:一开始就从一个角卯上了,死缠烂打,围追堵截、不亦乐乎。
  
   遇到高手对决,那是另外的一种经典情景:宿舍的灯已经熄灭了。但看在楼层的某开阔处,在昏黄的过道灯的掩映下,两位大侠,正赤膊沉思。周围站立了无数的拥趸和看客。
  
   重庆的夏天很热。半夜爬起来。跑到冲凉房去降温。不时,传来一阵阵颤抖的歌声。
  
   白天上课的时候,学生会在黑板上给老师留话:我们已在某层某房间恭候!上课的老师一看心领神会,拔腿欣然前往。学生们早已找到了有风扇的教室,电扇下面的位置,已经被课本占满了。
  
  
  
   我是大学一年级开始学的吉他。父亲从广州出差带过来的,他说怕路上跌坏了,飞机上也抱着。一把红棉吉他。
  
   弹的是《致爱丽丝》,所有的人都弹这个。认乐谱、和弦,试着调音。翻着一本流行歌曲,嗷嗷乱叫。大家都习惯了这种噪音,各自忙各的,就当你不存在一样。
  
   那时候,还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家里汇来的钱要到学校的银行点排队去取。那时,家里也没电话,大家的联系只能写信。
  
   有两种情况发生时,写信最真挚也最迫切:一是跟女生长篇累牍地写情书,二是给父母写信拐弯抹角、厚颜无耻地要钱。
  
  
  
  文学社
  
   80年代是个诗人满天飞,文学草根遍地长的年代。没有人能够幸免。
  
   我和社长是一个班的。我们先在自己班上做了一个杂志,就是鼓动班上同学写的,还印了出来。
  
   小小的成功,很是得意。我和社长说:干脆我们成立一个文学社。你当社长,我当主编。社长说好。就这么干。
  
   我立马起草了一个征文启事,刷了几篇大字报,拿到学校到处贴。被校学生会的盯上了,他们正物色队伍,把我们招了安。我直接到校学生会挂了个宣传部副部长,连升三级。宣传部还有一间专门的办公室。
  
   征文象雪片一样飞来,文学社开张了。才子和才女一箩筐。大家把好的文章一凑,够了就找几个写字好的开始刷字。写好了,就拿到女生熊猫楼的围墙上帖。女生楼旁边有一个食堂。大家打完饭后,习惯站在围墙边,边吃边看。
  
   那个时候,学校的社团很多:文学社、音乐、书法、气功协会,多如牛毛。我跟书法协会的会长是朋友,书协办比赛,他给我一个三等奖,我们搞比赛,给他一个三等奖。
  
   突然之间,周围的人,都开始写诗了。我不写诗,一是看不懂,二是不知道该如何写。
  
   文学社和诗社的人和我关系都不错,因为我看小说,谁也不得罪。大家在我面前朗诵诗歌的时候,我大概总是说:不错,不错。说实话,那个时候,大家都处于一种走火入魔的状态。
  
   只有写作者自己知道在写什么,说什么。焦虑、激奋、骄傲、蔑视,所有的情绪都是混沌而错综复杂。
  
   我以为诗歌就像一幅毕加索的画,正常的人一般只会张大嘴巴。
  
   在大家的一致熏陶下,我记住了这样一个诗歌的时代:北岛、舒婷、骆一禾、海子、非非主义......我曾经用一个晚上,抄写了一份《马楚比楚高峰》。我给诗人们朗诵那些大气磅礴的诗句:
  
   我行走在街道和大气层中间,
  
   秋天降临.....
  
   我看得出来,我这种作为,让他们嫉妒的眼睛里面冒火。
  
   我更喜欢读小说,西方的,一本接一本,一本接一本,一个个大师,被扫荡一空:卡夫卡、马尔克斯、福克纳、福楼拜、加缪、萨特、托尔斯泰、陀思陀妥夫斯基.....
  
   也读中国的先锋小说,知道有两位非常优秀的青年作家,一个叫苏童,一个叫余华。我给寝室的老二推荐过一部苏童的《妻妾成群》,老二说好看。小说中弥漫的鬼魅一般的笛声,阴魂不散。
  
   先锋小说家对语言的操练都到了一种偏执的程度:故事变得越来越神秘,而不可捉摸。只有在语言的节奏中寻找叙述的勇气和冲动,文字的感觉和思想坚决地分道扬镳,没有谁知道文字要带人去到哪里。连写作者本身也象中了邪一样,无法控制。
  
  
  关于青春
  
   每次回想起这段岁月,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自己在大学的青春岁月。大学毕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乱糟糟的。没有前途,没有希望。
  
   很多次,我都觉得大学上错了。我一直无法理解自己在大学里面的叛逆:
  
   我曾经从小到大,是个多么听话的好孩子,结果,到了大学,变成了另外一类人:我已经不是我了。我不知道自己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一方面,我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经常逃课,六十分万岁,而且明显地不务正业。专注于一些歪门邪道:办杂志、游说系主任给杂志投钱、到外校卖书、到校外文化馆办讲座......
  
   我想,如果我生活在现在,我可能也会迷恋上网游的。
  
   但另外一方面,我在大学里彻底改变了自己:我从一个性格孤僻的人,变得开朗;读了很多的书,我从读书中克服了自卑和胆怯,而且,把自己从一个一言不发的闷蛋,变成了一个随时可以滔滔不绝的愤青。
  
   大学毕业后,我的很多文学青年朋友选择了从文的道路。他们要么考上文学系的研究生,现在在某211的重点大学里当教授,要么在某杂志社当主编,或在某国家机关当笔杆子。
  
   而我,在毕业后。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身。阴差阳错,我跟IT干上了。我果断地跟文学拜拜了。
  
   一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文学青年转眼已经人到中年,我经常跟朋友说,我在软件设计上学到的知识,好多都是从小说上看来的。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能鉴别出一部小说的话,其实,你去设计软件,也不会相差很大。
  
   说实话,我曾经为自己浪费时间读那么多的小说后悔过。但是,现在看来,很多结论下得为时过早。越是到后来,我觉得青春的痕迹以一种神秘的方式重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你无法用3,5年的时间来界定它。
  
   有时,我一直在想,什么是青春呢?
  
   青春或许是这样的一种状态:青春就是一只无头苍蝇,你有无穷无尽的热情和生命的燃料。你喜欢的东西,你就会奋不顾身的扑上去。你会燃烧,也可能把自己烧死,或者觉得死了也值得。
  
   等到你稍有世故,你会觉得这种青春的态度很可笑,你甚至有些想忘记它。但是,随着时间再长久一些。那种画面会一次一次地重新回来,你终于有机会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成长的岁月。不再是挑剔、埋怨、失落和后悔,而是永恒的怀念。
  
   现在的我,也终于走到那个时候,回头看见历史的深处:那个披散着一头长发的身体单薄的小伙子,他莽撞、单纯,漫无目的,但热爱梦想,勇往直前,曾经怎样百折不挠地固执地追求过自我的成长,不管对错。
  
   是的,总是有些混乱不堪,你总会做些荒唐的事情,你总是会不听父母的话,你总是会有些厚颜无耻,甚至自己都觉得忘恩负义,你意识到了,你干了很多的出格的事情。甚至,总有一天,你会幡然醒悟,痛苦流涕,甚或后悔不已。
  
   可是,哪又能怎么样呢?你还活着,你并没有成为坏人。未来,仍然存在着很多的转机,冥冥中自有天意。
  
   我知道,那就是人生中独一无二、一去不返的青春,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的来源和基础,我理解它了,接受它了,我的永远的大背景。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
  2008-06-30 22:57   |  14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20没用 1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全书目录   老六 
原来公布在博客上的目录,与正式出版的顺序有变。这是调整后的目录 关于校园的记忆碎片破吉他·烂城市·想回家   破吉他,是你浪漫不再的青春。你现在已经三十开外,肚子像锅盖一样扣在小腹上;你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什么都不能让你兴奋起来;你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俗气,正是你年轻时最讨厌的那副样子。  而当年,...... (14回应)2008-06-04     13/15有用
  原来公布在博客上的目录,与正式出版的顺序有变。这是调整后的目录
  
  
  关于校园的记忆碎片
  破吉他·烂城市·想回家
  
    破吉他,是你浪漫不再的青春。你现在已经三十开外,肚子像锅盖一样扣在小腹上;你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什么都不能让你兴奋起来;你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俗气,正是你年轻时最讨厌的那副样子。
    而当年,你什么都敢唱,哪怕自己五音不全;你什么都敢做,哪怕并不是一场冒险,你也要为自己喝彩;你觉得什么都新鲜,对值得你热爱的东西发出衷心的赞叹。
  
  
  关于电影的记忆碎片
  电影是每秒二十四格的真理
  
    “是的,我一度对她动了心。”
    “‘一度’?”
    “三十七亿分之一秒。”
    “哦。”
    “可您知道吗?三十七亿分之一秒,对一个电脑人而言,这已经是地久天长。”
  
  
  关于读书的记忆碎片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那年头,海子可以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黑。在他自杀前的流浪岁月中,可以身上没有一分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据说他走进昌平的一家饭馆,开门见山说自己没钱,但可以给老板背诗,换顿饭吃。老板说诗他听不懂,但他可以管诗人吃饭。
    大家的眼中只有海子,可有谁注意到他旅途中的路人,冬天里的柴禾,四季中的粮食?
    是他们,不懂诗却懂得尊敬诗的人们,给了他所需的养分、绽放的信心,才让诗人成为诗人。
  
  
  关于足球的记忆碎片
  看个球
  
    球友见面,总要打声招呼,这个用山东快书的腔调来一句:“闲言碎语不用说,表一表好汉贝贝托。”那个嘤咛一声:“闲言碎语不用提,表一表好汉马尔蒂尼。”
    世界杯期间,单位还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歌咏比赛,我也被抓了壮丁。唱着那些熟极而流的歌曲,“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什么的,我突然产生了幻觉,天啊,这歌颂的不就是好汉贝贝托吗?我就唱得格外带劲。
    那次歌咏比赛,就像巴西队一样,我们夺取了冠军好处多。
  
  
  关于写信的记忆碎片
  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
  
    当你年华老去,静坐椅中,抚首往事,也许会想到,应该学会接受那个泥沙俱下的傻小子。此时的他,正走在路上,满怀疲惫,突然路边的小店里传出一句歌,飘入他的耳朵:
     多少平淡日子以来的夜晚,
     你曾是我渴望拥有的期盼。
    他停下脚步,呆了片刻。
  
  
  关于买碟的记忆碎片
  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碟机飞转到天明
  
    我也吃过很多顿豪华的腐败宴会,但不过是一片片浮云。酒席上大家右手拿筷运箸如飞,左手端杯觥筹交错,但在我的眼中看来,手里挥舞的全是小铁锹,他们在奋力挖坑,准备把别人埋掉。整个北京就是这么一个大工地,大家都在挥锹挖坑,埋掉人或被人埋掉。
    在这样一个工地上,能偷出浮生半日闲去买碟,并且吃上一份陕西凉皮,吃的环境尽管不太好,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呼啸寒风中蹲在路边,手冻得几乎伸不直,凉皮夹杂着冰碴,但我还是吃得无比香甜,因为不用惦记挖坑埋人。
  
  
  关于评书的记忆碎片
  有井水处,皆听评书
  
    蒋干盗书一段,群英会上周瑜像老六一样酒风浩荡,其他人都替他担心,袁阔成就来了一段书中暗表,说他们喝酒用的是转心壶,可怜的蒋干喝的是烈性酒,而周都督喝的——“跟现在的麦乳精差不多”。
    某酒楼上,几个色鬼正要调戏一个卖唱的女子,忽听得楼下传来一声断喝:“住手!”然后就听得楼梯响,一个人走上楼来。奇怪的是,此人的脚步声并不像我们走路那么匀称,而是忽快忽慢有高有低,细细一品,竟是《将军令》的旋律。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便是矮脚虎王英,由于腿脚不利索,所以他走路都跟演奏民乐似的。
  
  
  关于打架的记忆碎片
  你们退席后得承认这个事实:庆幸他挥出了这一拳
  
    意大利兵占领了希腊,去一个小岛上受降,当地居民却让他们滚,说拒绝向曾在阿尔巴尼亚战胜过的敌人投降,意大利兵无奈,只好找来德国人帮忙。他们住下后也没得到什么好脸色,当地居民动不动就念叨八千希腊人勇斗一万四千名意大利兵的事迹,意大利人只是憨笑,还得陪两句:“是的,要没有德国人帮忙,俺们就被你们赶到海里去了。”他妈的哪有一点儿占领军的派头?
    但是我喜欢这帮意大利人。是他们,被英雄打趴下却懂得欣赏英雄的人们,才让英雄成为英雄。
  
  
  关于毛片的记忆碎片
  一边背诵着标准答案,一边背叛着标准答案
  
    最近看到一种法律解释,说夫妻在家里看毛片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没有法律规定夫妻俩不可以看毛片。换言之,只要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你就可以去做。而从前我们的习惯是,只有法律允许了,我们才可以去做。
    从法律没有规定的你就不能做,到法律没有规定的你就可以做,就好比一个是在划好的圈子里活动,一个是在划好的圈子外活动,这绝对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人性的一大解放。
  
  
  关于电脑的记忆碎片
  我还是喜欢这样的收梢
  
    尽管那时候网速奇慢——有没有年轻人听说过14.4k的Modom?但没有网管,你想去什么地方都行。
    让你在网速与网管之间选择,你会要哪样?这涉及到一个严肃的命题,也正是我最近正在缅怀的东西——光荣的八十年代。那个年代就像初期的中国网络世界一样,尽管网速慢,但没有网管替你做主,所以我更喜欢那个地方。
  
  
  关于泡妞的记忆碎片
  宝贝,天下之大,大不过我对你的思念
  
    如果你在我身边,我会为你歌唱。但是,没有了你,没有了你,生命的路就显得太长了些。
    你想躺在马路上,你就躺下去了。整整一条路,整整一座静静的城市,整个世界的寂寞,都是你的。
    亲爱的,我没有未来,也不能保有记忆,而现在,也将转瞬即逝。明天,我将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你把头歪过去,看着竖起来的世界。是的,你失去了她,是一件永远不能修复的瓷器,是一阕再也唱不下去的歌曲,是一副听了豪华七对却被劫和的牌局。
  
  
  关于麻将的记忆碎片
  十三不靠
  
    面对麻桌上的逆境,每个人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有人如履薄冰,有人如丧考妣,有人风雨不动安如山,有人使我不得开心颜,有人指桑骂槐,有人指天骂地,有人感到万分沮丧,有人开始怀疑人生。
    我一般情况下是哀叹:“我的母亲啊,你的长子被他们欺负了。”
    母爱的力量往往令她的大儿子咸鱼翻身。
  
  后记(一)
  后记(二)2008-06-04 16:06   |  14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13没用 2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 更多书评(共122条)类似的经历与感受   lili9790 
很喜欢,张立宪很有才气,写的文章有灵气。看孔庆东的某些文章时也有同样感受。但不知道这两人是否有交集。 ......2009-10-08     我艳羡的青春   bin3(多阅读多思考) 
关于毛片、校园、读书、打架我看得最有意思,青春的躁动,青春的有血有肉,青春的无知无畏意气风发,在幽默搞笑的笔调下显得那么鲜活。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年近不惑的世故、平稳和激情不再。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得到的都得到了,生活的乐趣何在?我也想过如果某天有幸弄懂了所有的困惑,会不会选择自杀。八十年代的大学是我艳羡的时代:写诗可......2009-10-01     从《记忆碎片》到《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向三峡 
知道张立宪,自然还是因为《读库》。随后,在书店里看到他出了一本叫做《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的书。直觉上,它应该比《八十年代访谈录》这样的书好读,故而不必要买。(这是什么逻辑?)四月来穗,复试毕,得闲在图书馆翻了几页,的确好读,惜未读完。 近日为清豆瓣“我读”的旧账,终于下狠心准备去图书馆把它借出来。不料还是抢手...... (1回应)2009-09-30     回忆太早   九条 
在这个年龄段上,实在不愿去回忆什么——一事无成何以面对年少时的憧憬和梦想。书写的很好,真的很好,但是,闪开,让我忘记八十年代!......2009-09-27     纪念我出生的八十年代   邪小丸(http://shop34863216.taobao.com)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过头看看时已匆匆数年”,用“碎片”组成的一本书,满载回忆,记载着每个生活中的小片段。......2009-09-18     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时代。   想飞之心(桂花满地恨无声) 
我想这句话是对每一个书写自己的时代的作者的最好的总结。感谢互联网,它给了一代人在时空的另一端相遇的机会,它让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鸣,让像老六这样的文人骚客又发明了一种如呼吸一般自然的,不必拘泥于行文的语法和规矩,将佯谬和调侃进行到底的写作,与当下网络甚嚣尘上,充斥着符号和暴力性简化的冰冷语言相比,它们犹如...... (1回应)2009-09-17     > 更多书评(共122条)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升级版)"论坛 · · · · · ·
   
挺有趣的 来自敏敏么么  2009-09-23
有几章不错,有几章不好,有几章就无语了。 来自潘潘潘Tony 8 回应 2009-09-17
个人意见,质量一般 来自张画虫  2009-09-02
还塞在墙角的八十年代 来自潇宝  2009-08-17
感谢老六 来自南无阿黄陀佛  2009-08-04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当当网 (RMB 20.00)
卓越亚马逊 (RMB 17.00)
新华书店.COM (RMB 17.40)
北发图书网 (RMB 17.30)
查看5家网店价格(14.90元起)
43本二手书欲转让 (1.00 至 20.00元)
> 点这儿转让 有570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全部)
我手里的电子书【1】 (36.4℃)
黄集伟的一架好书(随时更新中......) (饥饿艺术家)
别样的中国 (左思)
BOYA 上架 (echo9086)
在屏幕光下穿行的桥段【电子书TXT下载】 (吖仔)
谁读这本书?
sean
4分钟前读过 Kaka.L
26分钟前想读 王维?
1小时前想读 fragile
1小时前在读 > 1057人在读> 5737人读过> 5706人想读喜欢这本书的人常去的小组   · · · · · · 
 读库 (4839)  王 小 峰 (1753)  连岳 (9725)  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 (48462)  笑点很奇怪! (46022)  哇。。。 (52999)  我们都很爱创意 (73444)  我们什么都知道……一点儿 (52547)  > 收藏这本书的所有小组 订阅关于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升级版)的评论:
feed: rss 2.0读书 - 热评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音乐 - 音乐人 - 热评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电影 - 热评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 电视剧 同城 - 主办方 - 其他城市 - 线上活动 ? 2005-2009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015号] 关于豆瓣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豆瓣服务(API) · 品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