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三圣怎么供奉:开阔视野 勇于担当 肩负起地质找矿的历史重任-中国矿业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0:56:53
一、 要用宽阔深远的视野审视地质找矿工作
  二、 要用敢于担当的勇气肩负地质找矿的重任
  三、 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地质找矿的发展
  四、 要用人才和科技的力量支撑地质找矿工作
  五、 要用良好的制度环境服务地质找矿工作

  尊敬的陈敏尔副省长,尊敬的各位老局长和地勘单位的队长、院长,同志们,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对第五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在座的各位老局长,各位队长、院长表示最亲切的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刚才,陈副省长介绍了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情况和地质找矿工作情况,我们看到,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很强,站位很高,经济发展的势头很好。浙江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非常规范,地质找矿有新的进展,我们为浙江省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也深受鼓舞。
  我来参加第五届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一是想看望大家。我每次到一个省区调研,都要去地勘局、地质队,但也只是看几个点,见到的同志、接触的同志也不多。这次能够和三四百的同行在一起聚会,是一次和大家交流的难得机会。同时,这次能看到十几位老局长我非常高兴。二是要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李克强副总理去年出席国土资源部的活动多达4次。去年8月17日,他来到国土资源部视察工作,充分肯定了最近几年国土资源部在国土资源管理和地质找矿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给国土资源部提出了“矿产资源保障要立足于国内”的工作要求。国土资源部和相关部委认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传达、学习、贯彻李克强副总理的指示要求,同时,也希望广大的地质工作者通过辛勤的工作使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这也是我要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这次会议是我们学习贯彻李克强副总理重要指示,共同把它贯彻落实好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借此机会,我想跟大家做一次沟通和交流。
  我也是学地质出身的,对地质工作有特殊的情结。应该说,我和大家都是同行,看到主办方给老地质工作者献花,听了老局长的发言,听了主办方创作的高昂的诗歌,唤起了我很多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我们应该向这些老同志献花,他们应该受到尊敬。
  这次会议的主题非常好,“凝聚共识,开创地质找矿新局面”,这是目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既然是座谈会,我作个发言,把我的一些思考和我了解的一些情况跟大家作个交流。因为每个同志所拥有的信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对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在座谈会上大家都可以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我想,如果大家都非常投入、非常认真,一定会有价值、会有收获的。下面我从5个方面来谈谈看法。
  一、要用宽阔深远的视野审视地质找矿工作
  ●我们要有全球的视野,结论是,资源的全球配置。
  ●用市场的视野来审视地质找矿工作,要以市场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
  ●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的高峰拐点很可能在2025年到2030年。前看60年,后看40年,是资源全面支撑了发展。
  2009年,我国GDP是33.5万亿元,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已经进入到总量大、速度高、变化多的发展时期。从国内情况来看,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从国际市场来看,技术、标准、规则等软约束力也在与日俱增。我们面对的经济环境异常复杂,经济风险也随处可见。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今年做了一个总的判断: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最复杂情况的一年。2010年上半年很快就要过去,根据5月份的统计数据,CPI是3.1,估计GDP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人民币升值压力、通胀预期、就业状况等还不明朗。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用宽阔深远的视野来审视地质找矿工作。
  1.要有全球的视野
  当今的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其他的变化都是由这3个方面派生出来的。从资源情况来看,二战后,全球的资源配置格局已经大体定型。从上世纪的后半叶开始,西方发达国家资源的消耗有的是缓慢增长,有的是基本上持平,有的已经开始下降。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资源消耗急剧上升,矿业巨头和跨国公司兼并和垄断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之后迅速地抬头,甚至对于南极、北极的资源争夺都已经是暗流涌动。随着北冰洋冰盖加速融化之后,北极的航道很快得到改善,其资源争夺程度也会更加激烈。我去年年底经由澳大利亚只是去南极慰问我国26次南极科考队,澳方和媒体看见来了一位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就非常敏感,刊发了“中国准备勘查和开发南极资源”的消息。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一度使全球的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受到很大的冲击,我们本来以为这种状况会持续两年,结果,2009年的第二季度,全球勘查投资就由冷转暖,矿产品价格强烈反弹,矿业并购开始活跃,矿产贸易迅速回升。这跟国际大环境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都采取了强有力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防止经济快速下滑。而投资和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大宗商品的价格强力反弹。这就揭示了一种现象:任何一个国家为了完成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实行全球配置资源的方针。全球配置资源不仅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同时也涉及地缘政治,甚至可能导致世界上一些局部的战争。所以,我们要有全球的视野,结论是,资源的全球配置。
  2.要有市场的视野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采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导向,与国际市场接轨,各级政府以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调控市场,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自主经营,市场按照经济规律和宏观调控的方向运行,应该说,市场化程度大大地提高了。从地质矿产勘查来看,市场化也在逐步发育。改革开放之前,国家是地质勘查工作惟一的投资者,地质队是地质勘查工作惟一的实施者,找矿成果上交国家,由矿业企业无偿使用。现在,国家只是负责对公益性地质工作投资,商业性地质工作由多种资金投入,多元主体展开竞争,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地质勘查工作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我们要用市场的视野来审视地质找矿工作,要以市场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
  3.要有发展的视野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前30年,地质勘查工作为我国构建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前30年,我们发现了一大批矿产地,做了大量的基础地质工作和环境地质工作;改革开放30年来,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工作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未来发展的40年,也就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全面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依然是强劲的、刚性的。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的高峰拐点很可能在2025年到2030年。前看60年,后看40年,是资源全面支撑了发展。因此,地质找矿工作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其中心任务有所不同,但是,地质找矿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是保障经济发展。
  二、要用敢于担当的勇气肩负地质找矿的重任
  ●关键节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中央领导提出的目标影响深远。二是地质找矿工作投入增加、环境趋好。三是我们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点。
  ●我们提出了“三五八”的目标:3年要有重大进展,5年要有重大突破,8年要重塑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格局。
  现在,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全球气候变暖,二是资源环境瓶颈。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期,所以,这两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不容回避。
  1.资源支撑保障有困难、有压力
  我国资源状况是总量大、人均少、禀赋不好。资源开发利用比较粗放,回采率、选冶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水平还比较低,资源供需失衡。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就大于生产量,生产量大于勘探增长的储量,造成对外的依存度总体提高,超过50%对外依存的矿种不在少数。由于我国是“世界工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虽然是和平发展,一些国家仍对我们非常警觉。导致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在不断加大,主要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等。中国企业“走出去”搞勘探、搞开发,常常受到方方面面的质疑和阻挠。
  2.地质找矿工作有潜力、有动力
  一是有潜力。我们国家60年来的勘查工作总体来看可用3个字来概括:“浅”、“低”、“少”。何谓“浅”?东部地区包括中部地区的勘查深度浅。据了解,浙江的所有勘探矿区都只有300米深度以内。为什么危机矿山找矿会有很好的成效?那是因为现在的勘探技术发达了,勘探深度可以大大加深。何谓“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地质工作程度低,现在,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覆盖面还很小,矿产的勘查潜力还很大。何谓“少”?探明储量少。通过资源潜力评价测算,现在所探明的储量大概只有资源量的1/3。所以,这个“浅、低、少”就说明地质找矿的潜力还很大。
  二是有动力。建国60年来,我们从资源家底不清到资源大国,地质工作从传统的领域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地质工作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一统”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持续改革创新,这是我们很好的工作基础。从地勘队伍的角度来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自觉,体制机制创新更加主动,地质找矿成果也更加明显。地勘经济的发展,人才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我们地勘队伍的竞争实力大大增强。几年来,大家凝聚共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探索创新,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3.关键节点方面有谋划、有落实
  关键节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中央领导提出的目标影响深远。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提出了“两个更加”,“资源保障要立足于国内”的目标。要求我们要不断实现新的跨越,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地质找矿工作投入增加、环境趋好。由于国家经济回升向好,流动性充裕,因此,包括矿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强烈反弹,而且持续震荡走高,这是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我国2009年的地勘投入是850亿元,增长了18.2%。今年,国家财政和中央、地方地勘基金投入继续增长,社会和央企的投资也在积极地跟进。三是我们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持续10年的地质大调查今年是收官之年,马上要衔接的地质保障工程要连续开展3年;另一个,今年是我们国家“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中央正在谋划“十二五”规划。
  总体来看,中央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把我们广大地质工作者推到了先行者的风口浪尖上,我们要主动担当,主动加压,要用敢于担当的勇气肩负起地质找矿的历史重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难岁月中,在改革开放的火热年代,在科学发展的快速进程中,我们始终保持着忠诚事业的坚定信仰,高昂振奋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这些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用这种精神挑起地质找矿的重担,多找矿、快找矿、找大矿。增强我国的资源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提供服务。我们提出了“三五八”的目标:3年要有重大进展,5年要有重大突破,8年要重塑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格局。
  三、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地质找矿的发展
  ●地质找矿工作的改革发展必须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地质工作规律。
  ●对地质找矿的新机制有了一个具体的描述,就是“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
  ●有几个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一是矿业权市场建设的问题。二是勘查市场秩序和市场主体的诚信问题。
  去年,国土资源部在整个行业、整个系统部署开展了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提倡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动地质找矿工作。
  1.遵循规律,总体部署
  地质找矿工作的改革发展必须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地质工作规律。我们提出了4个方面的问题:中央地方企业如何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地质勘查基金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如何衔接;勘查和开采如何结合;地质找矿、矿业权的配置和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如何配合。这些都是涉及一系列体制机制的问题。地质找矿要找新区、上专项、挖老点、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在遵循这两个规律的基础上,我们从点上开始,形成了安徽的“泥河模式”和河南的“嵩县模式”。在地质工作的部署上,我们把地质工作部署到重要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带、重大地质问题地区、重要工程和海岸带,而且要求进行产、学、研结合,多目标、多手段、多工种、多技术的综合部署,力争整装勘查,寻求快速突破。
  2.明确定位,完善机制
  通过1年多地质勘查系统行业内外人员参加的地质找矿大讨论,形成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对地质找矿的新机制有了具体的描述,就是“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本定位:基础地质调查、1:5万矿调,以及少量的一级异常查证和解决重大地质找矿问题的示范性项目,公益性地质工作就做到这里为止。基金的基本定位:中央基金和地方基金有两个功能,一个功能就是在公益性地质工作要进入到商业性勘查的时候,由基金来承担和分解风险。第二个功能是进行国家需要的矿产地储备,对紧缺矿产和优势矿产地进行储备。基金不盈利,基金参与的项目取得成果退出时,它所获得的收益采取八二分成的办法:“八”留给地方,可以进一步调动地方找矿的积极性;“二”中央分成的部分将再拿到基金盘子里来滚动使用。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也有两个相应的定位:地勘单位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矿山企业发挥管理和资本的优势,把这两个优势结合起来进行整装勘查工作。目前,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框架或者是雏形已经基本形成,我们要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地予以完善。
  3.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和探索。我国现在还没有建立勘查风险资本市场,但我们的权宜之计是用中央和地方的地勘基金来临时充当这个角色。创业板的开设时机非常值得关注,将来它能够包容勘查风险资本。地方地质工作体系、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还需要在实践当中进一步探讨。中央、地方、企业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商业性地质工作、地质勘查基金衔接,探采结合、地质找矿、矿业权配置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配合也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细化,具体落地。
  有几个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一是矿业权市场建设的问题。矿产资源在资本化、资产化的过程当中,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引发了非常错综复杂的问题。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建设的总体设计,其原则要求是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透明公平的配置和交易规则,要兼顾中央、地方、企业各方的权益,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以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找矿积极性。现在,大家非常关注这项工作,但与预期的差距较大。希望大家在实践当中多探索,多提建设性意见。二是勘查市场秩序和市场主体的诚信问题。现在勘查市场的秩序经过多年的整顿和规范有所好转,但是问题还非常多,这与矿业权的配置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国家规定,土地出让以后1年不开发要收25%的闲置费,2年不开发就要收回来。但现在很多探矿权一圈就是几平方千米甚至几十平方千米,放在那里等着炒矿权,这种状况暴露出了我们的政策制定和矿权管理工作都没有跟上。市场主体的诚信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国有地勘单位甚至也参与造假,有的钻孔资料是假的,有的连剖面都是假的。对此,国土资源部已经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建立注册地质师制度、搞地质勘查资质等等,其目的是将矿业权市场和勘查秩序市场主体的诚信绑在一起,打造一个自主平台,让各种资金踊跃投入,能够取得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把地质找矿这块蛋糕做大分好。这点请大家一定要关注。
  四、要用人才和科技的力量支撑地质找矿工作
  ●要建立通过“大项目、大投入、大成果”来培养骨干人才、领军人才甚至院士的机制。
  ●要通过综合研究来推动地质找矿理论的创新,开辟新的空间,在这一过程当中,要突出强调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在工作一线出成果。
  地质找矿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工作,探索性非常强,人才的培养、科技的进步就显得尤为重要。
  1.要加强人才的培养
  前些年,在两院院士中,国土资源系统地学方面的专家居多,近几年,随着一些老地学专家陆续故去,国土资源系统中的院士在减少。最近两年来,两院院士在国土资源系统中选拔得不多,而教育部、中科院等单位的中青年院士要比我们系统多得多。根据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地质系统内的高校或被其他一些高校合并,或划归教育部管理。如长春地院合并到吉林大学,西安地院合并到长安大学,成都地院变成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归教育部直管等。全国地勘行业现在有2002个地质队,100个左右的地勘局,据地质学会统计有140万人,科学技术人员只有32万人,仅占总数的23%。
  为了解决人才匮乏的难题,国土资源部分别与吉林大学、中国地大签订了协议,共同加强地质方面人才的培养。一些省厅与其本省具备培养地学类人才条件的学校签协议,委托培养相关人才。人才不但要联合院校加强培养,而且要到工作一线去加以锻炼。地质找矿是很特殊的专业,没有一线实践经验专业人才就无法成长。
要建立通过“大项目、大投入、大成果”来培养骨干人才、领军人才甚至院士的机制。比如对于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就应该把它搞成延续性很强的大项目。我们现在有些项目的安排不是这样的,同样的一个项目,前两年是一批人在做,第三年又是另一批人在做,这种状况应该改变。只要有了大的项目,取得大的成果就可以出院士。各单位都要选拔一批有能力、有献身精神、有野外工作经验的好苗子,把他们培养成有真才实学和业绩突出的年轻业务带头者。当然,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人才也非常缺乏。吉林大学、中国地大可以充分利用其教学资源,培养一些国土资源领域的经济人才、管理人才。前不久,中央召开了一个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总书记、习近平同志都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国土资源部要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
  2.要重视理论的创新
  陆相成油理论使我们一下子摘掉了贫油的帽子,引进卡林型金矿和韧性剪切带金矿的理论使我们金矿的储量和产量大幅度增加。推覆体下找煤、火成岩下找油、低缓磁异常下找铁等理论的突破,使相应矿种的找矿工作也有了快速的突破。福建很缺煤,但却找到2亿多吨的煤炭,它就是在推覆体下找到的。所以,地勘单位要加强综合研究,要创新地质和成矿的理论。综合研究还应该包括对现有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这是最经济也最容易出成果的一条捷径。我们要通过综合研究来推动地质找矿理论的创新,开辟新的空间,在这一过程当中,要突出强调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在工作一线出成果。
  3.要注重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
  近年来,从航空到航天,从地面到深部,从一维到多维,从单学科到多学科,已经建立起了立体的探索技术体系,使得整个地质找矿由定性的描述向定量的评价转变。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我们可以快速地圈出靶区甚至矿体。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国土资源系统组织了14个省的队伍和地调局的7个单位,共1万多人,2000多套设备去西南旱区打井。旱区基础地质工作也比较薄弱,有的地方只是做过1:25万的水文地质普查,所以布孔位非常难。但我们这支队伍成井率达到了87%,这一是要靠我们这些同志攻坚克难的精神,二是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的必然结果。
  五、要用良好的制度环境服务地质找矿工作
  ●部和省厅两级要更好地支持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建议省厅给省政府汇报,从本省的实际出发解决以下4个问题:一是要消化历史遗留问题。二是要给国有地勘单位配置矿权。三是要鼓励地勘单位走探采一体化道路。四是要帮助地勘单位进行土地变性。
  ●地勘单位自身一定要自强自立,既依靠外力的推动,更要依靠内力的驱动,主动深化改革,主动走向市场。
  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各级政府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服务地勘单位。这里我谈3个方面。
  1.要转变管理理念,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
  我们要达成共识:资源管理要从单纯的数量管理走向数量、质量、生态的综合管理;要从单纯的资源管理走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管理;要从单纯地满足需求走向供给需求双向调节差别化的管理;要从资源的投入拉动经济走向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拉动经济。我们要用这种资源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来促进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抓手,部、省厅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2.部和厅要担负起地质找矿责任人的角色
  从部和厅来看,我们必须要转变管理方式,不能与市场争权,不能与企业争利,要把权利和责任真正放下去,把监管和服务切实地抓起来。目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一些成功实践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规范和提炼,上升为制度。比如,坚持和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合理地配置资源,充分调动和激励地勘单位和地质人员的找矿积极性,更大力度、更快速地推进地质找矿,这些都非常重要。
  要特别强调的是,部和省厅两级要更好地支持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建议省厅给省政府汇报,从本省的实际出发解决以下4个问题:一是要消化历史遗留问题。200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列出的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有12项,现在解决得好的只有4项,还有8项没有解决到位。二是要给国有地勘单位配置矿权。三是要鼓励地勘单位走探采一体化道路。四是要帮助地勘单位进行土地变性。地勘单位的土地都是行政划拔用地,不能进行商业性开发,省厅要想办法帮助地勘单位土地变性投入开发。
  3.地勘单位要自觉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属地化之后,地勘单位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地勘经济在不断发展壮大,工作和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地质找矿也不断取得进展,单位实力在不断增强,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地勘单位面对市场经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们必须应对。地勘单位一定要进一步克服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思想,更加紧密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自觉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温家宝总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进一步克服怨天忧人、等靠要的思想,振奋精神,走向市场;要进一步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永不满足、继续前进;要进一步冲破对既有发展模式和路径的依赖,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对这个做法不要存有长期的幻想。地勘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事业的帽子就会制约和限制其发展壮大。所以,地勘单位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我们到2020年要建成基本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所以,一定要通过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来增强地勘单位的动力,通过经营制度的改革来增强地勘单位的活力,最终形成综合竞争的实力,只有这样,地勘单位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生存和发展。
  冲破对既有发展模式和路径的依赖,需要进行产业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所以,一方面作为部、省厅来说,要积极地支持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地勘单位自身一定要自强自立,既依靠外力的推动,更要依靠内力的驱动,主动深化改革,主动走向市场。我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国土资源部和各省国土资源厅的全力支持下,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一定会更好更快地推进。□