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工业实力: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委委员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6: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的参政党 http://www.mmscsw.org (2010-1-21 10:41:00) 来源:盟省委宣传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的参政党

  

民盟四川省委课题组

课题组长:吴正德

课题组成员:吴正德 伍述辉 涂秋生 宋 伟 李大成 朱晶莹 牟光平

主要执笔人:牟光平

课题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十六大在勾画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中都十分明确地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构成了四位一体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崭新思路,成为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时代标志。

对于在国家政治结构中处于参政党地位的民主党派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必将对其政治定位、社会功能乃至未来发展方向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判断历史方位,主动承担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1),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政治理念、将会走向何方的根本性问题,对国家制度构建、发展总目标的设立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最终发展成就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国人对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与探索,可追溯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的惨败让一些有识之士在对战败原因的严肃思考中看清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落后,开始关注国家未来发展的道路选择。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北伐战争,到建立新中国------有希望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扶持封建王朝的努力,有借鉴英日君主立宪的改良,有期待给封建制度致命一击走向共和的革命,有效仿欧美议会宪政的尝试(2),有一党独裁的教训------如此种种,无不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政治力量在国运衰危之际对国家命运何去何从的严肃关注和在政治道路选择中的生死较量。

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以鲜明的政治纲领宣告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立场和道路选择。但新政权建立之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却又成为我们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基本问题。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我们曾经犯过“大跃进”急躁冒进的主观主义错误,经历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十年浩劫,实践过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大调整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对前面三十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反思和总结,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探索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在逐步进入社会基本稳定、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轨道。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内情况看,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日趋完善,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政局的长期稳定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另一方面,随着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的崭新情况。首先是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拉大,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不断发生深刻的调整和重组。无论是按照基尼系数来衡量,还是按照收入分组来衡量,我国的贫富差距都已经进入收入分配极不平等的国家行列。其次,社会分化加剧,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身份隔离和利益矛盾日趋普遍。由于经济收入的悬殊,城乡之间、普通百姓与高收入阶层之间在享有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上的差别也在被继续拉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一趋势的扩展还将进一步导致不同利益群体在社会理念和价值取向上的分化。社会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分化最终又会以经济利益冲突、文化价值冲突、政治诉求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再次,随着物质生活基本条件的满足和民主思想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快捷传播,人们对政治权利的要求、对社会管理的参与、对政府决策的知晓、对权利运行的监督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成为关系执政党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首要战略问题。

前不久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作出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地位”的战略部署。

社会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矛盾冲突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社会分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难以避免的,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基本观点来理解,“社会分化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3)。从我国的情况看,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提供了社会分化的社会基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拉大了收入差距,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分化的加剧。

在本质上,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利益主体分化基础上的搏弈经济,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搏弈。”(4)从一些国家走过的发展路径来看,利益的多元化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冲突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将会成为频繁发生的、常规化的社会现象”(5)。构建和谐社会不是要消除社会分化或者否认社会多元,而是要在正视社会分化的前提下,“通过有效途径来实现我国社会多样性与一致性的有机统一”(6)。当前,通过政策技术层面的改革措施,完善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法律、政策体系,将收入差别和社会分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是十分急迫的。但更长远、更为根本的还是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从制度设计上建立通畅、公正、规范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和相应的利益冲突调节机制,保证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能够及时、有序、充分得到表达和最佳整合。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7)

从这个角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仅体现了执政党对政党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更深认识,更是执政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做的重大战略思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创新

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透过中共中央在最近几年里作出的这一系列有关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我们不难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共中央在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站在世界发展的制高点和国内发展的最前沿,在对我国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日趋成熟的深入思考中逐步明确的战略选择。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尽管我们今天还难以对其进行明晰的定义,给予准确的回答。但是循着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对发展道路的探索轨迹和十六大站在今天的时代前沿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勾画,我们对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义还是能够获得一些初步的理解。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价值

民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高度认同的价值基础和共同追求的政治理想。在一党独裁、封建专制阴霾笼罩的黑暗时期,追求民主进步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先后建党的理想基石;在决定国家道路选择的关键时刻,是民主建国的共同理想让民主党派能与中国共产党站到了一起;新中国成立之后,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继续存在的价值体现。

在制度设计上, “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8)。后者既是协商民主。

二十世纪后半叶,协商民主被当作民主理论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西方国家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在中国,自人民政协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就被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协商民主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的自觉实践。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内容,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今天,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充分协商已经成为国家决策的必经程序,成为执政党掌握全面情况、了解不同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成为民主党派建言献策、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

一种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不仅在我国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而且被视为世界民主的发展趋势,自然有其更为深刻的原因。

尽管人们对民主基本内涵的理解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循着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是能够对世界民主发展的方向获得大致的判断。

虽然民主概念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希腊文明,但民主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却是在十七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事。由于刚刚挣脱中世纪封建专制的奴役,人们对民主的理解主要体现为对专制统治的反抗和对个人自由的向往。在这个对民主还普遍比较陌生的时期,人们往往容易将民主想象成绝对的自由,结果大规模的社会混乱让人们明白了绝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不但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反而只会对民主构成绝对的危害,因此至今已被所有民主国家所抛弃。

这就应了卢梭的一句名言:“人生而自由,但却无法不在枷锁之中”(9)。在反思与总结中,人们渐渐意识到:民主是需要规则的,“人们只有服从于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有可能自由” (10),没有国家制度的有力保障,再好的民主形式也可能被封建专制思想的幽魂和绝对自由主义的泛滥所扼杀。于是许多国家先后通过立法建立了国家民主制度。这个过程在欧美国家如此,在我国也同样如此。在不堪回首的十年文革中,民主缺乏法制保障是国家动乱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遭受任意践踏;另一方面,盲目无序、非理性的街头民主又泛滥成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汲取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十余年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确立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协商民主正逐步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并向世人展示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然而,有了规则和制度,民主运行却并没有按照人们所设想的那样达到理想的状态。今天,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领导人竞选中,人们在电视上可以经常看到参与竞选的候选人相互攻击、相互谩骂;不同阵营的选民紧张对峙,甚至大打出手。个别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选民分裂的态势。这就是一些学者谈论的“非理性党争”(11)——“一些公民,不论是全体公民的多数还是少数,被某种公共情感或利益驱使,反对其他公民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的和集体的利益”(12)。这种状况,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转向协商民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民主除了需要制度,可能还需要沟通与妥协的问题。“理性的政党政治应该坚持------协商妥协至上”(13),而协商民主与其他民主形式的本质区别正是在于它重视协商、重视沟通、重视合作。这也正是协商民主具备“有利于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14)的显著优势的原因所在。

在新的历史阶段,通过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一步从国家制度层面上推动这两种民主形式的不断完善,是我们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里突破发展困局、解决发展难题的重要法宝,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力量源泉和政治保障。从这个角度看,以发展民主政治为价值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

(二)、立足中国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涵

大凡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中国是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在一个文化传统缺少民主基因的国家里建设民主政治,自然会遇到许多国家无法想象的困难。难就难在既没有经过历史检验的现成民主形式可以延续,也没有符合本国国情的现成的外国民主模式可以照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民主体制?如何做到既要汲取国外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经验,又不脱离本国的国情民意?这些都是考量国人勇气与智慧的重大难题。

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是这个国家发展的先天条件。既是发展的起点,也决定着发展的方向,因而成为每一个国家在道路选择中不得不给予优先考虑的现实依据。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书本的经典论述,不盲目照搬照抄它国经验,坚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本中国国情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所创造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民主形式之所以能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如前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所说:“一种政党制度的建立不是主观愿望的结果,它受到许多具体历史条件的制约,往往要经过曲折的、甚至包含着血与火的选择过程。”(15)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国情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算太长的时间里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确立并巩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事实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

尤其是在改革继续深入推进、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日趋复杂的今天,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样具有丰富革命斗争和执政经验,具有广泛的执政基础,组织严密,与时俱进的先进政党,才有能力整合各方面的政治力量,引导各种政治力量的有序参与。只有当各种政治力量的民主参与是有序地进行,才能为经济社会以及民主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空间。

 

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是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上的又一次崭新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又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突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决定了这次道路选择的社会主义方向。立足于全球发展的广阔视野,借鉴了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融入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和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发展理念,决定了这次道路选择的时代基点。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本质要求的政党制度

一个国家政治道路的选择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特别是政治制度的设计来体现和保障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三大支柱之一,考察它的存在意义与发展价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是否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是否能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层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

(一)、协商民主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价值核心

纵观世界各种不同的政党制度,对其价值的基本内涵尽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多方面的概括或描述,如政治文明价值、科学决策价值、社会生态价值等,但民主价值始终都是政党制度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1、政党制度是民主价值取向在国家制度上的体现形式

政党政治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自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成立了辉格党和托利党以来,三百多年间,政党在世界各国不断发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伊朗巴列维皇朝和中非塞拉西皇帝被推翻,封建君主统治国家的历史完全终结,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政党政治。在现代社会,政党制度作为政治制度最重要的方面,与政治文明关系十分密切。政党功能发挥的好坏、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否都是直接决定一个国家民主进程,并进而决定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政党的产生和政党政治的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民主政治是要以人民的意见来决定有关大众的事,在原则上应由全体人民来直接参与民主表达,即直接民主。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每个人对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有他自己的意见,各人的意见又可以各不相同。若是每一个人你一句我一言,意见可能愈来愈分歧,形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由此看来,要准确知晓人民的意见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所以今天的民主国家都是以代议制度(如:西方的议会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实现民主表达,即间接民主。这就需要有人或政治组织愿意并且能够到他们所联系着的人群中去收集民意、整理民意,形成自己的主张,然后再到一定的政治平台上去表达主张,如果获得了一定数量民众的认同,还要去执行这些主张,于是就产生了政党。考察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起源发展的历史,可以认为,没有对民主价值的认同与追求,就不可能有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民主也是政党之母,是政党和政党制度产生的必要前提,政党制度应民主政治的需要而产生,也为推动民主发展而存在。

对一个国家而言,为什么实行这样的政党制度,而不是另外的政党制度呢?尽管不同国家政党的名称粼粼种种,政党的数量多少不一,政党的关系不尽相同,政党制度也有明显差异,但循着不同国家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特殊轨迹,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到其内在规律。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历史观来观察,一个国家的制度选择总是体现着历史的必然性。即是说,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不是哪一个政党完全凭着主观好恶认定的,也不是哪一个伟人通过逻辑思维推导出来的,而是与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对民主的长期追求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民主理念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自政党产生以后,民主就是决定政党和政党制度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内在依据,规定着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的价值取向。就一个具体国家的政党制度而言,其内容与形式都必然体现着这个国家的人民对民主理念的理解和对民主价值的取向。从这个角度看,民主又是政党制度之魂。自政党及其政党制度产生以来,民主就以其价值中心的身份成为政党制度的血液和灵魂。

自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兴起以来,民主政治就作为一种国家运行理念在世界范围,特别是在西方欧美国家得到广泛的实践,也逐步形成了选举民主、议会民主、公决民主、街头民主等多种形式。而在中国,“我们没有搬来西方两党制,在对决中找民主,也不是在多党制的纷争中找民主”(16),而是根据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民意选择了以合作、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民主方式——协商民主,“在协商中实现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民主。”(17)。与之相应,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主价值取向,又必然会反映到我们政党制度的设计理念上,规范着政党制度的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反映了协商民主得以充分实现的内在要求

我们的协商民主主要是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得以实现的。充分体现协商民主的内在要求并让这种民主形式得以最好地实现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民主价值所在。较之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最大限度的包容性和有序性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本质属性,也是我们政党制度能够保证协商民主得以充分实现的现实性依据。

广泛的包容性是我国政党制度充分实现其民主价值的固有优势和基本属性。其一,多党合作是指一个执政党与八个民主党派的合作,参与合作的党派数量之众是世界少有的。其二,参与合作的执政党“是代表着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又各有侧重地代表着一定领域的知识分子或特殊阶层,与他们所接触的各个社会阶层都有着十分广泛的联系。社会联系的广泛性为参与协商的各党派领导成员及时了解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掌握各个阶层的具体意见和利益诉求提供了可能。其三,政治协商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最实质的内容和任务。即执政党与民主党派借助人民政协的政治平台,将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摆到桌面上进行面对面协商。这种和而不同的充分表达,有利于彼此了解对方主张,促进不同意见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不同利益诉求的相互妥协与包容,有利于形成共识,找到合作基点。其四,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长期合作的亲密关系,不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更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党际关系的和谐性有利于各个政党在对待不同意见时能心平气和地站到对方的视角去思考和理解问题,为协商中的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相互妥协、相互协作提供了良好的机制性保障,

充分的有序性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与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另一重要属性,也是协商民主得以有序运作、充分实现的必要条件。从根本上讲,各民主党派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政治目标是一致的,政党目标的共通性为协商中找到相近的出发点和主张的共同点、优化协商效率、避免因长时间的政党争辩而造成的决策效率低下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一党执政,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18),执政与参政地位不发生易位转换的稳定格局,能有效避免多个党派为了谋取执政地位而相互争斗导致的政治资源内耗甚至社会动荡。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土壤的新型政党制度

众所周知,自鸦片战争以来,在百余年的历史变革中,中国的政治精英们在政党制度的选择上曾设想过多种不同的制度模式。为什么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显示出如此强劲的生命力,赢得各个政党的一致认同和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呢?因为它深深根植于中国土壤,能够从民族的土壤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支撑自身发展的营养和动力。

1、“多党合作”的价值取向源自传统文化崇尚“和谐”的核心理念

强调“合作”、重视“协商”以及由此形成的和谐政党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民主价值取向上有别于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的重要特征。

在决定民主模式和制度模式价值取向的诸多因素中,文化价值取向对一个国家的民主模式和政党制度的影响是最为根本、最为深远的。它不仅直接决定或影响着一个国家民主价值观的形成,而且是这个国家所选择的民主模式及其相关政治制度能否经得住历史检验的最终决定因素。因为,文化折射了一个国家历史到现实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路径和社会心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千百年的社会进化中逐步沉积下来的基本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中的价值取向既关系到每个人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方向定位,又关系个人对国家政治、民主模式及其道德、法律、制度体系选择中的态度。

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就有着崇尚和谐的文化渊源。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提出了“世界大同”、“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 “政通人和”、“天人和一”、“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都体现出传统文化对“和谐”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今天,和谐社会之所以一提出来就显示出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符合我国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共同的文化价值基础,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正是文化传统中的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决定了我国人民在对民主的追求与探索中,摈弃了西方民主倾向竞争、对抗的价值内涵,而选择了以合作、有序为内涵的民主价值取向。事实上,正是这种民主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人民对协商民主的选择,也正是这种民主价值取向通过民主形式的选择又进一步决定了政党制度模式的选择。可以说,“和谐”理念既是协商民主的文化价值取向,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文化价值取向。“选择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就是选择了追求和谐的理想。如果抽掉“和谐”这一内涵核心,我们的政党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失去了生命的意义”(19)。

需要特别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因子也对我们的民主模式和政党制度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与和谐思想相呼应的大一统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主流思想,自鸦片战争以来落后、挨打的近代历史激发了国民强烈的民族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民向往社会稳定、国家大统的价值追求;由儒家文化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相对单一的传统文化体系制约了哲学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朝着多元的、竞争性方向发展。

2、核心政党模式是中国国情与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重视核心政党的存在价值,强调核心政党的领导作用,在多党间形成核心与合作模式而非竞争模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独有模式。

为什么需要核心政党,这是我们认识中国政党制度必须思考清楚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认为,形成我国政党制度独特模式的依据源自中国文化价值取向对民主内涵的深刻理解,受制于中国在发展民主政治中不得不面对的特殊国情。其一、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方向转化较迟,社会分化程度较低决定了社会群体利益冲突不大,民主诉求意识不强。其二、封建专制长达两千多年,民主思想传播到中国的时间较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理解不多,对如何运用好民主制度缺乏实际经验,客观上需要一个政治权威为其做主。其三、我国人多地广,传统的家族观念、地域观念浓厚,协调大民主与小团体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需要一个坚强有力、足以服众的政治组织成为起主导作用的领导核心,来确保各种政治力量的有序参与,成功化解改革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矛盾,避免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其四、在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变革中已经造就了现成的具有相当威望,且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权威组织——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20)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的创新精神的政党制度以不争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既有力保障了民主价值的充分实现,又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有机统一。尤其在最近的二十多年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能长期保持政局高度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相对于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被教派冲突、种族仇恨、恐怖袭击、政客争斗的阴影所笼罩,处于长期动荡状态,我国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的作用和优势不言自明。

三、民主党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政治力量

在现代社会里,政党是“体现人民大众的政治目的的唯一有效手段”(21),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今天时代的深刻变化对民主党派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会更加丰富,民主党派参与政治、联系社会的平台会逐步扩展。作为在国家政治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决定新时期民主党派社会地位的关键所在。

(一)、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拥护者

就阶级和社会基础而言,初期的民主党派的构成主要以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的知识分子为主,因而它不是一个完整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阶级和社会基础的薄弱以及不稳定,决定民主党派是一个联盟性质的政党,不可能具有独立进行党派政治抗衡的力量,只能是应运而生的阶级和政治斗争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补充形式,或政治文化上一种历史的先声。加之自身构成的文化特质,它的社会见解和政治主张具有明显的泛阶级特征。因此,从成立以来民主党派就没有谋取政权的政治诉求。

中国民主同盟立盟之初就声言,“从立场来说,本盟是站在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个政党,它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其立场是要以完全不偏不倚的地位来调解国共两党间的纠纷。从主张来说,它主张团结、统一、和平、民主,反对分裂、内战、独裁。因之,本盟的产生,完全是由于时代的需要。”(22)第三者的立场和姿态,第三条道路的理想主张,在短暂的缓冲和需要缓冲的历史时刻,民盟及其他民主党派充当了一种特殊的角色。在历史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重大关头,革命又成为变革的主要方式的时候,对多种社会政治力量来说,是不容许存在中间状态的。随着国共两大阶级力量历史性对决的展开,不同的社会力量都因着自身的性质和地位不由自主地在寻找着生存方式与政治出路。其实,以民盟为代表的一批民主党派建立不久,由于独立、和平、民主的政治理想与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的一致,其立场见解于无形之中就向着中共靠扰。正如民盟所言“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重要问题上意见常常一致,那完全是因为两个政党都同受国民党法西斯的压迫,为了要中国民主,其主张自然不约而同。”(23)一九四八年五月五日,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通电,响应中共“五一宣言”,拥护共产党,接受共产党领导。

民主党派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政治选择,开启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全面合作的新关系。今天,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已经得到国家宪法的确认,民主党派作为体制内政党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自身角色定位和处理与执政党的关系上与国外反对党和在野党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民主党派在政治追求和价值取向上与共产党的一致性决定了他们不会为一党私利站到执政党的对立面,愿与共产党真诚地合作。

从政治理想来看,民主党派作为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联盟,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类型的政党。政党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而把是否掌握国家政权放到无关紧要的位置。正如民盟的先驱们曾多次公开申明,“我们对于责任,更比地位感觉重要”。(24)“中国民主同盟能否在将来的中国政府中担任一种重要的角色,那是次要的,头等重要的是民盟拥护的理想,要在中国胜利。”(25)他们不以夺取政权为目的,而是以民族兴旺为己任,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为最终目的。

今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选择。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决定了其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不可少的政治保证,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者

民主党派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践主体之一,在国家政治制度之内通过“一个参加”——“参加国家政权”(26)、“三个参与”——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7)来履行参政党职能。

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5号文件)。从两个文件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共中央对新时期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对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

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看,我们的政党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是有着明显优势的。然而,由于这一制度诞生的时间不长,客观地说,时至今日这一政治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充分地彰显出来,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协商的程序、内容和形式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一些人甚至习惯于将决策前的协商变成决策后的通报;由于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深,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历史了解不够,不少人总是心存民主党派作用发挥好了会动摇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疑虑------

辨证地看,任何政党制度都不可能一诞生出来就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都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不断解决而逐步走向完善的历史过程。即使是最完美的政党制度,如果不能提供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彰显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优势不仅体现不充分,甚至还有可能被掩盖。如:我们政党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重视核心政党在国家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如果没有民主决策,也可能会集中力量犯大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错过人口控制的最佳时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有效的民主监督,高度集中的权力一旦被市场化侵蚀就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

因此,对我们的政党制度,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其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的关系,更应该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为我们政党制度创造彰显优势的必要条件推动其不断走向完善。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上更趋理性。

民主党派作为置身其中的实践主体,对我国政党制度实践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往往有着切身的感受和一定的思考。在与执政党一道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从有利于让这一制度的固有优势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国家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态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助于执政党掌握全面情况,集中各方智慧,与时俱进地吸取人类的先进文明成果。通过与执政党一道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将这一体现了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创新精神的伟大制度不断推向完善。

(三)、民主党派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者

在社会转型没有真正完成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原有的政府职能定位、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民主表达的渠道、社会监督形式都会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完全适应的特征,必然经历一个不断调整、逐步适应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既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也对处于参政党地位的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和职能履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1、民主党派是执政党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托

在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和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尤其是在今天社会进入矛盾多发的“发展关键期”后,发展中的新问题会不断涌现,决策中面临的情况会更趋复杂,稍有不慎就会犯下错误。事实上,我们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不少与我们的决策失误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些地方由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恶劣影响已经严重损害了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因此,实施科学决策,避免决策失误,不仅是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少走弯路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威信、充分展示我国政党制度的固有优势至关重要。

科学决策的实质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保障机制。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科学决策至少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含义:一是决策前应尽可能全面掌握情况;二是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尽可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利于对各种供选方案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入论证和全面分析;三是决策后要有有效的监督、纠错机制。可以说,广泛的参与,民主的讨论,是科学决策的基本特征。只有实施科学的决策,推进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才能有效地避免决策人在没有全面掌握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凭经验或直觉主观臆断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才能有效克服权力腐败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干扰与影响。

应当看到,人民群众今天之所以对一些领域的改革意见较大,其中的一些问题是在计划经济的政治模式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难以避免的,但也有不少问题是我们在做重大决策时没有民主讨论、缺乏科学论证尤其是反面论证所致。这里所强调的民主讨论和科学论证,不仅包含着对讨论的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可行性论证,也包含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议题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在我国的政治生态里,没有反对党。其实反对党的功能不全是对执政党的监督和消极的对立意义,也有在决策中有意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的积极意义。这就要求参与协商、影响决策的参政党不仅要站在执政党的角度对有关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而且有必要本着对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一些重大决策议题展开认真的不可行性论证。

具有较高决策效率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大优势,但如果没有广泛的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保证,就很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邓小平同志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对我们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28)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从这个角度看,中共中央出台“5号文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建设,来进一步拓宽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渠道,规范有利于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职能的程序,让民主党派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在我国的决策体系中,民主党派具有辅助决策的功能。民主党派发挥其联系广泛的优势提供的社情民意是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发挥其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执政党在决策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了条件;发挥其参政党特殊的政治优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纠正失误提供了可能。

较之一般的政府部门,民主党派地位超脱、视野广阔,视角特殊,不易受到目标考核、政绩考核和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干扰,在实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具体实践中,敢于讲实情、进诤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2、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诉求的辅助通道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先后爆发了一定规模的群众与地方政府对抗的恶性事件。从表面上看,一些事件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出来的,但隐藏在事件里层的社会矛盾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爆发出来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管理的上层没有及时地觉察?诸如城市救助管理失范、食品安全监管失控、房屋拆迁补偿不公等这样司空见惯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只有让人付出了生命代价才能唤起社会管理上层的关注?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制度架构中,有着民意表达的多重渠道。有总揽全局的各级党委、政府、有负责处理群众举报的纪委、监察部门,有专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信访办公室,有由下至上的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有较为完整的司法体系,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出现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的景况呢?不可否认,这种以强大的党政组织机构为依托的接受群众意见、调节社会矛盾的主渠道还是为各级党委政府体察民情发挥了明显作用的,但在社会利益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分化的今天,这些渠道的局限性和与现实需要的不适应性就充分暴露了出来。因为这些看似齐全的民意表达渠道,其实都是属于 “官方”(党政)体制内渠道,其本质属性是十分单一的;另一方面,作为一级地方机构,出于对影响自身“政绩”的担忧,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是很难依靠党政自身去克服的。加之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精英治理模式的影响,社会精英阶层、强势利益群体就可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独霸公共话语,越是处于社会底层,利益表达就越困难。如果处于社会上端的政策决策层不能了解处于相对底层的弱势阶层的利益诉求,我们制定的公共政策就难以充分兼容各方利益,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就会越积越深。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利益结构都将呈现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数较多的典型金字塔结构,而且在社会转型正式完成之前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主表达机制不完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这部分人的利益诉求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表达,不仅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 ,而且可能激化利益矛盾,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除了有与之适应的自下而上的政权内(包括执政党和政府)渠道,还必须有较为多元的社会渠道来满足人民表达诉求、政府整合民意的需要。民主党派通过直接参与政治协商,在国家政治结构中享有特殊而广泛的话语权,在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政治协商平台逐步扩展的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话语表达的特殊途径可能构成公民利益诉求的社会传输渠道和放大工具。民主党派发出的话语,一方面通过政治协商的平台,直接影响执政党和政府的工作决策。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媒体宣传扩音,很可能成为社会讨论的议题,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大众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如果说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基层党委、政府及其信访部门受到政绩、目标考核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暴露本地消极方面的真实情况,那么处于相对超脱地位、与部分社会阶层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充分运用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就可以成为社会底层反映不同意见的辅助管道,成为弱势群体的利益代言,成为政府调节利益分配、化解利益冲突的重要依托。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展现了参政党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今天,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正得到逐步延伸;随着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舞台正得到逐步扩展。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民主党派理解成统战事业的一个方面军,而应站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应有高度来认识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如果不能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政治地位无论多高,都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以至被历史所遗弃。虽然历史选择了民主党派,但历史的选择并不能等于就是今天和未来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与执政的共产党一样,都面临怎样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有为才有位,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只有更好地履行职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不愧于人民给予的政治地位。

(一)、知识分子的良知是民主党派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支柱

知识分子是民主党派的主要构成。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演进中,知识分子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当长的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粗放,他们可能是某个或几个学科的专家,但他们都超越了学科的限制,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的发现者、立法者、批判者和代言人”(29)。无论他们是进入了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士大夫,还是在民间私塾依靠教授孩童为生的穷书生,其中都不乏独立于权力之外而自由思想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是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涤。因此,民族文化里的核心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之中,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知识分子完整的价值体系与丰富的人格品质。概括起来,就是知识分子的良知。知识分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良知的代表,是社会的风标。

良知就是知识分子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屈原“哀民生多艰”,还是岳飞“精忠报国”无不说明知识分子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百姓安危紧密联系的,其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心至今令人感动。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是贯穿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一条主线。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官本位盛行的封建社会,在以民为本的知识分子眼里,为民请命的意义是大于为君王效忠的,甚至超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良知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为在当时的旧中国更需要用思想来唤醒人民,用精神来激发斗志。在鲁迅先生眼里,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才是“民族的脊梁”。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是有知识文化的人,但仅有知识文化而缺乏社会良知的人不能算作真正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良知体现在是非的明辨和真理的固守。知识蕴涵着思想,知识分子是有思考能力的人,也是有思考责任的人。尽管思想使人受难,但思想也是知识分子的自豪和无法摆脱的责任。在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眼里,我们可以没有一切,但不可以没有思想。“思想是人理解世界的一支烛光,也是让人充实地生活的一个支柱。”正是知识分子不懈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探寻真理,明辨是非。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是看重气节的。这种气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正义和真理面前的固执和坚守。原民盟重庆市委主委、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冯克熙先生在其八十岁高龄时写过这样一段话------“知识分子的功能很明显,命运却多不幸。长期的专制统治,需要把知识分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也总把知识分子视为异端,横加摧残------但悲剧也是正剧。屈原是痛苦的,杜甫是痛苦的------但痛苦却使人成熟,使人崇高。”(30)

良知还体现为知识分子的人品修养。中华文明的政治道德文化,是通过知识士人高尚的文化教养和人格操守来熔铸、承传和体现的。“修身”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条件,“吾日三省吾身”被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即使是生不逢时,也要洁身自好。诚信、礼让,谦虚、包容,正直、公道------都是我国知识分子必不可少的传统美德。

从历代知识分子身上承传下来的上述品质必然会或多或少地融入今天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折射到今天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和思维之中,并进而影响到知识分子政党对自身存在价值和历史方位的认识和判断,形成今天民主党派特有的政治价值观和参政议政的价值系统。今天的知识分子虽然他们的知识结构、理想信念、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甚至是发生了巨大的分化,而在价值观念上却始终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核心理念,在思想行为上却始终透射着我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情怀。

透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的民主党派是具有独特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的政治联盟。“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31)是其赖以凝聚成员、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法宝。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传承和由之形成的精神支柱,今天的民主党派才具有了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独特地位。

(二)、推进社会进步是民主党派社会责任的全部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执政党在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执政党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和改革开放的制高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既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个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一致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也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各民主党派高度认同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阶段,作为与执政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是时代赋予参政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的根本途径。

从民主党派的构成特点和政治职能出发,结合政党的一般社会功能来看,当前,民主党派要推进社会进步就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历史责任,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一是促进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经济落后、发展不充分所致。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基于对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提供的难得的战略机遇的把握,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论断。作为参政党,应该对发展的现实意义与时代要求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既要自觉地将促进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又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民主党派可以在这样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坚决支持执政党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既要特别注意引导成员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向毫不动摇,又要对改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前瞻性思考,及时提出趋利避害的合理化建议。二是利用好两个“5号文件”深入贯彻中逐步拓宽的参政议政平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智力相对密集的优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为执政党在发展的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必要支持。三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参政议政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纵观经济社会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协助执政党科学决策,推动协调发展。四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党政合作,努力探索民主党派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此外,还应引导和带领党派成员立足本职,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贡献力量。

第二是维护公平。社会公平正义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尺,是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32)。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公平与效率是与一对长期相随的基本矛盾。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在与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策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权力市场化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的行业垄断、部门利益、灰色福利都可能成为社会公平的最大威胁。可以认为,今天严重的两极分化就是与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与之相应的制度建设滞后,市场竞争没有得到应有规范,社会公平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分不开的,贫富悬殊的背后是不同利益主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和机会不均衡的结果。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公平,还应更多地关注过程的公平、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首先,要注意了解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分析影响社会公平的深层次原因,为执政党建立效率公平兼顾的利益调节政策体系、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提出好的建议。其次,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民盟作为以教育领域为界别特色的参政党之一,应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第三是关注民生。任何一个政党,只有将自己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充分尊重民意,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政党资源投之于大多数民众的福祉,才能获取生存发展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引发的矛盾日趋复杂、尖锐,民主党派如果没有对民间疾苦的深切体贴,对改善国计民生的高度关注,对缩小贫富差距富有正义的呼声,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给予极大的关怀,并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而努力,那么,民主党派就会失去存在的根本价值,民主党派的社会地位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怀抱对人民无限热爱之心来观察社会、关注民生、参与国是。要积极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实职、特约监督员的重要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愿望、关心群众的生活困难。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改革实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要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思想上与党同心,政治上与党同向,行动上与党同步,坚定信心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当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改革意见较大,社会基本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都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极不协调的,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以解决。执政党正在不断地调整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这就需要与社会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途径,与执政党一道共同探寻适应我国国情的有效对策。

第四是推进民主。民主党派作为政治组织,其作用发挥应该首先体现在对国家制度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上。中共中央“五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协商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党派对中共的监督主要是政治监督。今天,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执政党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总体布局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理所当然应是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首先,民主党派要高度重视与执政党的政治协商,要对协商的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整合党派资源,形成集体意见和建议。在协商中要讲真话、出实招,顾全大局、求同存异,获得共识。除会议协商外,就事关国计民生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要主动以党派的名义向中共提出书面建议。其次,民主党派也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平台,充分发挥其在人民政协中的民主参与作用。积极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等各种会议和内部的座谈会、协商会,根据党委的工作重点和政协拟定的协商议题,作好充分准备,准确反映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注意调动党派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履行好委员职责。再次,要在实践中与执政党一道探索和推进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一道发展丰富我国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让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更加适应发展要求,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注:

(1)、列宁语《列宁选集》

(2)、刘景泉《北京民国政府议会政治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

(3)、程伟礼《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目标》(人民网2005-3-14

(4)、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5)、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6)、刘延东《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人民日报》2005年2月25 日第九版)

(7)、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发表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2006年5号文件)

(9)、卢梭《社会契约论》第4页

(10)、卢梭(1968)第一册

(11)、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2)、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馆1982年版

(13)、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庄聪生<<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日报2006年7月17日第九版

(15)、丁石孙《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群言》2002年第2期)

(16)、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7)、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2005年5号文件)

(19)、阳沐乎韧《政党制度的价值诉求及实践途径》

(20)胡锦涛2006年7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读本盟对时局的申明》)

(23)、《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再论扩大民主阵线》)

(24)、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5)、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7)、(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8)、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1979年6月15日

(29)、佘江涛《知识分子角色和使命的转换》(《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7日》第11版)

(30)、冯克熙《耄耋感言》(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1)、《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是统一战线的精神支柱》(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PAN style="mso-bidi-font-weight: bold">在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变革中已经造就了现成的具有相当威望,且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权威组织——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20)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的创新精神的政党制度以不争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既有力保障了民主价值的充分实现,又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有机统一。尤其在最近的二十多年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能长期保持政局高度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相对于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被教派冲突、种族仇恨、恐怖袭击、政客争斗的阴影所笼罩,处于长期动荡状态,我国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的作用和优势不言自明。

三、民主党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政治力量

在现代社会里,政党是“体现人民大众的政治目的的唯一有效手段”(21),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今天时代的深刻变化对民主党派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会更加丰富,民主党派参与政治、联系社会的平台会逐步扩展。作为在国家政治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决定新时期民主党派社会地位的关键所在。

(一)、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拥护者

就阶级和社会基础而言,初期的民主党派的构成主要以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的知识分子为主,因而它不是一个完整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阶级和社会基础的薄弱以及不稳定,决定民主党派是一个联盟性质的政党,不可能具有独立进行党派政治抗衡的力量,只能是应运而生的阶级和政治斗争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补充形式,或政治文化上一种历史的先声。加之自身构成的文化特质,它的社会见解和政治主张具有明显的泛阶级特征。因此,从成立以来民主党派就没有谋取政权的政治诉求。

中国民主同盟立盟之初就声言,“从立场来说,本盟是站在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个政党,它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其立场是要以完全不偏不倚的地位来调解国共两党间的纠纷。从主张来说,它主张团结、统一、和平、民主,反对分裂、内战、独裁。因之,本盟的产生,完全是由于时代的需要。”(22)第三者的立场和姿态,第三条道路的理想主张,在短暂的缓冲和需要缓冲的历史时刻,民盟及其他民主党派充当了一种特殊的角色。在历史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重大关头,革命又成为变革的主要方式的时候,对多种社会政治力量来说,是不容许存在中间状态的。随着国共两大阶级力量历史性对决的展开,不同的社会力量都因着自身的性质和地位不由自主地在寻找着生存方式与政治出路。其实,以民盟为代表的一批民主党派建立不久,由于独立、和平、民主的政治理想与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的一致,其立场见解于无形之中就向着中共靠扰。正如民盟所言“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重要问题上意见常常一致,那完全是因为两个政党都同受国民党法西斯的压迫,为了要中国民主,其主张自然不约而同。”(23)一九四八年五月五日,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通电,响应中共“五一宣言”,拥护共产党,接受共产党领导。

民主党派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政治选择,开启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全面合作的新关系。今天,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已经得到国家宪法的确认,民主党派作为体制内政党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自身角色定位和处理与执政党的关系上与国外反对党和在野党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民主党派在政治追求和价值取向上与共产党的一致性决定了他们不会为一党私利站到执政党的对立面,愿与共产党真诚地合作。

从政治理想来看,民主党派作为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联盟,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类型的政党。政党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而把是否掌握国家政权放到无关紧要的位置。正如民盟的先驱们曾多次公开申明,“我们对于责任,更比地位感觉重要”。(24)“中国民主同盟能否在将来的中国政府中担任一种重要的角色,那是次要的,头等重要的是民盟拥护的理想,要在中国胜利。”(25)他们不以夺取政权为目的,而是以民族兴旺为己任,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为最终目的。

今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选择。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决定了其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不可少的政治保证,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者

民主党派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践主体之一,在国家政治制度之内通过“一个参加”——“参加国家政权”(26)、“三个参与”——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7)来履行参政党职能。

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5号文件)。从两个文件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共中央对新时期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对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

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看,我们的政党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是有着明显优势的。然而,由于这一制度诞生的时间不长,客观地说,时至今日这一政治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充分地彰显出来,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协商的程序、内容和形式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一些人甚至习惯于将决策前的协商变成决策后的通报;由于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深,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历史了解不够,不少人总是心存民主党派作用发挥好了会动摇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疑虑------

辨证地看,任何政党制度都不可能一诞生出来就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都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不断解决而逐步走向完善的历史过程。即使是最完美的政党制度,如果不能提供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彰显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优势不仅体现不充分,甚至还有可能被掩盖。如:我们政党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重视核心政党在国家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如果没有民主决策,也可能会集中力量犯大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错过人口控制的最佳时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有效的民主监督,高度集中的权力一旦被市场化侵蚀就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

因此,对我们的政党制度,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其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的关系,更应该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为我们政党制度创造彰显优势的必要条件推动其不断走向完善。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上更趋理性。

民主党派作为置身其中的实践主体,对我国政党制度实践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往往有着切身的感受和一定的思考。在与执政党一道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从有利于让这一制度的固有优势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国家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态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助于执政党掌握全面情况,集中各方智慧,与时俱进地吸取人类的先进文明成果。通过与执政党一道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将这一体现了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创新精神的伟大制度不断推向完善。

(三)、民主党派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者

在社会转型没有真正完成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原有的政府职能定位、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民主表达的渠道、社会监督形式都会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完全适应的特征,必然经历一个不断调整、逐步适应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既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也对处于参政党地位的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和职能履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1、民主党派是执政党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托

在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和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尤其是在今天社会进入矛盾多发的“发展关键期”后,发展中的新问题会不断涌现,决策中面临的情况会更趋复杂,稍有不慎就会犯下错误。事实上,我们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不少与我们的决策失误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些地方由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恶劣影响已经严重损害了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因此,实施科学决策,避免决策失误,不仅是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少走弯路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威信、充分展示我国政党制度的固有优势至关重要。

科学决策的实质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保障机制。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科学决策至少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含义:一是决策前应尽可能全面掌握情况;二是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尽可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利于对各种供选方案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入论证和全面分析;三是决策后要有有效的监督、纠错机制。可以说,广泛的参与,民主的讨论,是科学决策的基本特征。只有实施科学的决策,推进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才能有效地避免决策人在没有全面掌握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凭经验或直觉主观臆断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才能有效克服权力腐败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干扰与影响。

应当看到,人民群众今天之所以对一些领域的改革意见较大,其中的一些问题是在计划经济的政治模式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难以避免的,但也有不少问题是我们在做重大决策时没有民主讨论、缺乏科学论证尤其是反面论证所致。这里所强调的民主讨论和科学论证,不仅包含着对讨论的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可行性论证,也包含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议题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在我国的政治生态里,没有反对党。其实反对党的功能不全是对执政党的监督和消极的对立意义,也有在决策中有意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的积极意义。这就要求参与协商、影响决策的参政党不仅要站在执政党的角度对有关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而且有必要本着对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一些重大决策议题展开认真的不可行性论证。

具有较高决策效率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大优势,但如果没有广泛的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保证,就很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邓小平同志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对我们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28)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从这个角度看,中共中央出台“5号文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建设,来进一步拓宽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渠道,规范有利于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职能的程序,让民主党派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在我国的决策体系中,民主党派具有辅助决策的功能。民主党派发挥其联系广泛的优势提供的社情民意是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发挥其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执政党在决策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了条件;发挥其参政党特殊的政治优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纠正失误提供了可能。

较之一般的政府部门,民主党派地位超脱、视野广阔,视角特殊,不易受到目标考核、政绩考核和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干扰,在实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具体实践中,敢于讲实情、进诤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2、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诉求的辅助通道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先后爆发了一定规模的群众与地方政府对抗的恶性事件。从表面上看,一些事件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出来的,但隐藏在事件里层的社会矛盾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爆发出来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管理的上层没有及时地觉察?诸如城市救助管理失范、食品安全监管失控、房屋拆迁补偿不公等这样司空见惯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只有让人付出了生命代价才能唤起社会管理上层的关注?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制度架构中,有着民意表达的多重渠道。有总揽全局的各级党委、政府、有负责处理群众举报的纪委、监察部门,有专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信访办公室,有由下至上的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有较为完整的司法体系,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出现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的景况呢?不可否认,这种以强大的党政组织机构为依托的接受群众意见、调节社会矛盾的主渠道还是为各级党委政府体察民情发挥了明显作用的,但在社会利益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分化的今天,这些渠道的局限性和与现实需要的不适应性就充分暴露了出来。因为这些看似齐全的民意表达渠道,其实都是属于 “官方”(党政)体制内渠道,其本质属性是十分单一的;另一方面,作为一级地方机构,出于对影响自身“政绩”的担忧,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是很难依靠党政自身去克服的。加之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精英治理模式的影响,社会精英阶层、强势利益群体就可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独霸公共话语,越是处于社会底层,利益表达就越困难。如果处于社会上端的政策决策层不能了解处于相对底层的弱势阶层的利益诉求,我们制定的公共政策就难以充分兼容各方利益,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就会越积越深。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利益结构都将呈现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数较多的典型金字塔结构,而且在社会转型正式完成之前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主表达机制不完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这部分人的利益诉求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表达,不仅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 ,而且可能激化利益矛盾,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除了有与之适应的自下而上的政权内(包括执政党和政府)渠道,还必须有较为多元的社会渠道来满足人民表达诉求、政府整合民意的需要。民主党派通过直接参与政治协商,在国家政治结构中享有特殊而广泛的话语权,在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政治协商平台逐步扩展的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话语表达的特殊途径可能构成公民利益诉求的社会传输渠道和放大工具。民主党派发出的话语,一方面通过政治协商的平台,直接影响执政党和政府的工作决策。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媒体宣传扩音,很可能成为社会讨论的议题,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大众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如果说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基层党委、政府及其信访部门受到政绩、目标考核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暴露本地消极方面的真实情况,那么处于相对超脱地位、与部分社会阶层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充分运用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就可以成为社会底层反映不同意见的辅助管道,成为弱势群体的利益代言,成为政府调节利益分配、化解利益冲突的重要依托。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展现了参政党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今天,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正得到逐步延伸;随着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舞台正得到逐步扩展。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民主党派理解成统战事业的一个方面军,而应站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应有高度来认识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如果不能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政治地位无论多高,都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以至被历史所遗弃。虽然历史选择了民主党派,但历史的选择并不能等于就是今天和未来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与执政的共产党一样,都面临怎样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有为才有位,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只有更好地履行职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不愧于人民给予的政治地位。

(一)、知识分子的良知是民主党派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支柱

知识分子是民主党派的主要构成。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演进中,知识分子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当长的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粗放,他们可能是某个或几个学科的专家,但他们都超越了学科的限制,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的发现者、立法者、批判者和代言人”(29)。无论他们是进入了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士大夫,还是在民间私塾依靠教授孩童为生的穷书生,其中都不乏独立于权力之外而自由思想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是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涤。因此,民族文化里的核心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之中,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知识分子完整的价值体系与丰富的人格品质。概括起来,就是知识分子的良知。知识分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良知的代表,是社会的风标。

良知就是知识分子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屈原“哀民生多艰”,还是岳飞“精忠报国”无不说明知识分子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百姓安危紧密联系的,其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心至今令人感动。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是贯穿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一条主线。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官本位盛行的封建社会,在以民为本的知识分子眼里,为民请命的意义是大于为君王效忠的,甚至超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良知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为在当时的旧中国更需要用思想来唤醒人民,用精神来激发斗志。在鲁迅先生眼里,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才是“民族的脊梁”。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是有知识文化的人,但仅有知识文化而缺乏社会良知的人不能算作真正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良知体现在是非的明辨和真理的固守。知识蕴涵着思想,知识分子是有思考能力的人,也是有思考责任的人。尽管思想使人受难,但思想也是知识分子的自豪和无法摆脱的责任。在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眼里,我们可以没有一切,但不可以没有思想。“思想是人理解世界的一支烛光,也是让人充实地生活的一个支柱。”正是知识分子不懈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探寻真理,明辨是非。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是看重气节的。这种气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正义和真理面前的固执和坚守。原民盟重庆市委主委、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冯克熙先生在其八十岁高龄时写过这样一段话------“知识分子的功能很明显,命运却多不幸。长期的专制统治,需要把知识分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也总把知识分子视为异端,横加摧残------但悲剧也是正剧。屈原是痛苦的,杜甫是痛苦的------但痛苦却使人成熟,使人崇高。”(30)

良知还体现为知识分子的人品修养。中华文明的政治道德文化,是通过知识士人高尚的文化教养和人格操守来熔铸、承传和体现的。“修身”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条件,“吾日三省吾身”被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即使是生不逢时,也要洁身自好。诚信、礼让,谦虚、包容,正直、公道------都是我国知识分子必不可少的传统美德。

从历代知识分子身上承传下来的上述品质必然会或多或少地融入今天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折射到今天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和思维之中,并进而影响到知识分子政党对自身存在价值和历史方位的认识和判断,形成今天民主党派特有的政治价值观和参政议政的价值系统。今天的知识分子虽然他们的知识结构、理想信念、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甚至是发生了巨大的分化,而在价值观念上却始终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核心理念,在思想行为上却始终透射着我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情怀。

透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的民主党派是具有独特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的政治联盟。“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31)是其赖以凝聚成员、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法宝。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传承和由之形成的精神支柱,今天的民主党派才具有了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独特地位。

(二)、推进社会进步是民主党派社会责任的全部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执政党在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执政党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和改革开放的制高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既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个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一致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也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各民主党派高度认同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阶段,作为与执政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是时代赋予参政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的根本途径。

从民主党派的构成特点和政治职能出发,结合政党的一般社会功能来看,当前,民主党派要推进社会进步就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历史责任,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一是促进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经济落后、发展不充分所致。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基于对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提供的难得的战略机遇的把握,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论断。作为参政党,应该对发展的现实意义与时代要求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既要自觉地将促进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又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民主党派可以在这样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坚决支持执政党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既要特别注意引导成员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向毫不动摇,又要对改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前瞻性思考,及时提出趋利避害的合理化建议。二是利用好两个“5号文件”深入贯彻中逐步拓宽的参政议政平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智力相对密集的优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为执政党在发展的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必要支持。三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参政议政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纵观经济社会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协助执政党科学决策,推动协调发展。四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党政合作,努力探索民主党派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此外,还应引导和带领党派成员立足本职,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贡献力量。

第二是维护公平。社会公平正义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尺,是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32)。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公平与效率是与一对长期相随的基本矛盾。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在与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策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权力市场化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的行业垄断、部门利益、灰色福利都可能成为社会公平的最大威胁。可以认为,今天严重的两极分化就是与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与之相应的制度建设滞后,市场竞争没有得到应有规范,社会公平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分不开的,贫富悬殊的背后是不同利益主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和机会不均衡的结果。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公平,还应更多地关注过程的公平、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首先,要注意了解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分析影响社会公平的深层次原因,为执政党建立效率公平兼顾的利益调节政策体系、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提出好的建议。其次,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民盟作为以教育领域为界别特色的参政党之一,应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第三是关注民生。任何一个政党,只有将自己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充分尊重民意,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政党资源投之于大多数民众的福祉,才能获取生存发展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引发的矛盾日趋复杂、尖锐,民主党派如果没有对民间疾苦的深切体贴,对改善国计民生的高度关注,对缩小贫富差距富有正义的呼声,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给予极大的关怀,并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而努力,那么,民主党派就会失去存在的根本价值,民主党派的社会地位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怀抱对人民无限热爱之心来观察社会、关注民生、参与国是。要积极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实职、特约监督员的重要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愿望、关心群众的生活困难。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改革实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要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思想上与党同心,政治上与党同向,行动上与党同步,坚定信心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当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改革意见较大,社会基本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都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极不协调的,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以解决。执政党正在不断地调整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这就需要与社会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途径,与执政党一道共同探寻适应我国国情的有效对策。

第四是推进民主。民主党派作为政治组织,其作用发挥应该首先体现在对国家制度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上。中共中央“五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协商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党派对中共的监督主要是政治监督。今天,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执政党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总体布局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理所当然应是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首先,民主党派要高度重视与执政党的政治协商,要对协商的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整合党派资源,形成集体意见和建议。在协商中要讲真话、出实招,顾全大局、求同存异,获得共识。除会议协商外,就事关国计民生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要主动以党派的名义向中共提出书面建议。其次,民主党派也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平台,充分发挥其在人民政协中的民主参与作用。积极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等各种会议和内部的座谈会、协商会,根据党委的工作重点和政协拟定的协商议题,作好充分准备,准确反映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注意调动党派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履行好委员职责。再次,要在实践中与执政党一道探索和推进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一道发展丰富我国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让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更加适应发展要求,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注:

(1)、列宁语《列宁选集》

(2)、刘景泉《北京民国政府议会政治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

(3)、程伟礼《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目标》(人民网2005-3-14

(4)、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5)、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6)、刘延东《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人民日报》2005年2月25 日第九版)

(7)、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发表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2006年5号文件)

(9)、卢梭《社会契约论》第4页

(10)、卢梭(1968)第一册

(11)、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2)、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馆1982年版

(13)、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庄聪生<<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日报2006年7月17日第九版

(15)、丁石孙《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群言》2002年第2期)

(16)、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7)、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2005年5号文件)

(19)、阳沐乎韧《政党制度的价值诉求及实践途径》

(20)胡锦涛2006年7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读本盟对时局的申明》)

(23)、《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再论扩大民主阵线》)

(24)、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5)、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7)、(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8)、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1979年6月15日

(29)、佘江涛《知识分子角色和使命的转换》(《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7日》第11版)

(30)、冯克熙《耄耋感言》(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1)、《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是统一战线的精神支柱》(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PAN style="mso-bidi-font-weight: bold">在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变革中已经造就了现成的具有相当威望,且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权威组织——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20)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的创新精神的政党制度以不争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既有力保障了民主价值的充分实现,又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有机统一。尤其在最近的二十多年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能长期保持政局高度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相对于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被教派冲突、种族仇恨、恐怖袭击、政客争斗的阴影所笼罩,处于长期动荡状态,我国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的作用和优势不言自明。

三、民主党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政治力量

在现代社会里,政党是“体现人民大众的政治目的的唯一有效手段”(21),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今天时代的深刻变化对民主党派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会更加丰富,民主党派参与政治、联系社会的平台会逐步扩展。作为在国家政治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决定新时期民主党派社会地位的关键所在。

(一)、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拥护者

就阶级和社会基础而言,初期的民主党派的构成主要以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的知识分子为主,因而它不是一个完整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阶级和社会基础的薄弱以及不稳定,决定民主党派是一个联盟性质的政党,不可能具有独立进行党派政治抗衡的力量,只能是应运而生的阶级和政治斗争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补充形式,或政治文化上一种历史的先声。加之自身构成的文化特质,它的社会见解和政治主张具有明显的泛阶级特征。因此,从成立以来民主党派就没有谋取政权的政治诉求。

中国民主同盟立盟之初就声言,“从立场来说,本盟是站在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个政党,它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其立场是要以完全不偏不倚的地位来调解国共两党间的纠纷。从主张来说,它主张团结、统一、和平、民主,反对分裂、内战、独裁。因之,本盟的产生,完全是由于时代的需要。”(22)第三者的立场和姿态,第三条道路的理想主张,在短暂的缓冲和需要缓冲的历史时刻,民盟及其他民主党派充当了一种特殊的角色。在历史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重大关头,革命又成为变革的主要方式的时候,对多种社会政治力量来说,是不容许存在中间状态的。随着国共两大阶级力量历史性对决的展开,不同的社会力量都因着自身的性质和地位不由自主地在寻找着生存方式与政治出路。其实,以民盟为代表的一批民主党派建立不久,由于独立、和平、民主的政治理想与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的一致,其立场见解于无形之中就向着中共靠扰。正如民盟所言“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重要问题上意见常常一致,那完全是因为两个政党都同受国民党法西斯的压迫,为了要中国民主,其主张自然不约而同。”(23)一九四八年五月五日,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通电,响应中共“五一宣言”,拥护共产党,接受共产党领导。

民主党派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政治选择,开启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全面合作的新关系。今天,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已经得到国家宪法的确认,民主党派作为体制内政党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自身角色定位和处理与执政党的关系上与国外反对党和在野党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民主党派在政治追求和价值取向上与共产党的一致性决定了他们不会为一党私利站到执政党的对立面,愿与共产党真诚地合作。

从政治理想来看,民主党派作为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联盟,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类型的政党。政党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而把是否掌握国家政权放到无关紧要的位置。正如民盟的先驱们曾多次公开申明,“我们对于责任,更比地位感觉重要”。(24)“中国民主同盟能否在将来的中国政府中担任一种重要的角色,那是次要的,头等重要的是民盟拥护的理想,要在中国胜利。”(25)他们不以夺取政权为目的,而是以民族兴旺为己任,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为最终目的。

今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选择。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决定了其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不可少的政治保证,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者

民主党派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践主体之一,在国家政治制度之内通过“一个参加”——“参加国家政权”(26)、“三个参与”——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7)来履行参政党职能。

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5号文件)。从两个文件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共中央对新时期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对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

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看,我们的政党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是有着明显优势的。然而,由于这一制度诞生的时间不长,客观地说,时至今日这一政治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充分地彰显出来,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协商的程序、内容和形式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一些人甚至习惯于将决策前的协商变成决策后的通报;由于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深,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历史了解不够,不少人总是心存民主党派作用发挥好了会动摇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疑虑------

辨证地看,任何政党制度都不可能一诞生出来就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都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不断解决而逐步走向完善的历史过程。即使是最完美的政党制度,如果不能提供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彰显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优势不仅体现不充分,甚至还有可能被掩盖。如:我们政党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重视核心政党在国家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如果没有民主决策,也可能会集中力量犯大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错过人口控制的最佳时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有效的民主监督,高度集中的权力一旦被市场化侵蚀就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

因此,对我们的政党制度,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其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的关系,更应该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为我们政党制度创造彰显优势的必要条件推动其不断走向完善。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上更趋理性。

民主党派作为置身其中的实践主体,对我国政党制度实践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往往有着切身的感受和一定的思考。在与执政党一道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从有利于让这一制度的固有优势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国家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态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助于执政党掌握全面情况,集中各方智慧,与时俱进地吸取人类的先进文明成果。通过与执政党一道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将这一体现了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创新精神的伟大制度不断推向完善。

(三)、民主党派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者

在社会转型没有真正完成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原有的政府职能定位、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民主表达的渠道、社会监督形式都会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完全适应的特征,必然经历一个不断调整、逐步适应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既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也对处于参政党地位的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和职能履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1、民主党派是执政党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托

在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和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尤其是在今天社会进入矛盾多发的“发展关键期”后,发展中的新问题会不断涌现,决策中面临的情况会更趋复杂,稍有不慎就会犯下错误。事实上,我们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不少与我们的决策失误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些地方由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恶劣影响已经严重损害了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因此,实施科学决策,避免决策失误,不仅是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少走弯路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威信、充分展示我国政党制度的固有优势至关重要。

科学决策的实质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保障机制。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科学决策至少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含义:一是决策前应尽可能全面掌握情况;二是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尽可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利于对各种供选方案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入论证和全面分析;三是决策后要有有效的监督、纠错机制。可以说,广泛的参与,民主的讨论,是科学决策的基本特征。只有实施科学的决策,推进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才能有效地避免决策人在没有全面掌握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凭经验或直觉主观臆断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才能有效克服权力腐败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干扰与影响。

应当看到,人民群众今天之所以对一些领域的改革意见较大,其中的一些问题是在计划经济的政治模式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难以避免的,但也有不少问题是我们在做重大决策时没有民主讨论、缺乏科学论证尤其是反面论证所致。这里所强调的民主讨论和科学论证,不仅包含着对讨论的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可行性论证,也包含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议题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在我国的政治生态里,没有反对党。其实反对党的功能不全是对执政党的监督和消极的对立意义,也有在决策中有意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的积极意义。这就要求参与协商、影响决策的参政党不仅要站在执政党的角度对有关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而且有必要本着对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一些重大决策议题展开认真的不可行性论证。

具有较高决策效率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大优势,但如果没有广泛的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保证,就很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邓小平同志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对我们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28)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从这个角度看,中共中央出台“5号文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建设,来进一步拓宽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渠道,规范有利于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职能的程序,让民主党派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在我国的决策体系中,民主党派具有辅助决策的功能。民主党派发挥其联系广泛的优势提供的社情民意是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发挥其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执政党在决策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了条件;发挥其参政党特殊的政治优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纠正失误提供了可能。

较之一般的政府部门,民主党派地位超脱、视野广阔,视角特殊,不易受到目标考核、政绩考核和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干扰,在实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具体实践中,敢于讲实情、进诤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2、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诉求的辅助通道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先后爆发了一定规模的群众与地方政府对抗的恶性事件。从表面上看,一些事件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出来的,但隐藏在事件里层的社会矛盾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爆发出来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管理的上层没有及时地觉察?诸如城市救助管理失范、食品安全监管失控、房屋拆迁补偿不公等这样司空见惯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只有让人付出了生命代价才能唤起社会管理上层的关注?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制度架构中,有着民意表达的多重渠道。有总揽全局的各级党委、政府、有负责处理群众举报的纪委、监察部门,有专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信访办公室,有由下至上的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有较为完整的司法体系,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出现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的景况呢?不可否认,这种以强大的党政组织机构为依托的接受群众意见、调节社会矛盾的主渠道还是为各级党委政府体察民情发挥了明显作用的,但在社会利益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分化的今天,这些渠道的局限性和与现实需要的不适应性就充分暴露了出来。因为这些看似齐全的民意表达渠道,其实都是属于 “官方”(党政)体制内渠道,其本质属性是十分单一的;另一方面,作为一级地方机构,出于对影响自身“政绩”的担忧,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是很难依靠党政自身去克服的。加之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精英治理模式的影响,社会精英阶层、强势利益群体就可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独霸公共话语,越是处于社会底层,利益表达就越困难。如果处于社会上端的政策决策层不能了解处于相对底层的弱势阶层的利益诉求,我们制定的公共政策就难以充分兼容各方利益,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就会越积越深。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利益结构都将呈现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数较多的典型金字塔结构,而且在社会转型正式完成之前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主表达机制不完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这部分人的利益诉求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表达,不仅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 ,而且可能激化利益矛盾,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除了有与之适应的自下而上的政权内(包括执政党和政府)渠道,还必须有较为多元的社会渠道来满足人民表达诉求、政府整合民意的需要。民主党派通过直接参与政治协商,在国家政治结构中享有特殊而广泛的话语权,在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政治协商平台逐步扩展的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话语表达的特殊途径可能构成公民利益诉求的社会传输渠道和放大工具。民主党派发出的话语,一方面通过政治协商的平台,直接影响执政党和政府的工作决策。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媒体宣传扩音,很可能成为社会讨论的议题,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大众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如果说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基层党委、政府及其信访部门受到政绩、目标考核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暴露本地消极方面的真实情况,那么处于相对超脱地位、与部分社会阶层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充分运用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就可以成为社会底层反映不同意见的辅助管道,成为弱势群体的利益代言,成为政府调节利益分配、化解利益冲突的重要依托。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展现了参政党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今天,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正得到逐步延伸;随着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舞台正得到逐步扩展。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民主党派理解成统战事业的一个方面军,而应站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应有高度来认识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如果不能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政治地位无论多高,都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以至被历史所遗弃。虽然历史选择了民主党派,但历史的选择并不能等于就是今天和未来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与执政的共产党一样,都面临怎样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有为才有位,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只有更好地履行职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不愧于人民给予的政治地位。

(一)、知识分子的良知是民主党派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支柱

知识分子是民主党派的主要构成。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演进中,知识分子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当长的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粗放,他们可能是某个或几个学科的专家,但他们都超越了学科的限制,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的发现者、立法者、批判者和代言人”(29)。无论他们是进入了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士大夫,还是在民间私塾依靠教授孩童为生的穷书生,其中都不乏独立于权力之外而自由思想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是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涤。因此,民族文化里的核心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之中,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知识分子完整的价值体系与丰富的人格品质。概括起来,就是知识分子的良知。知识分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良知的代表,是社会的风标。

良知就是知识分子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屈原“哀民生多艰”,还是岳飞“精忠报国”无不说明知识分子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百姓安危紧密联系的,其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心至今令人感动。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是贯穿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一条主线。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官本位盛行的封建社会,在以民为本的知识分子眼里,为民请命的意义是大于为君王效忠的,甚至超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良知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为在当时的旧中国更需要用思想来唤醒人民,用精神来激发斗志。在鲁迅先生眼里,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才是“民族的脊梁”。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是有知识文化的人,但仅有知识文化而缺乏社会良知的人不能算作真正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良知体现在是非的明辨和真理的固守。知识蕴涵着思想,知识分子是有思考能力的人,也是有思考责任的人。尽管思想使人受难,但思想也是知识分子的自豪和无法摆脱的责任。在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眼里,我们可以没有一切,但不可以没有思想。“思想是人理解世界的一支烛光,也是让人充实地生活的一个支柱。”正是知识分子不懈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探寻真理,明辨是非。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是看重气节的。这种气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正义和真理面前的固执和坚守。原民盟重庆市委主委、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冯克熙先生在其八十岁高龄时写过这样一段话------“知识分子的功能很明显,命运却多不幸。长期的专制统治,需要把知识分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也总把知识分子视为异端,横加摧残------但悲剧也是正剧。屈原是痛苦的,杜甫是痛苦的------但痛苦却使人成熟,使人崇高。”(30)

良知还体现为知识分子的人品修养。中华文明的政治道德文化,是通过知识士人高尚的文化教养和人格操守来熔铸、承传和体现的。“修身”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条件,“吾日三省吾身”被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即使是生不逢时,也要洁身自好。诚信、礼让,谦虚、包容,正直、公道------都是我国知识分子必不可少的传统美德。

从历代知识分子身上承传下来的上述品质必然会或多或少地融入今天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折射到今天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和思维之中,并进而影响到知识分子政党对自身存在价值和历史方位的认识和判断,形成今天民主党派特有的政治价值观和参政议政的价值系统。今天的知识分子虽然他们的知识结构、理想信念、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甚至是发生了巨大的分化,而在价值观念上却始终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核心理念,在思想行为上却始终透射着我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情怀。

透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的民主党派是具有独特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的政治联盟。“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31)是其赖以凝聚成员、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法宝。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传承和由之形成的精神支柱,今天的民主党派才具有了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独特地位。

(二)、推进社会进步是民主党派社会责任的全部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执政党在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执政党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和改革开放的制高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既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个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一致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也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各民主党派高度认同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阶段,作为与执政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是时代赋予参政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的根本途径。

从民主党派的构成特点和政治职能出发,结合政党的一般社会功能来看,当前,民主党派要推进社会进步就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历史责任,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一是促进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经济落后、发展不充分所致。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基于对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提供的难得的战略机遇的把握,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论断。作为参政党,应该对发展的现实意义与时代要求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既要自觉地将促进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又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民主党派可以在这样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坚决支持执政党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既要特别注意引导成员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向毫不动摇,又要对改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前瞻性思考,及时提出趋利避害的合理化建议。二是利用好两个“5号文件”深入贯彻中逐步拓宽的参政议政平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智力相对密集的优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为执政党在发展的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必要支持。三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参政议政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纵观经济社会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协助执政党科学决策,推动协调发展。四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党政合作,努力探索民主党派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此外,还应引导和带领党派成员立足本职,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贡献力量。

第二是维护公平。社会公平正义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尺,是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32)。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公平与效率是与一对长期相随的基本矛盾。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在与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策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权力市场化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的行业垄断、部门利益、灰色福利都可能成为社会公平的最大威胁。可以认为,今天严重的两极分化就是与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与之相应的制度建设滞后,市场竞争没有得到应有规范,社会公平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分不开的,贫富悬殊的背后是不同利益主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和机会不均衡的结果。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公平,还应更多地关注过程的公平、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首先,要注意了解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分析影响社会公平的深层次原因,为执政党建立效率公平兼顾的利益调节政策体系、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提出好的建议。其次,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民盟作为以教育领域为界别特色的参政党之一,应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第三是关注民生。任何一个政党,只有将自己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充分尊重民意,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政党资源投之于大多数民众的福祉,才能获取生存发展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引发的矛盾日趋复杂、尖锐,民主党派如果没有对民间疾苦的深切体贴,对改善国计民生的高度关注,对缩小贫富差距富有正义的呼声,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给予极大的关怀,并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而努力,那么,民主党派就会失去存在的根本价值,民主党派的社会地位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怀抱对人民无限热爱之心来观察社会、关注民生、参与国是。要积极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实职、特约监督员的重要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愿望、关心群众的生活困难。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改革实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要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思想上与党同心,政治上与党同向,行动上与党同步,坚定信心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当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改革意见较大,社会基本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都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极不协调的,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以解决。执政党正在不断地调整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这就需要与社会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途径,与执政党一道共同探寻适应我国国情的有效对策。

第四是推进民主。民主党派作为政治组织,其作用发挥应该首先体现在对国家制度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上。中共中央“五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协商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党派对中共的监督主要是政治监督。今天,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执政党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总体布局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理所当然应是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首先,民主党派要高度重视与执政党的政治协商,要对协商的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整合党派资源,形成集体意见和建议。在协商中要讲真话、出实招,顾全大局、求同存异,获得共识。除会议协商外,就事关国计民生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要主动以党派的名义向中共提出书面建议。其次,民主党派也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平台,充分发挥其在人民政协中的民主参与作用。积极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等各种会议和内部的座谈会、协商会,根据党委的工作重点和政协拟定的协商议题,作好充分准备,准确反映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注意调动党派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履行好委员职责。再次,要在实践中与执政党一道探索和推进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一道发展丰富我国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让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更加适应发展要求,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注:

(1)、列宁语《列宁选集》

(2)、刘景泉《北京民国政府议会政治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

(3)、程伟礼《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目标》(人民网2005-3-14

(4)、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5)、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6)、刘延东《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人民日报》2005年2月25 日第九版)

(7)、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发表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2006年5号文件)

(9)、卢梭《社会契约论》第4页

(10)、卢梭(1968)第一册

(11)、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2)、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馆1982年版

(13)、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庄聪生<<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日报2006年7月17日第九版

(15)、丁石孙《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群言》2002年第2期)

(16)、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7)、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2005年5号文件)

(19)、阳沐乎韧《政党制度的价值诉求及实践途径》

(20)胡锦涛2006年7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读本盟对时局的申明》)

(23)、《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再论扩大民主阵线》)

(24)、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5)、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7)、(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8)、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1979年6月15日

(29)、佘江涛《知识分子角色和使命的转换》(《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7日》第11版)

(30)、冯克熙《耄耋感言》(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1)、《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是统一战线的精神支柱》(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ld">家族观念、地域观念浓厚,协调大民主与小团体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需要一个坚强有力、足以服众的政治组织成为起主导作用的领导核心,来确保各种政治力量的有序参与,成功化解改革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矛盾,避免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其四、在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变革中已经造就了现成的具有相当威望,且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权威组织——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20)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的创新精神的政党制度以不争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既有力保障了民主价值的充分实现,又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有机统一。尤其在最近的二十多年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能长期保持政局高度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相对于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被教派冲突、种族仇恨、恐怖袭击、政客争斗的阴影所笼罩,处于长期动荡状态,我国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的作用和优势不言自明。

三、民主党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政治力量

在现代社会里,政党是“体现人民大众的政治目的的唯一有效手段”(21),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今天时代的深刻变化对民主党派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会更加丰富,民主党派参与政治、联系社会的平台会逐步扩展。作为在国家政治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决定新时期民主党派社会地位的关键所在。

(一)、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拥护者

就阶级和社会基础而言,初期的民主党派的构成主要以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的知识分子为主,因而它不是一个完整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阶级和社会基础的薄弱以及不稳定,决定民主党派是一个联盟性质的政党,不可能具有独立进行党派政治抗衡的力量,只能是应运而生的阶级和政治斗争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补充形式,或政治文化上一种历史的先声。加之自身构成的文化特质,它的社会见解和政治主张具有明显的泛阶级特征。因此,从成立以来民主党派就没有谋取政权的政治诉求。

中国民主同盟立盟之初就声言,“从立场来说,本盟是站在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个政党,它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其立场是要以完全不偏不倚的地位来调解国共两党间的纠纷。从主张来说,它主张团结、统一、和平、民主,反对分裂、内战、独裁。因之,本盟的产生,完全是由于时代的需要。”(22)第三者的立场和姿态,第三条道路的理想主张,在短暂的缓冲和需要缓冲的历史时刻,民盟及其他民主党派充当了一种特殊的角色。在历史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重大关头,革命又成为变革的主要方式的时候,对多种社会政治力量来说,是不容许存在中间状态的。随着国共两大阶级力量历史性对决的展开,不同的社会力量都因着自身的性质和地位不由自主地在寻找着生存方式与政治出路。其实,以民盟为代表的一批民主党派建立不久,由于独立、和平、民主的政治理想与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的一致,其立场见解于无形之中就向着中共靠扰。正如民盟所言“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重要问题上意见常常一致,那完全是因为两个政党都同受国民党法西斯的压迫,为了要中国民主,其主张自然不约而同。”(23)一九四八年五月五日,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通电,响应中共“五一宣言”,拥护共产党,接受共产党领导。

民主党派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政治选择,开启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全面合作的新关系。今天,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已经得到国家宪法的确认,民主党派作为体制内政党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自身角色定位和处理与执政党的关系上与国外反对党和在野党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民主党派在政治追求和价值取向上与共产党的一致性决定了他们不会为一党私利站到执政党的对立面,愿与共产党真诚地合作。

从政治理想来看,民主党派作为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联盟,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类型的政党。政党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而把是否掌握国家政权放到无关紧要的位置。正如民盟的先驱们曾多次公开申明,“我们对于责任,更比地位感觉重要”。(24)“中国民主同盟能否在将来的中国政府中担任一种重要的角色,那是次要的,头等重要的是民盟拥护的理想,要在中国胜利。”(25)他们不以夺取政权为目的,而是以民族兴旺为己任,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为最终目的。

今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选择。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决定了其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不可少的政治保证,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者

民主党派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践主体之一,在国家政治制度之内通过“一个参加”——“参加国家政权”(26)、“三个参与”——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7)来履行参政党职能。

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5号文件)。从两个文件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共中央对新时期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对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

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看,我们的政党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是有着明显优势的。然而,由于这一制度诞生的时间不长,客观地说,时至今日这一政治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充分地彰显出来,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协商的程序、内容和形式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一些人甚至习惯于将决策前的协商变成决策后的通报;由于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深,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历史了解不够,不少人总是心存民主党派作用发挥好了会动摇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疑虑------

辨证地看,任何政党制度都不可能一诞生出来就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都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不断解决而逐步走向完善的历史过程。即使是最完美的政党制度,如果不能提供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彰显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优势不仅体现不充分,甚至还有可能被掩盖。如:我们政党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重视核心政党在国家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如果没有民主决策,也可能会集中力量犯大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错过人口控制的最佳时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有效的民主监督,高度集中的权力一旦被市场化侵蚀就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

因此,对我们的政党制度,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其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的关系,更应该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为我们政党制度创造彰显优势的必要条件推动其不断走向完善。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上更趋理性。

民主党派作为置身其中的实践主体,对我国政党制度实践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往往有着切身的感受和一定的思考。在与执政党一道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从有利于让这一制度的固有优势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国家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态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助于执政党掌握全面情况,集中各方智慧,与时俱进地吸取人类的先进文明成果。通过与执政党一道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将这一体现了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创新精神的伟大制度不断推向完善。

(三)、民主党派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者

在社会转型没有真正完成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原有的政府职能定位、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民主表达的渠道、社会监督形式都会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完全适应的特征,必然经历一个不断调整、逐步适应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既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也对处于参政党地位的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和职能履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1、民主党派是执政党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托

在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和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尤其是在今天社会进入矛盾多发的“发展关键期”后,发展中的新问题会不断涌现,决策中面临的情况会更趋复杂,稍有不慎就会犯下错误。事实上,我们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不少与我们的决策失误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些地方由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恶劣影响已经严重损害了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因此,实施科学决策,避免决策失误,不仅是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少走弯路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威信、充分展示我国政党制度的固有优势至关重要。

科学决策的实质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保障机制。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科学决策至少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含义:一是决策前应尽可能全面掌握情况;二是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尽可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利于对各种供选方案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入论证和全面分析;三是决策后要有有效的监督、纠错机制。可以说,广泛的参与,民主的讨论,是科学决策的基本特征。只有实施科学的决策,推进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才能有效地避免决策人在没有全面掌握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凭经验或直觉主观臆断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才能有效克服权力腐败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干扰与影响。

应当看到,人民群众今天之所以对一些领域的改革意见较大,其中的一些问题是在计划经济的政治模式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难以避免的,但也有不少问题是我们在做重大决策时没有民主讨论、缺乏科学论证尤其是反面论证所致。这里所强调的民主讨论和科学论证,不仅包含着对讨论的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可行性论证,也包含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议题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在我国的政治生态里,没有反对党。其实反对党的功能不全是对执政党的监督和消极的对立意义,也有在决策中有意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的积极意义。这就要求参与协商、影响决策的参政党不仅要站在执政党的角度对有关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而且有必要本着对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一些重大决策议题展开认真的不可行性论证。

具有较高决策效率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大优势,但如果没有广泛的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保证,就很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邓小平同志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对我们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28)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从这个角度看,中共中央出台“5号文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建设,来进一步拓宽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渠道,规范有利于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职能的程序,让民主党派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在我国的决策体系中,民主党派具有辅助决策的功能。民主党派发挥其联系广泛的优势提供的社情民意是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发挥其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执政党在决策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了条件;发挥其参政党特殊的政治优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纠正失误提供了可能。

较之一般的政府部门,民主党派地位超脱、视野广阔,视角特殊,不易受到目标考核、政绩考核和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干扰,在实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具体实践中,敢于讲实情、进诤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2、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诉求的辅助通道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先后爆发了一定规模的群众与地方政府对抗的恶性事件。从表面上看,一些事件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出来的,但隐藏在事件里层的社会矛盾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爆发出来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管理的上层没有及时地觉察?诸如城市救助管理失范、食品安全监管失控、房屋拆迁补偿不公等这样司空见惯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只有让人付出了生命代价才能唤起社会管理上层的关注?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制度架构中,有着民意表达的多重渠道。有总揽全局的各级党委、政府、有负责处理群众举报的纪委、监察部门,有专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信访办公室,有由下至上的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有较为完整的司法体系,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出现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的景况呢?不可否认,这种以强大的党政组织机构为依托的接受群众意见、调节社会矛盾的主渠道还是为各级党委政府体察民情发挥了明显作用的,但在社会利益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分化的今天,这些渠道的局限性和与现实需要的不适应性就充分暴露了出来。因为这些看似齐全的民意表达渠道,其实都是属于 “官方”(党政)体制内渠道,其本质属性是十分单一的;另一方面,作为一级地方机构,出于对影响自身“政绩”的担忧,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是很难依靠党政自身去克服的。加之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精英治理模式的影响,社会精英阶层、强势利益群体就可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独霸公共话语,越是处于社会底层,利益表达就越困难。如果处于社会上端的政策决策层不能了解处于相对底层的弱势阶层的利益诉求,我们制定的公共政策就难以充分兼容各方利益,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就会越积越深。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利益结构都将呈现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数较多的典型金字塔结构,而且在社会转型正式完成之前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主表达机制不完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这部分人的利益诉求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表达,不仅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 ,而且可能激化利益矛盾,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除了有与之适应的自下而上的政权内(包括执政党和政府)渠道,还必须有较为多元的社会渠道来满足人民表达诉求、政府整合民意的需要。民主党派通过直接参与政治协商,在国家政治结构中享有特殊而广泛的话语权,在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政治协商平台逐步扩展的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话语表达的特殊途径可能构成公民利益诉求的社会传输渠道和放大工具。民主党派发出的话语,一方面通过政治协商的平台,直接影响执政党和政府的工作决策。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媒体宣传扩音,很可能成为社会讨论的议题,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大众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如果说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基层党委、政府及其信访部门受到政绩、目标考核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暴露本地消极方面的真实情况,那么处于相对超脱地位、与部分社会阶层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充分运用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就可以成为社会底层反映不同意见的辅助管道,成为弱势群体的利益代言,成为政府调节利益分配、化解利益冲突的重要依托。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展现了参政党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今天,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正得到逐步延伸;随着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舞台正得到逐步扩展。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民主党派理解成统战事业的一个方面军,而应站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应有高度来认识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如果不能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政治地位无论多高,都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以至被历史所遗弃。虽然历史选择了民主党派,但历史的选择并不能等于就是今天和未来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与执政的共产党一样,都面临怎样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有为才有位,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只有更好地履行职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不愧于人民给予的政治地位。

(一)、知识分子的良知是民主党派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支柱

知识分子是民主党派的主要构成。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演进中,知识分子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当长的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粗放,他们可能是某个或几个学科的专家,但他们都超越了学科的限制,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的发现者、立法者、批判者和代言人”(29)。无论他们是进入了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士大夫,还是在民间私塾依靠教授孩童为生的穷书生,其中都不乏独立于权力之外而自由思想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是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涤。因此,民族文化里的核心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之中,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知识分子完整的价值体系与丰富的人格品质。概括起来,就是知识分子的良知。知识分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良知的代表,是社会的风标。

良知就是知识分子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屈原“哀民生多艰”,还是岳飞“精忠报国”无不说明知识分子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百姓安危紧密联系的,其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心至今令人感动。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是贯穿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一条主线。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官本位盛行的封建社会,在以民为本的知识分子眼里,为民请命的意义是大于为君王效忠的,甚至超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良知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为在当时的旧中国更需要用思想来唤醒人民,用精神来激发斗志。在鲁迅先生眼里,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才是“民族的脊梁”。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是有知识文化的人,但仅有知识文化而缺乏社会良知的人不能算作真正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良知体现在是非的明辨和真理的固守。知识蕴涵着思想,知识分子是有思考能力的人,也是有思考责任的人。尽管思想使人受难,但思想也是知识分子的自豪和无法摆脱的责任。在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眼里,我们可以没有一切,但不可以没有思想。“思想是人理解世界的一支烛光,也是让人充实地生活的一个支柱。”正是知识分子不懈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探寻真理,明辨是非。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是看重气节的。这种气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正义和真理面前的固执和坚守。原民盟重庆市委主委、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冯克熙先生在其八十岁高龄时写过这样一段话------“知识分子的功能很明显,命运却多不幸。长期的专制统治,需要把知识分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也总把知识分子视为异端,横加摧残------但悲剧也是正剧。屈原是痛苦的,杜甫是痛苦的------但痛苦却使人成熟,使人崇高。”(30)

良知还体现为知识分子的人品修养。中华文明的政治道德文化,是通过知识士人高尚的文化教养和人格操守来熔铸、承传和体现的。“修身”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条件,“吾日三省吾身”被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即使是生不逢时,也要洁身自好。诚信、礼让,谦虚、包容,正直、公道------都是我国知识分子必不可少的传统美德。

从历代知识分子身上承传下来的上述品质必然会或多或少地融入今天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折射到今天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和思维之中,并进而影响到知识分子政党对自身存在价值和历史方位的认识和判断,形成今天民主党派特有的政治价值观和参政议政的价值系统。今天的知识分子虽然他们的知识结构、理想信念、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甚至是发生了巨大的分化,而在价值观念上却始终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核心理念,在思想行为上却始终透射着我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情怀。

透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的民主党派是具有独特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的政治联盟。“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31)是其赖以凝聚成员、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法宝。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传承和由之形成的精神支柱,今天的民主党派才具有了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独特地位。

(二)、推进社会进步是民主党派社会责任的全部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执政党在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执政党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和改革开放的制高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既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个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一致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也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各民主党派高度认同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阶段,作为与执政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是时代赋予参政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的根本途径。

从民主党派的构成特点和政治职能出发,结合政党的一般社会功能来看,当前,民主党派要推进社会进步就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历史责任,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一是促进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经济落后、发展不充分所致。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基于对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提供的难得的战略机遇的把握,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论断。作为参政党,应该对发展的现实意义与时代要求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既要自觉地将促进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又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民主党派可以在这样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坚决支持执政党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既要特别注意引导成员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向毫不动摇,又要对改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前瞻性思考,及时提出趋利避害的合理化建议。二是利用好两个“5号文件”深入贯彻中逐步拓宽的参政议政平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智力相对密集的优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为执政党在发展的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必要支持。三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参政议政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纵观经济社会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协助执政党科学决策,推动协调发展。四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党政合作,努力探索民主党派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此外,还应引导和带领党派成员立足本职,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贡献力量。

第二是维护公平。社会公平正义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尺,是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32)。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公平与效率是与一对长期相随的基本矛盾。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在与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策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权力市场化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的行业垄断、部门利益、灰色福利都可能成为社会公平的最大威胁。可以认为,今天严重的两极分化就是与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与之相应的制度建设滞后,市场竞争没有得到应有规范,社会公平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分不开的,贫富悬殊的背后是不同利益主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和机会不均衡的结果。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公平,还应更多地关注过程的公平、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首先,要注意了解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分析影响社会公平的深层次原因,为执政党建立效率公平兼顾的利益调节政策体系、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提出好的建议。其次,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民盟作为以教育领域为界别特色的参政党之一,应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第三是关注民生。任何一个政党,只有将自己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充分尊重民意,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政党资源投之于大多数民众的福祉,才能获取生存发展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引发的矛盾日趋复杂、尖锐,民主党派如果没有对民间疾苦的深切体贴,对改善国计民生的高度关注,对缩小贫富差距富有正义的呼声,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给予极大的关怀,并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而努力,那么,民主党派就会失去存在的根本价值,民主党派的社会地位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怀抱对人民无限热爱之心来观察社会、关注民生、参与国是。要积极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实职、特约监督员的重要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愿望、关心群众的生活困难。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改革实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要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思想上与党同心,政治上与党同向,行动上与党同步,坚定信心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当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改革意见较大,社会基本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都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极不协调的,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以解决。执政党正在不断地调整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这就需要与社会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途径,与执政党一道共同探寻适应我国国情的有效对策。

第四是推进民主。民主党派作为政治组织,其作用发挥应该首先体现在对国家制度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上。中共中央“五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协商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党派对中共的监督主要是政治监督。今天,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执政党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总体布局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理所当然应是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首先,民主党派要高度重视与执政党的政治协商,要对协商的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整合党派资源,形成集体意见和建议。在协商中要讲真话、出实招,顾全大局、求同存异,获得共识。除会议协商外,就事关国计民生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要主动以党派的名义向中共提出书面建议。其次,民主党派也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平台,充分发挥其在人民政协中的民主参与作用。积极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等各种会议和内部的座谈会、协商会,根据党委的工作重点和政协拟定的协商议题,作好充分准备,准确反映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注意调动党派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履行好委员职责。再次,要在实践中与执政党一道探索和推进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一道发展丰富我国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让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更加适应发展要求,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注:

(1)、列宁语《列宁选集》

(2)、刘景泉《北京民国政府议会政治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

(3)、程伟礼《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目标》(人民网2005-3-14

(4)、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5)、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6)、刘延东《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人民日报》2005年2月25 日第九版)

(7)、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发表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2006年5号文件)

(9)、卢梭《社会契约论》第4页

(10)、卢梭(1968)第一册

(11)、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2)、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馆1982年版

(13)、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庄聪生<<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日报2006年7月17日第九版

(15)、丁石孙《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群言》2002年第2期)

(16)、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7)、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2005年5号文件)

(19)、阳沐乎韧《政党制度的价值诉求及实践途径》

(20)胡锦涛2006年7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读本盟对时局的申明》)

(23)、《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再论扩大民主阵线》)

(24)、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5)、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7)、(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8)、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1979年6月15日

(29)、佘江涛《知识分子角色和使命的转换》(《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7日》第11版)

(30)、冯克熙《耄耋感言》(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1)、《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是统一战线的精神支柱》(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PAN style="mso-bidi-font-weight: bold">在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变革中已经造就了现成的具有相当威望,且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权威组织——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20)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的创新精神的政党制度以不争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既有力保障了民主价值的充分实现,又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有机统一。尤其在最近的二十多年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能长期保持政局高度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相对于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被教派冲突、种族仇恨、恐怖袭击、政客争斗的阴影所笼罩,处于长期动荡状态,我国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的作用和优势不言自明。

三、民主党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政治力量

在现代社会里,政党是“体现人民大众的政治目的的唯一有效手段”(21),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今天时代的深刻变化对民主党派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会更加丰富,民主党派参与政治、联系社会的平台会逐步扩展。作为在国家政治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决定新时期民主党派社会地位的关键所在。

(一)、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拥护者

就阶级和社会基础而言,初期的民主党派的构成主要以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的知识分子为主,因而它不是一个完整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阶级和社会基础的薄弱以及不稳定,决定民主党派是一个联盟性质的政党,不可能具有独立进行党派政治抗衡的力量,只能是应运而生的阶级和政治斗争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补充形式,或政治文化上一种历史的先声。加之自身构成的文化特质,它的社会见解和政治主张具有明显的泛阶级特征。因此,从成立以来民主党派就没有谋取政权的政治诉求。

中国民主同盟立盟之初就声言,“从立场来说,本盟是站在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个政党,它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其立场是要以完全不偏不倚的地位来调解国共两党间的纠纷。从主张来说,它主张团结、统一、和平、民主,反对分裂、内战、独裁。因之,本盟的产生,完全是由于时代的需要。”(22)第三者的立场和姿态,第三条道路的理想主张,在短暂的缓冲和需要缓冲的历史时刻,民盟及其他民主党派充当了一种特殊的角色。在历史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重大关头,革命又成为变革的主要方式的时候,对多种社会政治力量来说,是不容许存在中间状态的。随着国共两大阶级力量历史性对决的展开,不同的社会力量都因着自身的性质和地位不由自主地在寻找着生存方式与政治出路。其实,以民盟为代表的一批民主党派建立不久,由于独立、和平、民主的政治理想与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的一致,其立场见解于无形之中就向着中共靠扰。正如民盟所言“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重要问题上意见常常一致,那完全是因为两个政党都同受国民党法西斯的压迫,为了要中国民主,其主张自然不约而同。”(23)一九四八年五月五日,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通电,响应中共“五一宣言”,拥护共产党,接受共产党领导。

民主党派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政治选择,开启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全面合作的新关系。今天,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已经得到国家宪法的确认,民主党派作为体制内政党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自身角色定位和处理与执政党的关系上与国外反对党和在野党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民主党派在政治追求和价值取向上与共产党的一致性决定了他们不会为一党私利站到执政党的对立面,愿与共产党真诚地合作。

从政治理想来看,民主党派作为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联盟,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类型的政党。政党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而把是否掌握国家政权放到无关紧要的位置。正如民盟的先驱们曾多次公开申明,“我们对于责任,更比地位感觉重要”。(24)“中国民主同盟能否在将来的中国政府中担任一种重要的角色,那是次要的,头等重要的是民盟拥护的理想,要在中国胜利。”(25)他们不以夺取政权为目的,而是以民族兴旺为己任,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为最终目的。

今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选择。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决定了其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不可少的政治保证,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者

民主党派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践主体之一,在国家政治制度之内通过“一个参加”——“参加国家政权”(26)、“三个参与”——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7)来履行参政党职能。

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5号文件)。从两个文件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共中央对新时期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对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

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看,我们的政党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是有着明显优势的。然而,由于这一制度诞生的时间不长,客观地说,时至今日这一政治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充分地彰显出来,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协商的程序、内容和形式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一些人甚至习惯于将决策前的协商变成决策后的通报;由于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深,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历史了解不够,不少人总是心存民主党派作用发挥好了会动摇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疑虑------

辨证地看,任何政党制度都不可能一诞生出来就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都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不断解决而逐步走向完善的历史过程。即使是最完美的政党制度,如果不能提供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彰显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优势不仅体现不充分,甚至还有可能被掩盖。如:我们政党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重视核心政党在国家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如果没有民主决策,也可能会集中力量犯大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错过人口控制的最佳时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有效的民主监督,高度集中的权力一旦被市场化侵蚀就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

因此,对我们的政党制度,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其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的关系,更应该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为我们政党制度创造彰显优势的必要条件推动其不断走向完善。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上更趋理性。

民主党派作为置身其中的实践主体,对我国政党制度实践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往往有着切身的感受和一定的思考。在与执政党一道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从有利于让这一制度的固有优势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国家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态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助于执政党掌握全面情况,集中各方智慧,与时俱进地吸取人类的先进文明成果。通过与执政党一道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将这一体现了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创新精神的伟大制度不断推向完善。

(三)、民主党派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者

在社会转型没有真正完成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原有的政府职能定位、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民主表达的渠道、社会监督形式都会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完全适应的特征,必然经历一个不断调整、逐步适应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既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也对处于参政党地位的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和职能履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1、民主党派是执政党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托

在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和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尤其是在今天社会进入矛盾多发的“发展关键期”后,发展中的新问题会不断涌现,决策中面临的情况会更趋复杂,稍有不慎就会犯下错误。事实上,我们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不少与我们的决策失误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些地方由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恶劣影响已经严重损害了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因此,实施科学决策,避免决策失误,不仅是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少走弯路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威信、充分展示我国政党制度的固有优势至关重要。

科学决策的实质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保障机制。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科学决策至少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含义:一是决策前应尽可能全面掌握情况;二是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尽可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利于对各种供选方案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入论证和全面分析;三是决策后要有有效的监督、纠错机制。可以说,广泛的参与,民主的讨论,是科学决策的基本特征。只有实施科学的决策,推进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才能有效地避免决策人在没有全面掌握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凭经验或直觉主观臆断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才能有效克服权力腐败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干扰与影响。

应当看到,人民群众今天之所以对一些领域的改革意见较大,其中的一些问题是在计划经济的政治模式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难以避免的,但也有不少问题是我们在做重大决策时没有民主讨论、缺乏科学论证尤其是反面论证所致。这里所强调的民主讨论和科学论证,不仅包含着对讨论的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可行性论证,也包含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议题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在我国的政治生态里,没有反对党。其实反对党的功能不全是对执政党的监督和消极的对立意义,也有在决策中有意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的积极意义。这就要求参与协商、影响决策的参政党不仅要站在执政党的角度对有关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而且有必要本着对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一些重大决策议题展开认真的不可行性论证。

具有较高决策效率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大优势,但如果没有广泛的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保证,就很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邓小平同志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对我们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28)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从这个角度看,中共中央出台“5号文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建设,来进一步拓宽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渠道,规范有利于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职能的程序,让民主党派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在我国的决策体系中,民主党派具有辅助决策的功能。民主党派发挥其联系广泛的优势提供的社情民意是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发挥其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执政党在决策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了条件;发挥其参政党特殊的政治优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纠正失误提供了可能。

较之一般的政府部门,民主党派地位超脱、视野广阔,视角特殊,不易受到目标考核、政绩考核和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干扰,在实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具体实践中,敢于讲实情、进诤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2、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诉求的辅助通道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先后爆发了一定规模的群众与地方政府对抗的恶性事件。从表面上看,一些事件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出来的,但隐藏在事件里层的社会矛盾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爆发出来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管理的上层没有及时地觉察?诸如城市救助管理失范、食品安全监管失控、房屋拆迁补偿不公等这样司空见惯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只有让人付出了生命代价才能唤起社会管理上层的关注?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制度架构中,有着民意表达的多重渠道。有总揽全局的各级党委、政府、有负责处理群众举报的纪委、监察部门,有专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信访办公室,有由下至上的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有较为完整的司法体系,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出现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的景况呢?不可否认,这种以强大的党政组织机构为依托的接受群众意见、调节社会矛盾的主渠道还是为各级党委政府体察民情发挥了明显作用的,但在社会利益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分化的今天,这些渠道的局限性和与现实需要的不适应性就充分暴露了出来。因为这些看似齐全的民意表达渠道,其实都是属于 “官方”(党政)体制内渠道,其本质属性是十分单一的;另一方面,作为一级地方机构,出于对影响自身“政绩”的担忧,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是很难依靠党政自身去克服的。加之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精英治理模式的影响,社会精英阶层、强势利益群体就可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独霸公共话语,越是处于社会底层,利益表达就越困难。如果处于社会上端的政策决策层不能了解处于相对底层的弱势阶层的利益诉求,我们制定的公共政策就难以充分兼容各方利益,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就会越积越深。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利益结构都将呈现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数较多的典型金字塔结构,而且在社会转型正式完成之前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主表达机制不完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这部分人的利益诉求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表达,不仅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 ,而且可能激化利益矛盾,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除了有与之适应的自下而上的政权内(包括执政党和政府)渠道,还必须有较为多元的社会渠道来满足人民表达诉求、政府整合民意的需要。民主党派通过直接参与政治协商,在国家政治结构中享有特殊而广泛的话语权,在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政治协商平台逐步扩展的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话语表达的特殊途径可能构成公民利益诉求的社会传输渠道和放大工具。民主党派发出的话语,一方面通过政治协商的平台,直接影响执政党和政府的工作决策。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媒体宣传扩音,很可能成为社会讨论的议题,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大众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如果说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基层党委、政府及其信访部门受到政绩、目标考核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暴露本地消极方面的真实情况,那么处于相对超脱地位、与部分社会阶层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充分运用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就可以成为社会底层反映不同意见的辅助管道,成为弱势群体的利益代言,成为政府调节利益分配、化解利益冲突的重要依托。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展现了参政党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今天,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正得到逐步延伸;随着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舞台正得到逐步扩展。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民主党派理解成统战事业的一个方面军,而应站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应有高度来认识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如果不能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政治地位无论多高,都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以至被历史所遗弃。虽然历史选择了民主党派,但历史的选择并不能等于就是今天和未来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与执政的共产党一样,都面临怎样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有为才有位,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只有更好地履行职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不愧于人民给予的政治地位。

(一)、知识分子的良知是民主党派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支柱

知识分子是民主党派的主要构成。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演进中,知识分子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当长的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粗放,他们可能是某个或几个学科的专家,但他们都超越了学科的限制,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的发现者、立法者、批判者和代言人”(29)。无论他们是进入了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士大夫,还是在民间私塾依靠教授孩童为生的穷书生,其中都不乏独立于权力之外而自由思想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是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涤。因此,民族文化里的核心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之中,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知识分子完整的价值体系与丰富的人格品质。概括起来,就是知识分子的良知。知识分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良知的代表,是社会的风标。

良知就是知识分子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屈原“哀民生多艰”,还是岳飞“精忠报国”无不说明知识分子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百姓安危紧密联系的,其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心至今令人感动。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是贯穿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一条主线。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官本位盛行的封建社会,在以民为本的知识分子眼里,为民请命的意义是大于为君王效忠的,甚至超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良知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为在当时的旧中国更需要用思想来唤醒人民,用精神来激发斗志。在鲁迅先生眼里,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才是“民族的脊梁”。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是有知识文化的人,但仅有知识文化而缺乏社会良知的人不能算作真正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良知体现在是非的明辨和真理的固守。知识蕴涵着思想,知识分子是有思考能力的人,也是有思考责任的人。尽管思想使人受难,但思想也是知识分子的自豪和无法摆脱的责任。在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眼里,我们可以没有一切,但不可以没有思想。“思想是人理解世界的一支烛光,也是让人充实地生活的一个支柱。”正是知识分子不懈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探寻真理,明辨是非。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是看重气节的。这种气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正义和真理面前的固执和坚守。原民盟重庆市委主委、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冯克熙先生在其八十岁高龄时写过这样一段话------“知识分子的功能很明显,命运却多不幸。长期的专制统治,需要把知识分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也总把知识分子视为异端,横加摧残------但悲剧也是正剧。屈原是痛苦的,杜甫是痛苦的------但痛苦却使人成熟,使人崇高。”(30)

良知还体现为知识分子的人品修养。中华文明的政治道德文化,是通过知识士人高尚的文化教养和人格操守来熔铸、承传和体现的。“修身”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条件,“吾日三省吾身”被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即使是生不逢时,也要洁身自好。诚信、礼让,谦虚、包容,正直、公道------都是我国知识分子必不可少的传统美德。

从历代知识分子身上承传下来的上述品质必然会或多或少地融入今天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折射到今天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和思维之中,并进而影响到知识分子政党对自身存在价值和历史方位的认识和判断,形成今天民主党派特有的政治价值观和参政议政的价值系统。今天的知识分子虽然他们的知识结构、理想信念、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甚至是发生了巨大的分化,而在价值观念上却始终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核心理念,在思想行为上却始终透射着我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情怀。

透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的民主党派是具有独特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的政治联盟。“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31)是其赖以凝聚成员、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法宝。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传承和由之形成的精神支柱,今天的民主党派才具有了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独特地位。

(二)、推进社会进步是民主党派社会责任的全部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执政党在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执政党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和改革开放的制高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既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个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一致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也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各民主党派高度认同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阶段,作为与执政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是时代赋予参政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的根本途径。

从民主党派的构成特点和政治职能出发,结合政党的一般社会功能来看,当前,民主党派要推进社会进步就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历史责任,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一是促进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经济落后、发展不充分所致。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基于对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提供的难得的战略机遇的把握,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论断。作为参政党,应该对发展的现实意义与时代要求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既要自觉地将促进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又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民主党派可以在这样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坚决支持执政党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既要特别注意引导成员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向毫不动摇,又要对改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前瞻性思考,及时提出趋利避害的合理化建议。二是利用好两个“5号文件”深入贯彻中逐步拓宽的参政议政平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智力相对密集的优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为执政党在发展的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必要支持。三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参政议政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纵观经济社会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协助执政党科学决策,推动协调发展。四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党政合作,努力探索民主党派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此外,还应引导和带领党派成员立足本职,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贡献力量。

第二是维护公平。社会公平正义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尺,是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32)。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公平与效率是与一对长期相随的基本矛盾。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在与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策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权力市场化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的行业垄断、部门利益、灰色福利都可能成为社会公平的最大威胁。可以认为,今天严重的两极分化就是与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与之相应的制度建设滞后,市场竞争没有得到应有规范,社会公平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分不开的,贫富悬殊的背后是不同利益主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和机会不均衡的结果。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公平,还应更多地关注过程的公平、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首先,要注意了解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分析影响社会公平的深层次原因,为执政党建立效率公平兼顾的利益调节政策体系、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提出好的建议。其次,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民盟作为以教育领域为界别特色的参政党之一,应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第三是关注民生。任何一个政党,只有将自己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充分尊重民意,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政党资源投之于大多数民众的福祉,才能获取生存发展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引发的矛盾日趋复杂、尖锐,民主党派如果没有对民间疾苦的深切体贴,对改善国计民生的高度关注,对缩小贫富差距富有正义的呼声,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给予极大的关怀,并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而努力,那么,民主党派就会失去存在的根本价值,民主党派的社会地位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怀抱对人民无限热爱之心来观察社会、关注民生、参与国是。要积极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实职、特约监督员的重要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愿望、关心群众的生活困难。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改革实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要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思想上与党同心,政治上与党同向,行动上与党同步,坚定信心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当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改革意见较大,社会基本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都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极不协调的,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以解决。执政党正在不断地调整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这就需要与社会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途径,与执政党一道共同探寻适应我国国情的有效对策。

第四是推进民主。民主党派作为政治组织,其作用发挥应该首先体现在对国家制度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上。中共中央“五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协商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党派对中共的监督主要是政治监督。今天,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执政党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总体布局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理所当然应是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首先,民主党派要高度重视与执政党的政治协商,要对协商的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整合党派资源,形成集体意见和建议。在协商中要讲真话、出实招,顾全大局、求同存异,获得共识。除会议协商外,就事关国计民生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要主动以党派的名义向中共提出书面建议。其次,民主党派也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平台,充分发挥其在人民政协中的民主参与作用。积极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等各种会议和内部的座谈会、协商会,根据党委的工作重点和政协拟定的协商议题,作好充分准备,准确反映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注意调动党派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履行好委员职责。再次,要在实践中与执政党一道探索和推进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一道发展丰富我国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让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更加适应发展要求,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注:

(1)、列宁语《列宁选集》

(2)、刘景泉《北京民国政府议会政治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

(3)、程伟礼《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目标》(人民网2005-3-14

(4)、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5)、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6)、刘延东《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人民日报》2005年2月25 日第九版)

(7)、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发表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2006年5号文件)

(9)、卢梭《社会契约论》第4页

(10)、卢梭(1968)第一册

(11)、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2)、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馆1982年版

(13)、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庄聪生<<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日报2006年7月17日第九版

(15)、丁石孙《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群言》2002年第2期)

(16)、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7)、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2005年5号文件)

(19)、阳沐乎韧《政党制度的价值诉求及实践途径》

(20)胡锦涛2006年7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读本盟对时局的申明》)

(23)、《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再论扩大民主阵线》)

(24)、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5)、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7)、(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8)、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1979年6月15日

(29)、佘江涛《知识分子角色和使命的转换》(《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7日》第11版)

(30)、冯克熙《耄耋感言》(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1)、《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是统一战线的精神支柱》(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PAN style="mso-bidi-font-weight: bold">在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变革中已经造就了现成的具有相当威望,且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权威组织——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20)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的创新精神的政党制度以不争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既有力保障了民主价值的充分实现,又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有机统一。尤其在最近的二十多年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能长期保持政局高度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相对于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被教派冲突、种族仇恨、恐怖袭击、政客争斗的阴影所笼罩,处于长期动荡状态,我国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的作用和优势不言自明。

三、民主党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政治力量

在现代社会里,政党是“体现人民大众的政治目的的唯一有效手段”(21),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今天时代的深刻变化对民主党派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会更加丰富,民主党派参与政治、联系社会的平台会逐步扩展。作为在国家政治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决定新时期民主党派社会地位的关键所在。

(一)、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拥护者

就阶级和社会基础而言,初期的民主党派的构成主要以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的知识分子为主,因而它不是一个完整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阶级和社会基础的薄弱以及不稳定,决定民主党派是一个联盟性质的政党,不可能具有独立进行党派政治抗衡的力量,只能是应运而生的阶级和政治斗争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补充形式,或政治文化上一种历史的先声。加之自身构成的文化特质,它的社会见解和政治主张具有明显的泛阶级特征。因此,从成立以来民主党派就没有谋取政权的政治诉求。

中国民主同盟立盟之初就声言,“从立场来说,本盟是站在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个政党,它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其立场是要以完全不偏不倚的地位来调解国共两党间的纠纷。从主张来说,它主张团结、统一、和平、民主,反对分裂、内战、独裁。因之,本盟的产生,完全是由于时代的需要。”(22)第三者的立场和姿态,第三条道路的理想主张,在短暂的缓冲和需要缓冲的历史时刻,民盟及其他民主党派充当了一种特殊的角色。在历史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重大关头,革命又成为变革的主要方式的时候,对多种社会政治力量来说,是不容许存在中间状态的。随着国共两大阶级力量历史性对决的展开,不同的社会力量都因着自身的性质和地位不由自主地在寻找着生存方式与政治出路。其实,以民盟为代表的一批民主党派建立不久,由于独立、和平、民主的政治理想与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的一致,其立场见解于无形之中就向着中共靠扰。正如民盟所言“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重要问题上意见常常一致,那完全是因为两个政党都同受国民党法西斯的压迫,为了要中国民主,其主张自然不约而同。”(23)一九四八年五月五日,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通电,响应中共“五一宣言”,拥护共产党,接受共产党领导。

民主党派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政治选择,开启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全面合作的新关系。今天,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已经得到国家宪法的确认,民主党派作为体制内政党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自身角色定位和处理与执政党的关系上与国外反对党和在野党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民主党派在政治追求和价值取向上与共产党的一致性决定了他们不会为一党私利站到执政党的对立面,愿与共产党真诚地合作。

从政治理想来看,民主党派作为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联盟,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类型的政党。政党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而把是否掌握国家政权放到无关紧要的位置。正如民盟的先驱们曾多次公开申明,“我们对于责任,更比地位感觉重要”。(24)“中国民主同盟能否在将来的中国政府中担任一种重要的角色,那是次要的,头等重要的是民盟拥护的理想,要在中国胜利。”(25)他们不以夺取政权为目的,而是以民族兴旺为己任,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为最终目的。

今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选择。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决定了其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不可少的政治保证,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者

民主党派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践主体之一,在国家政治制度之内通过“一个参加”——“参加国家政权”(26)、“三个参与”——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7)来履行参政党职能。

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5号文件)。从两个文件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共中央对新时期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对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

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看,我们的政党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是有着明显优势的。然而,由于这一制度诞生的时间不长,客观地说,时至今日这一政治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充分地彰显出来,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协商的程序、内容和形式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一些人甚至习惯于将决策前的协商变成决策后的通报;由于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深,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历史了解不够,不少人总是心存民主党派作用发挥好了会动摇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疑虑------

辨证地看,任何政党制度都不可能一诞生出来就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都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不断解决而逐步走向完善的历史过程。即使是最完美的政党制度,如果不能提供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彰显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优势不仅体现不充分,甚至还有可能被掩盖。如:我们政党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重视核心政党在国家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如果没有民主决策,也可能会集中力量犯大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错过人口控制的最佳时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有效的民主监督,高度集中的权力一旦被市场化侵蚀就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

因此,对我们的政党制度,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其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的关系,更应该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为我们政党制度创造彰显优势的必要条件推动其不断走向完善。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上更趋理性。

民主党派作为置身其中的实践主体,对我国政党制度实践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往往有着切身的感受和一定的思考。在与执政党一道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从有利于让这一制度的固有优势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国家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态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助于执政党掌握全面情况,集中各方智慧,与时俱进地吸取人类的先进文明成果。通过与执政党一道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将这一体现了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创新精神的伟大制度不断推向完善。

(三)、民主党派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者

在社会转型没有真正完成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原有的政府职能定位、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民主表达的渠道、社会监督形式都会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完全适应的特征,必然经历一个不断调整、逐步适应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既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也对处于参政党地位的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和职能履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1、民主党派是执政党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托

在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和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尤其是在今天社会进入矛盾多发的“发展关键期”后,发展中的新问题会不断涌现,决策中面临的情况会更趋复杂,稍有不慎就会犯下错误。事实上,我们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不少与我们的决策失误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些地方由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恶劣影响已经严重损害了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因此,实施科学决策,避免决策失误,不仅是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少走弯路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威信、充分展示我国政党制度的固有优势至关重要。

科学决策的实质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保障机制。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科学决策至少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含义:一是决策前应尽可能全面掌握情况;二是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尽可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利于对各种供选方案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入论证和全面分析;三是决策后要有有效的监督、纠错机制。可以说,广泛的参与,民主的讨论,是科学决策的基本特征。只有实施科学的决策,推进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才能有效地避免决策人在没有全面掌握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凭经验或直觉主观臆断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才能有效克服权力腐败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干扰与影响。

应当看到,人民群众今天之所以对一些领域的改革意见较大,其中的一些问题是在计划经济的政治模式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难以避免的,但也有不少问题是我们在做重大决策时没有民主讨论、缺乏科学论证尤其是反面论证所致。这里所强调的民主讨论和科学论证,不仅包含着对讨论的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可行性论证,也包含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议题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在我国的政治生态里,没有反对党。其实反对党的功能不全是对执政党的监督和消极的对立意义,也有在决策中有意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的积极意义。这就要求参与协商、影响决策的参政党不仅要站在执政党的角度对有关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而且有必要本着对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一些重大决策议题展开认真的不可行性论证。

具有较高决策效率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大优势,但如果没有广泛的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保证,就很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邓小平同志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对我们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28)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从这个角度看,中共中央出台“5号文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建设,来进一步拓宽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渠道,规范有利于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职能的程序,让民主党派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在我国的决策体系中,民主党派具有辅助决策的功能。民主党派发挥其联系广泛的优势提供的社情民意是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发挥其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执政党在决策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了条件;发挥其参政党特殊的政治优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纠正失误提供了可能。

较之一般的政府部门,民主党派地位超脱、视野广阔,视角特殊,不易受到目标考核、政绩考核和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干扰,在实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具体实践中,敢于讲实情、进诤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2、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诉求的辅助通道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先后爆发了一定规模的群众与地方政府对抗的恶性事件。从表面上看,一些事件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出来的,但隐藏在事件里层的社会矛盾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爆发出来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管理的上层没有及时地觉察?诸如城市救助管理失范、食品安全监管失控、房屋拆迁补偿不公等这样司空见惯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只有让人付出了生命代价才能唤起社会管理上层的关注?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制度架构中,有着民意表达的多重渠道。有总揽全局的各级党委、政府、有负责处理群众举报的纪委、监察部门,有专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信访办公室,有由下至上的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有较为完整的司法体系,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出现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的景况呢?不可否认,这种以强大的党政组织机构为依托的接受群众意见、调节社会矛盾的主渠道还是为各级党委政府体察民情发挥了明显作用的,但在社会利益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分化的今天,这些渠道的局限性和与现实需要的不适应性就充分暴露了出来。因为这些看似齐全的民意表达渠道,其实都是属于 “官方”(党政)体制内渠道,其本质属性是十分单一的;另一方面,作为一级地方机构,出于对影响自身“政绩”的担忧,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是很难依靠党政自身去克服的。加之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精英治理模式的影响,社会精英阶层、强势利益群体就可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独霸公共话语,越是处于社会底层,利益表达就越困难。如果处于社会上端的政策决策层不能了解处于相对底层的弱势阶层的利益诉求,我们制定的公共政策就难以充分兼容各方利益,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就会越积越深。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利益结构都将呈现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数较多的典型金字塔结构,而且在社会转型正式完成之前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主表达机制不完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这部分人的利益诉求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表达,不仅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 ,而且可能激化利益矛盾,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除了有与之适应的自下而上的政权内(包括执政党和政府)渠道,还必须有较为多元的社会渠道来满足人民表达诉求、政府整合民意的需要。民主党派通过直接参与政治协商,在国家政治结构中享有特殊而广泛的话语权,在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政治协商平台逐步扩展的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话语表达的特殊途径可能构成公民利益诉求的社会传输渠道和放大工具。民主党派发出的话语,一方面通过政治协商的平台,直接影响执政党和政府的工作决策。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媒体宣传扩音,很可能成为社会讨论的议题,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大众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如果说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基层党委、政府及其信访部门受到政绩、目标考核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暴露本地消极方面的真实情况,那么处于相对超脱地位、与部分社会阶层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充分运用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就可以成为社会底层反映不同意见的辅助管道,成为弱势群体的利益代言,成为政府调节利益分配、化解利益冲突的重要依托。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展现了参政党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今天,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正得到逐步延伸;随着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舞台正得到逐步扩展。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民主党派理解成统战事业的一个方面军,而应站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应有高度来认识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如果不能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政治地位无论多高,都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以至被历史所遗弃。虽然历史选择了民主党派,但历史的选择并不能等于就是今天和未来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与执政的共产党一样,都面临怎样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有为才有位,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只有更好地履行职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不愧于人民给予的政治地位。

(一)、知识分子的良知是民主党派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支柱

知识分子是民主党派的主要构成。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演进中,知识分子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当长的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粗放,他们可能是某个或几个学科的专家,但他们都超越了学科的限制,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的发现者、立法者、批判者和代言人”(29)。无论他们是进入了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士大夫,还是在民间私塾依靠教授孩童为生的穷书生,其中都不乏独立于权力之外而自由思想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是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涤。因此,民族文化里的核心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之中,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知识分子完整的价值体系与丰富的人格品质。概括起来,就是知识分子的良知。知识分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良知的代表,是社会的风标。

良知就是知识分子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屈原“哀民生多艰”,还是岳飞“精忠报国”无不说明知识分子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百姓安危紧密联系的,其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心至今令人感动。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是贯穿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一条主线。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官本位盛行的封建社会,在以民为本的知识分子眼里,为民请命的意义是大于为君王效忠的,甚至超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良知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为在当时的旧中国更需要用思想来唤醒人民,用精神来激发斗志。在鲁迅先生眼里,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才是“民族的脊梁”。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是有知识文化的人,但仅有知识文化而缺乏社会良知的人不能算作真正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良知体现在是非的明辨和真理的固守。知识蕴涵着思想,知识分子是有思考能力的人,也是有思考责任的人。尽管思想使人受难,但思想也是知识分子的自豪和无法摆脱的责任。在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眼里,我们可以没有一切,但不可以没有思想。“思想是人理解世界的一支烛光,也是让人充实地生活的一个支柱。”正是知识分子不懈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探寻真理,明辨是非。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是看重气节的。这种气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正义和真理面前的固执和坚守。原民盟重庆市委主委、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冯克熙先生在其八十岁高龄时写过这样一段话------“知识分子的功能很明显,命运却多不幸。长期的专制统治,需要把知识分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也总把知识分子视为异端,横加摧残------但悲剧也是正剧。屈原是痛苦的,杜甫是痛苦的------但痛苦却使人成熟,使人崇高。”(30)

良知还体现为知识分子的人品修养。中华文明的政治道德文化,是通过知识士人高尚的文化教养和人格操守来熔铸、承传和体现的。“修身”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条件,“吾日三省吾身”被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即使是生不逢时,也要洁身自好。诚信、礼让,谦虚、包容,正直、公道------都是我国知识分子必不可少的传统美德。

从历代知识分子身上承传下来的上述品质必然会或多或少地融入今天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折射到今天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和思维之中,并进而影响到知识分子政党对自身存在价值和历史方位的认识和判断,形成今天民主党派特有的政治价值观和参政议政的价值系统。今天的知识分子虽然他们的知识结构、理想信念、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甚至是发生了巨大的分化,而在价值观念上却始终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核心理念,在思想行为上却始终透射着我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情怀。

透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的民主党派是具有独特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的政治联盟。“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31)是其赖以凝聚成员、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法宝。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传承和由之形成的精神支柱,今天的民主党派才具有了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独特地位。

(二)、推进社会进步是民主党派社会责任的全部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执政党在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执政党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和改革开放的制高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既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个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一致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也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各民主党派高度认同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阶段,作为与执政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是时代赋予参政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的根本途径。

从民主党派的构成特点和政治职能出发,结合政党的一般社会功能来看,当前,民主党派要推进社会进步就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历史责任,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一是促进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经济落后、发展不充分所致。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基于对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提供的难得的战略机遇的把握,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论断。作为参政党,应该对发展的现实意义与时代要求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既要自觉地将促进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又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民主党派可以在这样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坚决支持执政党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既要特别注意引导成员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向毫不动摇,又要对改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前瞻性思考,及时提出趋利避害的合理化建议。二是利用好两个“5号文件”深入贯彻中逐步拓宽的参政议政平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智力相对密集的优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为执政党在发展的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必要支持。三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参政议政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纵观经济社会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协助执政党科学决策,推动协调发展。四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党政合作,努力探索民主党派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此外,还应引导和带领党派成员立足本职,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贡献力量。

第二是维护公平。社会公平正义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尺,是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32)。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公平与效率是与一对长期相随的基本矛盾。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在与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策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权力市场化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的行业垄断、部门利益、灰色福利都可能成为社会公平的最大威胁。可以认为,今天严重的两极分化就是与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与之相应的制度建设滞后,市场竞争没有得到应有规范,社会公平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分不开的,贫富悬殊的背后是不同利益主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和机会不均衡的结果。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公平,还应更多地关注过程的公平、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首先,要注意了解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分析影响社会公平的深层次原因,为执政党建立效率公平兼顾的利益调节政策体系、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提出好的建议。其次,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民盟作为以教育领域为界别特色的参政党之一,应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第三是关注民生。任何一个政党,只有将自己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充分尊重民意,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政党资源投之于大多数民众的福祉,才能获取生存发展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引发的矛盾日趋复杂、尖锐,民主党派如果没有对民间疾苦的深切体贴,对改善国计民生的高度关注,对缩小贫富差距富有正义的呼声,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给予极大的关怀,并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而努力,那么,民主党派就会失去存在的根本价值,民主党派的社会地位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怀抱对人民无限热爱之心来观察社会、关注民生、参与国是。要积极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实职、特约监督员的重要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愿望、关心群众的生活困难。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改革实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要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思想上与党同心,政治上与党同向,行动上与党同步,坚定信心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当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改革意见较大,社会基本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都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极不协调的,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以解决。执政党正在不断地调整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这就需要与社会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途径,与执政党一道共同探寻适应我国国情的有效对策。

第四是推进民主。民主党派作为政治组织,其作用发挥应该首先体现在对国家制度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上。中共中央“五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协商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党派对中共的监督主要是政治监督。今天,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执政党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总体布局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理所当然应是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首先,民主党派要高度重视与执政党的政治协商,要对协商的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整合党派资源,形成集体意见和建议。在协商中要讲真话、出实招,顾全大局、求同存异,获得共识。除会议协商外,就事关国计民生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要主动以党派的名义向中共提出书面建议。其次,民主党派也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平台,充分发挥其在人民政协中的民主参与作用。积极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等各种会议和内部的座谈会、协商会,根据党委的工作重点和政协拟定的协商议题,作好充分准备,准确反映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注意调动党派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履行好委员职责。再次,要在实践中与执政党一道探索和推进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一道发展丰富我国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让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更加适应发展要求,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注:

(1)、列宁语《列宁选集》

(2)、刘景泉《北京民国政府议会政治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

(3)、程伟礼《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目标》(人民网2005-3-14

(4)、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5)、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6)、刘延东《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人民日报》2005年2月25 日第九版)

(7)、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发表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2006年5号文件)

(9)、卢梭《社会契约论》第4页

(10)、卢梭(1968)第一册

(11)、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2)、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馆1982年版

(13)、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庄聪生<<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日报2006年7月17日第九版

(15)、丁石孙《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群言》2002年第2期)

(16)、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7)、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2005年5号文件)

(19)、阳沐乎韧《政党制度的价值诉求及实践途径》

(20)胡锦涛2006年7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读本盟对时局的申明》)

(23)、《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再论扩大民主阵线》)

(24)、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5)、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7)、(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8)、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1979年6月15日

(29)、佘江涛《知识分子角色和使命的转换》(《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7日》第11版)

(30)、冯克熙《耄耋感言》(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1)、《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是统一战线的精神支柱》(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ld">家族观念、地域观念浓厚,协调大民主与小团体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需要一个坚强有力、足以服众的政治组织成为起主导作用的领导核心,来确保各种政治力量的有序参与,成功化解改革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矛盾,避免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其四、在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变革中已经造就了现成的具有相当威望,且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权威组织——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20)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的创新精神的政党制度以不争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既有力保障了民主价值的充分实现,又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有机统一。尤其在最近的二十多年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能长期保持政局高度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相对于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被教派冲突、种族仇恨、恐怖袭击、政客争斗的阴影所笼罩,处于长期动荡状态,我国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的作用和优势不言自明。

三、民主党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政治力量

在现代社会里,政党是“体现人民大众的政治目的的唯一有效手段”(21),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今天时代的深刻变化对民主党派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会更加丰富,民主党派参与政治、联系社会的平台会逐步扩展。作为在国家政治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决定新时期民主党派社会地位的关键所在。

(一)、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拥护者

就阶级和社会基础而言,初期的民主党派的构成主要以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的知识分子为主,因而它不是一个完整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阶级和社会基础的薄弱以及不稳定,决定民主党派是一个联盟性质的政党,不可能具有独立进行党派政治抗衡的力量,只能是应运而生的阶级和政治斗争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补充形式,或政治文化上一种历史的先声。加之自身构成的文化特质,它的社会见解和政治主张具有明显的泛阶级特征。因此,从成立以来民主党派就没有谋取政权的政治诉求。

中国民主同盟立盟之初就声言,“从立场来说,本盟是站在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个政党,它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其立场是要以完全不偏不倚的地位来调解国共两党间的纠纷。从主张来说,它主张团结、统一、和平、民主,反对分裂、内战、独裁。因之,本盟的产生,完全是由于时代的需要。”(22)第三者的立场和姿态,第三条道路的理想主张,在短暂的缓冲和需要缓冲的历史时刻,民盟及其他民主党派充当了一种特殊的角色。在历史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重大关头,革命又成为变革的主要方式的时候,对多种社会政治力量来说,是不容许存在中间状态的。随着国共两大阶级力量历史性对决的展开,不同的社会力量都因着自身的性质和地位不由自主地在寻找着生存方式与政治出路。其实,以民盟为代表的一批民主党派建立不久,由于独立、和平、民主的政治理想与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的一致,其立场见解于无形之中就向着中共靠扰。正如民盟所言“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重要问题上意见常常一致,那完全是因为两个政党都同受国民党法西斯的压迫,为了要中国民主,其主张自然不约而同。”(23)一九四八年五月五日,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通电,响应中共“五一宣言”,拥护共产党,接受共产党领导。

民主党派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政治选择,开启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全面合作的新关系。今天,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已经得到国家宪法的确认,民主党派作为体制内政党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自身角色定位和处理与执政党的关系上与国外反对党和在野党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民主党派在政治追求和价值取向上与共产党的一致性决定了他们不会为一党私利站到执政党的对立面,愿与共产党真诚地合作。

从政治理想来看,民主党派作为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联盟,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类型的政党。政党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而把是否掌握国家政权放到无关紧要的位置。正如民盟的先驱们曾多次公开申明,“我们对于责任,更比地位感觉重要”。(24)“中国民主同盟能否在将来的中国政府中担任一种重要的角色,那是次要的,头等重要的是民盟拥护的理想,要在中国胜利。”(25)他们不以夺取政权为目的,而是以民族兴旺为己任,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为最终目的。

今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选择。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决定了其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不可少的政治保证,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者

民主党派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践主体之一,在国家政治制度之内通过“一个参加”——“参加国家政权”(26)、“三个参与”——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7)来履行参政党职能。

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5号文件)。从两个文件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共中央对新时期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对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

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看,我们的政党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是有着明显优势的。然而,由于这一制度诞生的时间不长,客观地说,时至今日这一政治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充分地彰显出来,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协商的程序、内容和形式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一些人甚至习惯于将决策前的协商变成决策后的通报;由于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深,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历史了解不够,不少人总是心存民主党派作用发挥好了会动摇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疑虑------

辨证地看,任何政党制度都不可能一诞生出来就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都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不断解决而逐步走向完善的历史过程。即使是最完美的政党制度,如果不能提供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彰显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优势不仅体现不充分,甚至还有可能被掩盖。如:我们政党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重视核心政党在国家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如果没有民主决策,也可能会集中力量犯大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错过人口控制的最佳时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有效的民主监督,高度集中的权力一旦被市场化侵蚀就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

因此,对我们的政党制度,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其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的关系,更应该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为我们政党制度创造彰显优势的必要条件推动其不断走向完善。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上更趋理性。

民主党派作为置身其中的实践主体,对我国政党制度实践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往往有着切身的感受和一定的思考。在与执政党一道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从有利于让这一制度的固有优势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国家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态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助于执政党掌握全面情况,集中各方智慧,与时俱进地吸取人类的先进文明成果。通过与执政党一道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将这一体现了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创新精神的伟大制度不断推向完善。

(三)、民主党派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者

在社会转型没有真正完成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原有的政府职能定位、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民主表达的渠道、社会监督形式都会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完全适应的特征,必然经历一个不断调整、逐步适应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既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也对处于参政党地位的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和职能履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1、民主党派是执政党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托

在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和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尤其是在今天社会进入矛盾多发的“发展关键期”后,发展中的新问题会不断涌现,决策中面临的情况会更趋复杂,稍有不慎就会犯下错误。事实上,我们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不少与我们的决策失误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些地方由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恶劣影响已经严重损害了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因此,实施科学决策,避免决策失误,不仅是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少走弯路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威信、充分展示我国政党制度的固有优势至关重要。

科学决策的实质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保障机制。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科学决策至少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含义:一是决策前应尽可能全面掌握情况;二是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尽可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利于对各种供选方案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入论证和全面分析;三是决策后要有有效的监督、纠错机制。可以说,广泛的参与,民主的讨论,是科学决策的基本特征。只有实施科学的决策,推进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才能有效地避免决策人在没有全面掌握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凭经验或直觉主观臆断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才能有效克服权力腐败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干扰与影响。

应当看到,人民群众今天之所以对一些领域的改革意见较大,其中的一些问题是在计划经济的政治模式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难以避免的,但也有不少问题是我们在做重大决策时没有民主讨论、缺乏科学论证尤其是反面论证所致。这里所强调的民主讨论和科学论证,不仅包含着对讨论的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可行性论证,也包含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议题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在我国的政治生态里,没有反对党。其实反对党的功能不全是对执政党的监督和消极的对立意义,也有在决策中有意进行反面的不可行性论证的积极意义。这就要求参与协商、影响决策的参政党不仅要站在执政党的角度对有关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而且有必要本着对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一些重大决策议题展开认真的不可行性论证。

具有较高决策效率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大优势,但如果没有广泛的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保证,就很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邓小平同志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对我们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28)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从这个角度看,中共中央出台“5号文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建设,来进一步拓宽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渠道,规范有利于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职能的程序,让民主党派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在我国的决策体系中,民主党派具有辅助决策的功能。民主党派发挥其联系广泛的优势提供的社情民意是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发挥其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执政党在决策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了条件;发挥其参政党特殊的政治优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执政党在决策前和决策后纠正失误提供了可能。

较之一般的政府部门,民主党派地位超脱、视野广阔,视角特殊,不易受到目标考核、政绩考核和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干扰,在实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具体实践中,敢于讲实情、进诤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2、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诉求的辅助通道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先后爆发了一定规模的群众与地方政府对抗的恶性事件。从表面上看,一些事件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出来的,但隐藏在事件里层的社会矛盾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爆发出来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管理的上层没有及时地觉察?诸如城市救助管理失范、食品安全监管失控、房屋拆迁补偿不公等这样司空见惯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只有让人付出了生命代价才能唤起社会管理上层的关注?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制度架构中,有着民意表达的多重渠道。有总揽全局的各级党委、政府、有负责处理群众举报的纪委、监察部门,有专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信访办公室,有由下至上的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有较为完整的司法体系,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出现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的景况呢?不可否认,这种以强大的党政组织机构为依托的接受群众意见、调节社会矛盾的主渠道还是为各级党委政府体察民情发挥了明显作用的,但在社会利益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分化的今天,这些渠道的局限性和与现实需要的不适应性就充分暴露了出来。因为这些看似齐全的民意表达渠道,其实都是属于 “官方”(党政)体制内渠道,其本质属性是十分单一的;另一方面,作为一级地方机构,出于对影响自身“政绩”的担忧,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是很难依靠党政自身去克服的。加之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精英治理模式的影响,社会精英阶层、强势利益群体就可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独霸公共话语,越是处于社会底层,利益表达就越困难。如果处于社会上端的政策决策层不能了解处于相对底层的弱势阶层的利益诉求,我们制定的公共政策就难以充分兼容各方利益,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就会越积越深。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利益结构都将呈现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数较多的典型金字塔结构,而且在社会转型正式完成之前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主表达机制不完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这部分人的利益诉求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表达,不仅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 ,而且可能激化利益矛盾,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除了有与之适应的自下而上的政权内(包括执政党和政府)渠道,还必须有较为多元的社会渠道来满足人民表达诉求、政府整合民意的需要。民主党派通过直接参与政治协商,在国家政治结构中享有特殊而广泛的话语权,在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政治协商平台逐步扩展的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话语表达的特殊途径可能构成公民利益诉求的社会传输渠道和放大工具。民主党派发出的话语,一方面通过政治协商的平台,直接影响执政党和政府的工作决策。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媒体宣传扩音,很可能成为社会讨论的议题,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大众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如果说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基层党委、政府及其信访部门受到政绩、目标考核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暴露本地消极方面的真实情况,那么处于相对超脱地位、与部分社会阶层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充分运用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就可以成为社会底层反映不同意见的辅助管道,成为弱势群体的利益代言,成为政府调节利益分配、化解利益冲突的重要依托。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展现了参政党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今天,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正得到逐步延伸;随着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舞台正得到逐步扩展。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民主党派理解成统战事业的一个方面军,而应站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应有高度来认识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如果不能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政治地位无论多高,都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以至被历史所遗弃。虽然历史选择了民主党派,但历史的选择并不能等于就是今天和未来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与执政的共产党一样,都面临怎样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有为才有位,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只有更好地履行职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不愧于人民给予的政治地位。

(一)、知识分子的良知是民主党派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支柱

知识分子是民主党派的主要构成。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演进中,知识分子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当长的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粗放,他们可能是某个或几个学科的专家,但他们都超越了学科的限制,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的发现者、立法者、批判者和代言人”(29)。无论他们是进入了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士大夫,还是在民间私塾依靠教授孩童为生的穷书生,其中都不乏独立于权力之外而自由思想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是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涤。因此,民族文化里的核心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之中,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知识分子完整的价值体系与丰富的人格品质。概括起来,就是知识分子的良知。知识分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良知的代表,是社会的风标。

良知就是知识分子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屈原“哀民生多艰”,还是岳飞“精忠报国”无不说明知识分子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百姓安危紧密联系的,其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心至今令人感动。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是贯穿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一条主线。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官本位盛行的封建社会,在以民为本的知识分子眼里,为民请命的意义是大于为君王效忠的,甚至超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良知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为在当时的旧中国更需要用思想来唤醒人民,用精神来激发斗志。在鲁迅先生眼里,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才是“民族的脊梁”。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是有知识文化的人,但仅有知识文化而缺乏社会良知的人不能算作真正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良知体现在是非的明辨和真理的固守。知识蕴涵着思想,知识分子是有思考能力的人,也是有思考责任的人。尽管思想使人受难,但思想也是知识分子的自豪和无法摆脱的责任。在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眼里,我们可以没有一切,但不可以没有思想。“思想是人理解世界的一支烛光,也是让人充实地生活的一个支柱。”正是知识分子不懈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探寻真理,明辨是非。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是看重气节的。这种气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正义和真理面前的固执和坚守。原民盟重庆市委主委、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冯克熙先生在其八十岁高龄时写过这样一段话------“知识分子的功能很明显,命运却多不幸。长期的专制统治,需要把知识分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也总把知识分子视为异端,横加摧残------但悲剧也是正剧。屈原是痛苦的,杜甫是痛苦的------但痛苦却使人成熟,使人崇高。”(30)

良知还体现为知识分子的人品修养。中华文明的政治道德文化,是通过知识士人高尚的文化教养和人格操守来熔铸、承传和体现的。“修身”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条件,“吾日三省吾身”被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即使是生不逢时,也要洁身自好。诚信、礼让,谦虚、包容,正直、公道------都是我国知识分子必不可少的传统美德。

从历代知识分子身上承传下来的上述品质必然会或多或少地融入今天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折射到今天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和思维之中,并进而影响到知识分子政党对自身存在价值和历史方位的认识和判断,形成今天民主党派特有的政治价值观和参政议政的价值系统。今天的知识分子虽然他们的知识结构、理想信念、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甚至是发生了巨大的分化,而在价值观念上却始终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核心理念,在思想行为上却始终透射着我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情怀。

透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的民主党派是具有独特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的政治联盟。“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31)是其赖以凝聚成员、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法宝。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传承和由之形成的精神支柱,今天的民主党派才具有了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独特地位。

(二)、推进社会进步是民主党派社会责任的全部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执政党在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执政党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和改革开放的制高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既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个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一致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也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各民主党派高度认同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阶段,作为与执政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是时代赋予参政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的根本途径。

从民主党派的构成特点和政治职能出发,结合政党的一般社会功能来看,当前,民主党派要推进社会进步就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历史责任,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一是促进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经济落后、发展不充分所致。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基于对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提供的难得的战略机遇的把握,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论断。作为参政党,应该对发展的现实意义与时代要求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既要自觉地将促进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又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民主党派可以在这样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坚决支持执政党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既要特别注意引导成员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向毫不动摇,又要对改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前瞻性思考,及时提出趋利避害的合理化建议。二是利用好两个“5号文件”深入贯彻中逐步拓宽的参政议政平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智力相对密集的优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为执政党在发展的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必要支持。三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参政议政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纵观经济社会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协助执政党科学决策,推动协调发展。四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党政合作,努力探索民主党派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此外,还应引导和带领党派成员立足本职,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贡献力量。

第二是维护公平。社会公平正义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尺,是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32)。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公平与效率是与一对长期相随的基本矛盾。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在与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策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权力市场化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的行业垄断、部门利益、灰色福利都可能成为社会公平的最大威胁。可以认为,今天严重的两极分化就是与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与之相应的制度建设滞后,市场竞争没有得到应有规范,社会公平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分不开的,贫富悬殊的背后是不同利益主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和机会不均衡的结果。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公平,还应更多地关注过程的公平、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首先,要注意了解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分析影响社会公平的深层次原因,为执政党建立效率公平兼顾的利益调节政策体系、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提出好的建议。其次,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民盟作为以教育领域为界别特色的参政党之一,应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第三是关注民生。任何一个政党,只有将自己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充分尊重民意,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政党资源投之于大多数民众的福祉,才能获取生存发展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引发的矛盾日趋复杂、尖锐,民主党派如果没有对民间疾苦的深切体贴,对改善国计民生的高度关注,对缩小贫富差距富有正义的呼声,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给予极大的关怀,并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而努力,那么,民主党派就会失去存在的根本价值,民主党派的社会地位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怀抱对人民无限热爱之心来观察社会、关注民生、参与国是。要积极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实职、特约监督员的重要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愿望、关心群众的生活困难。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改革实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要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思想上与党同心,政治上与党同向,行动上与党同步,坚定信心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当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改革意见较大,社会基本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都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极不协调的,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以解决。执政党正在不断地调整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这就需要与社会有着广泛联系的民主党派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途径,与执政党一道共同探寻适应我国国情的有效对策。

第四是推进民主。民主党派作为政治组织,其作用发挥应该首先体现在对国家制度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上。中共中央“五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协商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党派对中共的监督主要是政治监督。今天,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执政党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总体布局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理所当然应是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首先,民主党派要高度重视与执政党的政治协商,要对协商的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整合党派资源,形成集体意见和建议。在协商中要讲真话、出实招,顾全大局、求同存异,获得共识。除会议协商外,就事关国计民生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要主动以党派的名义向中共提出书面建议。其次,民主党派也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平台,充分发挥其在人民政协中的民主参与作用。积极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等各种会议和内部的座谈会、协商会,根据党委的工作重点和政协拟定的协商议题,作好充分准备,准确反映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注意调动党派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履行好委员职责。再次,要在实践中与执政党一道探索和推进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一道发展丰富我国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让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协商民主更加适应发展要求,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注:

(1)、列宁语《列宁选集》

(2)、刘景泉《北京民国政府议会政治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

(3)、程伟礼《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目标》(人民网2005-3-14

(4)、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5)、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

(6)、刘延东《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人民日报》2005年2月25 日第九版)

(7)、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发表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2006年5号文件)

(9)、卢梭《社会契约论》第4页

(10)、卢梭(1968)第一册

(11)、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2)、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馆1982年版

(13)、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庄聪生<<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日报2006年7月17日第九版

(15)、丁石孙《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群言》2002年第2期)

(16)、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7)、张梅颖《政治协商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2005年5号文件)

(19)、阳沐乎韧《政党制度的价值诉求及实践途径》

(20)胡锦涛2006年7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读本盟对时局的申明》)

(23)、《民主报》社论(1946年11月26日《再论扩大民主阵线》)

(24)、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5)、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民主报》1946年10月19日

(2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7)、(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件

(28)、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1979年6月15日

(29)、佘江涛《知识分子角色和使命的转换》(《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7日》第11版)

(30)、冯克熙《耄耋感言》(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1)、《以信相守、以情相感、以诚相召是统一战线的精神支柱》(刘明华《风雨兼程冯克熙》)

(3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