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迅雷下载:高考加油站:饮食心理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37:05

高考加油站:饮食心理经验学习 一个都不能少

  冲刺高考-休闲篇:好休眠,张弛有度,精神足

  良好的休息,不仅可以缓解高考复习的疲惫和紧张,还可以给考生带来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保证最佳的发挥状态。

  零碎时间去健身

  有研究表明,利用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大脑的供氧量,改善脑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层中枢的兴奋性,促进记忆、思维能力的增强,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崔兰芹老师和体育骨干教师王燕为考生选择了一些强度适宜、轻松平缓的放松方式。

  ●慢跑。在比较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学习后,大脑处于非常疲惫的状态,这个时候到户外慢跑,可以舒活一下筋骨,调整一下紧张的神经,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神经衰弱。慢跑最好选择安静的小路或小区内,要注意安全。

  ●做操。在学习一两个小时后,可选择做广播操,它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和空间,同时也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体。

  ●做室外体育娱乐活动。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有助于大脑思维细胞的休息。但是,要选择时间较短、运动负荷不宜太大的活动,以免使运动神经细胞高度兴奋,影响接下来的复习。

  此外还有一些看起来不像运动的放松方式,缓解疲劳效果也非常不错。

  ●伸懒腰。伸懒腰可以使内脏器官充分伸展,排除废气,并使全身肌肉、关节得到放松。如果再打两个哈欠,更有一种舒服、解乏的感觉。

  ●深呼吸。深呼吸可以使新鲜空气在肺内进行充分交换。平静的呼吸,每次吸进的新鲜空气并没有全部进入肺泡。吸气时先要把呼吸道中的气体吸入肺泡,但是这部分气体并不新鲜;而只有深呼吸才能使肺泡与更多的新鲜空气进行交换。

  ●远眺。较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睫状肌就会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而凝神远眺,可以促使睫状肌松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此外,还可以与转动眼球结合,让睫状肌得到积极的休息。

  ●转动头颈。颈项是大脑神经的通道。转动头颈活动可以促使供应头部的血液顺畅流通,并使课上较长时间处于低头曲颈的状态得到调整。

  音乐带来好心情

  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改善生理机能,促进思维发展,使人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音乐可使人体内产生一种叫乙酰胆碱的化学物质,这对改善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均有裨益。

  在选择上,考生要有的放矢,寻找适合自己的音乐。

  消除疲劳的音乐:中国作品《春江花月夜》、维瓦尔大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德彪西管弦乐组曲《大海》、亨德尔组曲《水上音乐》。

  振奋精神的音乐:中国作品《黄河大合唱》或钢琴协奏曲《黄河》、管弦乐曲《红旗颂》、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乐章)。

  充满希望的音乐:中国作品《花好月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更加快乐的音乐:中国作品《喜洋洋》、《步步高》;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中的《潮》等。

  挤出时间补睡眠

  临近高考,睡眠不好成了很多考生突出的问题。睡不好,上课迷糊听讲,效果肯定不乐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王学义教授就高三考生睡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睡不够,抓紧补

  有的考生并不是失眠,而是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高,这部分同学要认识到睡眠的重要,合理安排睡眠与学习的关系,提高睡眠质量。

  ◆睡足。高考一个月前,考生应该保证每天7-8个小时的睡眠。晚上学习不要超过11点,因为学习挤占睡眠时间太多,大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就会影响反应敏感度、记忆力、思维能力,也影响人的心理情绪,得不偿失。

  ◆守时。睡好的要诀就是守时。有些学生形成了晚上“开夜车”、白天睡觉的习惯,而高考安排在白天,正是这类考生最不清醒的时间。应在临考前一两周内坚持晚上10钟前睡觉,早上6点钟起床。一般情况下,有午休习惯的考生应该坚持午休,没有午休习惯的考生不要强迫自己午休,一切都要坚持习惯。

  ◆睡好。好的睡眠环境可以提高睡眠质量,考生晚上睡觉时,尽量不开空调,可开电扇,房间要开窗通风;如果有蚊虫,不要喷气味大的杀虫水,可熏点艾草等驱蚊。考生睡觉后,家人不要大声喧哗,也不要频频到孩子房中“观察情况”。

  总失眠,别苦恼

  如果真的被失眠困扰,也不要太苦恼,这里有不错的应对方法。

  第一、轻视失眠。失眠后,不要有“求睡”心态,不要以为偶尔失眠,就得了失眠症;身心放松,闭目养神,同样能够起到休息的目的,睡意反而会不期而至。

  第二、睡觉不要想功课。上床之前半小时应在安静中度过,不要看书、想问题;上床后,要排除一切杂念,不要思虑复习或考试。可以想一些让人轻松舒畅的景象。

  第三、诱导睡眠。上床后熄灯,躺下仰卧,做一次舒畅的深吸气,然后徐缓地呼气,默念数字,以便将考试的焦虑和紧张思绪赶出大脑。也可以想象自己很舒服,像漂在水面上,很快就可以入睡了。有了良性的心理暗示后,情绪就会放松,入睡也就容易了。

冲刺高考-饮食篇:巧吃喝,平衡膳食,需讲究


  冲刺高考-饮食篇:巧吃喝,平衡膳食,需讲究

  身体是高考的本钱。对考生来说,知识、能力的上准备要充分,身体更是不能“关键时刻”扯后腿。高考进入五月冲刺阶段,怎样吃才能保证营养充足精力充沛?怎样吃才能避免肠胃不适消化不良?怎样才能保持机体的最佳状态去迎接高考?记者就此采访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营养科主任刘晓军和国家高级烹调师、河北烹饪大师郝爱民。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营养科主任刘晓军认为,高考复习,营养必须要跟上。有三条原则考生要记牢:多吃谷物,供给充足能量;要吃鱼、肉、蛋、奶、豆和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参加体育活动,避免盲目节食。至于吃什么,“平衡”才是硬道理。

  平衡膳食吃出好成绩

  三餐种类数量要保证

  喜欢吃水果不爱吃菜,喜欢吃肉不喜欢吃饭……偏食是营养摄入均衡的“大忌”,考生每日三餐应该吃、吃好、不挑食很重要,能保证吃到下面这个表中所列出的食物种类、数量,一天所需营养基本上就够了。

  食物种类 食物数量(热量2400千卡) 食物数量(热量2800千卡)

  谷类      400克         500克

  蔬菜      450克         500克

  水果      150克         200克

  肉、禽     75克          100克

  蛋       40克          50克

  鱼、虾     50克          50克

  豆及豆制品   150克         200克

  奶及奶制品   250克         500克

  此外,每人每天炒菜用的油不宜超过25克

  备考考生营养要全面

  刘主任提醒考生和家长,除了蛋白质和糖,考生还应摄入足够的钙、铁、锌和维生素等。

  钙:钙可以帮助人的大脑工作,同时还可以调节人体微循环系统,使人体不易疲劳。考生每天需要摄入钙约1000毫克。钙主要来自奶、豆类。虾皮、芝麻酱、海带、鱼也是很好的补钙食品。

  铁:由于学习紧张,食欲差,考生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贫血的直接后果是注意力难集中,复习效果差。红色瘦肉、动物血制品、动物肝脏等都可以补铁,黑木耳的含铁量也很高。在吃这些食物时一定要吃一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食物中的铁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锌:锌在智力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海产品、肉、蛋中含锌量比较高。

  维生素:蔬菜和水果中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比较多,特别是维生素C。考生应多吃些深色蔬菜,比如绿色、红色、黄色等蔬菜。

  走出备考阶段饮食误区

  为了让孩子吃好,不少家长煞费苦心,可如果吃得“不科学”,忙活了半天可能效果也不会好。刘主任提醒考生和家长要走出几个饮食误区。

  不吃主食脑袋易发懵

  备考辛苦,考生每日要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男生每日需2500到2800千卡热量,女生所需热量大约为2100千卡到2400千卡。葡萄糖是大脑活动的惟一能量来源,体内的糖不足,就会出现脑袋发懵等影响学习的状况。而糖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粮食。因此,不少考生和家长应走出的一个误区就是“肉、蛋、奶营养高,主食吃不吃没关系”。

  刘主任说,早餐不能光喝奶,一定要吃粮食。吃粮食要注意粗细搭配,应适当吃些玉米、小米、全麦。考生备考要适当增加主食的数量,但不可增加糕点、甜食、糖等代替主食提高热量,过多的糖会使人烦躁不安,情绪激动。

  只吃素食营养易不足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尤其是正好十七八岁的考生,蛋白质的需要更多”,刘主任介绍,考生应特别注意蛋白质的补充。每人每天所需蛋白质75到90克,其中一半应该是优质蛋白,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和豆类。

  因此,考生不能因为怕长胖吃得太素,肉、蛋、奶、豆这几种食物在一日三餐中,每一餐都应该有一两样。

  维生素A是眼睛的保护神,对大脑和人体其他部位机能也起调节作用。食物中的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瘦肉、植物食物中的红黄色蔬菜、水果中的B-胡萝卜素等,对于食欲差、食量小的考生,可以吃含维生素A高,又易消化吸收的鸡肝。

  盲目进补对备考无益

  高考复习阶段,紧张的脑力劳动要消耗较大的热能。这一期间,应合理增加营养,满足考生需求。可是,不少家长对考生的饮食调整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盲目认为价格高的食品营养价值也高,各种营养品全都买回家,还有的顿顿给孩子做大鱼大肉“补充营养”。

  刘主任认为,许多考生并非营养不足,不均衡才是主要问题。因此,如果能吃好一日三餐,身体所需营养就够了。不能因片面追求营养而过度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和营养品,否则,会增多体内酸性物质,导致大脑疲劳。因此,在复习应考的关键时刻,补充营养要适度。只有考生因偏食出现较严重营养不良问题时,才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营养制剂。

  考生和家长不仅要清楚吃些什么,怎样吃也很重要。营养专家建议——

  合理安排吃饭有技巧

  ▲把平时的就餐时间与考试时间吻合。早餐要在考前一个半小时进食,半小时吃完后,还有1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让考生从进食的兴奋状态转移到考试学习的兴奋状态。

  ▲食物安排上,最好要清淡和色香味俱全。要变化烹调方法,糖醋、清蒸、滑炒等,每餐突出一个主菜,有不同的口味,让考生吃起来不会厌烦,进食愉快有助于改进厌食情绪。

  ▲就餐前喝少量的汤或者少量的白开水。先吃新鲜的蔬菜,然后再吃主食和其他菜。饭前喝汤的做法,有利于考生从学习兴奋状态转移到进食的兴奋状态。

  ▲注意加餐。考生学习得比较晚,两餐之间需要加餐。比如,中餐和晚餐之间加一点点心或水果,晚餐后到睡觉之间,喝一杯牛奶,吃点饼干、面包或者坚果,时间长的话还可以加点水果。

  相关链接:吃好喝好备战高考

  考生吃什么?

  国家高级烹调师、河北烹饪大师郝爱民推荐考生应当吃下面这些食物——

  胡萝卜:黄色要比红色好

  郝爱民向考生推荐又好又便宜的蔬菜———胡萝卜。常吃胡萝卜可以预防维生素A缺乏症,增强夜间视力,提高身体免疫力,还可以增强心脏血液供应。红色胡萝卜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素含量要比黄色、橙色胡萝卜的低。吃胡萝卜时,炒或者炖要比生吃胡萝卜素吸收率更高,比如用胡萝卜炖鸡。通常情况下,一天吃一道用胡萝卜做的菜就够了。

  薯类食物:价格便宜营养高

  薯类包括马铃薯、白薯、芋头、木薯等。它们可以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外,还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薯类食物兼有谷类和蔬菜的双重好处。

  鸡蛋:一天一个不宜多

  鸡蛋所含有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所以,考生每天都应该吃鸡蛋。不过,多吃无益,每天一个就可以了。

  考生喝什么?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营养科主任刘晓军认为,考生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

  一日三餐中应适当喝些粥、汤。其他时候想要解渴补水,白开水就很好,如果一定要喝饮料,可选择果汁类饮料,尽量少喝碳酸饮料。

  绿豆汤,便宜、好喝、清热解暑,是最好的饮料。按说,绿豆汤谁都会煮,但也有些细节也许您没注意到呢。河北烹饪大师郝爱民提醒家长,煮绿豆汤前,先用温水把绿豆泡一个小时左右,煮的时候要用冷水。先用大火煮开锅后,再改小火煮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无论煮绿豆汤还是煮粥千万不要放碱,否则会破坏豆、米中的营养。如果喜欢甜口,可以在煮绿豆汤一开始就放几块冰糖。绿豆汤凉饮最好。如果第一天喝不完,一定得放到冰箱中保存,并加上盖子,以免串味。

冲刺高考-心理篇:做后盾,家长减压,率先行


  冲刺高考-心理篇:做后盾,家长减压,率先行

  面临高考这样一个大“门槛”,家长应该和孩子并肩跨越,但一些家长为保障孩子不受干扰,提前半年闭门谢客;有的家长一回家就把手机调成静音;更有甚者,提前向单位请了假,做“24小时妈妈”为孩子服务……虽然家长都出于好意,但这些好意下过分的关注却给考生平添了压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认为,想让孩子在高考中发挥正常

取得好成绩,家长首先要减压,千万不能因过度关心孩子而让其背上思想包袱,产生“高考考不好,对不起父母”的想法。

  家长应该这样做

  ●愉快沟通。孩子在家中独处,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题做得顺利心情就好一点,题做得不顺利就容易胡思乱想。考前一个月,家长要有足够多的耐心听孩子的诉说,一些小事上,不要企图说服孩子,只要耐心倾听表示能理解就可以了。休息时和吃饭时多和孩子说说笑话,也可以在晚饭后用20分钟到半小时与孩子一起出去散步,聊些轻松的话题,消除孩子内心里“如临大敌”的错觉。

  ●营造环境。一个整洁、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孩子在家学习时,电视机的音量一定要放小,以声音传不到孩子的房间里为宜,高考前一个月除了新闻联播以外,电视剧之类的节目尽量少看,因为里面的故事情节在吸引大人的同时也有可能吸引孩子。于是,父母帮助孩子把教科书、教辅、笔记、试卷分类放好,各类物品以科目标记,按顺序摆放,并要求孩子用后放回原处。

  ●积极暗示。家长对于孩子,有着巨大的暗示力量,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的心理机制影响孩子。父母积极的行为,必定会使孩子产生良好心态,为他们的高考加分,考前一个月,家长应该挺胸、抬头、大步走,给孩子一种轻松、自信的感觉。

  ●联系老师。孩子白天在学校里学习,由老师引导;晚上回家做作业,则由家长陪伴。因此,家长和老师都缺乏对孩子心理上全面的了解,需要彼此多联系、多沟通、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

  ●安排作息。从学校集体复习到家里个人复习,从有老师辅导到自行安排进度,环境变了,学习的气氛也发生改变,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作息。有的考生觉得箭在弦上,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这样不求效率、死拼硬拼的做法增加了孩子的身心压力。家长要和孩子共同规划一个既充分利用时间,又保证休息的作息表,让孩子可以养精蓄锐。也有的考生平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累了就想看看电视甚至上网,家长要对他们适当监督,比如,让孩子在备考期间不要打开电脑,或是与他商量暂时把电脑收起来,注意态度诚恳,语气委婉,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建议。

  ●减压要“先行”。要实现自我减压,首先在心态上要接受现实。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会给孩子施加不当压力。家长此时的怒其不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退缩逃避;家长此时的责怪埋怨,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逆反;家长此时的高分要求,可能会使孩子望而生畏。因此,要特别提醒各位家长,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孩子现实表现、现有能力;不要期待孩子的提高能“一日千里”。

  家长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实现减压。首先,不要放弃工作,把所有的关注点集中在孩子身上只能给自己和孩子带来更大压力;每天都和孩子一起做会儿运动,随意聊些轻松的话题有助于放松彼此的心情;和同龄人尤其是同样“家有考生”的朋友多交流,你会发现,谁家的孩子都不那么“省心”,你不必为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小毛病彻夜难眠。

  家长不该这样做

  ●不陪读。有些家长和考生一样,在高考前请假回家,专心照顾孩子,孩子读书,家长在一旁端茶送水,孩子上学,家长护送……其实这些大可不必,只要把该料理的料理好,向孩子交代清楚该注意哪些事情就足够了,父母请假陪读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父母这么关注我,我考不好怎么办?怎么对得起父母?而且整天处于父母的“监督”下,孩子也会感到不自在。考生更愿意处于一种“自在”的环境中。

  ●不加压。有的家长为了学生能好好学习,喜欢在学生面前说现在距离高考还有多长时间,你的成绩又怎么样。这样,关心反倒是会给学生造成一种烦躁心理。家长最好不要说太多,只适当提醒。肢体语言的潜提醒和一些语言的提醒,能让学生觉得考不好是对不起家人,就是最好的效果。

  ●不攀比。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有的家长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比如模拟考试结束,打听别人孩子考多少分,如果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分数低,家长就很不痛快……不同考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家长如果不接受现实,只能让孩子更紧张、更不自信。其实,对于高考,家长也应该持一份平常心,只有家长的心态平和了,对考生的负面影响才会减至最低,才能让考生心平气和地去考试。

  ●不唠叨。家长没有必要总去问孩子:作业做完了吗?什么什么复习完了吗?高三的学生对这些基本问题心里都有数,父母的唠叨对他实际是一种打扰。

  ●不“洗脑”。让孩子在考前或是平时保持正常健康的心态,家长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因为家长和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变化,谁也不能预测以后是什么样子,所以家长需要的是和孩子保持感情交流,至于孩子想干什么,或者将来能干什么都不是家长能够操控的,要给孩子主动选择的权利,毕竟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过,谁也无法全部包办。

  相关链接:考生父母别“出口伤人”

  高考临近,考生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家长一句不经意的话,就有可能触动孩子最紧张的神经。以下就是即将走入考场的人,最害怕听到的父母语录:

  ●“儿子(闺女)你一定要上重点!”

  一些家长在高考前,预先给孩子制定了理想的大学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会成为考生复习的精神动力,在考前一个月更可能成为压在他们心中的大山,阻断了孩子前进的路。

  ●“模拟考试必须得到多少多少分,才有希望!”

  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盘算着孩子在模拟考中得到多少分,班级排名达到哪个层次,高考才有希望,不断将这些灌输给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楼上家的孩子去年考上某某学校了,你和他一样就好了。”

  家长说这样的话时,口气中往往会带了羡慕之情,却不知道孩子心底对人家也是满心羡慕,但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孩子会抱怨:“父母为什么要捅破这层窗户纸呀?”

  ●“你们班某某同学这次模拟考考了多少分?”

  近几天,全省的高三学生差不多都要经历又一轮模拟考试,在关心自己孩子的同时,家长也希望了解别的考生的情况作为参考,不过最好别从自己孩子嘴里“套词”,因为考生很反感家长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

  ●“12年的学习,关键就在这次考试,把握机会!”

  有的家长感觉这是在鼓励孩子,殊不知这句话把高考视作检验10多年学习成果的惟一标准,话外之音是:“这次考试不行,可就没有机会了”,孩子不紧张才怪。

  ●“考不好也没关系,明年接着考”。

  有的家长以为这是在给孩子减压,让孩子放宽心。但家长在考试之前说这话,真是灭自己威风,有“乌鸦嘴”之嫌。

  ●“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其他的都不用操心”

  这句话足以表达家长对孩子的支持“不遗余力”,可也会让孩子产生后怕,“父母只让我干一件事,万一这一件都没干好可怎么办”?

  ●“好好复习,高考时来个超常发挥!”

  每一个家长都应对自己孩子的实力有一个正确估计,千万不要给予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到时候别说超常发挥,很有可能连正常发挥都做不到。

冲刺高考-心理篇:静心态,考生轻松,迎挑战


  冲刺高考-心理篇:静心态,考生轻松,迎挑战

  知识储备、考试心态和应试技能共同构成影响考试的三大因素。就大多数考生而言,进入五月冲刺阶段,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多多少少的考试焦虑,在所难免。而心理压力的超负荷和焦虑氛围的干扰如果得不到有效调节,必定会影响考试的发挥。因此,石家庄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主任马宏伟认为,想要轻装上阵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生要调整好心态

,做足心理备战的功夫。

  随着考期的逐步临近,考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有几大症状较为明显,已经影响到考生的迎考心态。

   症状第一种:“我不行”

  表现: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负,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只不过经常出些低级错误。

  分析:自卑,自负,都跟信心有关,一个是自信心缺乏,而另一个则是自信心过大。对此,考生要采取正确看待自己的方法,妄自菲薄和不自量力都是不可取的。

  建议:对于自卑的学生,应该认识到:高考只是对学生一般能力的考查,所以只要用心去做,合理地利用最后这段时间,都会有进步。自卑,往往是因为过于注重跟别人攀比造成的,只要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努力向上,那就值得肯定。

  对于自负的同学,要时刻提醒:看清自己,高考容不得一点疏忽,一分之差可能结果完全不同,所以踏下心来,把临考前该做的事情做漂亮才是最要紧的。

  症状第二种:“管它呢”

  表现:“高考?爱咋着咋着吧”。

  分析:经过一年的复习,心理的疲惫使部分考生对复习和高考都产生厌倦情绪,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对高考产生排斥心理。容易出现这种症状的考生往往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精神长时间集中在高考上,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惰性。

  建议:存在这种情况,“倾诉”不失为一个走出倦怠的好法子。找朋友、同学或老师等信任的人聊聊天,可以说说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谈一些平时自己喜欢的话题,通过倾诉来转移情绪。

  症状第三种:“太敏感”

  表现:过分关注考试排名,对自己的名次升降敏感过度,喜欢竞争,感觉有种向上的动力,但是有的时候感觉很吃力。

  分析:有研究表明,多数人在竞争过程中学习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加,结果比竞争意识差的人情况要好得多;然而,过于频繁的竞赛,会使学生产生怯场、紧张的心理状态,不仅失去激励作用,反而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考生应该明白,竞争可以激发你的潜质,但太看重竞争,过分关注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考生,太强烈的竞争意识,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

  建议:考生应该在适当的竞争基础上,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另外,适当地放松紧张心态还可以不时地鼓励自己,从而忽视外界的一些干扰,相信自己,不灰心,不放弃,建立独立稳定的心理环境。

  症状第四种:“爱抱怨”

  表现:“我们的数学老师太差劲了,要不是他,我的数学也不会考这么点分!”“要是生在北京,我这个成绩肯定能上清华,可现在,连能不能上重点大学都不一定!”……高考临近,不少考生心情焦躁,抱怨个不停。

  分析:紧张的备考氛围、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于考生来说,这是一次心理攻坚战。时刻紧绷的大脑、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使考生无力喘息,而抱怨、牢骚也就适时地产生了。

  建议:高考要求的是公平公正,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因此,与其让抱怨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影响本来不错的心情,还不如多看几页书,多做几道题。高考迫在眉睫,抱怨有害无益!

  症状第五种:“太苛刻”

  表现:为了节约排队买饭的几分钟,便吃一些方便食品;下午放学,从不和同学做伴回家。“他们的速度太慢了!”复习语文时总想着自己刚才做数学卷时,是否浪费了时间……即使这样,复习效率却越来越差。

  分析:这类考生的优点是自制力强,缺点是只关注自己的要求、标准,不肯调整自己,不愿和他人交流、沟通。这类考生并不少见,尤其以女生居多。他们的性格中有追求完美的特点。因为自己的“苛刻”所产生的人际关系障碍必定影响心情,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备考的效率。

  建议:考生应该适当地将自己的心理期望值调低些,以便从容应考。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经常和同学沟通,多和家长、老师交流,这样自己的想法、情绪就有了一个出口。同时,适当将复习节奏放慢一点,更有益于提高复习效率。

  症状第六种:“心慌慌”

  表现:在复习过程中莫名其妙的焦躁、坐卧不宁,心慌气短,容易出汗,看不进书、饭吃得不香、饭量达不到平常的一半,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并反复向别人絮叨,担心成绩不好和反复琢磨考试答案、犹豫不决等。

  分析:这种症状在考生中比较普遍,情绪的紧张和心理的压力积聚多了,自然会转变为生理的异样,由此便会引发很多身体的不适。

  建议:连续学习40分钟应进行15分钟左右的休息,见缝插针去户外做一些运动。比如慢跑、踢毽子、跳绳、打羽毛球等。考生要特别注意运动前的热身,以免受伤;运动强度以运动后不感到疲惫不影响学习为准。

  相关链接:心理暗示效果“神”

  高三,让人成长很多。目前,尚未经历过高考的考生视高三为“炼狱”、把高考当作敌人,这种心态下,心理压力、学习疲惫、考试焦虑便接踵而来。因此,即将走上考场的同学们要看开些,心理专家的研究表明,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

  走出消极暗示怪圈

  有些同学的考试焦虑较重,其原因往往就在于钻进了消极的自我暗示的怪圈。所以,知道了自我暗示的巨大效应,你就应把消极的自我暗示转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

  可以用系统脱敏疗法来克服考试焦虑。第一步:先把使焦虑的考试情境按刺激的强度由弱到强排成队。比如:临近考试复习时的情境→考试前一天的情境→准备进入考场前的情境→进入考场答题前的情境→开始答题时的情境,等等。第二步:利用想像进行脱敏训练。从最轻的情境开始,尽可能详细、逼真地想像情境中的具体细节、环境和自己的内心体验,感到有焦虑反应时,就用策略之二中的方法进行放松,直到焦虑消除。再进行下一个情境的训练,依此类推,直到想像最后的情境时不再感到紧张。

  积极暗示缓解压力

  如果将高三复习的心理阶段分为三段,那就是:“你不知道你不行”、“你知道你不行”和“你不知道你行”。其实,复习到现在,考生准备已经相当充分了,而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接下来,按自己的节奏继续复习,然后自信满满地考试就够了。

  下面是一些帮考生树立信心方法,不妨一试。回忆以前看过的伟人故事,听一场精彩的成才报告会等。沮丧时可以提醒自己:“我一定行,没有必要背负压力。”再如:“我今天精神特别好,学习效率一定高;这几天胃口好,身体一定不会有问题……通过暗示,减轻心理压力。

  总之,考前一个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平静心”,做到行动上的“不急”,心理才能“不躁”,情绪稳定了,学习效率才会高。

冲刺高考-经验篇:送经验,学哥学姐,来支招


  冲刺高考-经验篇:送经验,学哥学姐,来支招

  去年此时,他们和今天的你一样,惴惴地算着距离高考的日子,抓紧每一分钟复习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提高;为了确保不丢冤枉分,把早已烂熟于心的知识点再过上一遍;有时自信满满热切盼望高考早点到,有时又会紧张得难以入眠……

  作为“过来人”,学哥学姐们希望今年正在备战的考生能从他们的经历、经验中有所收益,以待突破。

  高考攻坚三步要走好

  出场人物:王冠楠,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寄语考生:了解自己+充实自己+相信自己+发挥自己=无悔的六月。

  王冠楠告诉记者,距离高考一个月时,心态、冲刺的策略和考试技巧和知识同样重要。去年此时他给自己定下最后攻略:走好三步,也就是考前一个月、考前一周、考试。

  第一步:考前一个月

  距离高考还有27天,在学习上,考生如果注意一下考试方法的培养,应该能够有一些突破。

  王冠楠说,经常听到有同学说“我都会,就是考试考不好”“这个题你告诉我是哪的我会,但一放到卷子里就晕了”……可以看出考试和平时做题还是有区别的。首先,考试具有综合性,它会把你所有学过的东西汇总在一起体现出来。其次,考试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一般来说,最终的考题和大纲给出的样题题型基本一致。再次,考试有时间限制。

  所以,针对这些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答题方法。

  首先,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各部分的大体题型。

  如学习力学的主要方法是:1.参考系选取:除了摩擦力做功,基本都以大地为参考系;2.研究对象选取:在多处涉及了整体法和隔离法;3.方法的选取。

  经过了前一段的知识积累,在这个阶段把知识串起来是很重要的。

  其次,针对题型,找出自己的做题方法。

  可以集中找出以前的卷子,一个一个题型地看,看一看自己经常犯怎样的错。

  王冠楠觉得自己的语文基础不是很好,不过通过最后一个月集中突击,高考时选择题全都答对了。

  再次,针对整套卷子来把握。

  一般人考试都容易前松后紧,一开始老觉得拿不准看了又看,到后来时间不够了就开始猛写,正确率就没法保证了。所以应按照自己特点定出一个大体时间线,这样考试就比较从容了。

  王冠楠认为,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高考时心态之所以能够调整好,就是这套方法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在试卷的什么位置会出现什么题,这种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处理……所以见到高考题完全没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尽在掌握中了。

  第二步:考前一周

  这时候可以适当放松一些,不过绝不是不学习,他建议考生这时多做一些往年的高考题。一来可以消除高考的一些神秘,保持自信;二来要保持手感,不至于因为考前一周没做题一上考场找不到感觉。

  还可以多和同学在一起聊聊,互相的鼓励往往可以减轻一些考试焦虑。和父母交流也很重要。当时王冠楠每晚都会和父母出去散步,话题很随便,并不刻意回避考试,全家的气氛都很放松。

  第三步:考试

  许多考生都喜欢给自己定目标,有的喜欢定大学,有的喜欢定多少分。王冠楠认为,学校、分数都不是很好的衡量尺子。举例说吧,2003年考题难,650分清华都可以考上了,而在2004年是不能想的。所以如果考生以这些为尺度,一旦考题难了,感觉达不到预期分数,很容易场上紧张。

  他认为,衡量自己的尺度就是自己,如果每一道题都按自己的方法去做了,每一场考试都尽力了,最后结果不论什么样都可以接受。

  对于有些考生担心受监考老师影响,王冠楠宽慰说,老师是最知道学生不容易的人,只要你不违反考试纪律,老师绝对不会为难你的。

  备考心得:英语复习——多读多背少做题

  “做题并不能提高实际英语水平,只是检验你的应试水平。考试前做的题已经足够了,不用再找题去做。”

  经验告诉我们:距离高考1个月的时候,再做题只是浪费时间。与其那样,倒不如把做题的时间用来背东西看文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袁帅高考英语考了140分,她认为与“看了很多背了很多,语感很好”有很大关系,“做得很少”。

  英语复习时,不要孤立地背单词,要背句子、背段落。当一个单词在不同场合见过几次后,自然而然就背住了。袁帅还认为,语法很容易攻克,不用太刻意去花时间,考生可以多翻翻英语辅导报,它讲语法讲得不错。

  前面的题答得快,就可以拥有很长的时间做作文。把记忆中储存的句子反复筛选,挑最合适最漂亮的句子用在考试作文中,作文很难不出彩。当然,这个前提是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东西。

  抓强保弱力争得高分

  出场人物:任伟,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

  寄语考生:我希望看到你们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微笑。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考试了,要通过这么短一段时间实现大的飞跃不现实,但仍然可以有策略的复习使自己有所提升。还有,考生要通过这一个月的时间保持状态,增加信心,所以这段时间也被称为“保温期”。

  任伟说,在这段时间他学习的主要策略是:提高优势科目,温习劣势科目。多数考生都有自己的优势科和劣势科,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全面复习,现在再狂补习劣科应该不会有太大的进步,反倒使自己感觉好像停滞不前,挫伤自信心。倒不如在自己的强项上再加把力,比如做些有些难度的题目,拓展一下自己的思路,自己也会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树立信心。自己在最后的实战中优势科提高的分肯定会比复习劣势科的分多。当然不能完全放弃弱科,不能忘记“保温”这个前提。

  任伟认为,这段时间要排除一切杂念,一心扑在学习上。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时间,慢慢减少每一天的任务量,使高考那几天有最充沛的精力。当考生晚上失眠时,可以试试他的方法:全身放松后,控制自己不再想任何事情,慢慢从1开始数数,“反正我不知每次数到多少就睡着了。”

  无为而治反而“解决”失眠

  出场人物:袁帅,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寄语考生:这么年轻,几觉睡不好根本不要紧。

  “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紧张的人,心里有一点事就睡不着。”对本来觉就少的袁帅来说,高考前最大的“敌人”就是失眠。整个高三下学期,她都在与睡眠作斗争,特别是每次考试前。因此,她自认为在与失眠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斗争阶段之“打消灭战”

  发现了自己越来越严重的睡眠问题后,袁帅起初也很紧张,想各种方法让自己睡觉。数数、冥想、喝牛奶、戴眼罩等方法逐一试过,几乎都不奏效。原来,“敌人”如此顽强。

  斗争阶段之“新的发现”

  一次模拟考试前,因为太紧张袁帅连续两天没有睡一点觉。但谁知上了考场一点没事,作文照样写得很顺手,数学也答得不错,没有出现犯困、发懵,影响发挥的情况。这次经历让袁帅有些想通了,很多时候,影响考试发挥的并不是少睡了几个小时没休息好,而是自己反复灌输给自己的负面的心理暗示,比如“惨了,昨晚失眠了,这次准得考砸”、“一直没睡着,等一下考数学脑袋不清楚可就完了”等等。

  斗争阶段之“改变策略”

  袁帅告诉记者,她真正把失眠这件事看开了是在高考之后,因为高考前她也一晚没睡,可第一天的两科考得都非常好,甚至有些超水平发挥。临考前一个月时,虽然她尚未与失眠“化敌为友”,但早已改变斗争策略,不在徒劳无功试图消灭它,“别把失眠当回事就行了”。

  高招一:只要树立“两天不睡觉一点事也没有”的信念,就真的一点事都没有了。考生切记,失眠这个事情客观上不会影响成绩,但主观上不要因此影响心情,不能以“没休息好”给自己负面暗示。

  睡不着,也不要爬起来继续复习或者忙活别的,应尽量躺在床上,让自己平静。

  高招二:考生应该做好高考前一天晚上不睡的心理准备,这样想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因为,大多数考生高考前一天肯定会失眠,有些人高考前一段时间都会失眠。

  要坚信,这么年轻,偶尔睡得不够好身体根本没问题。两天不睡,又能怎样?成绩照样可以不错。

  高招三:实在想睡觉,可以吃一点安眠药。但这个方法轻易不要尝试,尤其是平时不吃安眠药的考生,考前千万不要吃。

  高招四:考前半个小时含一片洋参片,然后就觉得自己挺精神。当时确实感觉到很有效,现在回想,也有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良性的心里暗示。

  斗争阶段之“经验推广”

  将与失眠作斗争的经验推而广之,袁帅认为,对许多影响考试的敌人,与其太在乎、非要除之而后快倒不如轻视它、适应它。

  当务之急应该是如何适应紧张,学会在紧张的状态下考试。她举例说,自己有同学一紧张就肚子疼、就想上厕所,那么就忍着,让自己慢慢适应在肚子疼的情况下考试。“高考不紧张除非是你不在乎,只要你在乎都会紧张”,因此,考生如果平时考试就紧张,紧张照样能考试,高考紧张就不怕了。正如平时就失眠,第二天照样听课、考试,高考失眠也就不怕了,“因为你已经适应了。”

  减压要靠自信加平常心

  出场人物:王世光,现就读于南京大学。

  寄语考生:抬起头,踏下心,就看眼前,别过多考虑未来。

  此时已到了考前的调整阶段,适量的复习与训练是必要的,而不是第一位的,减压才是最关键的。保持自信和平常心就会使你轻松高考,发挥最高水平。

  许多考生都知道,经过了12年的奋斗,即将到来的高考只不过是检验大家的一种形式,其实不必畏惧。但是,大家在这个时候都会多多少少怀疑自己的能力,王世光也一样。

  “那时我进入了知识恢复期,做什么题都错,错得一塌糊涂。”有一天他对父亲说我不行了。父亲听后,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孩子,别总是看到某某同学比你好!父亲的话点醒了他,“在你翘尾巴的时候看看前面,而在你自卑与不安时看看后面,你就会踏踏实实、充满自信。”

  同时还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人生有很多机会,高考不会是决定你一生的惟一,不要让自己给自己编造的所谓的“结局”而羁绊。一些尖子生会以清华北大作为自己的理想,甚至有人坚持“考不上清华北大就复读”的信念。只把某大学定为目标那种心理压力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应该把自己定的理想看淡,只要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保持自信和平常心的方法就是,多与人交流。多和同学聊聊天,只要避开学习这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就会有很多的人跟你聊;体育运动会使你很容易与同学打成一片;这段时间父母会给你很大的帮助,他们是你坚强的后盾,真正永远站在你那边。王世光告诉记者,当时他每天都会和父母一起聊天,学不下去的时候,就给他们弹弹琴,有时一家人也打牌。

  除了与人交流外,还要找到独处时、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比如唱唱歌,大喊几声(在不扰民的情况下),或是跑跑步,打打球……弹吉他就是他高三时学会的,那成了他高考复习过程中最好的减压方法。

   回眸高三:力量来自亲情、友情

  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张娜说到备战高考的日子时表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亲情与友情的支撑是最有力的。

  现在她还能回想起高三时,晚饭与晚自习之间的那段时间,三五好友徜徉于操场、草坪、花丛间,往往一天的阴霾就被这时开怀的笑声冲散了,好不惬意。

  因此,她提醒学弟学妹们,不要以学习紧张压力大没心情为理由忽略了和家人、老师的交流,不要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漠视你周边的同学。宽松的家庭气氛、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对你提高学习效率,轻松备考至关重要。

冲刺高考-学习篇:大综合,知识要点,重巩固


  冲刺高考-学习篇:大综合,知识要点,重巩固

  六月在向我们招手,高考已迫在眉睫,曾经对大学所有的美好希望都化作一个最简单的念头:全力以赴,多考一分是一分。那么就利用最后的一个月,再为高考拼上N分。

  文科生:抓住规律巧读课本

  进入五月,一些文科生忽然发现有很多知识突然在脑海里“消失”了,因此感慨: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了,到底该顾哪头呢?听听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孙敏、杨立娟、赵桂兰三位文科资深老师的意见吧!

  再读一遍课本

  在每年的高考复习中,读课本几乎是老调重弹的问题,但也最容易被忽略,因为很多文科生的目光被各种练习题吸引,喜欢做题时翻课本,而不再有看课本的耐心。

  ●政治方面。有同学认为现在的高考题越考越活了,看课本没有效果,其实,高考题再活也不会跳出书本。因此,考生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不但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知识结构,这样即使考题千变万化,也能迅速找出对应的知识点,而不会无从下手。另外,反复记忆,及时发现、弥补知识漏洞,也是五月冲刺复习的重点。

  ●地理方面。考生在最后一轮过课本时,应该有清晰的思路:如自然地理,主要是关注规律和原理;人文地理主要是关注人类活动。考生要注意选修课下册,是本届考生新加的一本书,复习时要以活动为核心点切入。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复习地理时千万不要忘记读图。再有就是把做过的题所涉及到的图,拿来看一看,因为地图是地理的工具,任何一道题都会落到图上去分析问题,所以需要强化对图的认识。拿着图看书会使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生动灵活而更容易记忆。

  ●历史方面。考生要根据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范围,分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宏观把握知识体系、微观掌握知识内容,做到无遗漏、无差错,把握史料、图表等有效信息。对于考纲和说明已经删掉的内容尽可以放弃,以减轻复习的负担。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要准确,知识线索的把握要清晰,突出系统性特点。

  归纳提高效率

  部分文科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课本知识也相当熟练,但就是做题时打不开思路,影响得分。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知识结构整理得不好,比较零乱。第二是属于背的东西并没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只是死记硬背。可见,复习阶段的总结归纳工作很重要。

  ●政治方面。考生应该把书上的知识变成一个个系统的问题。比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专题,通过梳理要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作用、领导方式、建设问题等等。

  ●地理方面。自然地理要归纳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水、土壤、生物;人文地理要归纳区位要素。除此之外,还需要归纳一些人类的问题和灾害等知识点。

  ●历史方面。学科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历史学科的高考不会回避热点,因此考生要对热点知识进行归纳。对于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或者是容易引起社会情绪化波动的特殊历史事件要保持清醒正确地认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去评价,比如中日关系的态度问题,无论是考试答题的语言文字还是现实生活的言行都不能违反基本原则。

  高考命题的趋势是变中求新,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变化更为突出,比如印度洋海啸问题重点考查世界人民的团结友谊,全球经济一体化;各个不同时期的法令和法律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研习巩固成果

  在最后关头,文科生应该把一模二模试卷和近年的高考试卷,认真研究一下,因为这些试卷在编题的过程中比平常的练习精心得多、覆盖面广。研究时最好亲自做一做,然后参照答案分析。主观题在高考中,是最能体现出差距的试题类型,建议考生每天都要接触一些,可以每天选择一到两个,详细作答,再选一到两个只写提纲,这样可以达到每天练手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培养考生答主观题的正确感觉。

  理科生:跳出题海少拼难题

  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生头上的这三道紧箍咒有着同样的特点:围绕着不算厚的课本,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练习题、模拟卷,把理科生团团围住。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刘文羡、赵军国、夏桂雪三位老师分别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进行复习指导,帮助理科生走出混沌。

  回归课本 系统把握

  物理的复习可以打乱知识的条块按照类型归纳,站在哲学高度理解物理规律,将所学到的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

  化学知识点小而多、小而碎,但规律性强。复习时只要做好归纳,解题结合具体实验特点,就简单多了。当然,物质性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化学计算等,若能在最后阶段加强复习和练习并积极“编织”规律,考试时就能左右逢源。

  现阶段考生的生物复习基本上已形成一定知识体系,实现了把课本由厚到薄的过渡。但仍有一些知识点存在似是而非的现象,这里介绍一个“过电影”回忆法:事先定个小计划,睡前把课本放在枕边,躺在床上闭目回忆,以课本目录为线索,先回忆全书整个框架,然后再具体到某一章,即可把课本内容串起来,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考生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不攻难题 梳理反思

  复习到最后阶段,部分理科生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攻克”难题上,其实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高考试卷中难题不超过20%;而且所谓“难题”,也只是基础知识的交叉与综合,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五月的高考冲刺,对于考生来说,面对题海,应因人而异: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适当多做,达到见多识广,但应避免一味做题而不去梳理;中等基础的同学可适当少做,注意对典型试题的多角度反思、设问和变通,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握技巧 全面提升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在计算过程中,先统一单位、假设物理量、运算后认真复核等。当然首先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做到:“眼看”、“嘴读”、“手画”、“脑思”并举。

  随着高考命题的逐渐科学化和规范化,高考试题中逐渐形成了一批相对稳定的试题类型。冲刺阶段若能针对题型加强训练,并在模拟练习中不断总结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模式,高考时就比较轻松。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实验题,多是以课本实验为基础,因此,对课本实验,必须亲手做过;对实验后的“问题与讨论”,要认真思考;对模拟练习中的实验题,要借助题目的设问,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查阅课本,从而形成扎实的实验基础。

  理综测试中,有些学生往往是因为做题顺序安排不合理,而导致丢分。为此,提醒考生,在近期应培养一定的答题习惯,在拿到试卷之前初步确定试题难易,开考后按顺序先做会的,然后一一攻克不会的。另外,在这一阶段,要及时整理总结以往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强化记忆,争取类似现象不再发生,提高准确率。

冲刺高考-学习篇:语数外,文理学生,一起冲


  冲刺高考-学习篇:语数外,文理学生,一起冲

  六月在向我们招手,高考已迫在眉睫,曾经对大学所有的美好希望都化作一个最简单的念头:全力以赴,多考一分是一分。那么就利用最后的一个月,再为高考拼上N分。

  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语数外都是必考科目,都要认真对待。石家庄外国语学

校郝建国、王正旭、赵喜进三位高级、特级教师,就公共科目的复习给同学们列出了方案。

  语文:把握基础适当热身

  在近阶段,考生复习应该将大纲中所列的基本层级熟练掌握,把握住这一层级,尽量做到不失分。一套比较好的试题,是考试大纲精神的体现。考生要通过试卷结构,进一步明确语文知识点、了解考查能力、考查内容及试题类型,如果考生能做到胸有成“卷”,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复习时当然会得心应手。

  写作是占时最多、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因此考生要高度重视。在演练中,大家要特别注意立意、选材、缀文几个方面的练习。可以想,可以说,可以写,方法可以多样,尽量在冲刺阶段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作文中得到充分体现。

  英语:专项练习天天坚持

  五月份的英语复习,考生应当尽力做好以下工作:

  ●认真研读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词汇表。对每一个词都要做到会念、会写、会译、会用。因为今年增加了5个语音试题和10个单词拼写试题,所以考生应该尽快地查漏补缺考试大纲当中的2000个词汇。单词拼写考查的重点是动词的各种形式、名词的单复数变化、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考生应将这些词作为复习重点,并练习一些1996年至2004年的高考单词拼写题型。在语音练习中,要注意元音字母、字母组合以及部分辅音字母的发音规律。

  ●每天阅读文章4篇左右,培养英语阅读题感。

  阅读理解是高考重点考查的项目,它占的分值也比较大,考生要有量化的要求,每天阅读4篇左右。在阅读过程中,把基础知识带进去,将一些词汇、短语、复杂句式通过平时学习融会贯通到文章中。

  ●每天练习写作英语3——5句话,背诵10篇左右的小短文。考生每天积累3、5句经典短句,在考试时就会转换成英语写作。背诵经典文章以及语句对于写作的作用不可低估。最好的背诵材料就是历年高考题,每年写作的标准答案考生应该反复看几次,自己写,并且与之比较,以求用地道的英语来完成高质量的英语作文。

  ●做题热身。近段时间,考生要做10套左右的综合性试题,以中低档题为主,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过难、过怪的试题上。越临近高考,越要适当降低复习的难度,把最基本的东西弄扎实。

   数学:强化训练力求快准

  ●课本还得看。相当一部分考生在答题中的一些失误,并不是因为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而是因为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还存在某些欠缺,所以最后时刻,还要翻翻课本。

  ●提高作答速度和正确率。

  为了提高客观题答题的速度,一般说来能够估算的地方,就不必精确计算,能够取特例或极端化处理的地方就不必做一般性推演,能够借助直觉判断的地方就不必借助推理过程。这些策略在训练时应该兼而用之。因为选择题在考查中的功能有二:一是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突出考查直觉思维能力。因为填空题也具有选择题的某些特征,所以解选择题的一些策略也适合填空题,比如特例法、图解法等。由于填空题多为定量型的,因而计算的技巧应特别注意,如整体代入、设而不求、活用定义等都要熟练掌握。

  ●消除考试失分的两大隐患。解数学题需要具备知识、逻辑、策略三样技能,这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考试除了与知识、能力、经验有关外,考生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笔误、计算失误及某些习惯性错误都可是心理性失误。为了消除高考答卷时的失误,既要各个击破,又要综合治理。

  ●做大题条分缕析。数学往往是文科生的弱项,最后一个月除了认真复习之外,有些得分技巧也需要提前演练一下。很多同学都认为数学考试丁是丁、卯是卯,不会做一定无法得分,但实践证明,在答题时,步骤的完整性是很重要的,很有可能让你在有把握的时候失分,也会在没有思路的时候恩赐1—2分。很多同学遇到题目懒得写解题步骤,喜欢在草稿纸上乱画乱写一气,算出得数来去对答案,如果和答案一致就认为这道题搞定了。这样做有百害无一利。高考判分的时候是分步给分的,如果步骤写得不清楚或者不全,就算算对了得数很可能也得不了全分。这就是为什么平时有的考生做难题有思路有方法,可是往往到了大型考试中又得不到高分的原因。

  即使遇到难题可能没有完全把它解出来,也需要把自己所想到的每一步都条理分明地写在考卷上,最好是将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能列出的公式和方程都列出来,并标明序号以显得条理层次清楚。清晰、全面的解题步骤,不仅能给判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当你真的不小心算错了得数时,前面的步骤依然会给分,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链接:语文和英语应考有技巧

  ●地毯式扫荡“知识点”。高考语文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英语的知识点通常都比较零散,需要记忆的小知识点多而杂,容易遗漏遗忘,很多小知识点隐藏在课本的各个角落,有些同学很少会注意到。到了最后关头,更需要心细如发,发现它们,记住它们。每天临睡前躺在床上回想一遍白天看书时遇到的知识点,再立足于各个知识点,尽力将所有学过的知识中与之相关的部分都串起来想,也十分管用。

  ●卷面整洁,也能加分。

  语文和英语都有作文这一道大题,能给判卷老师留下好印象的办法是,把字写得尽可能的漂亮和清晰。清晰是第一位,龙飞凤舞让人看不清楚的字再漂亮,也不如工工整整的字迹能让老师神清气爽,而印象分自然就上来了。

  ●广泛阅读,不再囿于个人的爱好。多数同学在语文、英语这两科基础知识方面并无明显区别,但是到了阅读理解,差距就开始拉大,而到了作文,更有可能因为审题等的缘故造成数十分之差。其实,诸如错别字、语音等基础题,可以通过大量练习、熟记老师发的复习资料来达到巩固的目的。但是,造成之后差别的原因则在于课外阅读的广泛与否。很多社会上的热点都在高考试题中有所反映。高考冲刺阶段,考生不要再把自己囿于个人的爱好上。

高考前20天减压有妙法 调好生物钟最重要


  离高考只有20几天了,目前最关键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复习和考试心态,调整生活和学习的节奏,以饱满的精神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以下几个问题是考生经常会碰到的一些困惑,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考前20天复习策略该如何调整考前20天,复习的重点不要再放在难题的攻关和突破上。一份合理的高考卷必定是遵循7:2:1的比例来出卷的,也就是70%的基础题,20%的提

高题和10%的难题。因此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讲,把70%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那70%的题目上是最合理的,而且,还要努力争取在考试时确保70%的那部分题的准确率,这是达到本科线的基本保证。如果在此基础上,再用20%的时间和精力去挑战那20%的题目,把10%的难题作为兴趣题来做,就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成效,更能增强自己应考的信心。

  -饮食策略该如何调整足够的营养不等于吃得多和吃得好,而是吃得合理。考前20天,不宜进食较油腻和糖类食物,比如猪肉、油炸类食物等,因为这类食物的消化过程较长,容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昏睡感;其次,饮用饮料需适量,尤其是功能性饮料,因为饮料中不仅含有高糖,还含有各种添加剂,容易引起肌体各种不良的反应。

  高质量的蛋白质对考生很重要,因此,考生应补充新鲜的鱼、虾、鸡蛋、牛奶和一定量的瘦肉,这比服用保健品要有效得多;其次,考生应该保证每天都食用足量的新鲜蔬菜和瓜果,因为它们不仅富含维生素,而且容易消化。

  -如何将生物钟调至与高考同步考前半个月,大多数学校都让考生在家自由复习了,在自由复习阶段,不少考生往往喜欢在深夜复习,然后白天休息。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高考的时间是上午900—1100,下午300—500,而不少人在这段时间生物钟处于低谷,所以,有不少考生反映明明在家做模拟题时思维敏捷,答题准确率较高,可是在考场上却会因缺少兴奋点而昏昏欲睡,这就是所谓的“场上昏”。人体生物钟处于低谷是“场上昏”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所以,建议考生在家自由复习时,尽量调整原有的生物钟规律,让自己的兴奋点在每天的900—1100和下午300—500达到高峰,并且,尽量按照高考的考试时间来安排自己做模拟题的科目,从而使自己的状态就像黄金频道一样,一到这个时段,状态自然显现。

高考技巧:如何克服考前焦虑 保持高考兴奋点


  进入临战状态的考生,如何克服考前焦虑,保持高考兴奋点,在考场上处于最佳状态?

  据介绍,适度的焦虑可使大脑警醒水平提高、兴奋性增强,意识的清晰度、注意力的集中性等均有提高。但如果过度焦虑,身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就会紊乱,这样对我们的考试极为不利。

  专家指出:高考开始后,考生中午休息时,千万不要睡午觉。因为上午的考试结束后,考生的兴奋点就已启动,如果午睡,兴奋点到下午就要重新启动。这和机器的启动道理是一样的,起起停停,总是有个进入状态的过程,大大影响了考生答题的速度。因此高考期间尽量不要午睡。

  另外千万不要突然改变生物钟。由于考生长期以来已形成晚睡早起的习惯,一下子突然改变,很难适应。考生还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经过高中3年的知识储备,有足够能力应付高考。在考场上,考生一旦觉得自己紧张,可以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只要你确信其他考生也一样紧张,就会慢慢放松下来。

  结束一科考试后,不要盲目对答案,因为不管答案正确与否,都会影响到情绪,而应该尽快从前一科考试题目中脱离出来,积极准备迎接下一科。等到所有科目考试都结束了,得到标准答案再对题也不迟。

  另外,作为家长在考试期间应给考生减轻思想包袱,多给予鼓励和关怀。在家里营造出一种宽松的气氛,不要这也管、那也问,令考生烦躁不安。

试出现“记忆堵塞”怎么办


  问:考试出现“记忆堵塞”怎么办?

  答:先保持冷静,再用联想克服记忆堵塞

  引起记忆堵塞的最基本原因,是对考试准备的不足。因此,治疗记忆堵塞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为了减少记忆堵塞产生的可能性,就要在考试前进行充分的、有规律的复习。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发生了记忆堵塞现象,不妨尝试下面几种方法:

  1.保持镇静。记忆堵塞在非常紧张的环境里更容易发生,所以这时考生要保持镇静,否则会越紧张越想不起来。然后再慢慢地努力回忆答案,如果仍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过一会儿再做这道题。

  2.联想。克服记忆堵塞的另一个办法是联想。你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时报记者:杨启蒙)

  3.利用其它试题,后面的试题也许会给你提供某些线索。

专家指点:高考生如何调整达到最佳发挥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5/05/23 14:48  城市快报

 

  离高考只有半个月了,考生最关键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复习和考试心态,调整生活和学习的节奏,以饱满的精神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安定医院青少年心理诊疗中心的孙凌医生指出几个考生经常会碰到的困惑.

  将生物钟调至与高考同步考前半个月,大多数学校都让考生回家自由复习了,不少考生往往喜欢在深夜复习,然后白天休息.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高考的时间是上午9:00

11:00,下午3:00 5:00,而不少人在这段时间生物钟处于低谷,所以有不少考生反映明明在家做模拟题时思维敏捷,可是在考场上却昏昏欲睡,这就是所谓的"场上昏".

  人体生物钟处于低谷是"场上昏"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孙凌建议考生在家自由复习时,尽量调整原有的生物钟规律,让自己的兴奋点在每天的9:00 11:00和下午3:00 5:00达到高峰,并且尽量按照高考的考试时间来安排自己做模拟题的科目,从而使自己的状态像黄金频道一样,一到这个时段,状态自然显现.建议考生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且要在晚上10:00 11:00之间入睡.

  每天有氧运动30分钟大部分考生在这段时间里被"剥夺"了很多乐趣,家长们也振振有词:"玩物丧志,更何况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孙凌劝家长们放下这样的担心,如果每天给考生们一定的时间"玩乐",他们反而会学得更带劲.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会让考生的大脑皮层活跃起来,恢复因长期伏案学习而造成的身体疲劳,恢复充沛的精力,保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地面对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饮食避免油腻考前半个月,不宜进食较油腻和糖类食物,比如猪肉、油炸类食物等,因为这类食物的消化过程较长,容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昏睡感;其次,饮用饮料需适量,尤其是功能性饮料,因为饮料中不仅含有高糖,还含有各种添加剂,容易引起肌体各种不良的反应.

  专家指出,考生应补充新鲜的鱼、虾、鸡蛋、牛奶和一定量的瘦肉,这比服用保健品要有效得多;其次,考生应该保证每天都食用足量的新鲜蔬菜和瓜果,因为它们不仅富含维生素,而且容易消化.

  假想3分钟下笔如有神在心理学上有一招叫"自我暗示",这个方法用在考生身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孙凌说,考前半个月,考生可以每天早晨9:00左右,冥想3分钟,假想自己正在考场,坐在课桌前一刻不停地奋笔疾书.另外,每天临睡前,仰卧在床上,想象有一股暖流正在身体里涌动,缓缓地流遍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连脚指头都很舒服,都很放松.

决胜高考--考试焦虑莫回避 积极应对有妙法


http://www.sina.com.cn 2005/05/23 12:04  《北京考试报》

 

  如果你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考生,也许正遭遇考试焦虑带来的种种痛苦,挥之不去无法解脱。请先不要着急抱怨,大家来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

  闭上眼睛,在30秒钟之内不要想猴子

  做过这个实验的人,没有一个是成功者,也就是当你越发强迫自己不想一件事情的

时候,这件事情越发在你脑中出现。考生面对考试焦虑也是一样的道理,既然每年都有同样的人群,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说明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考生在高考前应该做的是如何接受考试焦虑,而不是如何预防、防止考试焦虑。

  人们对待考试焦虑存在误区,往往把它当成一个消极的事物,其实焦虑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兴奋,人们处于适度紧张、兴奋的状态下,往往能激发起潜在能量,“急中生智”就是一个例子。同时焦虑也提醒考生,是不是还有什么东西没准备好,应该做点什么来弥补。

  面临高考,面临自己未来不确定的人生方向,其实没有考生是不焦虑的。有人把考试焦虑比成路上突然遇到一只老虎,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战斗,要么逃跑。战斗就是马上采取积极措施,做点什么来应对。逃跑就是不去想,回避,但是焦虑这只老虎不好摆脱,怎么逃都甩不掉它。已经产生焦虑的考生要积极应对,有几种方法可以试一下:

  考生可把担心的东西写在纸上,大声读两遍之后,会发现这些东西都很好笑。人们紧张的时候,对自己的思维缺少理性判断,只能深陷其中。当你白纸黑字写出来,理性分析它时,就会发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最主要的就是说出来,找一个自己特别信任的朋友或者父母,对他们滔滔不绝,把自己的消极心理转移出去。当你紧张的时候,就告诉人家你特别紧张,千万不要自己闷着。

  家长不要以为考生听音乐浪费了复习时间,音乐释放出来的α波与大脑的电波能达到一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令大脑休息的效果,能够有效地缓解考试焦虑带来的压力。考生可以选择一些高昂的音乐,如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刘欢的《从头再来》,用音乐刺激自己,产生一种亢奋,达到让大脑休息的效果,特别是左右脑的休息。

  考生因为紧张、焦虑,肾上腺分泌旺盛,就会肌肉紧张,通过运动可以缓解。人们觉得在这时候运动会妨碍学习,其实这是误解,运动和学习的关系用一句俗语说,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运动呼吸加速,血液循环加快,大脑充分供氧,记忆力和学习效率都会有提高。(作者: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 宗春山)

高考前心理准备三大绝招:适量练习保持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05/24 19:25  新闻晚报

 

  适量练习保持活力

  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几天不做数学题后再考试,审题迟疑缓慢,入手不顺,运算不畅且易出错。所以每天必须坚持做适量的练习,特别是重点和热点题型,防止思想退化和惰化,保持思维的灵活和流畅。做题时,特别是做综合卷时要限时完成,否则容易形成拖拉作风,临场时缺少思维激情,造成时间失控,发挥不出应有水平。

  合理饮居调节身心

  每年高考临近,都有一些考生精神特别紧张,甚至病倒。我们提醒大家,防止两个极端的做法,一是彻底放松,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物钟,会适得其反。另外就是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导致考前极度疲劳,临场打不起精神。建议考生,休息调整是必要的,但是必须微调,特别要把兴奋状态逐步调整到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这当然离不开家长与考生的共同努力。高考前还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不能大吃大喝,宜清淡又要保证全面的营养,每天要摄入足够的淀粉食物,保证用脑的需要。总之要生活有节奏,亦张亦弛,保持心态平稳。

  充满自信沉着应战

  高考不仅是知识的比赛和智力的竞争,也是思维品质的考察和心理素质的较量。考试前保持必胜的信念是十分重要的,走进考场要信心百倍,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慌张,因为对大家是平等的。另外,进入考场后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它有利于激情的产生,千万不要因此而引起不必要的慌张。只要大家精心准备、充满自信、沉着应战,就一定能取得满意成绩,迎来美好前程! (作者:七宝中学 李广学)

七招赶走考试焦虑 调好心态从容面对高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05/26 11:05  当代健康报

 

  随着大考的临近,不少考生会出现以下症状:对考试产生害怕、忧虑、不安等情绪,对考试结果缺乏信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脾气暴躁、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脑发木等反应,甚至对考试产生严重的恐惧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考前焦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抑

制大脑,不利于考生复习的临场发挥。因此,应该如何调整考前心理状态,是所有考生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在此我们对考生提出如下建议:

  客观估计正确定位

  考生对自己的应试能力须有正确、客观的估计,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和与人攀比。

  优化情绪增强自信

  考生考前会遇到很多压力和挫折,情绪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考生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并及时调整,尽量使自己处于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状态。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想象,体验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唤起自己的良好情绪,同时要学会放松,在出现紧张情绪时,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吸气,同时放松全身肌肉。持续做3~5分钟的练习,也能缓解紧张情绪。考生可以在临考前,特别是在最后几天,每天默念几遍“我一定能考好”、“我一定能成功”等具有积极自我暗示作用的话语,来增强自信心。另外,考前几天,为了保持状态,每天还要做适量的练习,但不要再做难题了,做难题有时会挫伤自己的自信心。

  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引起考生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如考不好不能进重点高中、没法向父母交待等无端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平时的复习和临场的发挥。因此,在临近考试时,考生要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分离,即考生只要注重平时的复习,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就行了,至于考试结果则不要过多地考虑,不断提醒自己“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了”。

  认真复习合理安排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因此,考生考前要制订一套系统全面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自己相对薄弱的科目上安排时间多一点,在自己强项的功课上安排时间少一点。考前每天都要做一定的练习,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保持状态。习惯于开夜车的同学,应从考前一周开始,将晚上睡眠和早晨起床时间慢慢提前,每天提前约半小时,以使大脑的兴奋点与中考时间同步,即在上午9~1点,下午2~5点达到最佳的情绪状态。

  科学用脑注重效率

  许多考生考前复习可谓分秒必争,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学习多长时间,大搞“时间战”、“题海战”,这样往往使大脑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反而不利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集中精力,注重效率,讲究方法,在大脑疲劳时要及时休息、及时调整。

  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但也不要过分注重睡眠的重要性,万一考生晚上睡得不好,要以平常心对待,顺其自然,不去多想,更不要轻易服用安眠类药物。另外,在学习之余,可进行其它活动加以调节,做到劳逸结合。可以做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也可以听听节奏舒缓的轻音乐,这都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

  做好准备从容上场

  考生考前最好自己准备考试所需的文具、证件,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好伞和雨具等。在考试前一天到考场了解一下情况,熟悉熟悉环境,并对从住处到考场的行车线路和所需时间做些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作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傅安球)

考前健康睡眠小秘诀 帮你轻松度过高考难关


http://www.sina.com.cn 2005/04/29 11:16  燕赵都市报

 

  每到考试时分,想必有不少考生变得特别好睡,而且睡醒后精神不佳,也有一些人出现相反的情况,晚上难以入眠。下面就介绍几个健康睡眠的秘诀:

  一、不要错过入眠时机。人体到了夜晚,体温自然会下降,新陈代谢减缓,身体进入放松状态。但是如果体温太低,身体发冷,反而不容易入睡。因此一般理想的就寝时间是晚11时到12时左右,即使复习晚睡也最好不要超过一点或两点。

  二、给自己选一个好枕头。睡眠状态有周期性,刚刚睡着时睡得最深,之后又变浅,再变深,周而复始。最初的熟睡关键是枕头,理想的枕头是既能够维持颈部与头部之间的自然曲线,又不会对颈部造成压力。所以考生选个好枕头很关键。

  三、睡醒的时间影响起床后的精神。人体由深睡进入浅睡的睡眠周期通常是90分钟,如果选在浅睡时间起床,精神较好,因此固定将闹钟调在90分钟的倍数加上入眠所需时间便是理想的起床时间。

  四、起床后喝一杯冷开水,或是淋热水浴、做简单的体操,都有助于让大脑清醒。

  此外,起床后吃点甜食,有助于让睡眠时下降的血糖上升,一样可起到振奋精神的效果。(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