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神话系统:中国消费者信心为何持续下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08:43

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幅大幅回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幅去年12月为强劲的19.1%,今年2月只有区区11.6%。根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和尼尔森公司开展的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99.9。之前的调查显示,2010年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0,比去年三季度回落4点。

 

观察人士注意到,中国消费者信心持续下降,是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比2009年经济危机、2003年非典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还要低。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的物价上涨不但影响消费者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的提升,不少中低收入消费者又回归到捂紧钱包、精打细算过日子,持币待购行为较为明显。加之近几年来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群体,消费分化日益显著。

 

从细微的环节看,国内消费者的住房和食品成本,特別是水果和蔬菜的价格过去一年一直在攀升。由于对自己的收入满意度过低,以及未来物价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不愿消费或少消费,这也许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明显的重要原因,多数消费者对于自己的收入预期过低,这样在通胀预期的压力下更多消费者对于消费更加谨慎。

 

政府决策层试图通过减少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来阻止通胀。2010年10月至今年2月,央行已三次调高了存贷款利率,不过,这导致更多的人倾向于增加储蓄。例如,前不久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银行储户说他们更倾向于把闲钱存进银行或进行投资,只有略多于10%的储户倾向于“更多消费”。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人不是一点都不消费。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过去十年内消费者消费额每年增长8个百分点,2010年国产汽车产销双超1800万辆,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短短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第二消费大国,已经超过美国只落在日本之后。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与中国经济总量比起来,中国人花的就太少了。消费额仅占GDP总量的35%, 仅仅是美国的一半,比大多数亚洲国家也低许多。与此相应,中国的总储蓄率从 1996年的36%上升到2009年的51%。为什么在一个钱越来越多的年代,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信心没有随着GDP同步高速增长?反而,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从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看,排序仍是投资、出口、消费,消费仍被放置末端。然而,消费没有动起来,投资再多又有何用?当前,国内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已耗去大量资金,而中国人消费水平却原地踏步,这无疑是严重的角色错位。因此,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即把过去大部分资金用到了企业和设备的投资上,调整到促进消费上,真正改变中国人“不敢消费”“不敢花钱”的局面。

 

一些经济学家建议,国内消费者应效仿美国人的消费习惯。美国消费者一直以来就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人们不敢去奢想自己能够像美国人那样成为一位消费大国的公民,也许中国人的诉求很简单:跑赢CPI。但中国消费者在培养出美国式的消费胃口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假如仅看GDP增长,那么在全世界面前,中国经济无疑是一个优等生,最突出的成就是,中国2010年的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假如以国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那么中国经济的问题可能并非变小了,而是变大了。中国消费在总体GDP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当前中国人的消费与GDP之比为36%,这一比重自1990年以来下降了近15%。

 

可以说,拉动内需,增强消费者信心,是政府部门当前的首要任务。不过,这项任务也十分棘手。虽然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财政外收入连续三年以30%左右的速度激增,但是养老、教育和医疗制度却迟迟不见起色。实际上,刺激消费增长,提升消费意愿的思路并不复杂,最好的也是唯一的突破口就是财政让利于民,大幅度地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的税费,以财政短期内的转移,实现体制性发展的真正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