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宫里面有什么:南方周末 - A股为何在复苏时暴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56:15
: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章三礼 2009-08-19 22:26:38 来源:南方周末

指数往下飙,开户数往上飙,A股为什么呈现如此强烈的反差?

对复苏预期的透支,和对信贷收紧的担心,让股市激烈动荡。最终的结果,将会是购买力与股票价格之间达成的平衡

在全面复苏中暴跌

从股价的角度,连续半年的上涨,其对应的估值水平已不比行业最好的时候低多少

几乎一夜之间,所有行业全面复苏!造纸、化纤、电子行业、出口、钢铁等周期性明显的行业,整体复苏。

从行业数据看,复苏也的确存在:纸浆的价格、化纤企业的开工率、电子加工的产能利用率、钢铁价格等都在向上发展,这些行业的股票也在几个交易日内突然以连续大涨的方式吹响了周期性行业已经完全复苏的号角。

可惜号角吹得实在是太响了。从股价的角度,连续半年的上涨,即便没有最后几天的连续大阳线,其对应的估值水平也不比行业最好的阶段低多少,钢铁股都能炒到动态市盈率20倍以上,的确没有什么股票不能涨到40倍了。即便是复苏了,大部分相关公司的净利润也未见能坚强支持当期的股价。

又几乎一夜之间,指数开始一路狂泻。从8月4日开始,在其后的10个交易日里,大盘毫无抵抗地跌去了约20%。

大宗商品演绎了相同的故事。

因通胀预期连续上涨,也刺激了各基本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又在随后发生飙降。比如螺纹钢,从近5000元/吨回到4000元/吨,没用几天时间,钢铁电子盘市场甚至连续三个跌停。

都是钱闹的

当一般散户开始用自己的钱替换出市场中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钱时,暴跌就开始了

有两条曲线,是所有资金变化曲线中和指数相关性最强的。一条是深综指走势图,另一条则是准货币曲线图——M1(狭义货币供应量)月度同比增幅减去当月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曲线图,这条曲线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和老百姓存款的变化。

M1同比增幅明显大于M2同比增幅的时候,本质就是老百姓的活期存款开始变多——这通常意味着进入股市的钱开始变多。

有一点可以明确:老百姓的活期存款的增幅,怎么也高不过企业存款(也即信贷资金的另外一种衡量方式)。所以,当M1增幅明显快于M2时,风险就不远了。

M2增长更慢,意味着信贷的逐步收紧。

7月份贷款环比增幅狂跌77%,似乎在印证之前市场一直比较紧张的信贷收紧——虽然管理层一直表示,信贷不会刹车。但类似于今年上半年信贷狂奔猛进的势头,又能持续多久?信贷增幅下降理所当然,但股市却总算找到了理由——7月贷款数据一出,指数暴跌开始。

8月7日,央行表示“微调”不是针对股市,三部委在当日下午收盘后召开的发布会上异口同声地表示当前宏观政策不变,但仍然不能改变随后一个交易周的暴跌;上周末尚福林表示“市场运行反映了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也未能阻挡8月17日周一全天大盘再度暴跌6%。

当一般散户开始用自己的钱替换出市场中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钱时,暴跌就开始了。

就是和散户过不去?

散户开始感觉股票市场是个肥水直流的妙处时,指数就开始收取进场费了,悲惨的是,还要给前面早就进场享用饕餮大餐的人一起埋单

A股账户月度新增数据和基金账户月度新增数据对市场的预示效应仍然明显,只不过是变化的数据动辄以10倍变化,剧烈变化到无法简单与指数走势比例印证了。

但从这些大脉冲式的数据中,仍然可以看到散户集体行为的悲歌:基金新增户数分别在2007年1月、2007年5月、2007年8月有过三次群体癫狂,这三个月度分别对应了指数的三次断崖式的暴跌——2007年2月末的单日近乎跌停,2007年5月著名的“5·30”,及2007年9月的世纪大顶后暴跌。

自从基金开始成为市场主要资金后,A股账户的变化波动小于基金账户,但两者峰值出现的时间点完全吻合,无非是群体行为的两个近似的指标而已。

由于历史惊人的数据峰值的干扰,此次暴跌前夕开户数似乎没有什么顶部预示,但月新增基金账户比最低点2009年1月激增8倍,实际变化幅度并不小于“5·30”前的数据变化,考虑到基数的增长,虽然距离峰值遥远,但距离开户数上限可能已经很近了。

指数和散户似乎永远是不对付的一对冤家。

如果没有群众运动,哪里有那么多钱释放对股票这种商品的购买力?散户的钱在谁手里?基金管理公司。

散户胆大的时候,也是基金胆大的时候,每次顶都是基金买出来的,话糙理不糙。

购买力峰值

想象一下,如果今天鸡蛋涨到10元一个,还会有多少人买?

中国股市似乎有“5·30”暴跌习惯,近期的暴跌幅度丝毫不弱于“5·30”那波的狂风暴雨——十几个交易日跌幅近二成。

更相似的是成交额:“5·30”时期上海单边日成交额峰值为2750亿,此轮暴跌前为3000亿。

3000亿,似乎就是中国投资者购买股票这种商品购买力的一个峰值,什么东西涨太贵了,对购买力都是一种挑衅,比如房价。

大可认为中国人存款数量巨大,利用追涨不买跌的心态,让房价不停向上运动,就会把存款逐步掏出来买房——防病养老教育经费以后再议。股价也如此逻辑。

当石油涨到147美元,铜涨到近9000美元后,购买力跟不上了,于是就跌下来了——当然,也可以说原因是金融危机爆发。

金融危机咋来的?就是美国老百姓的购买力出现瓶颈,伟大的银行家发扬了谁都可以贷款的天下大同悲悯情怀,再度提升购买力,但不可持续。

——根本原因还是购买力自然生态的生长无法跟上价格的变化。想象一下,如果今天鸡蛋涨到10元一个,还会有多少人买?

对基金,同样可以考虑购买力——近期的暴跌首先会中止踊跃的申购;其次,与散户相差不远的收益率(大部分基金都远低于指数的涨幅,别看上证指数,看深综指),会不会令普通投资者对基金的操作能力的质疑越来越大?从开户数图可以看到,2007年见顶后,自己开户的人明显多于买基金的人了;三、近期的暴跌,基金的净值也逃不过,会不会成为赎回的一个转折点?

基金的仓位已经接近90%,少许赎回就会导致基金只有卖出股票才能抵挡现金头寸的需要,于是股价再跌,净值又缩水,赎回再加剧。从6100点跌到1600点,整个颠倒了数字的排列,过程就是这种恶性循环。保险公司前期可是百亿量级的赎回基金。

——基金原本的逻辑是,一路推涨,申购增加,现金增加,仓位就没有那么高了,或许基金不考虑购买力问题,只考虑管理的资金规模问题?近期管理层说不搞基金排名了,很体谅基金经理由于排名压力带来的操作激情。

基金考虑什么,不能妄以最坏的角度去判定;但总可以考虑一下,10元一个的鸡蛋合理不合理?特别是在信贷已经跟不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