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武器禁运中国2016:帮你读懂中国的“流行语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18:44
帮你读懂中国的“流行语言”2010年01月31日 星期日 下午 11:19

 

历史是一个过程。在历史走过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发生一些重大事情。历史学家们用笔记录下来的称之为“史”,而人民大众在现实生活中所创造的“流行语言”,则是更形象甚至更深刻的帮你读懂那些年代的特殊“符号”。

从公元194910月至今,新中国的发展已然经历了一个甲子,中国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如何读懂新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依然是一个尚在探究的问题。要想做好这门“功课”,关注老百姓创造的那些“流行语言”,也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意思的事情。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都“流行”的是哪些语言呢?仔细回想一下,有“镇反”、“三反五反”、“打老虎”、“抗美援朝”、“互助组”、“农业合作化”、“公私合营”、“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放卫星”、“反右派”等等。大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对这些“流行语言”都耳熟能详。毫无疑问,那是一个百废待举、艰苦创业、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同时又开始在政治上步入歧途的年代。

到了60年代,新的“流行语言”开始出现。诸如:“三年自然灾害”、“闹粮荒”、“浮肿病”、“物资紧缺”、“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红海洋”、“忠字舞”、“红卫兵”、“造反派”、“走资派”、“臭老九”、“坐飞机”、“牛棚”、“武斗”、“文攻武卫”、“夺权”、“革命委员会”、“军宣队”、“工宣队”、“群众专政”、“上山下乡”、“插队”、“反修防修”、“准备打仗”、“深挖洞”、“人防工程”等等。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既有天灾,也有人祸,外部强敌压境,内部天下大乱,新中国处在一个“折腾”和动荡不安的年代。

进入70年代后,新中国开国领导人相继去世,围绕如何继往开来的问题,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严重斗争。此时,“流行语言”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主要有:“庐山会议”、“批林批孔”、“五七一工程纪要”、“九一三事件”、“整顿”、“复辟”、“还乡团”、“粉碎四人帮”、“学大庆”、“学大寨”“抓纲治国”、“两个凡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等等。这个时期,既是新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的年代,也是发生重大历史转折的年代,大乱终于走向大治,中国的历史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80年代到90年代,国际风云变幻,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也经历了各种考验。这个阶段的“流行语言”,包括:“苏东巨变”、“经济特区”、“包产到户”、“出国潮”、“走私”、“打工仔”、“打工妹”、“停薪留职”、“下海”、“承包”、“个体户”、“万元户”、“大款”、“官倒”、“通涨”、“抢购风”、“流行歌曲”、“资产阶级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南巡讲话”、“韬光养晦”等等。由此亦可看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处于转折时期的中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都在经历打开国门之后的冲击和挑战,经济上的高度开放和政治、文化上的不断“收紧”,成为那个年代的显著特征。

跨入21世纪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获得持续高速发展,“转折期”逐步进入“转型期”,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显露。随着互连网的普及,“流行语言”与“网络语言”相互融合,具有了更鲜明的创造性和针对性。诸如“下岗”、“买断”、“再就业”、“破产”、“国有资产流失”、“农民工”、“讨薪”、“炒股”、“炒房”、“铁老大”、“电老大”、“房老大”、“新权贵”、“富二代”、“房奴”、“涡居”、“蚁族”、“穷忙族”、“裸婚”、“流民”、“新三座大山”、“维稳”、“反腐倡廉”、“打黑除恶”等等。可以说,这些“流行语言”,都触及到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反映出中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已经面临新的任务,尤其是解决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共同富裕等问题,已经到了不可或缓的时候。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也在创造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而“流行语言”正是反映了他们观察社会的视野,同时也为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当然需要从更广、更深的层面上去认真探究,这是理论家和历史学家们应当做的事情,但“流行语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窗口”,是对历史的通俗解释和浓缩。透过这些特殊的“符号”,你会看到真实的历史场景,把这些“零珠碎玉”串联起来,我想也会产生你自己的“历史感”。

(转自凤凰博报“田一枫的博客”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14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