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之虞姬重生:港媒:美须接受中国崛起现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44:59
港媒:美须接受中国崛起现实
2011-3-24 10:24  来源:参考消息  评论 1查看评论 【字体:

世界银行总部

  题:美国“必须适应中国在世界银行的崛起”

  美国一份中美关系安全评估报告指出,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影响日益增强,这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必须接受这一现实。

  为美国国会提供建议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18日发布题为《中国在国际机构中的角色发展》的报告,提出了以上建议。

  受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委托,经济战略研究所撰写了这份报告。报告警告说,中国不会满足于继续局限在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之内。报告建议,美国不应阻止中国的崛起,而应以务实态度,适应美中两国在全球机构中影响力此消彼长的现实。

  报告指出,“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强,将限制美国推行其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影响美国在国际体系中追求自身利益的能力”。“凭借不断增强的经济和战略实力,中国最终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体系,其程度远远超过目前正在考虑的在很大程度上只具有象征意义的改革”。

  经济战略研究所自称对美国对日本、中国和欧洲的经济政策有着重要影响。报告称,过去10年来,中国影响imf等国际机构的能力不断增强,而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影响力加速提升。

 

  报告还说,几十年来,“华盛顿共识”所体现的美国对经济发展的观点在主要国际机构中几乎没有受到过挑战,“由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解决方案占绝对支配地位的时期现在很可能已经结束了。美国对全球问题推行自身政策设想的能力比几十年前大大降低了”。“试图抓住反映66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世界局势的权力体制结构不放,将置美国于历史的错误一边。这将加深中国人对美国决意阻挠中国的担忧,导致中国立场强硬”。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直言不讳地对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说,美国和中国在争夺全球影响。报告指出,中国在影响国际机构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功已经增强了其抵制美国压力的能力。报告认为:“在美中立场不一致的问题上,国际机构正变得更加中立,在有些情况下,还支持中国的观点。”

  一个例证是美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成功地让二十国集团保持中立,二十国集团没有提及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任何问题。在imf 也是如此,这个多边机构的声明体现的更多的是“中国将以中国的步伐前进”的论调。报告警告说,中国不会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一样,屈服于美国在汇率问题上的压力。中国通过改变对话主题,巧妙地转移了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报告说:“中国是个精于战术的国家,有时处于非常强有力的地位。”

  报告指出,近期中国官员受命担任世界银行和imf的高级职务,这表明中国在这些机构的影响日益增强。

  2008年,中国教授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这一职务此前曾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和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担任。早些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被任命为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的特别顾问。卡恩说,朱民将加深imf对亚洲和新兴市场的理解。

  报告说:“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在imf中担任更高级的职务反映出经济力量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报告认为,中国在美国观点一向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组织中阻挠美国利益的能力逐步增强。美国应寻找其他途径推进其利益。

 

进入『 国内大事 』参与讨论>>-12下一页>>
英媒就“中国崛起”搞全球民调 超三成人持负面看法
2011-3-29 10:26  来源:环球时报  评论 0查看评论 【字体:

  据3月29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bbc)27日发布其就“中国崛起”问题在全球27个国家进行的民调结果。调查显示,50%的受访者对中国经济增长持正面看法,33%持负面看法。如果分别来看,和2005年该机构首次进行的类似民调相比,发达国家的受访者对中国的印象在变坏,在七国集团(g7)国家中,认为中国经济崛起“是件坏事”的比例有所增加,但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对中国持友好印象的占了绝大多数,其中非洲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持度最高。

  bbc27日以“中国崛起引起更多担忧”为题报道称,该机构国际部和国际民调机构“全球扫描”以及隶属于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民调机构pipa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在27个国家的28619名受访者中,50%的人对中国经济力量增长持正面看法,33%的人持负面看法。南非“时代”新闻网指出,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在未来10年中国对该国经济的重要程度将超过美国。被问及受访者所在国未来10年同美国、中国、欧盟经济关系的重要程度时,在满分为10的评分中,中国的平均得分为7.27,超过美国和欧盟。

  但从国别来看,发达国家受访者对中国的印象在变坏。和2005年的数据相比,对中国经济实力增长持负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有不同程度增加:在美国,这个比例从2005年的45%增加到了现在的54%;在德国,从44%增加到53%;在法国,该比例从31%增加到53%;在加拿大,从37%增加到55%;在意大利,从47%增加到57%;在英国,这一比例从34%增加到41%。此外,在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墨西哥,2005年时只有18%的人对中国经济增长持负面看法,现在这个比例增加到43%。调查同时指出,在英国和墨西哥,虽然对中国经济增长持负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有所增长,但仍低于对此持正面看法的比例。根据bbc的这项民调,在调查涉及的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经济增长的比例都远超过反对者。非洲国家对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的看法最积极,其中尼日利亚有82%的受访者乐见中国经济崛起,而在肯尼亚也有77%的民众认为,中国经济强大是个好消息。

  bbc称,在对中国经济发展不抱好感的各国受访者看来,中国的贸易政策是个大问题。报道称,中国的主要贸易国的受访者都认为中国的贸易政策不公平,其中对中国贸易政策最不满的是日本,人数比例占到70%。其后依次是法国韩国德国意大利美国英国墨西哥以及加拿大,但即使是这些批评中国贸易政策的人,仍然将中国的发展视为机会。为什么发达国家的民众憎恨中国经济的强大?bbc分析称,2005年,西方国家正经历“大萧条”,将中国视为“救星”,现在中国“引领”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西方国家却仍遭受高失业率之苦。报道引述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话说:“中国的崛起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和西方主要国家蔓延的停滞、麻痹感相碰撞,令西方人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安。”bbc还称,在媒体报道和商业行为中,人民币汇率问题被不断提起,造成很多西方人认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占了便宜。弗里德曼说:“民众普遍担忧,中国更多是国际贸易体系的吃白食者,而不是利益攸关者。”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民众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持率如此高?bbc分析称,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进行了很多投资,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他们乐见一个挑战西方富国的中国。

  据悉,bbc此项民调由民调公司随机电话抽样进行。该调查的题目设计等并未随结果公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28日告诉《环球时报》,该民调反映的结果未必客观公正,它所设置的问题可能引导性很强,加上西方媒体一边倒的声音,民调的西方色彩非常浓厚。丁一凡说,认为中国是国际贸易中的“占便宜者”,从根本上就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国际贸易。批评中国的发达国家都是从对华贸易中得到好处的,是中国生产的物美价廉的产品让这些国家的穷人也过上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是中国让这些国家长期保持低通货膨胀。

  伦敦智库—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的资深经济学家萨拉穆雷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西方工业国对中国经济不抱好感的最主要原因,是它们看到自己的贸易优势正在因为中国的崛起变成劣势。她说,多数西方人都知道,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正在走向多极化,这不会因为一次民调的结果有丝毫改变。美媒:美国“有充分理由”担心中国崛起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3月21日文章】题:谢谢,登马克,但中国依然让我担心(作者  美国新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帕特里克·克罗宁)

 

 

  美国的国家安全计划制定者有充分理由担心中国崛起。经济的迅速增长可能使中国的政治军事领导人更为自信和咄咄逼人。中国军队不仅为台海局势制定演习方案,还转向范围更广、旨在压制美国军事投放实力的积极防御战略。中国的外交战略与美国的地区联盟和伙伴关系网络相悖。中国对全面及非对称性实力的追求使之暗中成了某些新领域中的领先者,包括网络和太空。中国繁荣发展的经济和巨额储蓄增强了它对邻国和全球行为者的影响力。

  在面对这些趋势时,美国忽视这个正在崛起的最大对手构成的潜在威胁将是愚蠢的。一个由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对手,因此是一个保留着太多神秘性而且很不负责的对手。

  对美国将继续拥有支配地位抱有信心是一件好事,除非这种信心导致我们歪曲现实。在国际上,美国学生在数学和自然科学考试中得分较低,在自信心方面却排名第一。

  对中国在过去30年中取得的成就不以为然的美国人是在犯一个类似的、但是更为严重的错误。如果你希望证实下述先入为主的偏见,即中国这个庞然大物无法长期维持其令人窒息的增长速度或者说火箭般的上升轨迹,那么,要找到证据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的分裂,未能转向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日益老化的社会,资源紧缺,环境灾难,缺乏软实力。

  然而,中国几乎肯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且印度很可能最终会将美国挤到老三的位置。虽然这一切并不能保证中国能将其日益增多的财富转化为影响力,但毫无疑问,看起来它一心想这么做。事实上,这方面的标志之一是,中国最近是如何认识到印度之崛起的。另一个标志是,中国最近在南海和东海展示实力。还有一个标志是,恰恰就在美国谈论需要削减本国的国防预算之际,中国的国防开支恢复了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在我们等待各种挑战阻挠中国复兴以及满足它正在迅速增强的权力欲望时,我们应该确保自己明白,美国的实力具有易变性和内在的可再生性。这正是奥巴马总统在最近的国情咨文中阐述的中心意思。他提到了中国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进步,并要求这一代美国人意识到他们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也就是美国人必须从睡梦中醒来、加倍努力地在使原先的美国之所以伟大的那一方面进行投资的时刻。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印度没过多久就摆脱了经济衰退,这是一个例外;美国仍在慢慢地努力爬出萧条泥淖,现在,它面临着石油市场中的不确定性,而它的重要经济伙伴日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相对于美国所取得的进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美国成为全球强国的相对较短的这一时期内,战争的性质——虽然并非战争的原始本性——已经发生变化。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吹嘘进行了转型,然后违背克劳塞维茨的第一原理,发动了一场他不理解的战争。但我们可以认同拉姆斯菲尔德在其回忆录中反复指出的基本论断:软弱招致麻烦。

  美国人有自信是好的,只要不掩盖以下现实:中国美国的对手,至少这与中国是潜在伙伴的可能性程度相同。让我们不要怀疑,中国对美国构成潜在威胁。远在中国能在全球范围内挑战美国之前,中国就将能在亚洲挑战美国。政治目标不应是凭空指望中国不构成潜在威胁,而是努力防止中国成为敌人。

  事实上,正如新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阿贝·登马克最近在向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作证时指出的那样,美国的战略应该是鼓励中国在世界上扮演一个更加负责的角色,但也必须继续扞卫美国的利益并阻止中国可能采取的挑衅行为。

  虽然我们的技术和一体化系统比中国领先一代,但仍然可能遭到各种非对称性袭击,包括网络战争、经济进攻和在中国周边远离美国海岸的地方玩弄狡黠的政治军事花招。面对一个迅速崛起、高度自信、可能诡计多端而且在远离我国海岸的本国周边地区采取非对称性和非传统性战争手段的对手,软弱显然将招致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